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藥聞社
本文來源於瞪羚社;
如果喜歡,歡迎在文末處點個「再看」,感謝您的支持!
隨著藥物的迭新換代,藥物已經從小分子化學藥基本進入到大分子生物藥新時代階段。而在生物藥時代投資業界通常以「Biotech」和「BioPharma」來界定創新藥企業的兩種不同發展模式。
『Biotech』:即生物科技公司,以創新藥物的研發為核心業務,通常在新藥研發至二期、三期臨床時,將藥物出售於大型製藥企業,或是將公司整體出售,一般不涉及產品上市後的生產與銷售環節。
『BioPharma』:指生物製藥企業,企業基本是從研發階段成長起來,業務覆蓋研發、生產、產品商業化等各個一體化環節。
一、生物科技與生物製藥公司盤點
1、Biotech(生物科技企業):目前上市公司而言純正的生物科技企業主要有:傳奇生物、康方生物、康寧傑瑞、基石藥業、百奧泰、天境生物。
傳奇生物(核心項目CAR-T被強生子公司楊森相中進行全球化合作協議,共同開發、生產和銷售LCAR-B38M,首筆預付款高達3.5億美元。)、康方生物(單抗CTLA-4項目ak107被默沙東2015年在臨床前花費2億美元將獲得全球獨家開發和推廣權。)康寧傑瑞(項目KN008重組人凝血因子Ⅷ項目出售轉讓給正大天晴藥業,LM002項目轉讓出售於麗珠集團……)、基石藥業(輝瑞花2.8億美元獲得基石藥業核心產品PD-L1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獨家商業化權利);百奧泰(百濟神州花1.65億美元將獲得項目AT1706 相關智慧財產權及其在中國地區的商業授權、分銷、供貨協議);天境生物(項目CD47被艾伯維以最高可達17.4億美元的裡程碑付款將獲得除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全球權益);
2、BioPharma(生物製藥企業):目前上市公司而言純正的生物製藥企業主要有: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再鼎醫藥。
恆瑞醫藥(累計申報超過14款抗體藥物);百濟神州(累計申報超過28款抗體藥物;包括14款與安進合作);君實生物(累計申報超過8款抗體藥物);
信達生物(累計申報超過21款抗體藥物);再鼎醫藥(累計申報超過16款抗體藥物)
二、行業發展趨勢與生物製藥投資策略
個人認為,在投資策略上:
生物科技類企業而言屬於高風險高回報率,波動率極大,投資策略上一般以高勝率潛伏博弈黑馬價值。投資這類企業很考驗個人的長期投資實力和運氣。比如最近的基石藥業核心產品PDL1被輝瑞製藥相中而股價暴漲,當一家生物科技企業核心產品一旦被價值發現,股價基本都會暴漲從而獲得超額收益。比如基石藥業其實從投資角度來說短期基本面價值基本兌現了。因為投資生物科技企業就是看中其產品項目的價值,一旦兌現基本就是一錘子買賣,類似於醫藥研發合同服務行業。
我們的科創板還是太缺乏優秀的生物科技公司了,好的基本都是在港股,當然港股也有比較一般的,比如嘉禾生物、中國抗體、東耀藥業、邁博醫藥、華領醫藥、開括藥業……甚至包括明星同款的復宏漢霖這種的,股價為何如此慘澹。主要是因為嚴格的說它們的質地還不算優秀的生物科技企業,而有潛質的比如康方生物、康寧傑瑞、及即將上市的和鉑醫藥、榮昌生物。這兩家可以說比目前科創板所有的企業要好。只有君實生物、康希諾生物同時a+h,唯一還能看一眼的是澤璟製藥。
像微芯生物、神州細胞這類的就是企業名字值錢,昊海生科就是概念值錢。復旦張江這種的所謂全球光動力治療創新藥領先企業實際上核心三款產品都沒有太大的經濟效益,在適應症上空間太小,好一點的產品又面臨巨頭們的壓榨。南新製藥如果也算創新藥,那麼a股可以都定義為創新藥。還有昊海生科這種從空殼公司開始玩資本運作做成的所謂高科技,實際上就是一家靠題材增長的夫妻店。百奧泰和三生國健相對還好點吧,一家是前途未卜,一家是基本沒前途的。
嚴格的說科創板的生物科技企業除了(君實、康希諾之外)沒有一家是值得長線投資的,澤璟製藥是美國的子公司技術平臺值錢,值錢的項目也還在臨床前,不確定性太大,剩下的都是四流企業,只有靠整體行業估值上移去實現價值,沒有真正使其自身成長的價值,並不是因為臨床項目的不停推進然後企業的價值便增長的,很多的都是隨著競爭格局和新生代的衝擊而在減值的,港股就把這類企業的股價體現得赤裸裸。昊海生科和復旦張江這種H股和A股的大溢價相對君實和康希諾而言就顯得格外珍貴了。
生物製藥投資策略上,其實就是相當於投資白馬策略,就是一家高風險的生物科技企業發展為較穩健的生物製藥,有核心產品,有長期的核心競爭力和成功商業化的價值。
如今大部分生物科技為了長期發展戰略基本都會從生物科技企業發展為生物製藥。類似於目前成功的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再鼎醫藥,在生物科技路上即將發展為生物製藥企業的康方生物、康寧傑瑞、百奧泰、傳奇生物、天境生物、再鼎醫藥。
其實我個人認為投資傳奇生物、天境生物、再鼎醫藥是不如投資康方生物和康寧傑瑞的,傳奇生物的CAR-T和雙抗的機理基本相似,療效相當,均是用T細胞終結腫瘤。不同的是,CAR-T為個體化療法,雙抗為批量生產藥物。在同粑點同療效同適應症,在方便性和經濟效益性明顯雙抗更具前景。天境和傳奇生物實控人有較大的「蝦吃」所以我個人會避開,雖然它們有很大的潛質。再鼎醫藥說通透一點就是過去仿製藥的發展模式,通過買買買模式,但是這種模式不是企業的長期發展核心競爭力,類似於過去的綠葉製藥模式,只是再鼎走在主流的道路上,產品相對來說價值更大,前景更大,競爭力更大,但始終核心IP不屬於自己的真正價值。這種模式很容易產生商業糾紛。還包括剛上市的雲頂新耀也是如此,尤其是雲頂新耀這個市值是屬於泡沫階段的,警惕。
還有像中國生物製藥和石藥集團,三生製藥、麗珠集團、樂普醫療、天士力、康弘藥業……其實這種的根本不算生物製藥,因為沒有所謂的含科量。這種企業除了有錢有勢去做收購併購交易去獲得項目之後真的沒有啥核心競爭力價值。
總體來說,就是值得潛伏博弈價值的生物科技企業有:康方生物、康寧傑瑞、和鉑醫藥、榮昌生物。
值得長線穩健投資的白馬生物製藥企業有:百濟神州、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恆瑞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