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貝索斯、馬斯克、巴菲特……這些特別成功的人成功之處在哪裡?專門研究學習學的Michael Simmons總結出了最重要的一點,在我們大部分人用一維的視角審視問題的時候,他們卻是用四維的視角去審視的。其中被大家了解得最少的一個維度是:時間。這些人審視問題的時間範圍都非常的廣,從歷史到未來跨越幾百年。正是因為這種長線思維,讓他們能夠跳出急功近利的思維,專注於長期的成功。原文發表在Medium上,標題是:Bezos, Musk, & Buffett See The World Differently, Because They See Time Differently。篇幅關係,我們分兩部分刊出,此為上半部分
放眼長遠
「 我們研究過的最偉大的那些CEO,他們對企業的管理都長達四分之一世紀。」
——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
在過去5年的時間裡,我花了好幾百個小時研究和撰寫有關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比爾·蓋茨(Bill Gates)、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雷· 達利奧(Ray Dalio )以及埃隆· 馬斯克(Elon Musk)等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企業家的文章。這些創新者創造出來的數十年的履歷,史上鮮有人可匹敵。他們累計捐贈了數百億美元,幫助創造出改變世界的產品。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些人的話,我們這個星球現在會大不相同。
他們有一些共同的模式,其中最令人驚訝之一是,在大多數人用一維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時候他們卻是用四維的眼光去審視的:
4D思維
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已經寫了關於前三個維度的文章。這是我第一次寫關於第四個維度的文章。這可能也是這四個維度當中我們了解得最少的一個…
長線思維的威力幾乎所有上市公司的CEO(且不說一般人了)都要提前數日、數周乃至於數月進行計劃,但相比之下,這些有遠見的人思考的卻是未來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的事情。他們不只是在計劃:而且言出必行。他們大膽下注,不在乎那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回報,而且失敗的可能性還很高。
實際上,我想說的是,這些長期思考者重新定義了目光長遠的含義。
當我剛開始有了這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時,把它當作一種怪癖。但是,隨著我研究了越來越多的世界頂級創業者,尤其是對貝索斯進行了仔細研究之後,我的觀點開始慢慢轉變。
我開始懷疑,我們大家在生活和商業當中,是不是都應該採用長線思維這種普遍強大的基礎性策略。
看過本文後,你會有同樣感受……
貝索斯長期思維的獨特的方法不妨看看貝索斯在接受採訪時說的這番話,非常的令人驚訝:
我相信,就最大的時間框架而言(實際上,我在這裡考慮的是數百年的時間範圍),我越來越相信,太空公司Blue Origin將會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這一聲明在兩個方面上尤其吸引人:
大多數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Blue Origin這家公司。
Amazon是全球最大公司之一。
有什麼是貝索斯看到了而我們看不到的?
在解釋為什麼將來他的太空公司會比Amazon還要重要時,貝索斯說……
我之所以要追求 [Blue Origin]這項工作,是因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的話,我們的文明最終將停滯不前,我發現這太過令人沮喪。我不希望我的曾孫的曾孫生活在停滯的文明裡面。
據貝索斯說,文明停滯的原因是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
如果你以目前全球範圍內的能源使用量為基準,以幾個百分點的比例計算幾百年後的能耗量,就會發現需要讓整個地球都被太陽能面板覆蓋掉才能滿足需求。這就是真正的能源危機。而且它很快就會到來,很快,我的意思是就只有幾百年。所以,我們其實上沒多少時間了。
讓我驚訝的是「很快」這個詞,很快的意思是說好幾百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快就意味著幾天而已。但在貝索斯思考的時間尺度裡面,幾百年只是宇宙的一瞬間。最後,貝索斯還解釋了他的太空公司Blue Origin在整個解決方案中將扮演的角色:
現在,不妨設想另一種情形,搬出去,進入太陽系。太陽系很輕鬆就可以支撐一萬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有一萬億的人口,我們就會有一千個愛因斯坦和一千個莫扎特。以及實際上取之不竭的太陽能資源。
一旦你讀完這些文字,就會意識到貝索斯完全來自一個不同的範式。
而且這些話只是觸及了一點表面……
貝索斯認為,儘管Amazon成立已經有30年了,但才算剛剛起步。他把這種思維方式叫做「第一天哲學」,並將其融入到了Amazon的文化血液裡面。
貝索斯願意屢屢砸幾十億美元到往可能會失敗,而且需要7年的時間才能獲得回報的大膽實驗裡面。
貝索斯每天關注的是3年後的未來。大多數CEO的焦點都放在當救火隊員,每個季度跟股東打交道,並努力實現季度收益上面。貝索斯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就他做事的截然不同給出了迷人的解釋。「發布季報後朋友們向我表示祝賀,說『幹得好,很好的一個季度』。」我會說,『謝謝你,但那是我三年前打下的基礎。』現在我正在研究2021年的一個季度……我會研究未來2、3年的事情,我大部分的領導團隊也都是這樣計劃的。」
貝索斯給一個萬年鍾投資了數千萬美元。在描述自己的這筆慈善投資時,貝索斯解釋了為什麼他認為給一個長期的時間範圍建立一個符號很重要:「如果[人類]學會長期思考,我們就能實現原本無法實現的事情……人類的技術手段變得愈發的複雜,有可能會給人類本身造成極大的危險。在我看來,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必須開始去思考更長遠的事情。」
貝索斯站在第一口萬年鍾前面
傑夫·貝索斯為什麼要做所有這些古怪的事情:
長線思維不僅僅只是貝索斯的眾多心理模式之一。從許多方面來看,它就是那個決定性的心理模式。換句話說,長期的時間範圍就是讓Amazon多年來的反傳統策略說得過去的「解碼器」。
沒有長期的思考,Amazon就永遠也不會:
從全球最大的書店發展成全球最大的萬物商店。
在前20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刻意地推遲利潤變現。
專注於對會在短期內造成重大損失的客戶體驗大膽下注(比方說免費兩天送達)。
在前兩個試驗(拍賣和Zshops)失敗之後,繼續推進第三方賣方試驗計劃。
對員工薪酬計劃進行結構化處理,把重點放在長期激勵上。
貝索斯不是唯一這麼做的人。
全球最大的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 的前總裁Sam Altman稱,長期思考是「市場上僅存的少數套利機會之一。」 他補充說:「在考量一家初創企業時,思考某個你願意做出長期承諾的事情真的是非常值得的,因為那就是市場的真空所在。」(編者註:即大部分人都目光短淺)
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雷· 達利奧(Ray Dalio )以為了了解經濟去研究數百年來的經濟周期而著稱。
達利歐以史為鑑尋找模式
沃倫·巴菲特以這個投資哲學著稱:只投資他未來幾十年都看好的公司和個人。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建立在複利和複合學習的力量上。他刻意把自己的生活開支保持在較低水平,從而讓自己的錢能夠產生複利。此外,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還把80%的時間都用在閱讀和思考上面。
在接受TED的一次採訪中,埃隆· 馬斯克也表示,自己對時間的看法幾乎跟所有人都不一樣。
我是從概率的角度去看待未來的。未來就像是概率的分汊河流。有些行動可以令那些概率生效,或者導致一件事的加速或放緩,或者為這條概率河流引入新的事物。
讓我們分析一下他在說什麼:
(我們個人和人類)的未來有無數個潛在可能。
這些未來各有不同的發生概率。
通過改變概率的分汊河流就可以塑造未來。
很有趣。對吧?
這就是像Altman、馬斯克、巴菲特、達利歐以及貝索斯這樣的人看得到而其他人幾乎都看不到的東西……
長線思維是撬動成功與影響力的阿基米德槓桿我相信,擁有長遠的眼光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容易成為那顆「魔術子彈」。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我看了數百篇學術研究和書本,談的都是經過科學驗證的如何取得更大成功變得更有影響力的方法,並發現了許多與成功相關的因素:
延遲滿足
極大的熱情和好奇心
刻意練習
韌性
高效工作
關係多樣化
這些習慣中每一個對於增加個人影響力都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放眼長遠則是這些習慣的基礎。
如果你放眼長遠,則:
延遲滿足的好處就變得顯而易見。你不是在為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而犧牲短期,而是為了一個好得多的未來去犧牲一筆差得多的投資。以一天為單位,騰出一點「暫停」時間去反思、鍛鍊、學習、休息、建立關係,以及做做試驗,這些屬於分心之事。但如果用一生為周期進行衡量的話,那些是我們可以進行的最好投資。
做對你來說極其有意義的事情絕對是至關重要。無聊或者不能激勵你的工作、婚姻、項目或公司短時間內你可以維持一陣子,但沒法長期堅持。長期目標跟激情是緊密相連的。這個目標可以幫助你更加努力地工作,去學習更多(刻意練習),創造更多(高效產出),精神更加豐富,並樂於克服挑戰(韌性)。
不僅你自己和你的業務會受到影響,你的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想想看你最「成功」的關係是什麼樣的。這樣的關係很有可能是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而且是不斷地給予而沒有期望得到任何回報的那種。放眼長遠幾乎是在任何領域定義一個健康的、有用的關係的先決條件。
譯者:b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