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山景美名揚,東坡先生見分享。標誌!雲巖寺塔人心望

2020-12-05 旅行凡客

聊起蘇州的風景,蘇州園林首當其衝,因為在中國四大園林中佔其二,地位自然不同凡響。古鎮中有周莊,也早已盛名遠播。似乎憑藉山色之美而讓人熟知的虎丘山,處處不佔上風。

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虎丘山是不高,海拔僅30米,比不得三山五嶽。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還被評為5A級景區。

海湧山

因為虎丘山有2500年的歷史,對於「蘇州園林」和「周莊」來說,時代過於久遠。

僅僅是時間久嗎?你又錯了。

這裡吳王闔閭來過,死後還葬於此。

書聖王羲之也來過,還有米芾,蘇東坡,顏真卿的兒子,他們都留下了自己的墨寶,讓虎丘山增色不少。

蘇東坡直抒胸臆「嘗言過姑蘇不遊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

或許秦始皇和孫權也來過,因為這裡有他們的傳說。

斷梁殿

穿過虎丘山的頭山門,通過一個小橋,遠遠就能望見雲巖寺塔的塔尖。不禁讓人有點迫不及待了。

前方出現一個大殿,簷角高挑,莊重大氣。中間有一穹門可以通過。導遊說,這個殿名叫「斷梁殿」。顧名思義,就是大殿用的主梁是分開的,不是一根木頭。有點意思。主要是建造時運用了槓桿原理,用穹門結構分散了大梁的力量。聽聽還是趕緊通過吧。

擁翠山莊

一堵牆壁上的幾個大字「熊、豹、虎、龍」吸引了我的目光,原來是擁翠山莊到了,進去看看。

擁翠山莊依山而建

這裡的景致與其他的蘇州園林有很大不同,沒有小橋流水,沒有疊石藝術。有的是景色依山而建,層次分明。一條小路引我們上去,兩邊是各類盆景藝術,在一段路的拐角處必有一座建築。有點「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感覺。

試劍石

從擁翠山莊出來,走得有點快。路過憨憨泉、試劍石、枕石、真娘墓、千人石和二仙亭。

試劍石相傳是幹將莫邪為吳王製做寶劍。吳王為驗試成功,拔劍迅疾砍向身邊的一塊巨石,刀落石開,吳王大喜。當然,這也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真娘墓

真娘墓,歷史上卻真有此人,並非傳說。也是一位貞節英雄,因不屈服權貴淫威而玉石俱焚。後人為她題寫「香魂」二字,提現其精神。

千人石,據說梁代高僧生公在此傳道授法,下有千人聚集傾聽。

二仙亭則是講了呂洞賓與一位仙人在此下棋,路過一樵夫不禁駐足觀看。後來回到家鄉,時間已過千年的故事。故事本身雖然屬於神話傳說,卻又讓人不禁產生遐想。

二仙亭

此等事情會不會你也能遇到?我想,下次再遇到山中有下棋的老者,還是莫停留,否則就見不到你老婆和孩子了。

緊挨著二仙亭的是「虎丘劍池」四個大字,遒勁有力,通過字體似乎能感覺到劍氣。是顏真卿的獨子所寫,確實得到顏老真傳。

劍池

穿過一個小門,便能看到劍池。這裡有米芾題寫的「風壑雲泉」,有王羲之的篆書「劍池」。

還有這裡的傳說太多,一說吳王墓就在劍池之下。二說秦始皇和孫權在這裡發掘了好多神劍,故名「劍池」。

現實與傳說無不讓劍池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不由得人知神往。

雲巖寺塔

轉完這裡,繼續前行。陸羽提到的第三泉也是僅僅一暼,只為快一點見到心中的寶塔。

虎丘塔上的花紋

寶塔是磚體結構,上面雕有圖案花紋。塔身微微傾斜,但百年屹立,依然不倒。人稱「世界第二斜塔」。在蘇州人民的心中堪比延安寶塔的分量。

或許虎丘塔的美麗並不單指寶塔本身,它的芳華其實永駐在人們的心中。

似乎在遊玩虎丘塔時,用完了我身上的力氣,後面的景色有點漫不經心。

等到從山上下來,已是接近黃昏。站在山門,此時回望虎丘塔,蒼翠之間,萬道霞光照在寶塔身上,熠熠生輝,宛如傳說中的神塔。不禁讓我徒增仰望之情。

雖然今天有點小累,但我見證了王羲之、米芾、蘇東坡他們的足跡,見到了蘇州人民心中的寶塔,內心又充實了很多。

內心有信仰,你我才有力量。

相關焦點

  • 虎丘塔影園項目有序開展 重現歷史上「兩個塔影園」
    中國江蘇網5月25日訊 5月24日,記者從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了解到,上月動工的虎丘塔影園項目現已打好便橋樁,打通施工通道,有序展開後續施工。作為著名園林,歷史上的「兩個塔影園」區域之疑再次進入當代人的視野。
  • 蘇州虎丘山風景集
    蘇州虎丘山正山門,康熙帝御筆虎阜禪寺。是南面進入虎丘山唯一的通道。虎丘山斷梁殿,元代重建,大殿正梁是用兩根短木拼接而成。憨憨泉相傳是梁代天監年間,一個失明的小和尚憨憨發現地下泉水。虎丘山試劍石是吳王闔閭用幹將鑄的寶劍試石的而成的。
  • 東坡先生那麼牛,為何世人總是記住東坡肉,而記不住他的詩和詞?
    在政治上他堅持己見,不畏權勢;在個人性格上,他生性詼諧愛開玩笑,內心豪放從容。如此這般,蘇軾就算不能稱作一個完人,那作為人生的贏家絕對是足夠了。但光陰流轉,歲月無常,到了現今這個物慾的世界,人們卻越來越記不住這位人生大家了,很多現代人之所以能夠記住他,全都是因為吃,即東坡肉或東坡肘子。
  • 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誌塔,竟然在中國境內?可以看看!
    由於北回歸線橫穿中國四省,因此中國也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誌塔最多的國家。那麼世界最高的北回歸線標誌塔在中國哪個省份呢?大家可以猜測一下!位於廣州市從化的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北緯23°26』28」44東經113°28′ 56.16),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標誌塔。當地建設的這個北回歸線塔也同時表明這個地區為熱帶和北溫帶分界線。
  • 廣東從化北回歸線標誌塔掠影
    從化區太平鎮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北緯23°26』28」44東經113°28′ 56.16)距離廣州42公裡,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標誌塔我國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誌最多的國家,中國的北回歸線標誌有悠久的歷史,且規模宏大,形式多樣,造型別致,各具特色。
  • 「鑿池現塔影」 塔影園百年後即將重現虎丘
    未來三年,蘇州將在虎丘景區周邊推進塔影園修復等項目的建設,提升虎丘景區的魅力,深挖古城的文化底蘊。「塔影園」項目的施工現場,緊鄰山塘河,位於虎丘景區的東南方向,也是蘇州幼兒高等師範的原址。記者看到,這裡前期的便橋拆除工作以及便橋的打樁已經全部完成,在這個地方,只要抬頭就能清楚看到虎丘塔頂,未來等到項目建成,「鑿池現塔影」的勝景將會重現。
  • 跟著東坡去旅行:東湖,鳳翔之眼
    蘇軾作《東湖》詩向世人宣傳推介鳳翔八大景觀之一的東湖,當地人們則把懷念蘇軾的一片深情,千百年來象對待自己眼睛一樣百般呵護,像自家後花園一樣不斷修葺,精心維護,不但建了座蘇文忠公祠,還修建了「兩岸迴環先生柳,一湖蕩漾君子花」的君子亭、「伊人宛在水中央」的宛子亭,又增修「惠過春風」之意的春風亭、東坡用筆後的洗硯亭、「身如不系之舟」之意的不繫舟舫、「憶弟淚如雲不散,望鄉心與雁南飛」的雁南亭、望蘇亭、斷橋亭
  • [分享]二七塔模型資料下載
    瀏覽數:955 關鍵詞: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 主塔墩爬模技術 武漢二七長江大橋4#主塔墩爬模技術指導文件
  • 小角落 大自然——東坡一幼班級自然角創設妙趣橫生
    四川新聞網眉山4月10日訊 為了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發現自然物生長的奧妙、體驗種植的樂趣,同時鼓勵孩子自主種植,自主觀察,自主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近日,東坡一幼展開了對植物角的進一步打造——一班一小景,一角一意境。據悉,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環境對幼兒的全面發展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 跟著東坡去旅行之黃州海棠曲1080: 那一樹的嫣然
    凱哥最新力作《跟著東坡去旅行》系列,我們將從1064年春天的人生何以易此樂開始,跟隨東坡一起感受人生的快樂,待到1098年無數心花發桃李時,人間三月天已紮根心中矣。套用林語堂先生在東坡傳記裡的一句話,蘇東坡一輩子感受到的生命快樂是很多人八輩子也感受不到的,包括快樂的境界。整個系列共24篇,此為第9篇。
  • 遊覽汕頭北回歸線標誌塔 競睹「立竿不見影」奇觀
    標誌塔高13.6米,底寬30米,由基座、支柱和地球模型三部分組成。標誌塔基座為天壇式,分三層,第一、二層各高1.33米,各分九級臺階,頂層高0.30米,只一級臺階連接平臺,平臺鋪上花崗巖石板,並從東向西用黑色大理石鋪設一道黑線象徵著北回歸線。平臺圍欄高一米,塔位佔地面積200多平方米。
  • 林語堂先生的英語學習秘方
    平時,「發燒友們」都吃著本庸醫開的藥方,不痛快,今天我就把壓箱底兒的秘方——來自林語堂先生的金玉良言,開給大家,大家視情況「內服外用」。林語堂先生可能有些朋友不熟悉,先介紹一下先生。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主持編撰《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秘方01學習英語的時候,一定要學習一個完整的句子,不要只記單詞。在學英語句子的時候,要把句子的語法、語調和發音腔調完整學起來。
  • 名揚太極 雙星閃耀
    淄博名揚太極拳 Weixin ID gh_3588eb1bc0ba
  • 《懸崖帝國》鈾吸收塔有什麼優點 鈾吸收塔優點分享
    導 讀 《懸崖帝國》中的鈾吸收塔是很厲害的,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鈾吸收塔有什麼優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
  • 臺灣北回歸線穿過的城市,山海線各一座標誌塔,網友:必打卡之地
    臺灣北回歸線穿過的城市,山海線各一座標誌塔,網友:必打卡之地北回歸線標誌塔,是標誌地理學上北回歸線經過地方的建築物。而在臺灣花蓮有2座北回歸線標誌塔,山線和海線各一座。第一次見到北回歸線標誌塔,雖然風很大,但是心情還是很激動的。花蓮縣的北回歸線標誌碑有兩座,較早的一座建在瑞穗鄉舞鶴村,還有一座就是靜浦北回歸線標誌塔。
  • 古代的東坡肉究竟是什麼味道?
    東坡肉最能下飯,沒有東坡肉,你最多吃一碗。有了東坡肉,你恨不得吃三碗!圖片源於網絡 圖文無關這,就是東坡肉的威力。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東坡肉並不是這個樣子。讓我們把歷史的指針撥到清朝。清朝大臣梁章鉅在許多地方都做過官,吃過天南海北的美食,也吃過東坡肉。他的評價是:「東坡肉這道菜名氣很大,味道普通,賣相更普通。
  • 東坡自謂「饞太守」_揚州網
    到了揚州後,細心的東坡發現雖是豐年,但卻看不到農民豐年的喜樂。經過一番嚴密的實地調查,原來是因為賦稅過重,以致民不聊生,官吏還在不停催逼著「積欠」,難怪農民豐年全無喜樂之情。於是,蘇東坡以尖銳、激烈的言辭,將地方實情寫成《知揚州狀奏略》上表朝廷。在蘇東坡的努力抗爭下,時年七月,皇帝終於下詔:「不論新舊,各種官債一律寬免一年!」消息傳來,揚州的父老鄉親欣喜若狂,奔走相告這一善政,由衷感謝蘇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