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蘇州的風景,蘇州園林首當其衝,因為在中國四大園林中佔其二,地位自然不同凡響。古鎮中有周莊,也早已盛名遠播。似乎憑藉山色之美而讓人熟知的虎丘山,處處不佔上風。
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虎丘山是不高,海拔僅30米,比不得三山五嶽。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還被評為5A級景區。
因為虎丘山有2500年的歷史,對於「蘇州園林」和「周莊」來說,時代過於久遠。
僅僅是時間久嗎?你又錯了。
這裡吳王闔閭來過,死後還葬於此。
書聖王羲之也來過,還有米芾,蘇東坡,顏真卿的兒子,他們都留下了自己的墨寶,讓虎丘山增色不少。
蘇東坡直抒胸臆「嘗言過姑蘇不遊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
或許秦始皇和孫權也來過,因為這裡有他們的傳說。
穿過虎丘山的頭山門,通過一個小橋,遠遠就能望見雲巖寺塔的塔尖。不禁讓人有點迫不及待了。
前方出現一個大殿,簷角高挑,莊重大氣。中間有一穹門可以通過。導遊說,這個殿名叫「斷梁殿」。顧名思義,就是大殿用的主梁是分開的,不是一根木頭。有點意思。主要是建造時運用了槓桿原理,用穹門結構分散了大梁的力量。聽聽還是趕緊通過吧。
一堵牆壁上的幾個大字「熊、豹、虎、龍」吸引了我的目光,原來是擁翠山莊到了,進去看看。
這裡的景致與其他的蘇州園林有很大不同,沒有小橋流水,沒有疊石藝術。有的是景色依山而建,層次分明。一條小路引我們上去,兩邊是各類盆景藝術,在一段路的拐角處必有一座建築。有點「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感覺。
從擁翠山莊出來,走得有點快。路過憨憨泉、試劍石、枕石、真娘墓、千人石和二仙亭。
試劍石相傳是幹將莫邪為吳王製做寶劍。吳王為驗試成功,拔劍迅疾砍向身邊的一塊巨石,刀落石開,吳王大喜。當然,這也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真娘墓,歷史上卻真有此人,並非傳說。也是一位貞節英雄,因不屈服權貴淫威而玉石俱焚。後人為她題寫「香魂」二字,提現其精神。
千人石,據說梁代高僧生公在此傳道授法,下有千人聚集傾聽。
二仙亭則是講了呂洞賓與一位仙人在此下棋,路過一樵夫不禁駐足觀看。後來回到家鄉,時間已過千年的故事。故事本身雖然屬於神話傳說,卻又讓人不禁產生遐想。
此等事情會不會你也能遇到?我想,下次再遇到山中有下棋的老者,還是莫停留,否則就見不到你老婆和孩子了。
緊挨著二仙亭的是「虎丘劍池」四個大字,遒勁有力,通過字體似乎能感覺到劍氣。是顏真卿的獨子所寫,確實得到顏老真傳。
穿過一個小門,便能看到劍池。這裡有米芾題寫的「風壑雲泉」,有王羲之的篆書「劍池」。
還有這裡的傳說太多,一說吳王墓就在劍池之下。二說秦始皇和孫權在這裡發掘了好多神劍,故名「劍池」。
現實與傳說無不讓劍池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不由得人知神往。
轉完這裡,繼續前行。陸羽提到的第三泉也是僅僅一暼,只為快一點見到心中的寶塔。
寶塔是磚體結構,上面雕有圖案花紋。塔身微微傾斜,但百年屹立,依然不倒。人稱「世界第二斜塔」。在蘇州人民的心中堪比延安寶塔的分量。
或許虎丘塔的美麗並不單指寶塔本身,它的芳華其實永駐在人們的心中。
似乎在遊玩虎丘塔時,用完了我身上的力氣,後面的景色有點漫不經心。
等到從山上下來,已是接近黃昏。站在山門,此時回望虎丘塔,蒼翠之間,萬道霞光照在寶塔身上,熠熠生輝,宛如傳說中的神塔。不禁讓我徒增仰望之情。
雖然今天有點小累,但我見證了王羲之、米芾、蘇東坡他們的足跡,見到了蘇州人民心中的寶塔,內心又充實了很多。
內心有信仰,你我才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