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PNAS:南京師範大學黃曉華課題組破解稀土元素(REEs)如何激活植物胞吞作用

2021-01-16 化學科訊

元素周期表中17種稀土元素(REEs),因其在工農業、國防和醫藥等領域廣泛應用進入生態系統,成為生物體非必需微量元素。百餘年來,因缺乏REEs細胞行為直接可視化及學科交叉探究技術及策略,REEs生物(尤其動、植物)效應的細胞學機制揭示,被公認是化學、生物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共性難題。其中,植物存在細胞壁及細胞質膜外較強酸性環境,更難實現REEs細胞行為可視化與機制揭示。2014年黃曉華課題組首次利用REEs放射自顯影等多學科交叉技術研究發現:REEs能打破葉胞吞惰性的進化規則而激活葉細胞胞吞作用,並致REEs被內化(至細胞內)(PNAS,2014,111,12936),但REEs如何激活植物胞吞作用依然無法破解。胞吞作用,包括網格蛋白介導的胞吞作用(CME),是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等)的基本細胞過程。如,通過內化細胞外的貨物(Cargoes),CME在細胞信號、細胞分裂、細胞運動等多種細胞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人們對貨物的識別機理、CME機制及其過程進行了廣泛研究。細胞外的貨物被認為是通過跨膜受體來選擇(識別),跨膜受體結合細胞內的銜接蛋白來啟動胞吞作用。然而,如何選擇貨物進行胞吞作用仍然很難確定,尤其如何實現貨物的可視化及發現新貨物,被認為是亟待破解的難題。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黃曉華課題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21371100, 21501068和31170477)等資助下,與北京大學鄧興旺教授、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楊貞標教授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植物細胞中REEs的靶分子即分泌型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扮演跨膜受體激活植物胞吞作用的機制。研究成果以「Arabinogalactan protein–rare earth element complexes activate plant endocytosis」為題,在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上在線發表(DOI:10.1073/pnas.1902532116)。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以La(III)和擬南芥分別為REEs和植物代表,將REEs放射自顯影技術、免疫細胞化學方法、超高分辨顯微技術、遺傳學手段、計算化學、生物信息學、化學生物學等交叉學科研究技術和方法組合,首次實現了胞吞作用研究過程中關鍵分子[如La(III)及其靶分子、細胞外貨物、受體及其銜接蛋白]的細胞行為直接可視化,揭示了葉細胞中La(III)的靶分子,即被細胞質膜表面糖基磷脂醯肌醇(GPI)錨定在質膜外AGPs,啟動CME的新機制(圖1-4)。其中,研究發現:1)細胞外的新貨物是La(III)、AGPs或它們的配合物;2)作為La(III)靶分子的AGPs既是細胞外貨物受體,也是La(III)內化的貨運蛋白;3)AGPs啟動的胞吞過程為:被GPI錨在質膜外的AGPs→與La(III)形成配合物→從GPI錨定態到跨膜態(至質膜內)→結合細胞內的銜接蛋白(AP2)形成複合物→招募網格蛋白(Clathrin)至質膜內側→與Clathrin形成複合物→啟動CME;4)扮演跨膜受體啟動CME的分泌型蛋白AGPs,是含有跨膜結構域的同源蛋白。此外,依賴AGPs活化的胞吞作用,也發生在La(III)作用的人體細胞中(因人體所必需的AGPs無法自身合成而主要來源於食用植物)。

圖1  La(III)的靶分子AGPs啟動葉細胞的CME



圖2在啟動葉細胞的CME中,La(III)觸發AGPs跨越質膜的運動



圖3 在葉細胞的CME中,La(III)觸發AGPs與細胞內的AP2作用形成複合物

 

 


圖4REEs葉細胞靶分子—AGPs啟動CME的新機制


生命科學研究顯示,AGPs在生物體(如細胞分裂、胚胎發育等諸多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但迄今未見任何AGPs與胞吞作用相關的報導。同時,細胞生物學研究最廣泛且已明晰的是,啟動生物體CME的蛋白為細胞質膜上跨膜受體蛋白。因此,該項研究不僅破解REEs如何激活葉細胞胞吞作用,且確定分泌型蛋白AGPs能作為CME貨物受體發揮跨膜受體蛋白的功能,從而挑戰了目前細胞外貨物內吞作用的範式;同為闡明CME激活機制、AGPs生物學功能及REEs植物效應機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論與實驗基礎。


該項研究,歷時5年完成。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博士後王麗紅(現為江南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程夢竹和博士後楊清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黃曉華教授和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鄧興旺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經費支持。


論文連結: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9/06/24/1902532116.full.pdf


(來源:南京師範大學)



相關焦點

  • 南京師範大學謝蘭貴課題組:關於烯烴硫化芳基化反應的科研報導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謝蘭貴課題組報導了二甲基(甲基硫)鋶三氟甲烷磺酸鹽(DMTSM)促進的芳基鋅試劑(謝蘭貴,教授,201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導師:王中夏教授;2012-2015年先後在德國馬普煤化所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導師:Nuno Maulide教授;2016獲歐盟研究委員會瑪麗居裡項目資助,在英國牛津大學擔任瑪麗居裡研究員,合作導師:Darren Dixon教授;2018加入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 王曉蓉——南京大學——重金屬及稀土元素的形態、生物可利用性和...
    所在院系: 環境學院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環境工程 研究領域: 重金屬及稀土元素的形態、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態效應,汙染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復,
  •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
    茉莉素:激活植物防禦反應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6-12-26 甘曉  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植物獲得了複雜而精巧的機制調控可塑性生長能力,以增強其對多變複雜環境的適應性。激素對於植物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繁衍生息等各種生命活動起重要調節作用。闡明植物激素的感知及其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防禦反應的機制,是植物生物學的前沿領域。
  • 稀土永磁材料-Tb元素
    是La系元素中的一員,原子序數65。銀白色金屬,元素符號Tb,屬稀土金屬,有毒。它的化合物可做殺蟲劑,亦用來治療皮膚病。Tb的貴重性和其具有的許多優異特性,使其在一些應用領域處於無可取代的地位。它在農業、工業、畜牧業、醫藥衛生、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稀土永磁材料-Tm元素
    Tm元素原子序數為69,原子量為168.93421,元素名來源於發現者的國家名。1879年瑞典科學家克萊夫從Er土中分離出Tm和鈥兩種新元素。Tm在地殼中的含量為十萬分之二,是稀土元素中含量最少的元素,主要存在於磷Y礦和黑稀金礦中,天然穩定同位素只有Tm169。
  • 稀土永磁材料-Er元素
    稀土永磁材料-Er元素Er和另兩個元素鑭、鋱的發現打開了發現稀土元素的第二道大門,是發現稀土元素的第二階段。他們的發現是繼Ce和Y兩個元素後又找到稀土元素中的三個。稀土永磁材料-Er元素金屬(3)Er3+加入到玻璃中可製成稀土玻璃雷射材料,是目前輸出脈衝能量最大,輸出功率最高的固體雷射材料。(4)Er3+還可做稀土上轉換雷射材料的激活離子。(5)另外鉺也可應用於眼鏡片玻璃、結晶玻璃的脫色和著色等。
  • 南京農大揭示了褪黑素控制植物開花的機制!
    iPlants,專注植物最前沿。更多前沿研究,請關注我們!近日,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IF2018=11.613)在線發表了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蔣甲福教授和陳發棣教授課題組合作題為「Strigolactone represses the synthesis of melatonin, thereby inducing floral transition
  • 鄧興旺實驗室陳浩東課題組發現光信號調控植物向重力性的分子機制
    光和重力是兩個核心物理環境因子,共同調控著植物的形態與向性,然而這兩個信號協同調控植物生長的分子機制還很不清楚。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光信號差異性地調控植物不同器官向重力性的分子機制。陳浩東課題組的研究發現,黑暗環境中,抑制光形態建成的轉錄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 (PIFs) 能直接結合到重力信號正調控因子LAZY4基因的啟動子上並激活其表達,使植物的胚軸在暗中能維持很好的負向重力性,利於其向上生長突破土壤;見光後,PIFs蛋白迅速降解,LAZY4表達量下降,胚軸的負向重力性變差。
  • 光壽紅課題組在《PNAS》上揭示反義核糖體小幹擾RNA新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壽紅教授課題組首次揭示了反義核糖體小幹擾RNA(risiRNA)參與核糖體RNA代謝調控和穩態維持:即細胞內錯誤加工的核糖體RNA片段除了被代謝降解之外,還可以激活細胞內的RNA幹擾通路,合成risiRNA,並通過細胞核RNA幹擾通路對核糖體RNA在轉錄水平進行調控。
  • 稀土永磁材料-Dy元素
    Dy元素的發現簡史1842年莫桑德爾從Y土中分離出Er土和Tb土後,不少化學家利用光譜分析鑑定,確定它們不是純淨的一種元素的氧化物,這就鼓勵了化學家們繼續去分離它們。在Ho被分離出來7年後,1886年布瓦博德朗又把它一分為二,保留了Ho,另一個稱為dysprosium,元素符號Dy。這一詞來自希臘文dysprositos,是「難以取得」的意思。
  • PNAS:研究揭示植物如何創造抗癌化合物的細節
    他們的數據表明,存在一種未知機制,調節這些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創造、移動和分布。植物基本是靜止不動的,為了保護自身免受昆蟲、野生動物和疾病的侵害,它們創建出一個化學化合物自衛系統,所涉及的化合物被稱為次生代謝物。這些化合物大部分存儲於植物細胞的液泡之中,並在動物吞吃植物時被激活。人類使用這些代謝物作為藥物和興奮劑(它們包含尼古丁和咖啡因)已經有很長的歷史。
  • 柴繼傑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該活性被認為用以產生第二信使信號,激活下遊的EDS1、NRG1等免疫通路【5-7】。目前還有很多TNL信號傳導相關問題有待回答。例如TNL如何識別效應蛋白?TNL是否可以形成抗病小體?識別效應蛋白對TIR的NAD+水解活性是否有調節作用?
  • 華中農大倆課題組受邀發表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的前沿綜述
    Trends Plant Sci | 華中農業大學李興旺/李國亮課題組受邀發表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技術的前沿綜述責編 | 逸雲三維基因組學是基因組學研究的熱點前沿領域之一。其中一些技術體系已經成功應用於植物三維基因組學研究。
  • 由於對稀土元素資源匱乏,日本打算從化石魚中開採稀土元素
    然而,儘管其品質不佳,但該島仍是解決稀土元素匱乏的關鍵:稀土元素寶庫。魚化石是稀土元素的搖籃。它們堆積太多了,以至於日本科學家計算得出,在這個小島以南2500平方公裡的區域中,泥漿可以滿足數百年來世界上四種稀土元素的需求。但是為何?而且最重要的科學家是將如何處理?
  • 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合作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課題組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種研究所的Jane Parker課題組、Paul Schulze-Lefert課題組合作,發文揭示了植物TNL類抗病蛋白RPP1直接識別並結合效應蛋白ATR1、形成抗病小體並作為全酶催化NAD+水解的分子機制。
  • PNAS | 清華大學黃善金課題組揭示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開花植物的花粉管生長是一種頂端生長方式,通過其頂端生長把兩個不能運動的精細胞輸送到胚珠進行雙受精。花粉管生長非常快速,幾十年來,國際上有很多研究組在探討花粉管快速頂端生長機制。黃善金課題組以擬南芥花粉管為細胞學系統研究花粉管生長的調控機制,其中重點解析微絲骨架在控制花粉管生長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
  • 稀土元素的發現及應用(上)
    大約又過了40多年,也就是發明汽燈紗罩的1885年,奧地利人韋爾斯巴赫成功地從「鐠釹」中分離出了兩個元素,一個取名為「釹」,另一個則命名為「鐠」。這種「雙生子」被分隔開了,鐠元素也有了自己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鐠是用量較大的稀土元素,其主要用於玻璃、陶瓷和磁性材料中。
  • 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光作為主要的環境因子,不僅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每個環節,而且同病害的流行爆發緊密相關。然而光是如何影響植物抗病性,病原微生物又是如何適應宿主抗性機制從而促進自身的傳播等問題,尚亟待得到科學解答。
  • 華中農大殷平課題組揭示藍光受體CRY2激活的分子機制
    Nature Plants | 華中農大殷平課題組揭示藍光受體CRY2激活的分子機制責編 | 逸雲在植物中,CRYs主要參與調控光形態建成、開花時間、生物節律性等重要生長發育過程。CRYs在植物中還發揮其他的功能,包括植物晝夜節律、氣孔開放、根系生長、滲透脅迫反應、避蔭、葉片衰老等的調節。
  • 【前沿進展】植物所科研人員在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研究...
    【前沿進展】植物所科研人員在合子激活和幹細胞穩態維持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11-2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