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索斯、馬斯克和巴菲特的獨特,在於他們對時間的看法不同(上)

2021-01-08 36kr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貝索斯、馬斯克、巴菲特……這些特別成功的人成功之處在哪裡?專門研究學習學的Michael Simmons總結出了最重要的一點,在我們大部分人用一維的視角審視問題的時候,他們卻是用四維的視角去審視的。其中被大家了解得最少的一個維度是:時間。這些人審視問題的時間範圍都非常的廣,從歷史到未來跨越幾百年。正是因為這種長線思維,讓他們能夠跳出急功近利的思維,專注於長期的成功。原文發表在Medium上,標題是:Bezos, Musk, & Buffett See The World Differently, Because They See Time Differently。篇幅關係,我們分兩部分刊出,此為上半部分

放眼長遠

「 我們研究過的最偉大的那些CEO,他們對企業的管理都長達四分之一世紀。」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

在過去5年的時間裡,我花了好幾百個小時研究和撰寫有關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比爾·蓋茨(Bill Gates)、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雷· 達利奧(Ray Dalio )以及埃隆· 馬斯克(Elon Musk)等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企業家的文章。這些創新者創造出來的數十年的履歷,史上鮮有人可匹敵。他們累計捐贈了數百億美元,幫助創造出改變世界的產品。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些人的話,我們這個星球現在會大不相同。

他們有一些共同的模式,其中最令人驚訝之一是,在大多數人用一維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時候他們卻是用四維的眼光去審視的:

4D思維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已經寫了關於前三個維度的文章。這是我第一次寫關於第四個維度的文章。這可能也是這四個維度當中我們了解得最少的一個…

長線思維的威力

幾乎所有上市公司的CEO(且不說一般人了)都要提前數日、數周乃至於數月進行計劃,但相比之下,這些有遠見的人思考的卻是未來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的事情。他們不只是在計劃:而且言出必行。他們大膽下注,不在乎那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回報,而且失敗的可能性還很高。

實際上,我想說的是,這些長期思考者重新定義了目光長遠的含義

當我剛開始有了這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時,把它當作一種怪癖。但是,隨著我研究了越來越多的世界頂級創業者,尤其是對貝索斯進行了仔細研究之後,我的觀點開始慢慢轉變。

我開始懷疑,我們大家在生活和商業當中,是不是都應該採用長線思維這種普遍強大的基礎性策略。

看過本文後,你會有同樣感受……

貝索斯長期思維的獨特的方法

不妨看看貝索斯在接受採訪時說的這番話,非常的令人驚訝:

我相信,就最大的時間框架而言(實際上,我在這裡考慮的是數百年的時間範圍),我越來越相信,太空公司Blue Origin將會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這一聲明在兩個方面上尤其吸引人:

大多數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Blue Origin這家公司。

Amazon是全球最大公司之一。

有什麼是貝索斯看到了而我們看不到的?

在解釋為什麼將來他的太空公司會比Amazon還要重要時,貝索斯說……

我之所以要追求 [Blue Origin]這項工作,是因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的話,我們的文明最終將停滯不前,我發現這太過令人沮喪。我不希望我的曾孫的曾孫生活在停滯的文明裡面。

據貝索斯說,文明停滯的原因是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

如果你以目前全球範圍內的能源使用量為基準,以幾個百分點的比例計算幾百年後的能耗量,就會發現需要讓整個地球都被太陽能面板覆蓋掉才能滿足需求。這就是真正的能源危機。而且它很快就會到來,很快,我的意思是就只有幾百年。所以,我們其實上沒多少時間了。

讓我驚訝的是「很快」這個詞,很快的意思是說好幾百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快就意味著幾天而已。但在貝索斯思考的時間尺度裡面,幾百年只是宇宙的一瞬間。最後,貝索斯還解釋了他的太空公司Blue Origin在整個解決方案中將扮演的角色:

現在,不妨設想另一種情形,搬出去,進入太陽系。太陽系很輕鬆就可以支撐一萬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有一萬億的人口,我們就會有一千個愛因斯坦和一千個莫扎特。以及實際上取之不竭的太陽能資源。

一旦你讀完這些文字,就會意識到貝索斯完全來自一個不同的範式。

而且這些話只是觸及了一點表面……

貝索斯認為,儘管Amazon成立已經有30年了,但才算剛剛起步。他把這種思維方式叫做「第一天哲學」,並將其融入到了Amazon的文化血液裡面。

貝索斯願意屢屢砸幾十億美元到往可能會失敗,而且需要7年的時間才能獲得回報的大膽實驗裡面。

貝索斯每天關注的是3年後的未來。大多數CEO的焦點都放在當救火隊員,每個季度跟股東打交道,並努力實現季度收益上面。貝索斯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就他做事的截然不同給出了迷人的解釋。「發布季報後朋友們向我表示祝賀,說『幹得好,很好的一個季度』。」我會說,『謝謝你,但那是我三年前打下的基礎。』現在我正在研究2021年的一個季度……我會研究未來2、3年的事情,我大部分的領導團隊也都是這樣計劃的。」

貝索斯給一個萬年鍾投資了數千萬美元。在描述自己的這筆慈善投資時,貝索斯解釋了為什麼他認為給一個長期的時間範圍建立一個符號很重要:「如果[人類]學會長期思考,我們就能實現原本無法實現的事情……人類的技術手段變得愈發的複雜,有可能會給人類本身造成極大的危險。在我看來,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必須開始去思考更長遠的事情。」

貝索斯站在第一口萬年鍾前面

傑夫·貝索斯為什麼要做所有這些古怪的事情:

長線思維不僅僅只是貝索斯的眾多心理模式之一。從許多方面來看,它就是那個決定性的心理模式。換句話說,長期的時間範圍就是讓Amazon多年來的反傳統策略說得過去的「解碼器」。

沒有長期的思考,Amazon就永遠也不會:

從全球最大的書店發展成全球最大的萬物商店。

在前20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刻意地推遲利潤變現。

專注於對會在短期內造成重大損失的客戶體驗大膽下注(比方說免費兩天送達)。

在前兩個試驗(拍賣和Zshops)失敗之後,繼續推進第三方賣方試驗計劃。

對員工薪酬計劃進行結構化處理,把重點放在長期激勵上。

貝索斯不是唯一這麼做的人。

全球最大的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 的前總裁Sam Altman稱,長期思考是「市場上僅存的少數套利機會之一。」 他補充說:「在考量一家初創企業時,思考某個你願意做出長期承諾的事情真的是非常值得的,因為那就是市場的真空所在。」(編者註:即大部分人都目光短淺)

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雷· 達利奧(Ray Dalio )以為了了解經濟去研究數百年來的經濟周期而著稱。

達利歐以史為鑑尋找模式

沃倫·巴菲特以這個投資哲學著稱:只投資他未來幾十年都看好的公司和個人。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建立在複利和複合學習的力量上。他刻意把自己的生活開支保持在較低水平,從而讓自己的錢能夠產生複利。此外,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還把80%的時間都用在閱讀和思考上面。

在接受TED的一次採訪中,埃隆· 馬斯克也表示,自己對時間的看法幾乎跟所有人都不一樣。

我是從概率的角度去看待未來的。未來就像是概率的分汊河流。有些行動可以令那些概率生效,或者導致一件事的加速或放緩,或者為這條概率河流引入新的事物。

讓我們分析一下他在說什麼:

(我們個人和人類)的未來有無數個潛在可能。

這些未來各有不同的發生概率。

通過改變概率的分汊河流就可以塑造未來。

很有趣。對吧?

這就是像Altman、馬斯克、巴菲特、達利歐以及貝索斯這樣的人看得到而其他人幾乎都看不到的東西……

長線思維是撬動成功與影響力的阿基米德槓桿

我相信,擁有長遠的眼光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容易成為那顆「魔術子彈」。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我看了數百篇學術研究和書本,談的都是經過科學驗證的如何取得更大成功變得更有影響力的方法,並發現了許多與成功相關的因素:

延遲滿足

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心

刻意練習

韌性

高效工作

關係多樣化

這些習慣中每一個對於增加個人影響力都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放眼長遠則是這些習慣的基礎。

如果你放眼長遠,則:

延遲滿足的好處就變得顯而易見。你不是在為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而犧牲短期,而是為了一個好得多的未來去犧牲一筆差得多的投資。以一天為單位,騰出一點「暫停」時間去反思、鍛鍊、學習、休息、建立關係,以及做做試驗,這些屬於分心之事。但如果用一生為周期進行衡量的話,那些是我們可以進行的最好投資。

做對你來說極其有意義的事情絕對是至關重要。無聊或者不能激勵你的工作、婚姻、項目或公司短時間內你可以維持一陣子,但沒法長期堅持。長期目標跟激情是緊密相連的。這個目標可以幫助你更加努力地工作,去學習更多(刻意練習),創造更多(高效產出),精神更加豐富,並樂於克服挑戰(韌性)。

不僅你自己和你的業務會受到影響,你的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想想看你最「成功」的關係是什麼樣的。這樣的關係很有可能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而且是不斷地給予而沒有期望得到任何回報的那種。放眼長遠幾乎是在任何領域定義一個健康的、有用的關係的先決條件。

譯者:boxi。


相關焦點

  • 巴菲特、馬斯克和貝佐斯的獨特思維方式|創創錦囊
    他發現,馬斯克、巴菲特、貝佐斯等企業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基於四維視角來看待世界。 今天的創創錦囊,一起了解馬斯克、巴菲特、貝佐斯等人分析問題的獨特視角,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在過去的5年裡,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企業家,如傑夫 · 貝佐斯、比爾 · 蓋茨、沃倫 · 巴菲特、雷 · 達利奧和伊隆 · 馬斯克。和歷史上成功的少數人一樣,他們也創造了歷史。他們累計捐贈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幫助創造了改變世界的產品。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他們的話,我們生活的地球將會大不相同。
  • 馬斯克與貝索斯:世界上最有錢的兩人展開太空大戰
    有來有往,2019年在一次私人演講中,貝索斯則調侃了馬斯克殖民火星的想法不切實際。他當時說,如果「我的朋友(馬斯克)」想去火星,先應該去喜馬拉雅山頂住一年試試。因為和火星比起來,喜馬拉雅山頂的條件可能像「天堂的花園」那樣美好。從事私人航空事業像是貝索斯的一項業餘愛好,馬斯克則不同,幾乎手中的一切業務都是圍繞移民火星而服務。
  • 馬斯克和貝索斯顛覆太空探索:誰勝算大?
    馬斯克,傑夫?貝索斯和新太空競賽》作者、科技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 SpaceX在2月初發射了它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這是太空探索近代史上最好的公關活動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伊隆?馬斯克的公司將一輛特斯拉汽車送上太空。
  • 馬斯克與貝索斯,誰會先飛到火星?
    馬斯克的SpaceX之外,最引人矚目、實力最強的要數亞馬遜公司老闆貝索斯開創的商業太空公司Blue Origin。恰巧的是,貝索斯和馬斯克分別是2020年新晉世界首富和第二富豪。因為和火星比起來,喜馬拉雅山頂的條件可能像「天堂的花園」那樣美好。從事私人航空事業像是貝索斯的一項業餘愛好,馬斯克則不同,幾乎手中的一切業務都是圍繞移民火星而服務。成立space X是為了發射火箭和宇宙飛船,太陽能公司是解決火星的能源獲取問題,造電動車是因為火星沒有空氣用不了燃油車,做成了市值第一的車企只是「順便」。
  • 馬斯克和貝索斯要如何顛覆太空探索?
    》作者、科技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這就是Quartz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Tim Fernholz)在他的新書《火箭億萬富翁:伊隆·馬斯克,傑夫·貝索斯和新太空競賽》中探究的東西。最近,Fast Company採訪了費恩霍爾茨,了解一下在這場競賽中,哪位大亨更有勝算?是馬斯克?貝索斯?還是別的大亨?問:你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 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在《新太空競賽》和《下一站 火星》兩本紀實作品中,兩位分別就職於數字商業新聞網站Quartz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記錄了以馬斯克和貝索斯為代表的企業家們,在太空旅遊商業和私人化上所做的鬥爭與決策。一般,藍色起源只有實現了預計成果才會通告媒體;而馬斯克總是迫不及待地把任何進展公之於眾,無論成功或失敗,人們總能第一時間在直播中見證「獵鷹1號」、「獵鷹9號」、「龍飛船」的發射。  不過,無論是信仰「慢就是順,順就是快」的貝索斯,還是「埋頭苦幹,辛苦耕耘」的馬斯克,二人都滿意自己的步調,作者也形象地將二人風格比作「龜」與「兔」。  其實2004年,兩人還一起吃過晚餐。
  • 太空項目:馬斯克與貝索斯都在爭著幹的大生意
    最近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讓普通吃瓜群眾長了不少見識,比如貴婦圈給孩子買一套小行星的命名權,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樣子。事實上,「給小行星命名」並不是個真正的高大上的生意,比如,https://www.nameastarlive.com 網站上,命名一顆星星也就19.9美金;而中國的網站」星協」則為268元人民幣。
  • 人類有50%機率問這個問題:馬斯克和貝索斯,誰將主宰宇宙?
    不過,我們也不能忘了另外一個人,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創始人,幹的事情和馬斯克是一樣的,只是側重點稍有不同。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馬斯克和貝索斯,誰有可能在未來主宰宇宙?
  • 馬斯克怒懟貝索斯:「抄襲狗」!然而自己卻「後院起火」
    來源:中國基金報馬斯克又開懟了!這次仍然是世界首富貝索斯……美東時間6月27日,馬斯克發推特@亞馬遜CEO貝索斯稱,貝索斯(Jeff Bezos)是「抄襲狗」。這次又是為了什麼讓馬斯克發飆呢?正當人們把焦點放在12億美元的「四折價」上時,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跑出來搶盡了風頭。截至到目前,國外已經有20多家媒體報導了馬斯克稱貝索斯是抄襲狗的事情。
  • 地球裝不下馬斯克和貝索斯了,他倆誰會先飛到火星?
    馬斯克的SpaceX之外,最引人矚目、實力最強的要數亞馬遜公司老闆貝索斯開創的商業太空公司Blue Origin(藍色起源)。恰巧的是,貝索斯和馬斯克分別是2020年新晉世界首富和第二富豪。從事私人航空事業像是貝索斯的一項業餘愛好,馬斯克則不同,幾乎手中的一切業務都是圍繞移民火星而服務。成立space X是為了發射火箭和宇宙飛船,太陽能公司是解決火星的能源獲取問題,造電動車是因為火星沒有空氣用不了燃油車,做成了市值第一的車企只是「順便」。
  • 陳九霖評巴菲特股東信:時間和複利成就了巴菲特
    其中,除了講到公司業績和前景以及巴菲特接班人等內容外,也涉及巴菲特及其黃金搭檔查理·芒格的經營理念乃至關於市場的看法,比如:「低利率時代有利於股票投資」等。因此,這份年度致股東函,不僅受到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東的特別關注,也同樣受到全球投資界,乃至金融界的高度重視,甚至政府決策者也會從中獲取營養。近年來,我國關注巴菲特及其旗下公司的人也越來越多。
  • 槓上了!馬斯克公開懟股神巴菲特,神仙打架背後是資本對廝
    槓上了!馬斯克公開懟股神巴菲特,神仙打架背後是資本對廝 據央視財經,今年上半年美股的表現可謂是大起大落,就連「股神」巴菲特也連連失手。而之前他一直不看好的特斯拉,卻一路上漲,近期更是榮登美股汽車第一寶座。近日,春風得意的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公開向巴菲特挑釁。
  • 和馬斯克槓上了?進軍太空計劃獲批 貝索斯將打造亞馬遜版「星鏈」
    早在2015年1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CEO馬斯克就宣布了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Starlink)。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服務。除了這已經獲得批准的近1.2萬顆衛星,該公司還申請發射3萬顆衛星。美國東部時間8月7日,SpaceX成功發射了第10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
  • 貝索斯在計較登月,馬斯克載人火星登陸四年後發射
    而馬斯克的星艦原型測試機SN8這兩天則進行了測試,雖然最終爆炸了,可是馬斯克笑成了傻瓜。翻譯:火星,我們來了!!這一次SN8的測試任務比以往都更有突破,之前的原型機測試都是只跳躍到150米的高度,然而這次SN8挑戰的是15公裡的高度,前面的8分鐘都一切良好,最終在觸地回收的那一刻,化為了碎片。
  • 貝索斯在計較登月,馬斯克載人火星登陸4年後發射
    但是,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始終是沒能比得過馬斯克的SpaceX,貝索斯旨在爭搶NASA的訂單,而馬斯克"男兒志在火星上"。這個月馬斯克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SpaceX將在2026年,把第一個人送上火星
  • 貝索斯與馬斯克太空大戰開始?藍色起源火箭首射,欲截胡SpaceX?
    最新消息:原定今晚9:30發射的新謝潑德火箭第8飛,由於德克薩斯州西部發射場上空出現雷暴,最新發射窗口定為:美國中部時間10:15,北京時間23:15。藍色起源是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旗下一家商業太空公司,成立於2000年,甚至比同樣是商業太空公司名聲大噪的SpaceX更早。
  • 馬斯克取代貝索斯成全球首富,稱賺錢為幫地球物種移民火星
    美國傳媒1月7日報導,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坐擁逾1850億美元身家,取代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成為全球首富。特斯拉股價在7日早段升超過5%,迫近800美元歷史高位,媒體指,馬斯克的身價升至1,885億美元,以15億美元之差力壓貝索斯,取代對方自2017年以來的全球首富地位。在成為首富後,馬斯克在社交媒體解釋,愛財的原因並非人們想像的 ,其實他可以用來消閒的時間很少,也沒有度假屋或別墅那類東西。
  • SpaceX與藍色起源風格相差巨大,馬斯克激進無畏,貝索斯保守求穩
    馬斯克與貝佐斯的太空戰現以馬斯克勝利告一段落,但是在未來,他們的競爭將會越來越頻繁,我們的吃瓜才剛剛開始。應該這麼說,雖然在世界範圍內,他們的競爭一直都在,各種競標各種搶訂單,但是藍色起源總是差點意思。
  • 馬斯克的特斯拉為什麼這麼牛?
    除此之外,財報中的另一個亮點在於,特斯拉將繼續在柏林超級工廠和上海超級工廠打造Model Y的產能,並按計劃於2021年在這兩地開始交付。這意味著特斯拉的雄心不減,將投入大量資金打造一副屬於自己的專屬產品路線圖。而位於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的生產線也正在按照計劃進行建設,預計同樣在2021年實現首批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