在青蛙效應下長大的孩子,永遠都是溫室的花朵,將一步步走向深淵

2020-11-25 騰訊網

我們常常在生活中,會看到這樣的孩子,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非常依賴自己的父母。

比如:走在大街上,不小心跌倒了,可能並不是特別的疼,但會特意哭起來,想要父母對自己進行安慰,又或者在吃飯的時候,明明可以自己獨立進食,但卻依然要父母餵自己,或者幫自己剝蝦殼。那麼孩子的這些表現,其實正是「青蛙效應」帶來的。

鄰居老李和他老婆是晚婚晚育,所以對家裡孩子非常寵愛,小區鄰居常常能看到他家孩子在走路的時候,讓老李夫妻抱著。

可是孩子已經四五歲了,可老李夫妻對孩子的要求,卻從來不拒絕,因此一些熱心的鄰居也進行過勸導,表示孩子如果一直被這樣寵溺著,其實於孩子的成長並不好。

因為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非常寵溺,導致孩子如同活在溫室一般,甚至目光非常短淺,認為自己生活的環境會一直這樣。因此當孩子踏入社會後,往往會變得非常不適應,甚至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其實像這類孩子,教育學家曾經用青蛙效應進行過比喻。因為青蛙效應就是指,把青蛙放在溫水中,青蛙可能不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會感覺非常舒適。

可是隨著水溫的提高,青蛙可能會略微感到一些不舒適,但並不會一下子就出現非常強烈的牴觸感。

但是當水溫到了沸騰狀態時,青蛙即使已經察覺出了不適感,但因為它已經喪失了,可以跳出沸水的力氣,導致它最後在沸水中死亡,這就是非常典型的青蛙效應。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在青蛙效應下長大的孩子有很多,但很多家長對此卻從未重視過,甚至不知道自己孩子的一些表現,其實正是受到青蛙效應影響導致的。

01那麼在青蛙效應下長大的孩子有什麼表現?

做家長的,肯定都希望將最好的留給自己的孩子,可是並不知道自己給予孩子的一些東西,也許會讓孩子變成一隻正處在溫水中的青蛙。

所以,在孩子出現這些表現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1)孩子沒有長遠的計劃

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家小孩,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方面,都沒有長遠的計劃,他們的計劃,更多的是過一天算一天,對於明天要做什麼,並沒有做出過提前規劃。

其實像這樣的小孩,正是在青蛙效應下長大的表現,他們對於未來的許多事情,都沒有認真思考過,因為他們對每天的生活都非常滿意,所以,認為自己不需要做出一些規劃。

2)孩子不願意做出改變

有的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而感到非常苦惱,或者是因為孩子某一方面總是不提高,卻又不願意改變,而生氣,那麼像這樣的孩子,其實也是因為受到青蛙效應影響的緣故。

因為這類孩子,他們可能會因為某些方面的缺陷,而感到不滿,但並不認為這些缺陷,就會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因此不願意做出大的改變。

3)孩子對他人過於依賴

現在很多孩子對家長都非常依賴,小到穿衣搭配,大到人生抉擇,這主要是因為孩子長期處於溫水中,並且有替他們做決定的人。

因此這些孩子,不需要過多動用自己的腦子思考問題,使得他們長期處於溫室的環境之下,並且表現出對於他人的依賴。

02「青蛙效應」會給孩子成長帶來什麼影響?

在《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這本書中,作者曾經提到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總是活在父母給他們創造的空間裡,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利。

所以,孩子如果出現了以上三種表現,那麼家長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因為青蛙效應往往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孩子容易變得缺乏獨立

孩子在青蛙效應的影響下,其實很容易變得不再獨立。因為他們長期處在一個溫室環境中,以至於讓他們對現狀變得比較滿意,而且對父母也會過分依賴。

這就使得他們的獨立能力逐漸退化,甚至變成了「巨嬰」,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當今社會,常常會看到一些媽寶男,這就是長時間在青蛙效應影響下導致的。

孩子難以面對批評與挫折

在青蛙效應的影響下,孩子往往在面對他人的批評時,會感到難以接受。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可能並不會有大的波動,因為一切都是非常平和的。

所以這樣的孩子,在面對他人批評或者指責的時候,往往是難以應對的,甚至會將他們打到谷底。

孩子性格容易變得內向膽小

在青蛙效應影響下長大的小孩,他們因為長期處在溫室當中,並且受到他人的保護,所以對於很多事情都不敢主動嘗試。

因為在他們的慣性思維裡,父母就是自己的一切,能幫助自己處理所有事情。

那麼孩子長期如此的話,往往在性格方面會發生一些改變,要知道孩子在出生後,都如一張白紙般,但如果他們長期不能得到鍛鍊,總是依賴他人去做許多事情,孩子的膽子可能會非常小,不敢去做一些超過他們承受力的事情,甚至會因此變得內向,影響到孩子的交際。

03如何讓孩子走出青蛙效應帶來的影響?

因為青蛙效應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許多影響,以及傷害,因此,家長幫助孩子走出這種效應帶來的影響,才能讓孩子在今後的成長中,變成更加獨立且自信的人。

所以,家長不妨可以通過以下這幾種方式,對孩子進行相應的引導與改變,往往能獲得較為不錯的效果。

家長可以適當的放手

大多被青蛙效應影響的孩子,他們所處的環境是比較安逸的,因為家長會替孩子操辦所有的事情。

因此想讓孩子走出青蛙效應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其實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長學會如何適當的放手。

因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如果家長始終把孩子禁錮在他們設定的空間內,那麼不僅會使孩子始終得不到提升,而且也會使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受到極大地阻礙。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成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往往和家長是脫不了干係的。特別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會按照家長的設定成長。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如果不願意放手的話,那麼孩子是很難走出青蛙效應帶來的影響。

因此家長可以從一些小事開始,逐漸地讓孩子進行嘗試,這往往可以取得比較不錯的效果,孩子也能一步一步地走出壁壘。

給孩子製造一些挫折

在溫室裡面長大的孩子,他們所經歷的挫折可能會比較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在一些新聞媒體上看到,孩子可能只是因為一次考試失誤,就走了極端。

曾看過一個報導說一個學生因為考試作弊被抓,結果跳樓的新聞。那麼像這則新聞裡的小孩,可能是因為之前經歷的挫折比較小,所以才會做出如此極端的舉動。

這是因為青蛙效應讓孩子認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應該是順風順水的,即使自己感到了一絲絲的不適,但這種挫折多半對生活沒有影響。

但是當大的風暴來臨時,孩子可能會難以應對,導致他們會選擇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進行解決。

因此家長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給他們適當地製造一些挫折。這能讓孩子提前應對這些,有可能會在他們生活中發生的問題,這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也是比較有幫助的。但在製造挫折的同時,也要把握住孩子的承受力,否則會適得其反。

多多鼓勵孩子,減少批評

很多家長雖然對孩子非常溺愛,但是他們採取的教育方式,往往並不恰當,甚至有的家長,會為了對孩子進行更好的掌控,從而採取批評打擊式的教育,以此達到目的。

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對孩子進行多多的鼓勵。要知道鼓勵永遠會比批評有效,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這樣也能避免孩子的性格,因為青蛙效應而變得內向自卑。即使孩子遇到了一些他們難以面對的批評,家長也可以對孩子進行相應的開導,讓孩子能夠直面他人的批評,往往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走出青蛙效應的影響。

青蛙效應給孩子的成長,會帶來許多影響與弊端,所以家長們不可對此忽視,應該反思自己在教育的過程中,是否使用了這種效應對孩子教育。

因為青蛙效應告訴了我們,永遠在溫水裡,受到家長庇護長大的孩子,往往成不了真正的雄鷹。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少一點溺愛,多一點放手;少一點管教,多一點自由;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才能讓孩子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相關焦點

  • 缺乏自控力的孩子怎麼辦?嘗試使用「青蛙效應」,娃學會自我管理
    其實不難理解家長們想要孩子好的那顆心,但是如果家長過度安排孩子的生活,反倒可能與他們的初心南轅北。父母的過分關愛對孩子成長的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時間久了就會顯露出弊端,我們通常把它叫做「青蛙效應」。父母必須要了解「青蛙效應」青蛙效應可以用一句簡單的俗語來理解,就是「溫水煮青蛙」,如果一開始就把青蛙放到熱水裡,他們就會立刻受到刺激而跳出來,而如果一開始把青蛙放在冷水裡,將水慢慢加熱,青蛙習慣了這個環境反而不會逃跑。養育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孩子長期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下生活,久而久之也會失去去自控力。父母的這些做法,會讓孩子失去自控力1.
  • 孩子習慣性依賴家長?巧用「青蛙效應」,讓孩子學會自我獨立
    那麼孩子是真的摔疼了嗎?其實未必,這是因為孩子知道父母就在身邊,他習慣性地依賴著自己的父母。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們缺乏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什麼事情都指望著父母來幫忙。林林每天晚上回到家後,他都要父母陪在身邊教他做作業。如果哪天父母不在身邊了,他就會特別的不自信,可能作業遲遲沒有辦法做完,林林覺得作業都太難了,如果沒有父母幫忙的話嗎,他一個人是沒有辦法完成的。
  • 「青蛙效應」啟示錄
    文:清說01你知道」青蛙效應「嗎?19世紀末,心理學家將一隻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裡,青蛙立即跳了出來。隨後,人們又把它放在盛滿涼水的大鍋裡,然後用小火慢慢地加熱。雖然青蛙能夠感知到水裡溫度的變化,卻因為惰性沒有往外跳。但是,等到水溫已讓它難以忍受,想要趕緊跳出來的時候。
  • 孩子在學習上有懶惰性,缺乏危機感,可利用青蛙效應來破解
    最終,家長們會發現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家長越是過於操心孩子的學業,孩子越加變的懶惰;家長越是危機感十足,孩子越是對自己的學業持所謂的態度。為何會出現這種結果呢?今天寒石冷月就結合「青蛙效應」心理學現象來給你進行分析,而後再給你一些建議,或許能夠解你的燃眉之急。一、「青蛙效應」實驗現象。將一隻青蛙丟進沸水中,青蛙會觸電般立即竄出水面。
  • 《顛覆世界的力量》第一章 溫室效應
    一切是那麼地美好,但在某種程度上,這裡就好像另一個世界,因為我們在這裡所看到的一切,一旦出了溫室就無法生存下去。在室外的這種氣候中,花朵不可能存活,而新娘子肯定也不會想穿著薄紗禮服在室外拍照。為了持續供應全世界的花朵需求,花農們必須克服惡劣的氣候條件,而解決此困境的最佳辦法就是建造溫室。溫室能夠控制溫度、光線、和溼度,讓所有在其中的植物都能夠順利生長。
  • 心理學:孩子遵從「青蛙效應」,打破舒適圈才能有爆發力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王女士的幫助,因此王女士非常苦惱,不知道如何糾正他,不知道如何能讓孩子獨立起來。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問題,她們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但正是這些行為,使孩子習慣性地依賴父母。02孩子為何對父母造成習慣性依賴?
  • 溫室效應加劇,對我們的影響有哪些?一部分人將生活在高溫環境下
    前段時間,《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項研究:由於地球溫室效應的加劇,世界各地的氣溫將會達到一個史無前例的新高。根據報告研究,按照目前地球氣溫升高的趨勢,到了2070年的時候,地球上需要生活在極端高溫天氣的人口將會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 讀懂溫室效應,這才是知識
    很久以前科學家們就認識到,在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就好象覆蓋在地球上的一個溫室屋頂,可以讓太陽的熱輻射進入大氣層,但不能散失。如果沒有這種天然的「溫室效應」,地球將是一個冰凍的沙漠。但由於人類活動增加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濃度,正在使大氣溫度日益上升,並已經引起了多種問題。
  • 北極甲烷出現大爆發,或將大大推動溫室效應,地球又要加速升溫?
    我們都知道,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其易燃易爆,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甲烷和二氧化碳一樣,也是導致地球出現溫室效應的因素之一,而且,據說比二氧化碳造成的影響還要厲害。 這對於北極地區,甚至是全球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上面提到,甲烷能夠造成更大的溫室效應,而我們都知道,北極的冰川融化是因為溫室效應,而甲烷被加速釋放出來,是因為冰川融化,如此一來,溫室效應又會因為甲烷被大量釋放,而進一步增強。地球的溫室效應或將因此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而隨著這個現象循環下去,可以想像會發生什麼?
  • 2022國考申論文章寫作技巧: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青蛙效應
    內涵詮釋 是說把一隻青蛙放在一個盛滿涼水的容器裡,然後慢慢地給容器加熱,控制在每兩天升溫一度的狀態。那麼,即使水溫到了 90°C--雖然這時青蛙幾乎已經被煮熟了,它也不會主動從容器中跳出來。其實,這並不是因為青蛙本身的遲鈍,事實上,如果將一隻青蛙突然扔進熱水中,青蛙會馬上一躍而起,逃離危險。青蛙對眼前的危險看得一清二楚,但對還沒到來的危機卻置之不理。
  • 「青蛙效應」告訴你人生的真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青蛙效應」起源於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了著名的「青蛙實驗」:他們將青蛙放在一個煮沸的鍋中,青蛙立即像被電擊一樣衝了出去。後來,他們又將青蛙放入盛有冷水的大鍋中,任其自由遊泳。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這口鍋。儘管青蛙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但由於惰性它並沒有立即跳出來,直到溫度變得難以忍受,最終喪失了逃生的能力後被煮熟。
  • 人類能夠挺過溫室效應這個大災難嗎
    ,直到發生了許多自然災害災難,才忽然醒悟,本來自然能夠將我們產生的不適應我們長久生存的物質氣體轉化成我們能夠利用的物質,但是我們人類大肆的獵取,打破了這個平衡,人類工廠的運作產生了許許多多有害氣體,破壞臭氧層,一場硫酸雨就能使一片森林不復存在,人類用O2呼吸產生CO2,燃燒產生CO2,地球環境在變熱,冰川在融化,我們都知道CO2是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
  • 溫室效應日漸嚴重,或引起冰河時代的到來,人類將何去何從?
    大家在擔心溫室效應給我們帶來的問題以外,科學家卻提出一個這樣的觀點,那就是地球可能會進入一個冰河時期,冰河時期和溫室效應是一個完全相反的概念,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這兩者沒有任何矛盾,當溫室效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許多其他地區的冰川就融化,導致產生大量的海水,這些大量的海水會向我們衝撞過來,而隨著大陸風向的變化影響水域的氣溫。
  • 什麼是溫室效應
    因此,這33℃大體就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大氣像被子一樣造成溫室效應之故。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裡昂以及水汽等。它們幾乎吸收地面發出的所有的長波輻射,其中只有一個很窄的區段吸收很少,因此稱為「窗區」。
  • 談「溫室效應」色變?我們都錯怪了溫室效應,它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
    相比於人類在冬天穿的厚衣服,大氣層就是地球的一件天然保暖服,但近幾十年來,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幾乎已經成了眾矢之的,似乎什麼異常都是它引起的,果真如此嗎?首先我們先對大氣層簡單了解一下有多朋友會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遠,是天上的「東西」,比如新聞報導上就經常說:太空人乘坐返回艙進入大氣層,會因為大氣摩擦發光發熱,最後降落地面。於是不少人就認為大氣層離咱們很高很遠。
  • 溫室效應的定義
    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係,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
  • 原來這就是「青蛙效應」(值得一看)
    1「青蛙效應」今年為什麼特殊,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總以為隨著溫度升高,病毒能被徹底扼殺,沒想到,冰凍食品讓狡猾的病毒有機可趁,頻頻惹人揪心。雖然有了開年的經驗,一切都好了很多。但從親身經歷公司危機;到身邊人陸續被降薪裁員;到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到做生意的人為了縮減開支,不斷延長工作時間、降低勞動成本......
  • 科學家: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帶你看看氧氣多,地球是什麼樣子
    現在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危險就是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有時候,每個人都會嘆息:哦,現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增加,空氣中的氧氣的含量越來越低,導致溫室效應加重,海平面逐漸升高,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首先是溫室效應在一定的控制下,溫度不會持續上升。其次,富氧含量也會加速生物的各種反應。人們的思維將更加敏捷,生活和工作效率將大大提高。
  • 全球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俗稱「大氣保溫效應」。來自太陽的熱量以短波輻射的形式到達地球外空間,然後穿越厚厚的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吸收這些短波輻射熱量後升溫,升溫後的地球表面反而向大氣釋放長波輻射熱量,這些長波熱量很容易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這樣就使得地球表面的大氣溫度升高,這種增溫效應類似於栽培植物的玻璃溫室,故此得名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
  • 知識點 | 什麼是溫室效應與陽傘效應?
    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度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在2006年公布的氣候變化經濟學報告中顯示,如果我們僅以2006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氣溫將有50%的可能會上升4攝氏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