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飛船已成功著陸小行星!不過,在降落前發射了一枚「炮彈」

2021-02-15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今天可能是日本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最忙的一天,因為隼鳥2號飛船已成功著陸在一顆距離地球2.8億公裡的「龍宮」小行星上。在沒有接觸地面之前飛船先向小行星發射了一枚「炮彈」,將地面炸出一個坑,然後飛船降落在坑上。

今天,來自日本航天局網站最新消息顯示,2月21日凌晨8時,20公裡外的隼鳥2號飛船以約0.4米/秒速度向「龍宮」小行星接近。不過,在接近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小問題,被迫向後推遲了約5個小時,來自日本航天局科學家回應,這並不影整個採樣計劃。

2月21日18時,隼鳥2號飛船距離「龍宮」小行星只有5公裡,飛船速度降至0.1米/秒。2月22日凌晨7時,隼鳥2號飛船已經只與「龍宮」小行星相隔最後45米,即將實施著陸。不過,在在著陸之前,隼鳥2號飛船向地面發射一枚速度為300米/秒的鉭炮彈,布滿怪石地面被爆出一個坑。

2月22日凌晨8時,隼鳥2號飛船按原計劃降落在坑上,並且伸長出一個長為1米呈喇叭形狀的採樣器,與爆後鬆散地面來一個短暫接觸,捕捉5克以上鬆散碎片。從時間上來看,飛船著陸時長不超過10分鐘,當日本宇航局確認飛船採集器收集到樣品後,隼鳥2號飛船將按原計劃上升。

來自日本宇航局科學家告訴大家,隼鳥2號飛船在著陸前,最至關重要的問題是要確認著陸點沒有高度超過50釐米的巨石。因為這類巨石可能會影響採樣器收集碎片,還可能會損壞採樣器喇叭狀頭部,甚至有可能讓飛船主體撞到巖石。

如果一切順利,那麼2月22日晚Hayabusa 2將帶著寶貴樣品開始返航。儘管此時飛船離地球只有2.8億公裡,但卻無法直線返航。飛船的返航路程將超過48億公裡,計劃於2020年將樣品送回南澳大利亞Woomera的著陸點。這些樣品可以揭示早期太陽系,測試太陽系演化理論。有趣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撰稿:小木,編輯:天涯

相關焦點

  • 美國飛船即將著陸小行星,日本已成功,中國何時能做到?
    並且2003年日本的「隼鳥號」就已成功登陸小行星25143並利用離子推進器於2010年返回地球。最終的接觸:著陸奧西裡斯號早前就已經進行了多次登陸演習,每次它都會更儘可能接近貝努星表面,之後再點火返回運轉軌道。最近一次的演習名為「檢查站」演習,在4月15日進行。在演習中,飛船降落到距離小行星表面距離不到75米的地方。
  • 僅距離75米,美國深空飛船即將著陸小行星,中國何時能做到?
    並且2003年日本的「隼鳥號」就已成功登陸小行星25143並利用離子推進器於2010年返回地球。最終的接觸:著陸奧西裡斯號早前就已經進行了多次登陸演習,每次它都會更儘可能接近貝努星表面,之後再點火返回運轉軌道。最近一次的演習名為「檢查站」演習,在4月15日進行。在演習中,飛船降落到距離小行星表面距離不到75米的地方。
  • NASA飛船已成功降落在離地球3.2億公裡的小行星上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 Osiris Rex」飛船已成功降落在小行星「 Benne」上。Osiris Rex的相機捕獲的著陸。Hayabusa 2向地表發射子彈以舉起沙子和其他物體,而Osiris Rex則採用了向地表吹氮氣的方法。
  • 日本航天技術突飛猛進,已取代俄羅斯傳統地位?
    相比美俄來說,日本航天事業起步相對較晚,但也可以稱得上是亞洲先驅,早在1958年,該國就成功發射了一枚射高達到60千米的探空火箭,躋身國際宇宙航行聯合會的成員國之列,此後更是再接再厲地於1970年2月發射第首顆人造衛星,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又接連派出太空人參與美國太空梭任務,以及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而其自行研製的H2系列運載火箭也已經逐漸成熟,發射成功率相當高,這些成就都是值得肯定的
  • 日本「隼鳥2號」成功將小行星樣品帶回地球
    2019年4月,向「龍宮」表面發射一枚金屬彈,製造一個大約直徑10米的撞擊坑。2019年7月,第二次成功著陸並收集了之前撞擊中暴露出來的深層塵土樣本。2019年11月,進行軌道調整,啟程返航。2020年12月4日,在距離地球22萬千米的地方釋放了裝有小行星採樣的返回艙。2020年12月6日,返回艙成功在澳洲著陸。
  • 日本隼鳥2號離子引擎成功點火開始返回地球
    在距離地球2.56億公裡外的深空,一艘人類探測器成功點亮它的離子推進器,伴隨著淡藍色的火焰駛向地球。這就是日本的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開始向名為「龍宮」的小行星進發。 在次年2月22日,隼鳥2號成功著陸龍宮星。
  • 日本飛船取樣,美國飛船取樣,我國嫦娥5號取樣,誰更先進?
    上個世紀,美國阿波羅號探月計劃的草草謝幕,加上前蘇聯的解體,太空探索似乎在逐漸降溫,38萬公裡外的月球再次變得那麼遙遠,不過隨著東方大國中國的崛起,航天科技的披星戴月,月球探索再次迎來了新一波「熱潮」。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著陸太陽系原始小行星,技術難度堪比嫦娥登月
    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認為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著陸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的小行星「龍宮」。「龍宮」直徑只有1公裡,屬於一種特別原始的小行星,是早期太陽系留下的遺存。科學家認為原始地球上的水可能並非來自彗星,而是小行星。
  • 日本隼鳥2號於昨天降落Ryugu小行星 採集小行星樣本
    日本隼鳥2號於昨天降落Ryugu小行星 採集小行星樣本  Connor Feng • 2019-02-22 12:58:29
  • 俄航天集團計劃至2030年準備將航天飛船降落在小行星上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7日消息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該集團企業已開始研究將飛船降落在小行星上的方法,這種技術可能在下一個十年結束前研發出來。© Depositphotos / Digitalstorm小行星2009 PQ1他表示:「有一項任務
  • 在日本之後,美國航空宇航局探測器今日也成功登錄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今日剛剛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一顆小行星上,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將從小行星表面帶回一些灰塵、泥土和卵石樣本。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指示飛船降落到一個叫做
  • 日本探測器隼鳥2號即將登陸小行星:創造歷史
    近日,據新華社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21日宣布,隼鳥2號探測器將於22日登陸小行星「龍宮」並採集樣本。隼鳥2號發射於2014年,為世界首枚採集小行星樣本並返回地球的「隼鳥號」後續機型,發射目標是抵達小行星「1999JU3」外號「龍宮」,該小行星上可能有含有機物質和水的巖石。
  • 日本的無人小行星探測器即將返回地球 能否成功帶回樣本獲關注
    日本的無人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飛往距離地球3億公裡的小行星取樣後,時隔6年返回地球附近,日本正為此狂熱不已。「龍宮」上採集的樣品的太空艙將於6日降落於澳大利亞沙漠。
  • 日本能小行星採樣,卻不能登陸月球?核心技術十七年無法超越中國
    2020年12月6日凌晨3點,隼鳥二號回收艙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地區!2020年的首場採樣返回大戲落幕,和中國從月球上採樣返回不一樣,隼鳥二號是從數億千米外的龍宮小行星採樣返回的!為什麼近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不去,卻要跑到數億千米外小行星採樣,日本的技術真的比中國好嗎!小行星採樣到底有多難?
  • 日本確認帶回了小行星樣本,原目標是取樣100毫克
    12月5日,在著陸前的12小時,JAXA對隼鳥2號進行了著陸密封艙(回收艙)與太空探測器的分離操作,與回收艙分離後的隼鳥2號探測器則將繼續下一個探測計劃,飛往編號為的小行星1998KY26進行不採樣探測,預計將在2031年左右抵達。當天隼鳥2號回收艙的分離彈射點距離地球約20萬千米,大約為地月距離(38萬千米)的一半。
  • 純技術上討論,我國月球取樣和日本小行星取樣,哪一個難度更高?
    我國計劃在今年11月份發射嫦娥5號到月球進行月球土壤採集,並帶回地球。而日本則是「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地從「龍宮」小行星採樣,目前已經在返回地球路上。作為亞洲的兩個強國,也是航天領域先進技術的體現,兩國的天外採樣難度有什麼不同,哪家的難度更大呢?
  • 繼日本後美國宇航局(NASA)Osiris-Rex探測器今日成功登陸小行星
    美國宇航局今日剛剛將一艘宇宙飛船降落在一顆小行星上,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它將從小行星表面帶回一些灰塵、泥土和卵石樣本。在2億多英裡外,美國宇航局和它的工程夥伴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指示飛船降落到一個叫做貝努(Bennu)小行星(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的太空巖石表面進行了歷史性的短暫著陸。然後僅僅在5到10秒內,探測器應該已經從小行星表面採集到了樣本。它將把這個行星上的樣本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在即,日本中繼衛星成功入軌,暴露背後隱藏實力
    我國在11月24日進行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發射,在11月30日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成功分離,屆時將會在月球西北部的風暴洋實現軟著陸,在著陸後會展開在月球「挖土」的動作,隨後會將2千克的樣本帶回地球。
  • 一項航天技術讓日本強勢擠進前三,替代了中俄誰的位置?
    日本隼鳥系列發展歷程及歷險經歷在2019年2月22日,由日本研製發射的隼鳥2號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完成了首次著陸,並按照計劃在著陸後飛離了小行星表面其中,光學導航相機(ONC)與我們一般概念中的攝像機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在隼鳥2號飛行和著陸的過程中承擔探測器「眼睛」的任務,用所拍攝的圖像為飛船導航。而近紅外光譜儀、熱紅外成像儀等科學儀器,則可以利用肉眼無法識別的紅外信號,對龍宮小行星表面的物質成分和溫度進行探測。此外,還有一臺光學雷達,可以向小行星表面發射雷射,通過測量雷射反射回探測器所需的時間獲取小行星的地形地貌數據。
  • 人類首次小行星著陸:NASA深空探測器成功在小行星本努星著陸
    為什麼要探測小行星本努太陽系中光兩條小行星帶就存在數百萬顆小行星,那麼為什麼上百萬顆小行星中偏要選擇本努進行著陸探測呢?其實,在深空探測任務中對目標的選擇都是有不同維度的綜合考量的。這也是NASA計劃著陸本努並採集樣品帶回地球分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