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攬大國啟「陸進海守」戰略 開發大陸架油氣

2020-11-24 搜狐網

  《環球視線》2012年7月10日完成臺本

  ——拉大國攪南海 越欲「陸守海進」

  主持人 水均益:

  大家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新聞頻道正在直播的《環球視線》,我是水均益。

  7月14日,日本外務省表示將協助越南提高沿岸警備能力,而與此同時,日本外向玄葉光一郎在越南進行訪問,雙方達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意向。15日,印度媒體報導越南決定延長與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在南海油氣田區的開採合同。據猜測,這是越南方面希望印度在南海保持存在,如何來看待越南近來圍繞著南海軍事經濟方面的這一系列動作?而最近頻頻被提到的越南的所謂「陸守海進」的軍事戰略又指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演播室請來特約評論員尹卓先生和宋曉軍先生一起來參與討論,討論之前,還是先通過一個短片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

  (播放短片)

  解說:

  越南近期關於南海的一系列動向值得注意。7月14日,越南外交部長範平明與到訪的日本外向玄葉光一郎舉行了會談,雙方達成了加強海上安全的合作的共識,決定由日本協助越南,提高沿岸警備能力,很多分析認為,越南此舉意在制衡中國。

  除了加強與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在軍事上的合作,在南海開發的問題上,越南也日益積極。外界普遍認為,南海地區巨大的油氣資源,正是越南加強在南海防務的重要資源之一。印度媒體7月15日報導稱,為在南海保持印度的存在,越南政府將很快正式宣布延長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在南海「128號」油區塊開採石油的合同,雖然這一消息的真實性目前並未得到證實,但是仍然引起了關注,因為中國一直反對越南拉攏外國公司在南海爭議地區進行油氣資源勘測和開採。

  分析人士指出,對於越南來說,無論是日本還是印度,讓外來大國把南海的水攪混,有利於其實現地區大國夢想,也有利於其實現2001年後提出的「陸守海進」的軍事戰略。

  所謂「陸守海進」就是在陸地上保持保守姿態,在海洋上採取積極主動的勢頭,突出建設現代化的海軍,防務重心從陸地轉向海洋,希望依靠海上防禦的縱深來緩和陸地防禦縱深較淺的弱點。

  主持人:

  好,關於這個話題,我們首先想請教一下尹先生,您怎麼看待這條新聞的真實性,就是越南要求印度來延長這個油氣開採的合同,如果這個消息屬實,那越南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要做這樣的請求?

  專家觀點:延長合同可能是越方一廂情願

  尹卓 特約評論員:

  首先這樣判斷,我們說這是越南的一廂情願,因為印度在這個地方鑽探它已經碰到困難了,印度在深水區沒有什麼勘探技術,它在大陸架上可能還能夠進行一些海洋開發,比如說一、兩百米這樣的深度,在深海區,特別在南沙這個地方如果要開採,越南給他的一定不是好開採的。這次他就碰到了難題,碰到了堅硬巖石這是一個,恐怕這是一種藉口,它在深水區的開採是非常困難的,這個技術不是哪國都有的,現在中國有了這個技術,我們也積累了幾十年,我們才達到「981」,現在正在向南沙進行,因為我們國內現在造的幾個平臺都有3700米左右這樣深水的鑽探技術,西方像挪威正在買我們的鑽井平臺,越南、印度沒有這個能力。

  印度只有西方的能力,而這種如果鑽不下去賠錢的是印度,當然它要撤出,所以越南想讓它留守,主要為了越南自己的外交利益,拉印度對抗中國,印度就給他當了一個,替他火中取慄這麼一個夥伴,印度幹不幹,我想越南是一廂情願。

  正在評論:印政府內部聲音不統一

  主持人:

  正像您所說的,之前的石油天然氣公司就宣布是因為剛才您說的海床太堅硬,開採條件不佳,所以提請印度政府要求放棄開採。印度的石油部說支持,但是印度的外交部說反對。為什麼呢,如果你要放棄,就意味著你是對於中國反對印度介入南海的一種妥協。您怎麼看待印度內部這兩個部門的,這是一種簡單的利益衝突嗎?

  專家觀點:印外交部的意氣用事會造成重大損失

  尹卓:

  外交部意氣用事可能會造成重大的損失,因為在深水區開採,一口油井按西方的價格計算,在90年代已經達到9千萬美元,印度的經濟現在正是困難時期,我們都知道,而且它的軍費現在一漲再漲,軍費投入大筆的錢,它替越南火中取慄,讓它自己拿錢掏腰包又得不到實利的情況下,他可能不會幹這種賠本買賣。

  5千萬美元是一個探井,還不是開採井,你要打幾個探井才能確定一個區塊它的範圍、它的深度,它的出油量是在什麼地方,用什麼辦法把油給提取出來,整個要多少探井,這又是投入幾億美元先期地開發,然後才能進行開採,開採完了以後你還得有油管的鋪設或者是接油船等這些處理,這些處理都是花大錢的,那不是說小錢就能解決的,印度當然會非常猶豫。所以印度外交部的表示完全是意氣用事,就是在政治上對抗中國,提出這麼一個。

  主持人:

  也不給自己的國家算算帳,到底兜裡有沒有足夠的銀子。

  尹卓:

  有沒有銀子再說。

  主持人:

  但是宋先生,我們說到越南的一些策略,但是畢竟越南在拉一些所謂的「夥伴」要在南海玩兒,這其中涉及到印度,感覺到印度似乎在南海最近的興趣很大。從您的分析印度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專家觀點:印度在中美之間玩腳踩兩隻船的遊戲

  宋曉軍 特約評論員:

  印度1947年建國之後,歷來在大國之間就腳踩兩隻船,剛才在越南的問題上,它一方面怕得罪中國,有這種心理,因為沒必要,得不償失,中國畢竟是它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還有很多的關係,那就不用說了。同時,它又希望美國希望它介入南海,因為希拉蕊在2010年的時候說你不僅在地區,要在世界擔起責任來,他又必須表現出這樣一種姿態。他大概投了6000多萬美元在南海「127」區塊這個地方,確實不太好。

  但是從印度的角度來說,就是說另外一方面這個錢是值的,我早晚要進來,因為印度和越南的投資不僅僅是石油的問題,它產業鏈後邊還有一些,比如說塔塔集團,因為越南是9千多萬人口,人口增長率非常快,經濟增長速度是7%,它未來塔塔的小汽車廉價的,越南現在有一部分,30%的城市人口有相當多騎摩託車了。

  主持人:

  下一步就要換塔塔的小汽車了。

  宋曉軍:

  對,所以印度還是有戰略眼光的,從純經濟角度說,越南這個市場對它來說還是蠻不錯的,所以它也在平衡這件事情。

  正在評論:日將助越培養海岸警備人員

  主持人:

  再來看看日本,日本塔塔集團去了,日本的外務省表示越南我要幫你搞沿岸警備的能力。尹先生,您覺得日本能幫越南在所謂的沿岸警力做一些什麼事情?具體咱們來分析分析,他們會給提供人員、裝備還是技術?

  專家觀點:日能向越提供人員技術和裝備支持

  尹卓:

  這三者都會提供,人員包括它的組織,因為海岸警備隊要組織,因為這一批海景部隊跟海軍畢竟不一樣,首先它要學習國際法,要知道自己的國內法,比如說它的領海機械在什麼地方,什麼叫領海,然後毗連區,它在這個專屬經濟區裡有什麼權益,主權權利和各種海洋權益都是一些什麼東西,這些都要重新學習,法律意識、執法意識、執法方法,另外執法的裝備日本還能夠提供一些。比如說最近他能夠提供一點其它裝置,比如賣警備艇他可以,日本的造船那比越南要好得多。另外給的船也可能比較先進,噸位大一點。

  關鍵日本給的這些是有償的還是無償的,如果是有償的,那麼越南在哪兒不能買得到,為什麼非要買你日本的。比如韓國我可以採購到,中國也可以買得到,如果要是非戰鬥艦艇我們照樣可以賣,就是戰鬥艦艇我們曾經給越南也提供過,也不是沒培訓過他人員,這個美國人都很清楚。那就看日本給他提供的什麼。

  日本給他提供的如果是越南銷售不起的,那可能在表面上做一點,大家聯手對付中國,他可以給一些援助,但是一談到錢,可能大家就不那麼親熱了,那就看日本有沒有銀子現在大把地往外掏。

  正在評論:什麼是越南的「陸守海進」政策?

  主持人:

  今天的話題越南現在試圖在拉大國攪南海,而且他也推行了一種軍事戰略,「陸守海進」。這個詞最近頻繁被提到,說到越南的時候。宋先生來給解析一下,這個「陸守海進」是一個什麼樣的策略?對越南來講、對中國來講、對這個地區來講意味著什麼?

  宋曉軍:

  「陸守海進」是2000年之後的一個戰略,越南1975年把美國人打跑之後他就比較牛,一個是跟常任理事國法國人被他打跑過,原來還跟日本人戰鬥過,後來把美國人打跑了,所以他有一種膨脹的野心,那個是他對柬埔寨什麼的。

  後來我們1979年2月有過一次自衛反擊戰,在這個過程當中,一直到1986年他開始革新開放,他明白了,在陸上擴張,因為他人口資源環境確實也比較惡劣,一長條,9千多萬人。這樣的話,經濟發展的願望很強烈,這樣的話他就想了很長時間。比如2000年在北部灣完全跟我們劃界了,因為那個地方離我們太近,越南北部這個地方,跟我們談得很好,12萬平方公裡的海域劃得很清楚,你是你我是我的,雙方海軍還巡邏,就是在靠近中國邊界或者柬埔寨這一塊我不擴張了,我海上擴張主要是依託它南面的。

  它大陸架上面確實有一些油田,而且產量比較高,它的石油氣天然公司是國家總理管的,是它的支柱產業。2010年它的產量,2011年也很高的,大概1500萬噸左右,但是它自己的由於城市化的人口,消耗了它大量的石油。這樣的話,它基本到2016年左右,它的產油就會被它自己消耗掉,這個油井都是有限的,於是它就開始往外推,推進我們的九段線之內,開始進行勘探。

  2012年的1月,它宣布的是44億桶的儲量,那比去年宣布的又多了6億桶,因為它石油已經成為它國家支柱產業,30%的財政,而且石油化工,日本人給他提供了大量的配套,現在煉油廠,原來它主要的輕柴油、汽油是從中國進口,將來它要煉廠,煉廠之後它可能做一些化工產品,日本人有這方面的技術。而化工產品它的產業鏈非常得長,能吸納很多勞動力。

  主持人:

  說白了,實際上您的解讀就是說它這個所謂「陸守海進」的政策,還是為了保證它的經濟利益。

  宋曉軍:

  對,經濟利益,政權的穩定,因為你沒有財政利益,你怎麼去贖買這些,你革命完了,你贏了這個國家,你怎麼去讓這些人,70%的農業人口進到城市裡或者變成城裡人,它是面臨這個問題,所以說所有的戰略都圍繞著這個問題。對中國怎麼辦呢,它很早就受到蘇聯的教育,就是遠交近攻,先把地佔了,佔了一堆島,然後在這兒跟你做主權的糾纏,你要把你的眼睛都吸在南沙島的主權問題上的時候,它後邊再大陸架慢慢往前推,開油。

  咱們當時1988年打了他一次,一點沒影響它大陸架開油,它油還照樣產。所以它很鬼,它用前面的東西把你吸住,你在這兒糾纏主權可以,漁船撞之類的,但是那邊我該擴展擴展,我就打油唄,因為打油那有實實在在的銀子和利益,一年90億美元的收入馬上就拿到的錢那是。

  主持人:

  尹先生能不能簡短地給我們分析一下,它這一套東西對於我們整個南海會意味著什麼?它這個政策。

  專家觀點:「陸守海進」會增強越在南海的冒險主義

  尹卓:

  首先這種「陸守海進」軍事思維,我不知道它軍事戰略是不是準確這麼表述,因為這是媒體的一個表述,但是這種戰略思維就是一種冒險主義,對越南來說會增強它在南海的冒險主義。因為我們看越南地形很清楚,一個是長條,1600公裡從北到南,它的大陸架實際主要是在中部和北部,特別是北部有寬廣的大陸架,但是那個地方石油並不多,那裡主要是魚廠。而他現在打石油,他希望是在南部這個地方,中部和南部,那麼它現在主要的油是在中部和南部,想在中部、南部地方開油。

  主持人:

  那就是等於靠近南沙群島這一塊。

  專家觀點:任何進攻型策略都會變成越南的命門

  尹卓:

  如果要進就是進南沙,那麼意味著進九段線,然後就跟中國發生衝突,所以說它冒險主義,它如果進就是在中國和南部進,那就躍過了越南海槽,到了南沙島架上,根本不是它的大陸架,中間有一個越南海槽2000多米深,根本就跟你越南沒有關係了,這就是一種冒險主義。但是這種冒險主義我想越南肯定,這會成為越南的命門,因為越南這樣的國家布勢,從北到南,1600公裡最窄的只有50公裡,輕易就會被人家切成幾段,不管從什麼方向來,你進攻都是意味著你的失敗。

  因為我們想中國最早對越南爭礁址。在西漢時期,2200年前,我們打它是通過海上打的,一次出兵就是五萬多人的艦船,大艦隊打了礁址,徵服礁址,當時五萬多人,從海上來,根本不是從陸上。

  主持人:

  所以你「陸守海進」,也許正好是踩了你的命門了。好,這個話題我們就談到這兒,《環球視線》稍候繼續。

相關焦點

  • 俄申請劃分北冰洋大陸架 涉120萬平方公裡開發權
    ,主張擁有對120萬平方公裡北冰洋大陸架的開發權利。  在這種情況下,北極圈內國家對北極陸地和海洋的劃界展開了爭奪,參與爭奪的主要是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和挪威5個國家,爭奪焦點在「200海裡以外大陸架」的劃界。有關學者指出,各國均希望將其外大陸架儘量延伸,甚至將北極點包括在內,爭奪大陸架的實質還是為了海洋劃界。由於北極油氣資源主要蘊藏在離北冰洋沿岸300海裡到500海裡的海底,使得這5國對北冰洋大陸架的爭奪異常激烈。
  • 烏克蘭油氣集團可在黑海大陸架勘探和開採油氣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烏克蘭記者網11月25日消息,烏政府當日會議通過決議,批准烏油氣集團無需舉行招標可在黑海大陸架勘探和開採油氣。根據評估,黑海大陸架的天然氣可採規模在1-2萬億立方米,此外還有超過1萬億噸凝析油。烏油氣公司稱已獲得政府授權對烏克蘭所屬的黑海大陸架進行地質研究。預計年可開採天然氣1000億立方米,第一年投資將達4000萬美元。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 中石化93億攬安哥拉油氣資源
    6月24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下稱「中石化」)在官網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國勘公司」)安哥拉的合資企業——中安石油公司與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籤署協議,收購馬拉松石油公司所持安哥拉31區塊10%的油氣勘探開發權益,收購價格15.2億美元(約93.42億元)。據有關規定,該交易尚需得到中國和安哥拉政府相關部門的批准。
  • 越南馬來西亞外大陸架劃界案細節曝光(圖)
    2、越南7日獨立提交的外大陸架劃界圖。圖上越南外延大陸架的外部界限在北部地區(VNM-N)。 3、越南、馬來西亞6日聯合提交的外大陸架劃界示意圖。圖上線條為兩國在南中國海所劃的外大陸架延伸區域。 4、越南、馬來西亞6日聯合提交的外大陸架劃界示意圖。圖上橙色線條為兩國所劃的外大陸架邊緣外圍。
  • 北極「新開發時代」
    這些商機主要包括北極航道的通航和商業化運營,北極地區油氣資源、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發,旅遊業的發展,北極海域的漁業捕撈等。北極域內國家逐漸將北極地區的經濟機遇納入到本國的發展戰略之中,推動北極進入「新開發時代」。  應指出的是,對北極地區的開發不僅僅是北極沿岸國家的「內部事務」,其影響早已超出北極區域,尤其在地球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情況下,對於北極的開發和保護需要全球各國的共同參與。
  • 越南立法將中國西沙南沙納入管轄範圍 中方抗議
    1 暗指西沙島礁無權有大陸架《越南海洋法》有關海域的規定多移植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選取對越南比較有利的規定加以渲染,這些規定為其主張在南海的專屬經濟區、大陸架以及外大陸架、否定中國南海斷續線提供了「法律依據」。
  • 專家:中國東海部分大陸架劃界案證明釣魚島主權
    《公約》規定,委員會應就有關劃定200海裡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事項向沿海國提出建議,沿海國在這些建議的基礎上劃定的大陸架界限應有確定性和拘束力。  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張海文介紹,各國代表團作出陳述後,委員會將舉行閉門會議,對劃界案進行初步審議。
  • 油氣勘探開發的未來在深海——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分析與展望
    作為海洋大國,我國海洋油氣資源豐富,但總體勘探程度相對較低,海洋油氣是我國長期、大幅增產的重要領域。研究分析當前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形勢及發展特點,對進一步發展我國海洋油氣產業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全球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形勢1. 海洋油氣儲量豐富,探明率低,是未來重要資源儲備基地全球海洋油氣資源十分豐富。
  • 多維度透視新時期我國石油公司國內外油氣資源戰略
    油氣對外依存度持續升高意味著我國油氣消費逐漸以依靠國內資源為主轉向以依靠國外資源為主。目前全球油氣資源儘管總體豐富,勘探開發潛力依然較大,但油氣分布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少數國家或地區佔據絕對壟斷地位。隨著各國把油氣確定為本國安全戰略的主要目標,油氣資源爭奪將愈演愈烈。
  • 日將調查大陸架 為劃資源開發範圍作準備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日本政府23日在首相官邸召開了「關於大陸架調查和海洋資源的相關省廳聯絡會議」。會上確認了2006年度預算案中將撥出118億日元落實對大陸架進行調查。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向聯合國主張有關大陸架海底資源開發的範圍收集數據資料,計劃在伊豆和小笠原周邊海域進行地殼構造調查工作。
  • 油氣勘探開發正面臨什麼難題?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國際石油市場供應不確定性加劇,使得我國油氣供應安全再一次受到高度關注,因此提升國內油氣供應能力成為重大戰略選擇。就當前發展態勢看,我國油氣資源稟賦依舊具備,但資源稟賦條件變差,未來勘探開發難度加大成為油氣行業發展的重大挑戰之一。
  •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談判始末:中日交鋒大陸架劃界
    就上述問題,《瞭望東方周刊》專程採訪了第三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中國代表團的兩位副代表---國家海洋局戰略研究所原副所長陳德恭,外交部條法司原司長、國際海洋法庭前法官許光建。彼時,全球海洋權益鬥爭正達到一個巔峰,其重要背景是,二戰結束後超級大國憑藉其全球行動能力,在各大洋劃定勢力範圍。比如美國在1945年戰爭結束後立即宣布,毗連美國海岸的大陸架受其管轄及控制。它甚至還在臨接美國沿海的公海設立漁業區,將對海洋的管轄和控制範圍擴展至領海以外。
  • 能源優先,美國擬開放九成外大陸架
    作為鼓勵美國本土石油生產的第一步,川普政府在上月宣布,計劃擴大美國海上鑽井項目,開放租售全美約90%的外大陸架,用於潛在沿海水域的油氣勘探和石油開採。美國政府宣布的這份5年計劃提出租售47個油氣生產區,其中包括了30年來首次開放的加利福尼亞州太平洋沿海區域,及已封閉了幾十年的喬治亞州到緬因州相關海域。
  • 專家談中國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具有戰略意義
    專家談中國提交東海大陸架劃界案:具有戰略意義 中日兩國在東海大陸架劃界的糾紛由來已久,事實上中國一直在做這項工作,選在了這樣的時機提交,就是針對釣魚島問題而來。  大陸架劃界具有戰略意義  梁雲祥解釋說,所謂大陸架就是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本來是一個地理名詞,但在二戰後成為一個國際法名詞。
  • 「外大陸架」的國際法概念
    有一種說法,每個國家必須趕在今年5月13日前提交本國的外大陸架劃界案給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審議,否則其有關要求將無法得到承認,各界都很關注中國怎麼辦。 200海裡以外的大陸架,是海洋法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事實上,很多國家早就主張大陸架權利了。大陸架首先是那些經濟、科技實力雄厚的海洋大國提出來的。
  • 劃分北冰洋大陸架
    俄羅斯外交部4日透露,俄羅斯在聯合國已經提交擴大北極大陸架邊界劃分的申請修正案,主張將約120萬平方公裡的羅蒙諾索夫海嶺及其他一些海嶺劃入俄羅斯大陸架。如果沿海國認為本國自然延伸的大陸架遠遠超出200海裡,則需要提交申請並提供科學證據。    俄羅斯2001年曾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把俄專屬經濟區擴展到位於北冰洋中部的羅蒙諾索夫海嶺所在水域,後因「證據不足」被委員會駁回。    俄外交部本月4日說,重新遞交的報告裡包含近年科考活動中搜集的最新數據。
  • 發改委:中國到2020年構建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儲近用遠」格局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務院近日批准發布了《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和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主要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到2020年,要形成「一帶九區多點」海洋開發格局、「一帶一鏈多點」海洋生態安全格局、以傳統漁場和海水養殖區等為主體的海洋水產品保障格局、儲近用遠的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格局。屆時,我國海洋主體功能布局將基本形成。
  • 中國海洋開發存六不足 全球化競爭催生新海洋戰略
    同時,海洋開發能力是海洋安全的重要保障。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指出,隨著海洋世紀的到來,海洋已經成為各國爭奪與較量的場所。我國海洋安全問題隨之逐漸凸顯出來,成為國家安全的主要戰略方向,不僅關係到國家的主權與安全,更關係到國家的未來發展。因此,大國要發展,必須具備海洋強國的素質。
  • 解析:中日東海油氣田爭端到底在爭什麼
    日本除了繼續在東海、南海問題上大放厥詞之外,還特別提及了中國東海油氣田的開發,並用「日本已反覆提出抗議,並要求中國停止作業」的字樣進行描述。22日,日本外務省網站特地公布了中國東海油氣田照片,大博媒體眼球。不容否認,中國強大了,某些時候對外是會有些強勢的舉動,然而東海油氣田這個事情壓根兒跟中國強勢沒有絲毫關係。
  • 加拿大提交北冰洋大陸架劃界申請!
    加拿大外交部5月24日發布聲明稱,加拿大已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北冰洋大陸架外部界限部分劃界申請,主張對包括北極點在內的120萬平方公裡的北冰洋海域擁有開發權利。近年來,北極地區的經濟價值特別是豐富的油氣資源日益為國際社會所關注。據估算,全球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有1/4在北極地區。隨著北極冰融加快給能源勘探帶來新機遇,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等國均積極尋求維護本國在北極地區的管轄權。北極國家的爭奪焦點集中在「200海裡以外大陸架」的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