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癌症:光靠重磅藥可能不行,早期檢測才是王道

2020-12-07 生物谷

美國尼克森總統於1971年宣布了「癌症戰爭」的到來,然而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正在輸掉這場戰爭。據美國癌症協會報導,2014年美國將診斷出167萬的新癌症病例。今年,將有58.6萬的美國人死於癌症,而整個世界範圍內將有600萬人死於癌症。儘管通過加大癌症治療和預防上的投資,美國的癌症死亡率降到了85%以下,但是這與1975年比只下降了8%。這也許會讓我們對目前採取的應對癌症的策略產生懷疑。愛因斯坦曾說過,瘋狂就是一遍一遍地做著同樣的事情,但卻期待著不同的結果。戰勝癌症真的是依靠越來越多的重磅藥嗎?

圖1

癌症治療的支出是巨大的。2013年全球抗癌藥的銷售額為850億美元,多數藥物以超過10萬美元的價格在市場上銷售。然而,平均而言,只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對任何特定的治療有響應,這是非常低的一個響應率,很少有患者得到實際的治療。自尼克森總統對癌症宣戰以來,狂熱的癌症治療研究佔了主導地位。但是,結果是令人沮喪的,如圖1所示,85歲以下的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只比1975年降低了8%。比較而言,心臟病的死亡率下降了高達60%左右,下降幅度是癌症死亡率很多倍。

圖2

從圖2可以看出,許多癌症的存活率是相似的,秘訣就是在癌症的早期診斷出來。早期發現的話,大多數接受低風險手術的患者的生存率接近90%;但是在癌症晚期發現的話(III期或IV期),治療方案只能選擇毒副作用極強的放療、化療等,存活率會隨之急劇下降。現在看來,第一段中提出的問題答案已經很明顯了。戰爭癌症真正的途徑是做好早期檢測,選擇針對癌症激活途徑的靶向性治療方案。

我們總是在尋找各種拯救58.6萬可能會死於癌症的已確診的患者,但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驚人的事實,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1.2億)在他們的一生中可能會被診斷出癌症。難道我們不應該花費更多的精力和金錢讓這1.2億的人能夠獲得早期診斷嗎?

生物標誌物的發展

新型生物標誌物在早期診斷領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如果能夠有效捕獲血液中的生物標誌物,而不是過分依賴腫瘤活檢,這將對病人和整個癌症治療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些有名的生物標誌物,包括游離DNA(cfDNA)、miRNAs和外泌體(Exosomes)。所有這些生物標誌物的獲取都可以通過非侵入性的方法,它們也已被證明可作為癌症篩查、預後、監測以及治療響應的臨床生物標誌物。

癌細胞凋亡和壞死時會自然釋放cfDNA。非侵入性檢測讓血液中循環cfDNA的豐度(達到每毫升1000億DNA片段)和半衰期(16.3分鐘)更適合於癌症檢測。cfDNA檢測是通過簡單的抽血,而不是侵入性的活檢,它是解決腫瘤異質性問題的一個變通方案。cfDNA分析能夠檢測出預示癌症發生和發展的遺傳以及表觀遺傳變化。

儘管cfDNA已經在無創產前檢測(NIPT)市場中商業化,但是cfDNA在癌症檢測中有效性的研究仍在進行中。最近的研究表明,cfDNA測試顯示出了與腫瘤負荷極大的相關性,95%以上的腫瘤中檢測到了基因突變。對IV期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在II期階段所有的患者都能檢測到cfDNA,在I期階段有50%的患者能檢測cfDNA。

血清和血漿中循環的miRNAs是另一個被看好的、具有前景的非入侵性癌症生物標誌物。miRNAs具有顯著的穩定性,非常適合用於評估難以進行活檢的轉移性疾病。

大多數類型的細胞都可以分泌外泌體,它能夠揭示釋放它的細胞的分子指紋和細胞狀態,被分泌出來後很容易進入血液和尿液中,是一種很有價值的生物標誌物。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外泌體的DNA(exoDNA)代表了整個基因組,反應了腫瘤細胞的突變狀態。腫瘤細胞外泌體的exoDNA對癌症的早期檢測非常重要。

NGS的重要性

當然,測定這些有前景的生物標誌物需要一種可靠且靈敏的檢測技術。分子醫學中有一項非常適合這種檢測的技術——下一代測序(NGS)。在過去的十年中,NGS快速發展,檢測效率變得更高。NGS的靈敏度、速度、價格讓它成為了一項極具吸引力的技術。越來越的證據表明,NGS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少量的樣本精確測定這些生物標誌物。

隨著NGS分析能力的不斷增強,檢測成本也會隨之下降,這對臨床腫瘤學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使用NGS測定癌症診斷和治療監測過程中的生物標誌物對患者具有更大的益處。值得注意的是,NGS的使用依然處於早期階段,臨床NGS測序如何進行註冊審批依然是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能夠被克服,那麼我們將有機會改變癌症檢測和管理的方式,同時也將會導致產業和醫療機構的重大重組。

總之,將癌症從「死刑」轉變為一種相對可治癒的疾病需要採取一種新的方法。使用NGS技術測定如cfDNA之類的生物標誌物為改變癌症的治療提供了最大的希望。希望,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能夠讓人類在與癌症的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Nature:基於DNA甲基化的早期癌症檢測
    ,能夠通過甲基化DNA實現癌症的早期檢測。儘管這些結果還有待更多獨立樣本的驗證,但他們認為這有望催生非侵入性的新型癌症篩查檢測。研究人員在上周的《Nature》雜誌上介紹了一種基於免疫沉澱的實驗方案,能夠分析少量循環遊離DNA的甲基化組,從而檢測不同類型癌症所對應的大規模 DNA 甲基化變化,包括早期胰腺腫瘤。
  • 趙又廷和鄧倫主演的《晴雅集》,其實是一部癌症科普片
    但是,已經變得異常強大的禍蛇(晚癌)非常難對付,直到女皇死去,禍蛇才最後被戰勝(患者死亡,缺少宿主的癌細胞最終跟著死亡)。從前面可以看到,光靠法師(自身免疫細胞)是不夠的!你需要像晴明和博雅那樣,兩頭試探女皇和鶴守月,才能發現他們真相。
  • TAP檢測癌症早期發現--破譯癌症密碼新技術
    TAP檢測癌症早期發現--破譯癌症密碼新技術 原標題:   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我國平均每天確診8474人,每分鐘約6人被診斷為癌症。
  • 人工智慧如何幫助人類戰勝癌症?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幫人類擺脫被癌症統治的恐懼呢?《深度醫療》這本書的作者,知名心臟病學家、基因組學教授,被稱為「世紀醫生」的埃裡克·託普,他就認為,人工智慧會幫助人類更有效地對抗癌症、戰勝癌症。癌症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從一開始出現一個癌變的細胞,到晚期的癌細胞轉移,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成功治癒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腫瘤本身並不是致死的原因,癌細胞轉移才是。但是,越是在早期,癌變組織就越不明顯,越難被準確診斷出來。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經報導過,全世界有600萬的兒童身患癌症,但是有高達一半的人都被漏診了。
  • 2019年中美十大暢銷抗腫瘤藥對比
    從上市時間來看,美國十大暢銷藥物平均推進5年時間進入中國市場,而2019年美國十大暢銷抗腫瘤藥中,來那度胺、地舒單抗、貝伐珠單抗美國上市後,花費超過5年時間才進入中國,此外,作為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的重磅藥物泊馬度胺還未進入中國。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癌症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身體可能還沒感到疼痛時,早期癌症已經萌芽。」核子基因健康管理專家表示,癌症能否早期發現,往往是能否治癒的關鍵因素。 癌症防治的關鍵出路為「三早」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早期發現是提高癌症治療率的關鍵。只要早期發現,90%的癌症完全可以治癒。
  • 《柳葉刀·腫瘤學》:癌症的早期症狀,可能比你想像得還要多!
    哪些症狀在癌症早期多見?哪些則更常出現在癌症晚期?最近,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團隊探究了這一問題。他們在英國一個國家癌症資料庫中選取了近8000名癌症患者,以及20種常見的癌症症狀,然後分析了他們被診斷癌症時嚴重程度與症狀的關係,研究結果刊發在了《柳葉刀·腫瘤學》。
  • 基因檢測技術,對治療癌症幫助有多大?
    基因檢測是一種對組織、細胞、血液等進行 DNA 檢測的技術,是採集被檢測者的待檢樣品,擴增其基因信息後,通過特定設備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 DNA 分子信息作檢測,判斷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變或存在敏感基因型,預知身體患疾病的風險。癌症基因檢測,是由於醫學研究發現癌症是一類基因病,癌症的發生與基因改變有關係,因此被用於癌症的早期篩查、診斷以及輔助治療。
  • 以色列開發出黃金納米粒子早期癌症檢測法
    原標題:尋找癌細胞的照妖鏡      以色列物理學家研發使用黃金納米粒子檢測早期癌症的方法首次通過人體測試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納米科技及先進材料研究所的德奧爾·菲克斯勒教授率領的團隊,經過5年的研究證實了納米技術在癌症早期診斷中的光明前景。他們研發的非侵入無輻射光學系統,被用於檢測腦部、頸部及口腔癌症,也可用來檢測位於舌頭、咽喉部位的癌症發病情況。該方法已在動物身上測試成功,最近也通過了人類測試,被確認有效。
  • 德國科學家:人類永遠無法戰勝癌症
    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警告稱,癌細胞像地球最早期生物一樣古老,可能從未被徹底消除過。儘管數十億居民寄希望於諸多醫學研究項目,但最新研究表明,人類「不可能」戰勝癌細胞,因為癌細胞具有較強的進化能力。
  • 小小螢光棒居然能檢測癌症?
    他們研發的新型診斷工具所產生的光,比目前的化學發光技術產生的光亮3000倍,並且此技術在活細胞中使用更安全。「化學發光是目前檢測癌症的最敏感的方法之一,」特拉維夫大學的Doron shabat教授在一篇新聞稿中說道,「我們已經研發出了一種方法,能夠產生高性能化合物,讓其在接觸特定蛋白或化學物質時會發出光亮。」
  • 端粒酶檢測新方法有望用於癌症早期診斷
    原標題:端粒酶檢測新方法有望用於癌症早期診斷   ■最新發現與創新  3月26日,青島農業大學李峰教授及其專家團隊關於單細胞水平端粒酶活性均相電化學檢測新方法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雜誌《分析化學》上。此成果有望在癌症的早期診斷、臨床治療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 檢測腫瘤標誌物≠篩查癌症
    這個團隊所用的腫瘤標誌物,仍然是原來老的標誌物,跟我們平時體檢可能抽血化驗的腫瘤標誌物沒什麼區別。而實際上,權威的醫學指南並不用腫瘤標誌物來篩查癌症,而是用其他的檢查辦法。原因在於,腫瘤標誌物檢測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說,腫瘤標誌物異常的人往往並沒有患癌,腫瘤標誌物正常的人也有可能患癌。
  • 癌症治療:抗癌神藥PD-1抗體年度盤點
    1、PD-1抗體戰勝化療,成為PD-L1陽性肺癌患者首選藥物這應該是16年最重要的進展了,PD-1抗體藥物終於躋身肺癌一線治療。10月24號,默沙東宣布重磅新聞:FDA已經批准我們的PD-1抗體Keytruda用於PD-L1高表達(大於50%)的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 Grail宣布合併Cirina公司:專注癌症早期檢測研究
    Grail宣布合併Cirina公司:專注癌症早期檢測研究2017-06-05 15:36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6月1日,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的癌症早篩公司Grail與NIPT(無創DNA產前檢測)之父盧煜明教授創立的
  • 科學網—為人類最終戰勝癌症展現曙光
    研究背景:癌症幹細胞假說被證實,催生新爭論 究竟是所有癌細胞都一模一樣,都同樣有能力促使腫瘤生長、擴散;還是僅其中一群癌細胞比另一群癌瘤細胞更「高級」,即更具增殖、侵襲、抗藥、轉移的潛力,只有它們才是真正罪魁禍首?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腫瘤研究者。
  • 新血液分析法可對癌症進行有效的早期檢測和定位
    2020年亞洲ESMO虛擬大會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摘要LBA3):ELSA-seq分析能夠在早期檢查出多種癌症類型,具有高度特異性,並能夠提供關於起源組織的信息。開展前瞻性、多中心、縱向PREDICT研究的目的是在早期無創性地鑑定多種癌症。癌症的早期檢測具有臨床益處,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有效篩查方法的癌症類型。
  • 科學家發明星際迷航同款小工具不接觸皮膚檢測早期癌症
    目前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醫療專用tricorder,它可以不接觸皮膚檢測早期癌症。該技術會更便攜,比核磁共振和CT等其他癌症的檢測系統便宜,並且比X射線更安全。史丹福大學助理教授 Amin Arbabian和研究教授 Pierre Khuri-Yakub主持了這項工作。
  • 專注癌症早期無創檢測,Cirina獲1200萬美元A輪融資
    )北京】10月31日報導(文/竹子)據悉,癌症無創早期檢測公司Cirina已經獲得了由德誠資本領投的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融資將用於開發無創篩查檢測,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發現。Cirina通過試用盧煜明教授開發的技術,檢測和分析循環遊離DNA(cfDNA),以便檢測和開發早期癌症及其他疾病的無創篩查。Jain表示,公司開發的是用於特定適應證的檢測和早期檢測,而非泛癌症檢測或腫瘤分析監測。據悉,Cirina公司已經在美國和亞洲找到合作夥伴,開展數千個樣品的臨床試驗。Jain表示公司計劃於明年在美國或亞洲推出第一個檢測產品。
  • 為什麼吃靶向藥之前需要做8000元的基因檢測?不做行不行?
    說的通俗一點,基因檢測就是進一步對體內的癌細胞進行精準的定位,發現其內在的結構,以便選擇不同的靶向藥物對其展開精確打擊。所以,基因檢測就像是最後的那道標定位置的工作。 而且,不同的靶向藥,其具體的適應症還不一樣。即便是同一種癌症,因為癌細胞不同的類型,也會研發出不同的靶向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