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馬斯克、巴菲特等成功人士的12條職業建議

2020-12-05 職透社

找到史蒂夫·賈伯斯、埃隆·馬斯克、沃倫·巴菲特和傑夫.貝佐斯觸及的一切都很容易變成黃金。的確,每一家公司都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但每一位創始人都必須從某個地方開始,而且永遠不能保證一定成功。

網際網路上充斥著來自成功人士的職業建議,但管理一個數十乃至數千億、上萬億美元的帝國與管理一家小企業是不同的。因此,本文收集了一些世界上最成功的創始人的職業經驗,並將其提煉成以下專業建議,這些建議適用於你自己的職業生涯,無論你是剛剛起步還是已經開始運營一家企業。

成功人士的12條職業經驗

你是否正在規劃你的職業道路,有誰比世界上最著名的商界領袖更適合尋求建議的。

我們找到了一些最具行動力和鼓舞人心的智慧話語,找出了它們為什麼有效,並研究了如何將這些建議付諸行動,讓你在職業生涯中脫穎而出。

1

莎拉·布萊克利(Sara Blakely)

莎拉是美國著名女式內衣公司 Spanx 的創始人。

2012年,41歲的 Sara Blakely 被《時代周刊》(Time)評為年度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100人(Time 100)之一,成為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翁。2014年,Sara Blakely 入選《福布斯》(Forbes)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100名女性榜單,排名第 93位。

"不要被你不知道的東西嚇倒。這可能是你最大的優勢,並確保你做事的方式與其他人不同!"

為什麼?

在沒有任何預先存在的知識或養成的偏見的情況下處理一個問題,這意味著你會以一種與專家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質疑事物。

你的經驗可以讓你創新,讓你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人。

實踐技巧

培養你的「初學者心態」:

步驟1觀察你的自動判斷。每次在談話中使用「好」或「壞」這兩個詞時都要記下來。

步驟2問問自己3件事:

對我來說,「好」和「壞」到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我要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使用這個詞?我是真的相信我剛才說的話,還只是出於習慣?這些反思性的問題可以幫助你與你的判斷保持距離,並迫使你在接近新的主題時停止運用它們。

2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1955年2月24日—2011年10月5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美國發明家、企業家、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

"我認為如果你做了一件事,結果很不錯。然後你應該去做其他精彩的事。不要在這件事上停留太久,只要弄清楚下一步該做什麼。"

為什麼?

專注於你的下一個目標會讓你在職業生涯中更容易掌握動力。

實踐技巧

設定目標時,一定要問自己以下3個問題:

我想在什麼時候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我需要什麼資源?我有什麼資源?要點:通過評估你的進展情況,定期掌握你的目標進展情況,而不是你開始要達到的目標。

3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傑夫·貝佐斯是全球聞名的亞馬遜(Amazon)公司執行長、總裁兼創始人。

"如果你不夠靈活,你會把頭撞到牆上,你將無法看到一個不同的解決方案來解決你試圖解決的問題。"

為什麼?

痴迷於用「一種方法」來處理某一特定問題,會妨礙培養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技巧

定義問題。探索問題的所有潛在原因,直到你發現問題的癥結,而不僅僅是症狀。找到儘可能多的解決方案。慢慢來,想一想你已經發現的許多原因,並寫下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途徑。優先考慮並起草一份行動計劃。選擇你想先嘗試的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後開始行動。沒有解決問題?回到你的問題清單上重新開始新的嘗試。

4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沃倫·巴菲特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創始人,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家,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股神」。

"20年才能建立起聲譽,5分鐘就能毀掉它。如果你能想一想,你做事情的方式會有所不同。"

實踐技巧

當面對困難處境或與同事對峙時,在做出反應之前先練習深呼吸:

步驟1用鼻子慢慢地深吸一口氣。

步驟2完全吸氣至腹部,屏住呼吸片刻。

步驟3慢慢地用嘴呼氣,然後重複這個過程。

5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馬克·扎克伯格1984年5月14日生於美國紐約州白原市,社交網站Facebook(臉書)的創始人兼執行長 ,被人們冠以「第二蓋茨」的美譽。2002年畢業於艾克塞特學校;2004年創辦社交網站Facebook;2017年5月獲哈佛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人們認為創新就是想出好點子,但其實很多創新只是行動迅速,嘗試了很多東西。"

為什麼?

測試你的想法,讓你的項目快速運行,讓你有很多機會創造性地識別和解決問題,同時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與他人合作。

實踐技巧

不要一個人進去,把其他人帶到桌前,按照下面這些簡單的步驟來啟動任何你想嘗試的項目:

尋求幫助,組建團隊。想想你的弱點,以及你缺少什麼技能來幫助你完成項目。舉辦啟動會議。與團隊一起介紹項目的背景及其目標。一起努力完成一個過程。保持簡單,記住你是在小心翼翼地行動。

6

玫琳凱·阿什(Mary Kay Ash)

玫琳凱·阿什是全球著名品牌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的創始人。

"不要限制自己,很多人把自己限制在他們認為自己能做的事情上。你可以前進到你的頭腦允許的任何地方,你要相信,要記住,你能做到。"

為什麼?

如果你用消極的自言自語來限制自己,你的工作效率就會降低,取得的成就也會比你在職業生涯中所能取得的要少。

實踐技巧

遵循下面這些專業小技巧,讓你內心的批評者閉嘴:

為你的成就感到自豪。寫下你的技能清單,告訴自己你擅長什麼。練習力量站姿。站直,挺直肩膀,打開胸膛,深呼吸。想像你的目標。想像自己成功了,它看起來像什麼?它讓你感覺如何?

7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南非的行政首都普利托利亞,他是特斯拉、SpaceX等公司的創始人。

"把知識看作一棵語義樹是很重要的:在你深入了解樹葉和細節之前,確保你理解了基本原理——樹幹和大樹枝。"

為什麼?

積累你的知識是提升你職業生涯的關鍵,但是你學習上的漏洞將意味著你更容易犯錯。

實踐技巧

在學習新科目時,請遵循以下4步流程:

確定主題。查閱關於該主題的入門課程,嘗試一本專業書籍或信譽良好的在線期刊。做筆記。一旦你做完介紹,再看一遍你的筆記,直到概念明白為止。擴大你的範圍。開始閱讀額外的資源,從你的來源引用的任何引文開始。自我測試。你學到了什麼實用的東西嗎?在現實生活中試一試。這是一種理論嗎?試著用簡單的語言向朋友或同事解釋。

8

裡德.霍夫曼(Reid Hoffman)

裡德.霍夫曼1967年8月5日出生,是LinkedIn(領英)的聯合創始人,曾經擔任過PayPal高級副總裁。他是矽谷最有名的天使投資者之一,除了Linkedin以外曾經投資過60多家創業公司,包括Facebook和Digg、Flickr、Mozilla、Ning、Technorati、Kiva等。

"無論你的頭腦或策略多麼高明,如果你是單打獨鬥,你總會輸給一個團隊。"

為什麼?

任何成功的職業都離不開良好的傳統團隊合作。如果你不能合作,你就走不了多遠。

實踐技巧

作為團隊的一部分工作時,要努力做到:

多聽少說不要責怪虛心接受新思想

9

特德·特納(Ted Turner)

特德·特納是CNN創始人,1938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作為全美最大的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開創了世界上第一個全天候24小時滾動播送新聞的頻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國際電視頻道。

"你應該把目標定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外,這樣你才能永遠有活下去的理由。"

為什麼?

走出舒適區會產生足夠好的壓力來提升你的注意力和創造力,同時幫助你更好地應對一路上意想不到的事情。

實踐技巧

在你的舒適區之外設定目標時:

直面你的恐懼。你害怕的事情突出了你需要努力的領域。放棄控制。你可能會失敗,這沒什麼,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列出你最大的增長目標。每天讀一遍你的清單,這會讓你知道自己擔負的責任。

10

迪布·湯姆斯(Dave Thomas)

迪布·湯姆斯是Wendy『s溫迪國際快餐連鎖集團的創始人,溫迪國際快餐是美國第三大的快餐連鎖集團,其名字來源於創始人迪布·湯姆斯女兒的名字。

"分享你的成功,幫助他人成功。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分一杯羹。如果餡餅足夠大,就做一個大餡餅。"

為什麼?

分享成功會激勵和賦能同事,同時幫助你建立持久的關係,這將支持你攀登頂峰。

實踐技巧

做一個能照亮成功項目的人:

不要破壞團隊的最後期限,也不要讓別人的成就黯然失色。用「我們」而不是「我」來衡量你的成功。讓其他團隊成員有機會對所取得的成就發表評論。

11

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

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1969年8月26日出生於華盛頓。曾任柯林頓政府財政部長辦公廳主任、谷歌全球在線銷售和運營部門副總裁,現任Facebook營運長。她還是福布斯上榜的前50名「最有力量」 的商業女精英之一,2013年曾登上《時代周刊》雜誌封面,並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你必須抓住機會,讓機會適合你,而不是反過來。學習能力是一個領導者能擁有的最重要的特質。"

為什麼?

你要花費寶貴的時間用來等待一個百分之百完美的機會,你就要保證百分之百地抓住給予你的機會來學習。

實踐技巧

總是問三個簡單的問題,從每一個機會中學到一些東西:

哪裡出了問題?什麼事情出人意料地好?下一次我能做得更好的是什麼?

12

拉裡·佩奇(Larry Page)

拉裡·佩奇是谷歌公司(Google)的創始人,全名勞倫斯·愛德華·佩奇(Lawrence Edward Page),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榮譽畢業生,擁有密西根大學理工科學士學位和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總是提供比預期更多的東西。"

為什麼?

做平凡的工作會帶來平凡的職業生涯。多走一步,你的僱主就會注意到,這會給你更多的職業晉升機會。

實踐技巧

總是超出預期:

建立明確的結果。找出更好的辦法。做一項改進,為每個項目增值。

總結

為自己的事業找到正確的前進道路可能並不總是容易的,但如果你聽從這些企業創始人的建議,前進的道路最終會帶你走向成功。

相關焦點

  • 巴菲特、馬斯克和貝佐斯的獨特思維方式|創創錦囊
    他發現,馬斯克、巴菲特、貝佐斯等企業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基於四維視角來看待世界。 今天的創創錦囊,一起了解馬斯克、巴菲特、貝佐斯等人分析問題的獨特視角,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在過去的5年裡,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企業家,如傑夫 · 貝佐斯、比爾 · 蓋茨、沃倫 · 巴菲特、雷 · 達利奧和伊隆 · 馬斯克。和歷史上成功的少數人一樣,他們也創造了歷史。他們累計捐贈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幫助創造了改變世界的產品。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他們的話,我們生活的地球將會大不相同。
  • 從賈伯斯、馬斯克到人工智慧帶給我們的啟發
    這就會逼著我們在很多行為上面做一些改變,看了一些關於馬斯克和賈伯斯的書,他們2個非常相似,喜歡設計,喜歡控制,追求細節上的完美極致。無論是賈伯斯在設計手機上面的美學,還是馬斯克發射火箭,都是在細節上達到了百分百,執行細節的苛刻,都貫徹到了骨子裡。
  • 巴菲特:關於成功,我的三個建議
    巴菲特,美國著名投資家,第一位僅靠投資而成為世界首富的人。一個人能成就大事,絕不是偶然,跟他的智慧和為人處世都十分有關。巴菲特曾說過很多金句,都讓人受益匪淺,關於成功,他就曾留下三個建議。足夠的耐心是成功不可少的巴菲特說:「一個成功的傳教士不在於他的教堂中座位每周的上座率,而在於聽他傳教人的持久性。」
  • 火星計劃|矽谷狂人埃隆·馬斯克,正成為賈伯斯後的超級傳奇
    12歲那年馬斯克開始用他自學的BASIC語言,成功編譯出一款太空遊戲《Blastar》並在最後賣出500美元的天價,這是他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桶金,特斯拉電動汽車同年12月8日,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龍飛船」發射到地球軌道,並順利折返。全球為之震動。這是有史以來首次由私人企業完成的創舉。
  • 太空英雄馬斯克,婚姻難縛,兒子成堆,女伴不斷:職業人婚姻邏輯
    字數 ▍3000字,閱讀約5分鐘01 地球已經不夠馬斯克「折騰」近些年,有兩本矽谷名人的傳記對職場人影響很大,一個是蓋棺論定,一個僅僅是人生的序言——前者是偉大的賈伯斯,後者是正在邁向偉大的馬斯克。單看這位生於地球的第一代火星人馬斯克的地球基因,也夠讓你亮眼的。火星人的地球媽媽是模特,年輕的時候是,還越老越時尚,70多歲依然是時尚界的前衛人士,生養了三個孩子,個個都是學霸、商界奇才。火星人的地球父親,是南非一位有才華且奇特的工程師,是位嚴父。馬斯克8歲的時候,父母離異,馬斯克跟隨父親長大。19歲時,馬斯克就隻身來到加拿大求學,逃離了父親。
  • 賈伯斯死後12小時共有250萬條Twitter消息發布
    Twitter上與賈伯斯有關的關鍵詞地圖顯示的是社交媒體上賈伯斯死訊相關消息最多的區域,證明了賈伯斯的全球影響力。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8日凌晨消息,社交媒體監控公司Sysomos公布數據稱,在蘋果宣布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去世消息後的12個小時中,Twitter用戶總共發布了約250萬條有關賈伯斯的Twitter消息。
  • 巴菲特與芒格給你的七條人生建議
    我們窮其一生去探索的真相,其實已經有了答案,這裡是凝聚了巴菲特和芒格智慧光芒的七條人生建議——關於「青春」的投資,這也許是實現「年輕」增值的最佳方式。反之,如果僅是因為對方看好你的簡歷,或者承諾給更高的薪水,這樣的職業選擇在我看來簡直是瘋了。去為你最欽佩的人工作吧,無論TA是誰,結果都不會太壞,因為你每天早晨都會愉快地起床、上班,要多跟比你優秀的人待在一起,因為這樣你才會一點點進步,反之,你則可能會掉進深淵。」
  • 馬斯克:未來想要將人類大腦中儲存的記憶複製到U盤中
    馬斯克跟賈伯斯比,或許要比賈伯斯更加傳奇,這個目標是星辰大海的技術狂人馬斯克,曾經在巴菲特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創立了特斯拉,現在特斯拉成為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做到了數一數二。但是馬斯克並沒有就此止步,也沒有僅僅鑽研新能源汽車。
  • 退休者索羅斯與賈伯斯的原子彈效應
    最近有兩個焦點人物相繼退出了職業生涯,一個是對衝基金大鱷索羅斯,另一個是蘋果公司執行長賈伯斯。但是名人已走,餘香還在,歷史還在,名人的言行和經歷仍可以助人成才,這對投機者、金融行業人士、企業決策者理解社會,增進自身的職業技能,預知行業潛在風險大有裨益,我們從中可以了解到什麼樣的人、何種職業、怎麼改變與實踐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或者扭轉局面將危機化險為夷。
  • 馬斯克公開懟股神巴菲特,神仙打架背後是資本對廝
    馬斯克公開懟股神巴菲特,神仙打架背後是資本對廝 據央視財經,今年上半年美股的表現可謂是大起大落,就連「股神」巴菲特也連連失手。而之前他一直不看好的特斯拉,卻一路上漲,近期更是榮登美股汽車第一寶座。近日,春風得意的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公開向巴菲特挑釁。
  • 貝索斯、馬斯克和巴菲特的獨特,在於他們對時間的看法不同(上)
    編者按:貝索斯、馬斯克、巴菲特……這些特別成功的人成功之處在哪裡?專門研究學習學的Michael Simmons總結出了最重要的一點,在我們大部分人用一維的視角審視問題的時候,他們卻是用四維的視角去審視的。其中被大家了解得最少的一個維度是:時間。這些人審視問題的時間範圍都非常的廣,從歷史到未來跨越幾百年。正是因為這種長線思維,讓他們能夠跳出急功近利的思維,專注於長期的成功。
  • 彭博社:馬斯克健康狀況堪憂 董事會或將採取行動
    波士頓大學Questrom商學院教授弗雷德·福爾克斯(Fred Foulkes)說,並指出了特斯拉在馬斯克帶領下迄今為止取得了不少成功。他說,「他身價數十億,也是公司創始人,這麼些年來你都會聽從他的建議。在這了不起的發展背後,著實有著大量的成功。對董事會來說,確實很具有挑戰。」
  • 馬斯克的特斯拉為什麼這麼牛?
    人們關注特斯拉除了它在造車方面的產品創新外,還有它的老闆「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他曾被稱為是「下一個賈伯斯」,特斯拉到底牛在哪裡?又為何引發如此大的關注?「下一個賈伯斯」:馬斯克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要問埃隆·馬斯克是誰?
  • MBA雜誌|除了「多學習」,巴菲特與芒格對年輕人還有七條建議
    在過去的45年裡,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帳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 以下是他們二人對年輕人的七條人生建議。如果你不幸已是80/90後中年人,我們也建議你認真讀一讀;畢竟,關於未來的思考方法,越早知道越好。
  • 為什麼成功人士都喜歡冥想,這樣練習正念冥想 讓你越過越順
    許多的商業成功人士和明星都有冥想的習慣。孫儷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冥想是瑜伽的精華,因為它更多的是對心的訓練,強調內外連接。吳彥祖曾在綜藝節目中,稱自己最鍾愛的就是冥想,並且還帶領其他明星一起練習冥想。巴菲特曾說:冥想能夠幫助你對自己的投資盲點看比較清楚!中國哲學家老子曾經說過「清靜為天下正」,意思是說,在寧靜的心境面前,整個宇宙都會俯首稱臣。
  • 賈伯斯成功的14個關鍵點,」瘋子「真正地改變世界
    賈伯斯的傳奇已是廣為傳誦的創業神話,在這條人生軌跡上,一路引領了七個產業的變革:個人電腦、動漫電影、唱片、移動通信、平板電腦、零售和數字出版業,躋身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列。賈伯斯是怎麼做到的?這個問題將是商學院在未來一個世紀要去研究的課題,而我認為以下14點就是他成功的關鍵所在。
  • 「火箭狂人」馬斯克為什麼總能成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就是馬斯克:偏執,永不滿足,眼裡只有目標。用馬斯克的話說:「如果我們前進的道路上堆滿了屎,那就把屎吃掉。」為了完成目標,沒有什麼艱難是不能解決的,沒有什麼困苦是不能承受的。
  • 童年的馬化騰、馬斯克和賈伯斯,居然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愛好
    馬斯克的科幻小說童年時期的愛好與夢想,對馬斯克的人生影響甚遠。SpaceX火箭計劃重新定義了埃隆·馬斯克的人生,讓他成了一個比「鋼鐵俠」更酷的人。賈伯斯的鄰居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童年時代的科學啟蒙,一直影響著賈伯斯的成長,直到他成立蘋果公司並AppleⅡ。設想,如果賈伯斯小時候沒有在家附近的NASA研究中心見到計算機,他的人生或許會完全不同。
  • 女王的投資棋局:重倉特斯拉,押注比特幣,被稱為女版巴菲特
    她認為,對於具有光明前景的特斯拉而言,馬斯克提出的每股420美元私有化價格是對特斯拉的嚴重低估,從而剝奪很多投資者參與公司成功的機會。馬斯克表示,他和董事會在閱讀凱薩琳‧伍德的信件後,影響了他們的決定。迫於壓力,馬斯克在特斯拉官網上發表公開信正式宣布特斯拉放棄私有化。凱薩琳‧伍德的話當然值得馬斯克重視。
  • 讓巴菲特成為億萬富翁的10條黃金法則:不要用借來的錢投資
    以下便是幫助這位「奧馬哈先知」找到成功並得以維持的10條黃金法則:1.良好的溝通巴菲特致富的第一個關鍵與選股無關。他說,你需要成為一名強有力的溝通者——使用語言作為你最重要的工具。巴菲特曾對史丹福大學的一名MBA學生說:「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即使你能看到了山的另一邊,你也無法說服人們追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