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語文課本」引進30所大陸中學課堂試點(圖)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新學期開始,中華書局引進的臺灣高中必修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將進入全國近30所中學試點教學,這是臺灣國學教材第一次走進大陸課堂。

  與近年民國小學教材熱一樣,該書一出版就引發關注。出版界人士認為恰逢其會,因為目前國學教育需求依然旺盛,但大陸國學教育大多只停留在經典誦讀層面,不及臺灣那般課程化。

  中華書局方面說,引進臺灣教材只是一次試驗。但它難得地再次引發人們討論,這個時代我們怎樣學國學?

  那些題目 「難倒博士生」

  請莊子代言「自然就是美」,請子路代言「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的廣告是否合適?

  「大啟而宇,長發其祥」、「交以道接以禮,近者悅遠者來」和「室有芝蘭春自永,人如松柏歲長新」三個對聯如何對應喬遷新居、分店開幕和七十大壽三種情況?

  這是網上流傳的臺灣國學教材中收錄的部分考題。有人戲稱,這些題目可以「難倒博士生」。

  不過很快,大陸學生將一睹這些考題的真容。在臺灣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基礎上修訂出版的《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首印1萬冊已陸續發往全國各地。

  該書責任編輯王建介紹,引進臺灣國學教材看似「突然」,其實「順理成章」。2009年開始,中華書局就專門成立了「中華書局經典教育推廣中心」,從事經典教育出版和經典教育培訓推廣工作。

  在王建看來,國學教育是一個終身過程,需要從幼兒園、小學抓起。大陸在國學典籍整理方面處於領先位置,國學研究領域也是「藏龍臥虎」,但「傳統文化教育」則相對薄弱,沒有固定的教材,也沒有專業的教師隊伍,高中階段更是如此。

  2012年,王建和同事們有了新的發現,一本高中國學教材已經在臺灣地區使用了60年。2012年10月份,他們通過清華大學教授錢遜牽線搭橋與原教材總審定董金裕教授和原教材出版方臺灣康熹文化公司聯繫,正式決定引進該書。

  由於臺灣地區的書籍都是繁體豎排,而且很多語言風格也與大陸地區不同,而教科書中「今人今事」、「歷屆大考試題」等板塊也都是以臺灣地區為例,需要進行全面改寫,編校工作頗費周折。王建和修訂專家字斟句酌,有時候因為一個注釋要討論半天,「一頁紙上幾乎全被紅筆改過。」

  為了讓教師用書與學生用書在版式、內容上都做到相輔相成,方便教學,並提升印刷質量,本來預計7月份可以印刷完成的教材也延後到了8月份。

  「為大學生補中小學該學的課」

  書出來了,然而對於國學教育的討論還遠沒有停止。

  臺灣國學教材內容「充實」的背後其實反映了整個社會對國學教育的重視。臺灣學者傅佩榮曾說,臺灣沒有「國學熱」,因為從來就沒有「冷」過。之所以國學從未冷過,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於臺灣從小開始的國學教育。

  臺灣的孩子大多從3歲起就開始誦讀《三字經》。初中階段,文言文會佔到整個國文課文近60%。高中階段,《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與《高中國文》則是同時教學。到大學後,國學課程仍是臺灣許多大學的必修課程。

  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張仲民經常往來臺灣和大陸,對於臺灣學生的國學功底深有感觸:「臺灣學生文言文基礎好,對於歷史文獻典籍的閱讀普遍比大陸學生好,而且學習態度認真。」

  很多人都知道臺灣歌手周杰倫所唱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嫋嫋升起,隔江千萬裡。」意境悠遠,傳統文化韻味濃鬱,而作詞者方文山其實連大學都沒有上過。

  在臺灣,四五十歲的人對「四書」的內容普遍熟稔。以至於馬英九在2013年3月份一場演講中引用古語「數罟不入洿池」,並稱源自孟子與齊宣王對話時,遭到臺下聽眾「一片噓聲」。因為這句話出自《孟子》中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

  相比之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文坦言,大陸的國學教育顯得薄弱,並且面臨非常尷尬的境地。教育部「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劉宇庭就表示,現在大陸中小學並沒有統一的國學教材,大都是學校自編教材,從事國學教育的老師嚴重匱乏。國學如何啟蒙、如何教學,在當前基本都是空白。

  在此情形下,許多大陸年輕人的文言文基礎可以說是蒼白。不只是中小學生,連很多大學生的國學修養也十分欠缺。以至於有大學老師直言:「大陸大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少得可憐,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為大學生補中小學時該學的課。」

  國學教育缺乏但需求很強烈

  然而,國學教育的欠缺,並不表示學生們對國學教育沒有需求。實際上,中小學老師、學生對國學、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渴望十分強烈。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師黃勝說,2013年上半年,學校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了國學經典導讀的選修課程。每周一次,每次90分鐘,本來課程計劃招收30人,然而申請選修的學生漲了一倍,最後課堂上坐了60人。

  於是,臺灣《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的引入顯得非常應景。在5月29日國臺辦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還就中華書局引進該書向新聞發言人楊毅進行提問。楊毅肯定地說:「我們支持兩岸加強交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兩岸在文化上有著天然的親近性,引進臺灣國學教材不僅是對大陸國學教育的一種彌補,其實也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兩岸學術界在內的很多有識之士都「樂見其成」。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執行院長黃樸民認為,無論從出版還是從教學的角度,此次教材的引進出版都可以看做是一個「探索性典範」。

  許多人都表示出了對這本教材的極大興趣。黃勝說,華南師大附中作為試點,這套教材的課堂試用效果非常好。而在今年5月,貴州一中學校長一行5人不遠千裡趕赴北京,只為參加涉及該書修訂的一場研討會……

  孫玉文教授坦言,這套教材的引進出版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關注,與當下中國大陸國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欠缺」有很大關係。雖然傳統文化的教育不是靠一本教材就能解決,而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合力,但《中華文化基礎教材》為大陸高中文化教育注入活力、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中華文化基礎教材》 的前世今生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在臺灣「家喻戶曉」。我國臺灣地區從1954年開始,就在高中課程中安排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與《高中國文》並列,屬於必修科目,內容主要涵蓋傳統儒家經典《四書》。

  2006年,在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策下,廢除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科目。為平息反對聲浪,後將科目改為《論孟選讀》,但由必修改為選修,教學課時也大幅減少。2011年,由董金裕擔任召集人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大綱修訂小組,將該課程由選修恢復為必選(基本等同於必修),將課程名中「中國」一詞改為「中華」,從2012年9月起正式實施。

  2008年,新華出版社將這套教材以《國學基本教材》為名出版,那次是大陸首度引進臺灣國學教材。但是該教材並沒有正式進入試點作為教材推廣使用,而是作為了大眾讀物。

  中華書局引進版教材與原教材在內容和體例方面基本一致,《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分上下冊,上冊為「論語選讀」,下冊為「孟子選讀」與「學庸選讀」,面向高中學生進行分類講解,分為22個單元,共計選入《論語》168章、《孟子》50章、《大學》4章、《中庸》4章。

相關焦點

  • 臺媒稱臺灣語文課本世界文學嚴重不足:應向大陸學習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臺媒稱,臺灣12年教育語文課綱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選文正在吵不休。但有專家認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確實不多,這一點應該向大陸學習,大陸教材的翻譯文學佔到1/3。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5日報導,「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表示,臺灣高中語文課本的世界文學比例確實不高,以她手邊某版本來說,高中6冊只有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及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看不見的珍藏》。
  • 臺灣出現在語文課本上的景點,大陸遊客去了之後,直言表示很失望
    相信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就被出現在語文課本裡面的一個景點所吸引了,這個景點就是臺灣的日月潭。不瞞大家說,小編在上學的時候就發誓長大掙錢之後一定要去這個地方旅遊。當然,是因為課本裡面對它描述得非常好。所以,得到了大家的嚮往。但是,大陸遊客真正去了之後才發現,真的是挺讓人失望的。
  • 臺灣中小學語文課本裡怎樣呈現傳統文學經典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海峽兩岸共同傳承著中華文化,在寶島臺灣,中小學語文課本裡是怎樣呈現傳統文學經典的?
  • 臺灣中小學語文教學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獨家報導:港臺小學語文教什麼
    (攝影 王慶欽)臺灣:中華傳統文化從小傳承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兩次談到語文教育不能「去中國化」,強調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強烈震蕩與反思。
  • 90%的孩子得零分|臺灣小學語文題蒙倒大陸老師
    原標題:90%的孩子得零分|臺灣小學語文題蒙倒大陸老師 當大陸的小學語文試卷還在考排詞造句、按照原課文補充句子之類,你看看臺灣的小學生都在考什麼吧! 小編拿到試卷,通覽之後,瞬間懵逼!
  • 大陸和臺灣的語文教材收錄現代文南轅北轍,卻同樣有這篇文言文
    大陸和臺灣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我們時刻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知道讀者會不會好奇臺灣的課本是什麼樣的?他們收錄的語文教程會不會和大陸的大相逕庭,今天就給大家講講兩者存在的異同。首先大陸和臺灣的課本中所涉及到的古文方面幾乎完全一樣,都收錄了《勸學》和《赤壁賦》等文言。這些文章的經典之處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使得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更好地發揚光大。然而在現代文部分所摘錄的課文可以說是南轅北轍。展現出"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思想"的差異性。大陸的現代文在選擇散文部分是選擇了大陸知名作家的作品。而臺灣的語文課本則是多選用臺灣的知名作家。
  • 臺灣學者王財貴稱小學語文課本都是垃圾
    臺灣學者王財貴稱小學語文課本都是垃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8日 03:06 來源:新快報     王財貴    新快報4月28日報導 「小學語文課本都是垃圾,你的小孩成不了天才,就是因為你沒有教他聽古樂、誦古書。」
  •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 民進黨必自食「仇中」惡果
    繼新版初二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史後,臺灣初中地理講義(搭配教科書使用)公然出現大量造謠抹黑大陸的言論。,不斷被民進黨當局所修改的教科書所「毒害」。 這是民進黨所推新課綱上路的第二年。去年高一、初一歷史課本面市,就因其美化殖民統治、充斥「去中國化」內容而引發輿論抨擊。
  • 《愛迪生》最活潑—臺灣師生點評大陸高考作文題
    新華社臺北6月8日電(記者李寒芳 裴闖)高考第二天,大陸各省份高考作文題悉數曝光,新華社駐臺記者邀請臺灣資深語文老師和大學生加入點評。北京卷的《愛迪生》、廣東卷的《捐助》獲得一致好評。    臺灣資深語文教育專家林聖傑曾參加過多次臺灣「大考」(類似大陸高考)語文閱卷。
  • 大陸行動支付發達,通膨率高?臺灣初中地理課本現「仇中」離譜言論
    「我13歲女兒容容現在在學校用的臺灣初中8年級上冊地理科講義,請大家幫我看一下有什麼問題好嗎?」臺灣律師蘇逸修9月21日晚上在臉書上貼出7張照片,內容是上初中二年級的女兒所用地理科講義。貼文吸引了數百條網友評論和分享,大家看完嘆為觀止,驚呼「這哪是地理課本,根本就是一本羅織罪名的書籍啊!」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南都周刊記者_黃修毅 實習生 郜藝 攝影 劉林由葉聖陶主文、豐子愷插畫的《開明國語課本》意象優美,對現在的小學生吸引力絲毫不減。20個一線語文教師組成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關於現行語文教材批判的新書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學者、媒體以及更多是家長們的廣泛討論。
  • 揭秘:臺灣小學課本裡被「神化」的蔣介石
    據光明網刊載,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幾乎在每一冊國文課本裡,都有頌揚蔣介石總統的課文。今天看來,這些課文早已落滿歷史的灰塵,但是透過這些課文,卻形象地勾勒出在蔣介石的「威權時代」,臺灣的小學生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 一所中學課堂改革的迭代
    ……上面這段對話並非出自某個穿越電視劇,而是在山西省晉城市第三中學的一節語文課上,學生在以課本劇的形式,表達對《漁父》和《報任安書》兩篇課文的理解。執教這節課的晉城三中語文教師寧波介紹,她將兩篇課文合併於同一個主題——生存還是死亡,希望學生通過分析人物形象,體悟到生命更深層次的意義。
  • 舊臺灣小學課本裡的蔣介石:很多"雷人"光環
    資料圖:蔣介石 推薦小學教育是極其重要的。小學課文往往會牢牢銘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以至影響一生。據光明網消息,大陸知名作家葉永烈最近撰文稱,在臺灣,我很偶然看到蔣介石時代的小學「國文課本」——在大陸叫語文課本。
  • 臺灣的語文課:小學生要背多少古文?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北師大與師生交流時說,不贊成把古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一番話引發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深思,使在當代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 臺灣這屆家長太難了!新版臺課本被曝多處失實,篡改抹黑大陸
    在近期就有一位初二學生的家長在社交網站上發視頻,爆料初二學生的地理課本中有多處描述錯誤的地方,此次以外,臺灣地區地理課本上還出現造謠抹黑大陸等莫須有事例。 臺灣家長發聲 在近期,臺灣律師蘇逸修就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表示,他發現正在就讀初二女兒所讀的地理課本上
  • 臺灣語文書的變遷:日殖民期間語文課誦讀三字經
    這套教材將以往的「國語」、「國文」統稱為「語文」,首次提出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內容,並將「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明確納入語文學科。  由於當時處於新舊兩時代交接時期,這個時期的語文課本形式上還有著舊的特色。比如課本自左向右翻閱,採用舊時的豎行排版方式,印刷為繁體字。內容則以革命史、黨史為主。
  • 當著大陸學生面,臺灣教授課堂上竟這樣說!被舉報後「表演」更過分!
    「毒奶粉可能對岸的同學吃的比較多一點」,「對,就是在講你們」「你很喜歡吃什麼蝙蝠、老鼠啦」,臺灣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日前在其課上對著在坐的臺灣學生和遠程連線的大陸學生講出上述充滿歧視的語言,在被投訴後,校方要求其道歉,而他卻找來民進黨「立委」為其撐腰,表示自己被迫道歉,並稱學校禁止其在陸生面前說「中華民國」。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