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報訊 劉芳菁、全媒體記者石鵬、實習生廖莉梅攝影報導:「這幾天下雨,贛江好像又漲水了,鄱陽湖候鳥棲息覓食會不會因此受影響?」1月7日,有愛鳥人士向本報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記者隨後走訪水文、林業等部門得知,近期贛江和鄱陽湖的水位確實小幅上漲,但越冬候鳥棲息覓食暫不受影響,目前鄱陽湖水位正是越冬候鳥棲息覓食的最佳水位線。
元旦期間,吳城保護管理站人員冒著風雪給候鳥投食。
水位上漲,贛江南昌段上的躉船。圖/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楊高輝
贛江和鄱湖水位均小幅上漲
自元旦以來,受降雨影響,贛江及鄱陽湖水位均出現小幅上漲。根據水文部門監測,贛江南昌外洲站,1月7日16時水位為13.98米,比6日16時上漲0.13米。當日上午,記者在紅谷灘新區秋水廣場附近看到,此前完全裸露的江心洲大部分被淹,面積明顯縮小,整個江面顯得浩浩蕩蕩。
另據監測,當日8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為9.5米,比多年同期均值8.95米高0.55米。當日17時,水位漲至9.57米。
目前水位線利于越冬候鳥覓食
鄱陽湖水位上漲後是否會影響越冬候鳥棲息覓食?都昌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李躍告訴記者,根據他多年的觀察,鄱陽湖水位在10米至12米之間,是越冬候鳥棲息覓食的最佳水位線。如果超過13米,越冬候鳥的主要棲息地就會被湖水淹沒。
「水位低一點都沒關係。」李躍解釋說,候鳥的生存能力其實很強,只要不是連續乾旱,影響都不大。一旦連續乾旱,草洲灘涂變硬,不僅影響溼地植物生長,也給候鳥採食塊莖帶來難度。目前,鄱陽湖的水位接近10米,非常利于越冬候鳥棲息覓食。
李躍的說法,也得到了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有關工作人員的證實。「最近的一次調查是2018年12月28日,調查顯示全湖有越冬候鳥50萬羽左右。」工作人員表示,和往年相比,鄱陽湖越冬候鳥的數量及種類都較穩定。
如遇持續惡劣天氣將人工投食
當前,飛抵鄱陽湖區越冬候鳥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但是,根據氣象預報顯示,8日至12日,全省多地又將開啟陰雨模式,且1月份全省降水量略偏多。
那麼,如何呵護珍禽候鳥安全越冬?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遇持續惡劣天氣將人工投食。各保護管理(監測)站將購買稻穀、玉米和小魚等,投放在灘涂或候鳥的主要棲息地,解決候鳥的「吃飯」難題,確保候鳥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