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我國平均每天確診8474人,每分鐘約6人被診斷為癌症。按壽命74歲計算,中國人一生罹患腫瘤的累計風險為26.15%(男性)和16.82%(女性)。在我國部分城市,癌症已超過心腦血管疾病,成為威脅人們生命的頭號殺手。
據了解,我國每年新發癌症300萬左右,每年因癌症死亡人數達到了270餘萬,相當於每一天有7300餘人死於癌症。肺癌成為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一位,乳腺癌成女性最大殺手。
有專家表示,城鄉居民中癌症分布差異大,城市居民的食管癌、胃癌、肝癌、宮頸癌的死亡率低於農村,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等的死亡率則高於農村,這些可能與環境、生活方式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有關。
不過,市民也大可不必「談癌色變」。
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惡性腫瘤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惡性腫瘤通過早發現、早診斷可以治癒,三分之一的惡性腫瘤通過治療可減輕症狀,延長生命。
事實上,癌症已被確定為可控制的慢性病,癌症早期發現的平均治癒率可達90%。是否能早期發現癌症成為了癌症患者的生死分界線!
2013年8月6日,一項名為TAP檢測的癌症早期發現新技術被我國衛生計生委列入《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批准進入醫療機構臨床使用,一時間引起醫療界和社會的震驚,截至目前已有12個省份將TAP檢測列入收費目錄、5個省份將TAP檢測列入醫保目錄。
那麼TAP檢測究竟是什麼技術?它的檢測原理是什麼?它的技術優勢在哪裡?下面我們將為你做詳細介紹。
在癌症早期診斷技術領域擁有國際領先技術的前蘇聯烏克蘭醫學科學院,1963年即發現了肝癌細胞所特有的甲胎蛋白(AFP)腫瘤標誌物,使肝癌的早期診斷得以實現。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站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輻射危害嚴重。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生活,迫切需要一種廣譜的能早期發現腫瘤的方法。經過幾年的研究,康士坦丁.亞歷山大羅維奇.伽拉欣教授(烏克蘭功勳科學家、烏克蘭科學院院士、紐約科學研究院外籍院士、國際生物醫學發展協會理事)發現了廣譜性的腫瘤標誌物——腫瘤異常蛋白(即為糖鏈結構異常的各種糖蛋白,簡稱TAP)。
TAP是各種正常組織細胞發生惡變時所分泌的指示性共性物質,可作為早期診斷各種腫瘤的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的檢測方法。TAP檢測技術於1994年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國際局(瑞士)註冊為腫瘤病變的新診斷方法。
大量研究顯示,TAP(異常糖鏈糖蛋白)與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及預後存在密切關係。正常細胞惡變(腫瘤發生)時,細胞的聚糖結構發生變化(最常見的是N—鏈聚糖分支的增加),產生多種異常糖鏈糖蛋白,並最終釋放到血液中。因此通過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異常糖鏈糖蛋白及其含量多少,可為腫瘤的發生、發展的判別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相比目前臨床常用的腫瘤標誌物,TAP可檢測的腫瘤範圍更廣,對臨床常見的40多種腫瘤都有敏感性。報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審批時,經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上海中山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十多家科研和醫療機構的臨床驗證結果顯示: TAP檢測對Ⅰ期腫瘤的總陽性率達88.37%,對癌前病變的陽性率達90.0%;TAP檢測對健康人群的陰性符合率為96.47%;TAP檢測的敏感度、準確性均遠高於目前常用的腫瘤標誌物,且TAP檢測安全簡便,僅需兩滴末梢新鮮全血,無需空腹。
國際著名腫瘤學專家、癌症亞臨床學說重要奠基人、中國工程院湯釗猷院士為TAP檢測題詞「攻克癌症、瑞澤蒼生」並指出,肝癌有一段亞臨床期,其他癌症也必然有,需要用一種廣譜的方法去作早期發現,TAP檢測填補了這個領域的空白。
TAP檢測用於腫瘤早期篩查、濃縮腫瘤高危人群,成功解決亞臨床期腫瘤的診斷問題,對腫瘤防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將成為我國防癌體檢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