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範大學謝蘭貴課題組:關於烯烴硫化芳基化反應的科研報導

2020-12-18 CBG資訊


導語

二甲基(甲基硫)鋶三氟甲烷磺酸鹽(MeSSMe2OTf,DMTSM)在親電性硫化試劑中,具有易合成、可結晶、易操作等特點。在上世紀90年代,有機化學家們已經對DMTSM與烯烴反應生成環狀鋶鎓離子中間體,然後與雜原子親核試劑發生開環加成,從而實現烯烴的雙官能團化的反應進行了很好的開發。然而,對於碳親核試劑在這類反應中的應用,成功的案例僅限於精心設計的sp型碳親核試劑。近日,南京師範大學謝蘭貴課題組報導了二甲基(甲基硫)鋶三氟甲烷磺酸鹽(DMTSM)促進的芳基鋅試劑(sp2碳)參與的烯烴硫化芳基化反應,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Org. Lett.(DOI: 10.1021/acs.orglett.0c03810)。


圖1. DMTSM促進的芳基鋅試劑參與的烯烴硫化芳基化反應(來源:Org. Lett.)


謝蘭貴簡介


謝蘭貴,教授,201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導師:王中夏教授;2012-2015年先後在德國馬普煤化所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導師:Nuno Maulide教授;2016獲歐盟研究委員會瑪麗居裡項目資助,在英國牛津大學擔任瑪麗居裡研究員,合作導師:Darren Dixon教授;2018加入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研究小組成立於2019年初,主要探索新型非金屬條件下碳-碳雙鍵、碳-碳三鍵的活化與官能團化反應。


前沿科研成果:二甲基(甲基硫)鋶三氟甲烷磺酸鹽促進的芳基鋅試劑參與的烯烴硫化芳基化反應


含硫化合物在生命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等。甲硫醚類化合物是生物代謝中最常用的甲基和甲硫基源(S-腺苷基甲硫氨酸,SAM)。得益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Barry Trost為代表的有機化學家對DMTSM與烯烴形成的鋶鎓離子中間體發生開環加成反應活性的深入研究(圖1),雜原子親核試劑如氨、疊氮、水、醋酸根以及氟等被成功應用於烯烴的硫化官能團化反應中(圖2A),發展了一系列由烯烴合成β取代的甲硫醚類化合物的新方法。然而,人們通過碳親核試劑在DMTSM與烯烴形成的鋶鎓離子中間體發生開環加成反應的研究發現,只有使用氰基和特殊的炔基鋁鋰絡合物才能成功構建新的碳-碳鍵(圖2B)。研究發現DMTSM與烯烴反應的中間態是三元環狀鋶鎓離子I和二甲基鋶鎓離子II的平衡,其中中間體I容易在親核試劑作用下發生開環加成,從而生成烯烴的硫化官能團化產物;而中間體II則難以與親核試劑發生取代反應,但在氮、氧、氟等弱鹼性親核試劑存在下,會轉化成中間體I,進而轉化成目標產物;而對於強鹼性的碳親核試劑,中間體II會首先發生脫氫,進而發生分解,最終導致形成碳-碳鍵的效率極低。有機鋅試劑是有機合成中構建碳-碳鍵最常用的有機金屬試劑之一,因其具有卓越的官能團兼容性而被廣泛運用於複雜分子的合成中。有機鋅試劑中的碳-鋅鍵相較於其他碳-金屬鍵(如C-Mg、C-Li等)具有較小的極性,使得有機鋅試劑有較弱的鹼性。作者根據有機鋅試劑的反應特點,推測有機鋅試劑很可能可以與三元環狀鋶鎓離子作用,形成新的碳-碳鍵,又不會導致中間體II的分解,從而促進反應向目標產物的推進(圖2C)。近日,南京師範大學謝蘭貴教授課題組報導了相關研究成果。


圖2. 相關研究進展及反應策略的提出(來源:Org. Lett.)


作者首先以2-萘乙烯(2a)和苯基氯化鋅作為模板底物,對反應條件進行探索。通過對DMTST、鋅試劑的製備方式、溶液以及濃度等一系列條件的篩選,確定了最優化的反應條件(圖2)。特別作者在研究中發現,通過苯基格氏試劑與氯化鋅反應製備的鋅試劑能夠以優秀的產率給出目標產物4aa,而在由苯基鋰製備的鋅試劑參與的反應中,則幾乎無法觀測到相應產物,說明鎂鹽在反應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表1. 反應條件優化(來源:Org. Lett.)


隨後,作者對該反應烯烴底物的範圍進行了探索(圖3)。首先,在底物 2上不同位置引入給電子取代基(4ca)與位阻基團(4da)後,均能得到目標產物。在不同位置有烷基或者苯基取代基的芳基烯烴均能進行反應並獲得較好的產率(4ea-4ja)。由於該反應在形成碳-碳鍵的過程中,無金屬催化劑的參與,使得該反應對滷代芳基烯烴及含硼芳基烯烴具有優越的兼容性(4ka-4na),這意味著該方法所製備的含硫化合物可以作為反應模塊用於催化偶聯反應。含有張力的三元或者四元環取代的苯乙烯均能通過該方法給出目標產物(4sa4ta)。雙取代烯烴和炔烴可以通過該反應順利引入到相應的含硫化合物中(4va4wa),體現了該反應對底物中碳碳雙鍵的選擇性。特殊的二取代芳基烯烴,如茚,也可以用於該轉化,以中等以上的收率給出相應的產物(4xa),產物經過氧化可得到對應的碸,其單晶結構證明所得產物中硫和苯基處於反位。另外該反應對天然產物雌酚酮的衍生物具有較好的適用性(4za),體現出反應對較強極性的C=O雙鍵具有較好的兼容性。作者使用2-苯基-1-丙烯作為底物時並沒有檢測到目標產物,表明位阻可能對該反應有較大影響。


圖3. 烯烴的底物範圍(來源:Org. Lett.)


接下來,作者進一步研究了該反應中有機鋅試劑的底物適用範圍。如圖4所示,萘基和烷基取代的苯基鋅試劑均是良好的碳親核試劑(4ab4ac)。苯環上的位阻會對碳-碳鍵形成的效率產生一定影響(4ad4ae)。攜有推電子基團的苯基鋅試劑能夠給出較高產率的偶聯產物(4af-4aj)。三甲基矽基以及滷素取代的苯基鋅試劑均適用於該方法,順利給出對應的含硫化合物(4ak-4aq)。含氧雜環的呋喃鋅試劑(4as)能夠順利地應用於該轉化。以Mg/I交換方法製備的鎂試劑,通過進一步轉化成鋅試劑並成功應用於該方法,實現了複雜含硫化合物分子的合成(4at-4av)。作者最後還嘗試了乙烯基鋅試劑(4aw)、炔基鋅試劑(4ax)以及烯丙基鋅試劑(4ay)在合成甲硫醚衍生物中的應用,發現均能順利分離得到相應產物。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當使用烷基鋅試劑(4az-4az』)作為親核試劑時,目標產物的產率會出現明顯降低。


圖4. 鋅試劑的底物範圍(來源:Org. Lett.)


最後,作者對該反應進行了克級規模的放大,發現產物4aa的合成效率並沒有明顯降低,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該反應的實用性。另外作者分別針對甲硫醚類產物4aa4la進行了一系列衍生化反應,揭示了該反應在構建含硫化合物合成中的潛在應用價值(圖5)。


圖5. 產物的衍生(來源:Org. Lett.)


綜上所述,作者以DMTSM為促進劑,在無金屬催化劑參與的條件下,實現了烯烴的甲硫基化芳基化反應。由於使用了有機鋅試劑作為親核試劑,該方法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和通用性,許多官能團都可以通過烯烴或者有機鋅試劑引入到相應的產物中。


該研究工作實驗部分由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湯美忠本科生韓書雄黃勝蘭合作完成。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901123)、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190694)及江蘇省特聘教授啟動項目等經費的支持。

相關焦點

  • Chem.南京大學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策略...
    導讀  近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分子與材料合成研究團隊的謝勁課題組在配體調控錳自由基反應活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南京大學研究生董潔、燕中飛與曲阜師範大學的合作者袁相愛和母鱧瑩等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有機矽材料以其獨特的化學和物理特性,廣泛應用於工業合成、藥物及高分子材料製備等領域。錳是地殼中含量豐富的過渡金屬,以其廉價低毒等優點受到了化學家們的廣泛關注。近些年,錳催化烯烴矽烷化反應備受關注,我國化學所的王從洋研究員,以及國際上Thomas, S. P.、Trovitch, R. J.
  • 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合成3-烯基色酮
    以往文獻報導的合成方法有兩大缺陷或挑戰:一是原料來源有限,另一個是對非末端烯烴反應不耐受,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合成烯基色酮分子的多樣性和應用。近日,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利用鈀/碘鹽催化的鄰羥基烯胺酮環化和C-H鍵烯基化串聯反應合成了
  • 【前沿】PNAS:南京師範大學黃曉華課題組破解稀土元素(REEs)如何激活植物胞吞作用
    2014年黃曉華課題組首次利用REEs放射自顯影等多學科交叉技術研究發現:REEs能打破葉胞吞惰性的進化規則而激活葉細胞胞吞作用,並致REEs被內化(至細胞內)(PNAS,2014,111,12936),但REEs如何激活植物胞吞作用依然無法破解。胞吞作用,包括網格蛋白介導的胞吞作用(CME),是真核生物(動物、植物等)的基本細胞過程。
  • 湖南師範大學宋建新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近日,湖南師範大學宋建新教授課題組在該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突破(宋建新研究員課題組簡介分別於1996年及1999年本科及碩士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1999年進入湖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2年赴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進行訪問研究。2006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日本京都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2011年回到湖南師範大學執教。2019年獲湖南省「芙蓉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南工大:鈀催化惰性烷基自由基與非活化烯烴的極性不匹配加成
    目前活化的烯烴與一系列滷代烴的加成均有人實現,而惰性烷基滷代烴和惰性烯烴由於其反應的活性低以及極性的不匹配仍具有極高挑戰。近日,南京工業大學吳曉進教授課題組報導了鈀催化惰性烷基自由基與非活化烯烴的極性不匹配加成(
  • 南開大學黃有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黃有課題組報導了一例氮雜交叉共軛三烯與δ-磺醯胺取代的聯烯酸酯在膦催化下的連續[3+31986年本科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化學系,1997年於浙江大學化學系獲得有機化學博士學位。1997-1999年,在南開大學元素所進行博士後工作(合作導師:陳茹玉院士),1999-2002年,在大阪大學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Hidenobu Ohmori 和 Hatsuo Maeda)。2011年起,在南開大學化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
    Angew:鎳催化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區域和對映選擇性烯基化反應近日,南京大學朱少林教授課題組與上海大學龔和貴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報導了NiH催化的烯烴與烯基溴化物的遷移性加氫烯基化反應(hydroalkenylation),以高收率和優異的化學選擇性獲得苄位烯基衍生物。
  • 南師大孫培培課題組:成功合成了磺醯化的二氫苯並呋喃衍生物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孫培培教授課題組報導了光催化誘導的自由基加成串聯分子內的1,5-HAT、環化反應,在淮北師範大學化學系工作,歷任助教、講師;1997.9. 至今在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工作,歷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有機化學學科帶頭人。在此期間,於2000.7.-2001.1. 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做訪問學者;2001.1.-2002.7. 在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作博士後研究;2003.7.-2005.7. 在南京大學作在職博士後研究。
  • 南京13項科研成果獲國際關注!
    南京林業大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紫金山麓、碧波蕩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省屬重點高校,於2017年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在科學創新的進程中,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是反映基礎研究進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高校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南京林業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頻頻出現在國際期刊上。本期推送,就來了解一下南林這一年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那些硬核科研成果吧!
  • 南京大學王新平課題組自由基合成與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化學加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平課題組自201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年上半年,課題組在雙自由基、主族金屬自由基以及基於自由基的磁性多穩態等方向再次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以若干篇論文形式發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 【人物與科研】溫州醫科大學吳戈課題組:銅催化馬來醯亞胺與仲胺和Bunte鹽的氧化硫胺化反應
    銅催化馬來醯亞胺與仲胺和Bunte鹽的氧化硫胺化反應近年來,過渡金屬Bunte鹽與碳親核試劑的氧化偶聯已取得了創新性的研究進展,例如,華東師範大學姜雪峰教授報導了在二氧化碳反應氛圍下,銅催化芳硼酸與Bunte鹽的硫化反應;通過配體調控策略實現鈀催化芳基三乙氧基矽烷轉化為芳硫醚或硫代酯化合物;南京理工大學的易文斌教授報導了銅催化炔酸的脫羧硫化反應。
  • ...量子、雙黑洞吞噬恆星、第三代甲醇制烯烴、重型燃氣輪、飛蛾翅膀
    課題組在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的基礎上,開發新型譜學方法系統表徵了兩量子比特間耦合模式的演化。該研究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國產綜合性旗艦期刊《Science Bulletin》上。半導體量子點由於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與現代半導體工藝技術兼容的優點,是量子計算的重要候選載體之一。
  • 2018江蘇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董昊教授課題組招聘專職科研崗人員公告
    三、工資福利待遇(1)稅前年薪18萬元起,特別優秀者可面議;(2)可申請校內博士後公寓,可享受子女入學入託、醫療等福利待遇;(3)課題組可協助申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資助兩年60萬元,其中40萬元為博士後日常經費,20萬元為博士後科學基金);(4)課題組可協助申請國家博士後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四、申請程序及提交材料
  • 直播預告|就在7月20日,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
    7月20日10:00-11:00  由南京師範大學與中國教育在線聯合舉辦的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直播諮詢會即將召開!招生信息一手掌握  屆時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多位老師將親臨直播間,為各位考生全面介紹學校/學院概況、人才培養特色、科研實力、獎助學金體系等,幫助考生快速了解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招生與培養信息。
  • 南京又出"硬核"成果,可助力減少汽車尾氣硫化物排放,獲國際關注!
    日前,南京工業大學吸附分離技術研究所孫林兵教授團隊的相關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研究通過調控吸附劑的微環境,解決了一價銅在空氣中易氧化的瓶頸問題,能使其在空氣中穩定存儲6個月。新華日報、中國科技網、中國科學報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關注與報導。
  • 南京教授科研成果登國際期刊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楊小飛教授科研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7.398)在線發表了題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 南京師範大學2019年自主招生簡章
    為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培養模式,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8〕14號)的精神,南京師範大學2019年繼續在江蘇省內開展自主招生工作,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
  • 化學所烯烴催化不對稱滷環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烯烴的滷化反應是合成化學中最重要的基元反應之一,為烯烴的功能化提供了非常簡便有效的途徑。烯烴的不對稱滷化反應則可在雙鍵上同時引入兩個手性中心,產物中的滷原子可以進一步發生多種轉化,如立體選擇性的取代反應等,方便快捷的構建豐富的合成中間體。
  • 江蘇師範大學石楓課題組Angew
    江蘇師範大學石楓課題組Angew:有機小分子協同催化下硝酮與2-吲哚甲醇的區域、對映選擇性(3+3)環加成反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日,江蘇師範大學石楓課題組採用了一種新型的有機小分子協同催化策略——手性磷酸與六氟異丙醇的協同催化策略,實現了硝酮與2-吲哚甲醇的區域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3+3)環加成反應
  • 開拓烯烴新反應:焦寧研究團隊報導大宗化學品苯乙烯脫烯基碳碳鍵斷裂轉化方法
    近期,北京大學藥學院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焦寧課題組報導了、烯烴C(sp2)-H鍵以及烯丙位C(allylic)-H鍵的轉化;而其他類型的轉化研究比較少:尤其是通過脫烯基碳碳鍵斷裂未見報導(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