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ENIAC的華人,為改革開放提出建議,在國內卻鮮為人知

2020-09-03 貓視歷史

文丨貓視歷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朱傳榘參與研發ENIAC

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歷史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問世,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歷史發展進程。該計算機的核心研發人員有6人,其中5位為美國人,還有一位是來自天津的中國人朱傳榘。在計算機原型生產之前,已經有具有計算機能力的電子設備出現,但這些設備只能處理特定數據以及定向問題,邏輯處理能力還達不到「通用」要求。

在具有「通用」數據處理能力的電腦原型設計中,朱傳榘成功拿出計算機邏輯結構的數個設計版本,也就是現在我們熟知的二進位,提高了計算機的「通用」邏輯運算能力,也就是「大腦」功能。如此看來,他的貢獻是真正點睛之筆。而這樣的貢獻卻被美國刻意隱瞞下來,直到1981年才授予了朱傳榘「計算機先驅獎」。

朱傳榘其人

1919年朱傳榘出生在天津一個富裕家庭,在12歲之前一直接受的是自家私塾教育,對傳統文學、數學、英語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之後就讀於天津一所小學,長大後考入復旦大學。1939年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隨後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碩士,在此期間被選入ENIAC研究小組,致力於開發計算機。

ENIAC面世後,轟動全世界,參與研發的幾個人也成為了風雲人物,然而朱傳榘卻一直沒有任何消息,好像他從來沒有參與過一樣。外界的人更是對其一無所知。原因就是美國在搞鬼。上世紀50年代,美國「麥卡錫」主義流行,對共產主義和外來文化十分牴觸。

而中國恰好就是在風口浪尖之上,因此很多留美學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錢學森了,當然這還和錢老本身巨大的才能有關係。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容易招人嫉妒。受此影響,美國以朱傳榘中國人的身份為藉口,貶低朱傳榘所做的貢獻,對外也是刻意隱瞞了。

朱傳榘獲得計算機先驅獎

朱傳榘對名利看得很淡,骨子的思想還是中國的儒家文化,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君子當以修身為上,朱傳榘是一個永不服輸的人,對自身要求很高,做事情樣樣都要爭第一,時刻保持著旺盛的精力和敏銳的思維;他特別喜歡旅遊,認為旅遊不僅能滿足好奇心,還能增長見識,促進身心健康。在每個人為他抱不平的時候,他卻高高興興地在世界各地享受風光美食。

但世界是不會忘記他的卓越貢獻的,在1981年,美國計算機協會IEEE-CS設立了「計算機先驅獎」,該獎項就是要給那些為計算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以榮譽,且無關國家和制度只關乎個人。於是在次年,朱傳榘就獲得此獎,成為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華人。

改革開放,朱傳榘積極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

1978年,中國改革進行時。同年11月18日,我國重要領導接見了朱傳榘夫婦,朱傳榘對中國的發展很是關係,以他獨到的眼光,一針見血地提出了一系列對國家發展的建議,其中就包括了「引進來,走出去」、「培養有國際經濟競爭觀念的高級公務員和企業經理人才」等。

在往後的日子裡,朱傳榘一直在中美兩國奔波,先後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計劃委員會等機構擔任榮譽顧問職位,為了提高中國的教育水平,經常到內地大專院校及非營利組織推動公益事業,被人譽為公益「傳教士」。後來又推動在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中國最早的商學院,並設立「朱傳榘英文獎」和「朱傳榘精神文明獎」。

朱傳榘在《朱傳榘與中國改革開放》一書中寫的自序中寫道,「在我離開祖國的這38年間,中國老百姓遭受了多少苦難,又有多少人亡命天涯,而我卻在過著安逸、奢華、充滿,名望的生活。我知道,該是我報答祖國的時候了。」而他後來也確確實實做到了,雖然這次還是沒有多少人記著他,不過他也只求個問心無愧罷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創新——中國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改革、開放、創新——中國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詞新華社記者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裡,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全球抗擊疫情、經濟穩定復甦提供強勁動力。「未來,中國將如何繼續穩步前進?」世界各國都在關注。
  • 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而立浦東再出發)僑界人士持續看好浦東機遇 冀為創造改革開放新奇蹟貢獻力量  中新社上海12月1日電 (記者 許婧)從1990年上海浦東正式吹響開發開放的第一聲號角開始,30年來,一個又一個「中國第一、全球第一」在這裡誕生。
  • 新一輪改革開放 年輕人一馬當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再次吹響號角,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改革大潮中,總有年輕人乘風破浪  改革開放初期,大批年輕人丟下「鐵飯碗」,或奔向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或下海經商,只為闖出一片天地。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就是在40歲那年離開中國科學院,在一間傳達室裡開始創業。
  • 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
    本文將簡要回顧改革開放的背景和歷程,重點梳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的轉變和主要經驗, 並就當前中國在國內和國際面臨的挑戰作些初步探討。  一、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  改革開放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歷史巨變。這次會議討論了實行改革開放的一些設想和措施。最後是當年年底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許多重大事項在中央工作會議期間討論商定,在隨即召開的三中全會上形成正式決議。上述事件為黨的路線轉變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在改革開放的起點,即1978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黨提出新的政治路線,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 「僑」這四十年:改革開放刷新的中國印象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廣大海外僑胞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華投資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是中國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中,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僑』這四十年」主題徵文活動啟動後,海內外投稿紛至沓來。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將陸續刊出,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同行的四十年。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改革開放到現在發生了哪些大事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編者按: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 楊偉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要減少進出口 要堅持擴大開放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11月28日,在清華大學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楊偉民表示,要促進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並不是說要減少進出口的數量,而是要繼續當好世界工廠,能出口還是要出口。同時,還要爭取當好世界的市場,我們今後要更多地去進口。」楊偉民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有幾個方面的任務,涉及我國經濟發展的供需格局、內需格局、分配格局、生產格局、技術格局、開放格局。
  • 中國改革開放對世界的貢獻
    「今天,中國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說,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主動順應時代潮流,對內啟動改革,對外實行開放,從而在改革與開放的互動中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的成功經驗,符合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不僅對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指導意義,也是中國向世界各國提供的一個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發展樣本和方案。
  • 華人生物學家鄧興旺的中國夢:用種子改變世界
    :用種子改變世界  作者 劉曼  成功研發水稻第三代雜交育種體系、獲得非轉基因抗除草劑優良作物新品系、小麥新一代雜交育種體系獲得階段性進展……這些重大的生物科學成果,均出自以華人生物學家鄧興旺為首的研究團隊。
  • 張鴻義:見證深圳打響經濟特區金融改革開放的「開山炮」
    為更全面地回顧和總結深圳改革與發展的經驗,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推出《對話》欄目,與在深圳金融業發展史上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對話,為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深刻啟迪和精神動力。2、引入了當時國內銀行所不具備的經營管理理念、市場競爭理念、金融服務理念以及產品設計理念等諸多新的理念,對彼時國內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產生了一定衝擊,發揮了「鯰魚效應」,激起了我國金融市場競爭的浪花。3、對我國金融改革開放帶來積極影響和促進。
  • 艱苦奮鬥再創業 改革開放再出發
    時間必將證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召。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 薛瀾:創新為新一輪改革開放提供澎湃動力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在做客人民網訪談間時表示,怎樣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怎樣讓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發展當中,是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關鍵環節,最核心的是要推動創新。 「創新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幾乎是同義詞」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 聯動省域聯通全國聯結世界 改革開放檢驗成都經緯度
    3個月後,9月25日-—26日,全球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華人商界盛會———第十二屆世界華商大會在成都舉行,下屆世界華商大會主辦機構印尼中華總商會主席紀輝琦繼續為成都點讚:「這次在成都舉辦的華商大會很成功,規模空前,辦會水平高,我們希望能辦得和成都一樣好。」
  • 與改革開放同頻 與創新發展共振
    (二)20世紀90年代:上海地方經濟立法高速發展期上世紀90年代初,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拉開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幕,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目標,中國經濟由此駛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以浦東開發開放為契機,上海改革開放再次提速。在「市場經濟即為法治經濟」理念的指引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濟立法成為上海地方立法的重點。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篇四  一般來說,改革開放是指中國共產黨於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一條「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開放為主題的國策。人民生活也伴隨著改革日新月異,物質精神生活不斷豐富,據官方數據表明,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到**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由225美元上升到**00美元。2009年,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2萬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先進事跡:柳傳志
    「改革開放讓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真正發揮出來!」回顧30多年的高科技產業化之路,74歲的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柳傳志(見圖,資料照片)很是感慨:「改革開放40年,我見證了中國的IT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見證了中國從相對貧窮、封閉變成今天這樣開放、富強,感到非常自豪!」上世紀80年代初,柳傳志所在的中科院計算所的主要任務是悶頭做計算機樣機,做完一個擱在那兒,再做第二個,為的是「跟上世界先進水平」。
  • 【理論微課堂】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深入理解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現實意義、科學路徑以及工作著力點等指明了方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引領世界經濟繼續開放發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戰略和現實意義。
  • 關於改革開放傑出貢獻擬表彰對象的公示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黨中央決定表彰一批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根據評選表彰工作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反覆比選、組織考察、集體研究提出推薦人選的基礎上,經歸口評審、統籌考慮,產生了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擬表彰對象。
  • 我的改革開放詞典:經濟篇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或許,你是改革大潮的親歷者;或許,你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又或許,你出生長大在新世紀,是改革開放成就的享有者。無論你是誰,對於改革開放40年間發生在家庭內外的各種變化,一定都有切身的感受。
  • 新華社全文刊發《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充分展示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導思想,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更加深刻地認識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力量,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信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懈奮鬥,在更高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