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開發能早期發現癌症的平價檢測裝置

2021-02-15 MEMS

如果有一種廉價的桌上型檢測裝置能被醫療院所廣泛採用,或許癌症的早期發現將成為常態──而且其關鍵在於,該種裝置能在病灶還只有5mm大小、大多數時候能輕易用外科手術切除的時候就被檢測出來。

上述技術是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EECS)的開發成果,並已授權臺達電子(Delta 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製造;臺大電機系教授田維誠表示:「這種可攜式微型氣相層析系統(micro-gas chromatography system),能檢測出顯示肺癌患者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癌症的發展階段。」

該微型氣相層析系統的軟體是由臺大資工系教授曾宇鳳編寫,其他參與此裝置研發的人員還包括臺大電機系教授李嗣涔、聯發科技-臺大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臺大電機系教授呂學士,以及臺大研究生郭峻延、黃柏愷、黃彥銘、San-Yuan Wang、Po-Hung Kuo、Wei-Che Hsieh、Yen-Ming Huang與Shih-An Yu。


臺大團隊開發的肺癌檢測裝置

這種微型氣相層析系統的作用像是酒測器(breathalyzer),能讓病患呼氣來檢測典型肺癌的生物標記化學成分;而由於該裝置的檢測能力達到15PPM,因此可以在惡性腫瘤仍能以手術切除的階段就發現它的存在。

市面上也有其他類似的層析系統,但體積通常很大、價格高昂,並需要經過特殊訓練的檢測員,很難成為醫師日常執行的檢查項目;而事實上,另一種在檢測癌症的敏感度上能媲美該微型氣相層析系統的「小型探測器」,是經過訓練的狗狗(當然,它們恐怕也沒辦法一直待在醫師的診間)。

臺大校長楊泮池在接受EE Times美國版編輯訪問時表示:「我們相信若能利用這種廉價的桌上型微型氣相層析系統,在非常早期的階段檢測出肺癌的生物標記,將造福國際社會。」


微型氣相層析系統的內部架構

微型氣相層析系統在尺寸上的終極限制,是進行精確檢測所需的長飛行路徑──也就是量測一個分子到達探測器的時間,以計算其原子重量──臺大的微型氣相層析系統採用一個長微流體通道,能在小尺寸裝置中放進更長的距離。田維誠指出:「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微流控裝置能縮小到可放進智慧型手機。」

目前臺大團隊開發、臺達電製造的桌上型尺寸微型氣相層析系統,內部的關鍵零組件包括一個MEMS預濃縮器(pre-concentrator)、用以將呼氣樣本凝結成液體,一個以微流控制作的獨立圓柱體、能在小尺寸裝置內放進更長的飛行路徑。

還有一個CMOS通用氣體傳感器與校準電路,一個能讀出每個被檢測到的生物標記之高解析度量測值的低雜訊電路,以及由臺積電35納米工藝生產的系統單晶片(SoC),內含特製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單元,能識別、量化生物標記。


層析系統的輸出顯示典型肺癌的化學成分,曲線的高度代表其嚴重性


相關焦點

  • TAP檢測癌症早期發現--破譯癌症密碼新技術
    TAP檢測癌症早期發現--破譯癌症密碼新技術 原標題:   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我國平均每天確診8474人,每分鐘約6人被診斷為癌症。
  • Nature:基於DNA甲基化的早期癌症檢測
    作者:薄荷近日,加拿大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和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
  • Grail宣布合併Cirina公司:專注癌症早期檢測研究
    Cirina達成合併最終協議,專注癌症早期檢測。公司計劃使用盧煜明教授開發的技術,來檢測和分析循環遊離DNA(cfDNA),以開發用於癌症和其他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檢測的無創技術。有機會與盧教授,及其中文大學同事趙教授和陳教授,以及Cirina研究團隊並肩合作,我們倍感榮幸。通過結合我們的科學專業知識和資源,我們將大幅度提高實現目標的能力,實現通過早期癌症診斷以降低全球癌症的死亡率的目標。」此次合併後,盧教授將被任命為合併後實體的科學聯合創始人,並將加入GRAIL的科學諮詢委員會。
  • 東北大學等開發呼氣檢測新冠病毒方法
    日本東北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及加齡醫學研究所通過與島津製作所公司開展聯合研究,推進了 「用於新冠病毒對策的呼氣組學解析系統」 的開發。作為成果,開發出了利用自然呼出的氣體(呼氣)進行無侵襲式檢測的呼氣組學解析系統,可以取代以往的鼻咽拭子檢測系統。這種解析方法除了既能簡化採樣外,還能獲得多方面的解析結果。
  • 專注癌症早期無創檢測,Cirina獲1200萬美元A輪融資
    )北京】10月31日報導(文/竹子)據悉,癌症無創早期檢測公司Cirina已經獲得了由德誠資本領投的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融資將用於開發無創篩查檢測,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發現。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教授創立了Cirina,公司位於舊金山,CEO Maneesh Jain曾擔任Ion Torrent營銷和業務發展副總裁,並在醫療成像公司ButterflyNetwork擔任過營運長。Cirina通過試用盧煜明教授開發的技術,檢測和分析循環遊離DNA(cfDNA),以便檢測和開發早期癌症及其他疾病的無創篩查。
  • 端粒酶檢測新方法有望用於癌症早期診斷
    原標題:端粒酶檢測新方法有望用於癌症早期診斷   ■最新發現與創新  3月26日,青島農業大學李峰教授及其專家團隊關於單細胞水平端粒酶活性均相電化學檢測新方法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雜誌《分析化學》上。此成果有望在癌症的早期診斷、臨床治療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 小小螢光棒居然能檢測癌症?
    螢光棒的發光原理,還有犯罪現場檢測血跡的發光原理,現在被用在研發癌症檢測和其他醫療診斷的尖端科技中。當你搖動螢光棒時,塑料管內的兩種液體相互接觸產生化學反應,能量會以光的形式散發出來。這個過程被稱為化學發光。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出了一個新方法,利用 「螢光棒」來檢測癌症細胞。
  • 癌症生物標記物有助開發多種癌症血液檢測技術
    2014年1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在利物浦舉辦的國家癌症研究所癌症(NCRI,National Cancer Reasearch Institute)會議上,來自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表示,他們已經在癌症病人的血液中鑑別出了800多種生物標誌物,這或許可以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出單一的血液檢測技術來對多種癌症進行早期檢測
  • 基因檢測公司GRAIL和Cirina合併 專注早期癌症篩查
    近日,由基因巨頭Illumina創立的基因檢測公司GRAIL宣布與Cirina公司合併,並稱雙方將專注早期癌症測試及診斷產品的開發。  根據GRAIL和Cirina官網消息,Cirina在2014年由香港中文大學的盧煜明、趙慧君、陳君賜以及主要投資者德誠資本(Decheng Capital)共同創建,總部位於香港,研究團隊則分布於香港和加州南舊金山。  盧煜明是無創分子診斷與篩查領域的權威,是全球首位在孕婦血液中發現胎兒游離DNA的科學家。三位創始人利用血漿核酸用作檢測癌症及其它疾病作出了重大貢獻。
  • Fitbit算法開發裝置可檢測新冠
    塗翠珊穿戴式裝置大廠Fitbit將利用這筆經費,開發出能在症狀出現前便檢測出新冠肺炎的算法。為了測試算法的效力,Fitbit將與諾斯威爾保健中心範士丹醫學研究所(Northwell Health’s Feinstein 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展開合作。
  • 微流體裝置有望快速檢測血液中的癌細胞
    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一隊科學家,剛剛展示了一種新穎、實惠的微流體裝置,能夠快速檢測血液樣本中漂浮的癌細胞。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嘗試不同的方法,以提升癌症血檢的準確性。從追蹤癌症 RNA 痕跡、到檢測幾乎所有癌症類型共有的獨特 DNA 納米結構,我們正站在一項激動人心的技術前列。原型裝置可檢測微小血液樣本中超過 90% 的腫瘤細胞(圖自:Ian Papautsky)當前的前瞻性研究中,檢測血液樣本中的循環腫瘤細胞(CTC),或許是一種高效的方法。
  • 以色列開發出黃金納米粒子早期癌症檢測法
    原標題:尋找癌細胞的照妖鏡      以色列物理學家研發使用黃金納米粒子檢測早期癌症的方法首次通過人體測試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納米科技及先進材料研究所的德奧爾·菲克斯勒教授率領的團隊,經過5年的研究證實了納米技術在癌症早期診斷中的光明前景。他們研發的非侵入無輻射光學系統,被用於檢測腦部、頸部及口腔癌症,也可用來檢測位於舌頭、咽喉部位的癌症發病情況。該方法已在動物身上測試成功,最近也通過了人類測試,被確認有效。
  • 新血液分析法可對癌症進行有效的早期檢測和定位
    2020年亞洲ESMO虛擬大會上發表的研究結果(摘要LBA3):ELSA-seq分析能夠在早期檢查出多種癌症類型,具有高度特異性,並能夠提供關於起源組織的信息。開展前瞻性、多中心、縱向PREDICT研究的目的是在早期無創性地鑑定多種癌症。癌症的早期檢測具有臨床益處,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有效篩查方法的癌症類型。
  • 通過血液中微生物組可診斷早期癌症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海英)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可通過分析血液中微生物組的特徵來確認測試對象是否得了癌症,以及是哪種癌症。他們在近日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這種潛在的基於微生物組的腫瘤學診斷工具值得進一步探索,可能會改變癌症診斷的方式。
  • 科學家發明星際迷航同款小工具不接觸皮膚檢測早期癌症
    ↗↗↗ 點擊上方「唧唧堂」關注各學科最新最熱研究推薦論文解讀發現關注更多研究和研究人,請訪問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
  • 用於人和寵物癌症早期診斷!首爾Viosys最新概念技術
    領先的化合物半導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首爾Viosys宣布,通過韓國蔚山大學科學家進行的臨床測試,該公司已開發出一種先進的概念技術,該技術利用紫外線LED Violeds用於寵物癌症早期診斷。根據首爾Viosys的研究小組稱,與人類一樣,寵物患癌症的機率很高,但在癌症的早期診斷上卻相當困難。因此,首爾Viosys正在開發一種不僅可以應用於寵物,也可以用於人類癌症診斷的技術。
  • 分子影像學:癌症早期診療現生機
    為什麼我們不能更早地發現重症癌症?為什麼我們要在疾病後期花費那麼多時間和金錢?「我們應該對病人更好一些!」作為美國分子影像學的權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分子影像中心與核醫學科主任Sanjiv Sam Gambhir教授在他的演講開頭提出了幾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 微流體裝置可改善癌症檢測
    科技日報多倫多5月18日電 (記者馮衛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用來分離從腫瘤組織中逃逸出來的癌細胞,幫助醫生更好地進行診斷和治療。  新方法需要一款特殊的分離器件,基於腫瘤細胞和血細胞的尺寸和柔軟度差異,通過微型漏鬥狀管道擠壓血樣中的細胞,從而驅動腫瘤細胞和血細胞進入不同的流道實現分離。
  • Cirina獲1200萬刀A輪融資開發無創篩查檢測
    創業公司Cirina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1200萬美元,來開發無創篩查檢測,用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發現。Cirina致力於開發癌症無創早期檢測技術Jain表示,Cirina計劃使用盧煜明教授開發的技術,來檢測和分析循環遊離DNA(cfDNA),以開發用於癌症和其他疾病(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檢測的無創技術。Jain拒絕透露關於該技術的細節,表示公司將採用下一代測序、PCR或微陣列等相關技術。
  • 戰勝癌症:光靠重磅藥可能不行,早期檢測才是王道
    圖2從圖2可以看出,許多癌症的存活率是相似的,秘訣就是在癌症的早期診斷出來。早期發現的話,大多數接受低風險手術的患者的生存率接近90%;但是在癌症晚期發現的話(III期或IV期),治療方案只能選擇毒副作用極強的放療、化療等,存活率會隨之急劇下降。現在看來,第一段中提出的問題答案已經很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