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項目:馬斯克與貝索斯都在爭著幹的大生意

2020-11-05 財經新知陸新之

最近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讓普通吃瓜群眾長了不少見識,比如貴婦圈給孩子買一套小行星的命名權,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樣子。

事實上,「給小行星命名」並不是個真正的高大上的生意,比如,https://www.nameastarlive.com 網站上,命名一顆星星也就19.9美金;而中國的網站」星協」則為268元人民幣。

當然,太空的生意除了這個「賣小行星」這種騙人掏腰包的初級版生意之外,人類對太空的想像力以及太空生意有很多。


北京時間2020年8月3日的凌晨2:48,SpaceX 公司旗下的赫爾利Hurley和貝肯Behnken駕乘名為「奮進號」的載人龍飛船Dragon Endeavor,在執行了64天飛行任務後重返地球,成功著陸(濺落)在美國的墨西哥灣,所幸的是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71分鐘後兩人成功自主出艙。

這一成功著陸,意味著屬於SpaceX的商業航天模式正式寫入航天史,同時商業載人航天時代開啟。

這個SpaceX 背後的大佬馬斯克,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鋼鐵俠原型。他既是在中國投資了500億的特斯拉公司CEO,又是是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CEO之外,他還是太陽城公司(SolarCity)董事會主席。SolarCity公司的太陽能系統供應商所建造的電動車充電通道已經在舊金山至洛杉磯之間的101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往返於這兩個城市之間的電動汽車駕車者今後可以通過該公司設在充電通道裡的充電設施進行充電。



換言之,馬斯克做的生意正經是屬於我們內地熱議的「新基建」範疇。與普通的基建略有不同。

首先,按SpaceX公司自身的說法,SpaceX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火箭的重複利用來降低發射成本。比如運送貨物的太空艙「龍膠囊」(Dragon Capsules)就已經使用了三次。2015年以來,SpaceX數十次成功安全地將「獵鷹9號」重型火箭的一級助推器著陸回收。

這次著陸之後,馬斯克本人在此次任務成功後也第一時間發表推特表示祝賀,並且說道:「當空間旅行像乘坐飛機旅行一般普遍時,文明的未來就能得到保證。

與之對應的是,NASA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Jim Bridenstine)表示:「今天我們創造了歷史。這次任務標誌著人類航天的新時代開啟,美國宇航局不再是唯一的硬體購買者、擁有者和運營者,而是未來眾多太空旅行的客戶之一。」

從中我們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第一,美國的「航天事業」已經開啟私有化的運營了,馬斯克不僅做了一些NASA原有的工作,而且將NASA也變成客戶了;第二,這一次成功載人是一個質的飛躍,如果把SpaceX比喻為空間運輸公司,之前都是做「貨運」,從現在開始,可以做「客運」了,說得現實一些,乘坐飛船taxi的「太空旅行」馬上可以實現;而說得科幻一些,當人類可以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星際旅行很可能帶來星際移民。


還有一個好萊塢式的細節值得關注:9年之前,美國最後一架太空梭退役時,太空人Hurley,親手將一面美國國旗留在了空間站上,後來NASA宣布這面國旗將作為獎品,頒發給第一個將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公司,而九年後, Hurley正是本次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之一,他取回了當年自己親手留在空間站上的國旗。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原本「國家隊」包括不限於科學家和太空人,都「轉手」給商業公司了。

因此,業界都對SpaceX的未來保持樂觀,認為它還會將更多太空人送往太空。未來的飛行也有望使用本次回收的「龍飛船」, NASA還將允許SpaceX更加深入地參與到深空探索和人員的營救等任務中。公司估值屆時將達440億美元。

未來的機遇在於,除了火箭發射、太空飛船之外,會有更多的領域陸續向民營企業開放,無論是基礎的衛星發射,還是與火箭發射效能提升相關的一些創新,包括新的網絡技術,都有非常大的應用機會。

就目前來看,SpaceX做的還是「空中運輸」的生意,兼顧著「順豐」「貨拉拉」和「滴滴」的業務;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這塊「運輸」在全球範圍內是剛需。

同樣對於太空生意有布局的是亞馬遜CEO貝索斯。他在2000年成立了藍色起源(Blue Origin)商業太空公司。提供前往太空的載人或運貨服務,是全球知名的私人宇航公司,雖然比馬斯克行動要早,但是最終兩個人對於「太空漫遊」的路徑出現了分歧。而且經歷了將近20年的時間,貝索斯的這家公司並沒真正實現「太空旅行」。



所以,難怪到了2020年7月,公眾發現貝索斯的太空思路「轉行」了,較之於「太空旅行」,藍色起源不聲不響地搞起了超級發動機,並且已經向航天巨頭ULA 成功交付BE-4發動機。

預計2021年將是BE-4發動機大展雄風的一年,因為屆時藍色起源的未來主力火箭New Glenn 新格倫, 以及ULA的火神 都將迎來首發。

貝佐斯稱,BE-4引擎可重複使用100次,New Glenn的助推器可重複使用25次。同時他們在可靠性方面下了極大的功夫,出現一個結構故障的情況下也能照常運行,即使有一個傳感器壞了,也不需推遲發射。

由此可見,儘管分工略有不同,這兩位大佬的太空夢想幾乎相似之外,在太空搞新基建的思路骨子裡也是相近的。

相關焦點

  • 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沒有人希望登月是人類與太空最後的聯結,但太空這個一說起來就覺得浩瀚無邊的領域,要想取得大的突破,燒錢必不可少。因而很長一段時間,與太空有關的計劃都由NASA和美國政府主持發展。一般,藍色起源只有實現了預計成果才會通告媒體;而馬斯克總是迫不及待地把任何進展公之於眾,無論成功或失敗,人們總能第一時間在直播中見證「獵鷹1號」、「獵鷹9號」、「龍飛船」的發射。  不過,無論是信仰「慢就是順,順就是快」的貝索斯,還是「埋頭苦幹,辛苦耕耘」的馬斯克,二人都滿意自己的步調,作者也形象地將二人風格比作「龜」與「兔」。  其實2004年,兩人還一起吃過晚餐。
  • 馬斯克和貝索斯顛覆太空探索:誰勝算大?
    馬斯克,傑夫?貝索斯和新太空競賽》作者、科技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 SpaceX在2月初發射了它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這是太空探索近代史上最好的公關活動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伊隆?馬斯克的公司將一輛特斯拉汽車送上太空。
  • 馬斯克與貝索斯:世界上最有錢的兩人展開太空大戰
    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後來才加入競爭,甚至還拉上了與馬斯克有宿仇的ULA(聯合發射聯盟),宣揚開放租賃的模式可以帶來更多租戶。馬斯克此刻手中已有一些商業發射訂單,基於自身利益勢在必得,他的主張租給單一公司才能最大化有利於航天事業的發展。藍色起源在那時還沒有任何發射,馬斯克認為沒有火箭發射的發射臺租賃都是耍流氓,憤怒的稱其為「造假的阻擋策略」,這場爭奪最終以SpaceX籤下20年排他性租約而獲勝。
  • 馬斯克和貝索斯要如何顛覆太空探索?
    》作者、科技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這就是Quartz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Tim Fernholz)在他的新書《火箭億萬富翁:伊隆·馬斯克,傑夫·貝索斯和新太空競賽》中探究的東西。最近,Fast Company採訪了費恩霍爾茨,了解一下在這場競賽中,哪位大亨更有勝算?是馬斯克?貝索斯?還是別的大亨?問:你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 馬斯克與貝索斯,誰會先飛到火星?
    兩家私人航空公司都發軔於2000年左右,SpaceX成立於2002年,藍色起源的前身2000年就已經成立。兩家都希望通過降低火箭發射的成本,讓更多人有機會飛向太空。在各自發展的過程中,兩人在火箭回收、全球衛星通信服務、載人航天等業務板塊方面,多次發生摩擦。
  • 人類有50%機率問這個問題:馬斯克和貝索斯,誰將主宰宇宙?
    不過,我們也不能忘了另外一個人,亞馬遜的老闆貝索斯,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創始人,幹的事情和馬斯克是一樣的,只是側重點稍有不同。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馬斯克和貝索斯,誰有可能在未來主宰宇宙?
  • 貝索斯與馬斯克太空大戰開始?藍色起源火箭首射,欲截胡SpaceX?
    早在2011年,貝索斯在一次演講就透露,藍色起源的目標是壓低太空旅行的成本,並提高技術的安全性,創建一個人類可以親自探索太陽系的未來。隨按照計劃,該公司可能將在今年推出太空遊服務。即將進行測試飛行的New Shepard號火箭是藍色起源目前的主力軍,這是由藍色起源自己研發的可回收式火箭,以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航天員Alan Shepard命名。
  • 貝索斯、馬斯克和巴菲特的獨特,在於他們對時間的看法不同(上)
    編者按:貝索斯、馬斯克、巴菲特……這些特別成功的人成功之處在哪裡?專門研究學習學的Michael Simmons總結出了最重要的一點,在我們大部分人用一維的視角審視問題的時候,他們卻是用四維的視角去審視的。其中被大家了解得最少的一個維度是:時間。這些人審視問題的時間範圍都非常的廣,從歷史到未來跨越幾百年。正是因為這種長線思維,讓他們能夠跳出急功近利的思維,專注於長期的成功。
  • 貝索斯在計較登月,馬斯克載人火星登陸四年後發射
    隨著我國最近的嫦娥五號登月「挖土」任務引起國際方面廣泛的關注,各國也紛紛發布太空相關的訊息,蹭了一波熱點。而馬斯克的星艦原型測試機SN8這兩天則進行了測試,雖然最終爆炸了,可是馬斯克笑成了傻瓜。翻譯:火星,我們來了!!
  • 薦書| 太空爭雄:馬斯克們的商業航天帝國史記
    馬斯克和貝索斯都發跡於矽谷——馬斯克算是一個連續創業者,1999年,他和弟弟一起創立的 Zip2 就賣了3億多美金;而他最著名的一大桶金來自於隨後創立的電子支付工具 PayPal:2002年他賣掉目前兩人身價分別為1215億美元和214億美元,排名世界第1和第24馬斯克和貝索斯都是科幻迷——在太空科幻領域有兩個系列的巨作:《星球大戰》與《星際迷航》,前者「更注重善惡之爭
  • 地球裝不下馬斯克和貝索斯了,他倆誰會先飛到火星?
    在馬斯克之前,有能力在私人航天領域進行探索的只有實力超強的大國,近二十年來,這個技術、資金甚至運氣都密集的行業迎來了一些民間player。馬斯克的SpaceX之外,最引人矚目、實力最強的要數亞馬遜公司老闆貝索斯開創的商業太空公司Blue Origin(藍色起源)。
  • 貝索斯在計較登月,馬斯克載人火星登陸4年後發射
    這一次SN8的測試任務比以往都更有突破,之前的原型機測試都是只跳躍到150米的高度,然而這次SN8挑戰的是15公裡的高度,前面的8分鐘都一切良好,最終在觸地回收的那一刻,化為了碎片。而後在2018年,由三個獵鷹9號火箭為基礎的核心助推器組成的獵鷹重型火箭發射升空,把一輛特斯拉給帶了上太空。
  • 進軍太空計劃獲批 貝索斯將打造亞馬遜版「星鏈」
    早在2015年1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CEO馬斯克就宣布了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Starlink)。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服務。除了這已經獲得批准的近1.2萬顆衛星,該公司還申請發射3萬顆衛星。美國東部時間8月7日,SpaceX成功發射了第10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
  • 人類最強現役運載火箭誕生,馬斯克成功將特斯拉跑車送入太空
    與波音公司搶「飯碗」在馬斯克研發火箭之前,美國軍方的航天項目通常都交由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大型軍工企業進行設計、開發、測試,馬斯克的重型獵鷹發射成功後,這一市場或將面臨大變革。圖片來源:深科技用於太空旅行項目商業、軍用、科研發射還都屬於常規項目,也許太空旅行才是馬斯克的星辰大海。
  • 馬斯克取代貝索斯成全球首富,稱賺錢為幫地球物種移民火星
    美國傳媒1月7日報導,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坐擁逾1850億美元身家,取代亞馬遜創辦人貝索斯,成為全球首富。特斯拉股價在7日早段升超過5%,迫近800美元歷史高位,媒體指,馬斯克的身價升至1,885億美元,以15億美元之差力壓貝索斯,取代對方自2017年以來的全球首富地位。在成為首富後,馬斯克在社交媒體解釋,愛財的原因並非人們想像的 ,其實他可以用來消閒的時間很少,也沒有度假屋或別墅那類東西。
  • SpaceX與藍色起源風格相差巨大,馬斯克激進無畏,貝索斯保守求穩
    近日,埃隆·馬斯克旗下SpaceX最近擊敗傑夫·貝佐斯的藍色起源,成功奪得美國空軍價值6.53億美元的太空發射合同。馬斯克與貝佐斯的太空戰現以馬斯克勝利告一段落,但是在未來,他們的競爭將會越來越頻繁,我們的吃瓜才剛剛開始。
  • 藍色起源發射火箭 貝索斯:未來會有1萬億人在太空生活
    【騰訊科技編者按】 據國外媒體報導稱,擁有遠大夢想對於亞馬遜聯合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貝索斯在接受德國傳媒公司Axel Springer CEO馬賽厄斯-多普夫納(Mathias D?pfner)採訪時,詳細描繪了這一藍圖。事實上,貝索斯有關人類文明同時存在於太空和地球的願景一直在進化。「當然,首先我對太空非常感興趣,對於這一話題也十分有熱情。自5歲起,我就一直在研究、思考它,但這並不是我從事這一工作的原因。」
  • 馬斯克怒懟貝索斯:「抄襲狗」!然而自己卻「後院起火」
    來源:中國基金報馬斯克又開懟了!這次仍然是世界首富貝索斯……美東時間6月27日,馬斯克發推特@亞馬遜CEO貝索斯稱,貝索斯(Jeff Bezos)是「抄襲狗」。這次又是為了什麼讓馬斯克發飆呢?截至到目前,國外已經有20多家媒體報導了馬斯克稱貝索斯是抄襲狗的事情。特斯拉曾起訴ZOOX竊取商業機密2019年3月,特斯拉起訴ZOOX和其加入ZOOX的四名前員工,稱他們竊取特斯拉包含WARP(物流軟體平臺)系統在內的大量商業機密和技術。
  • 全球首富財富再創新高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和他的「新疆界」
    這一切都在這位雄心勃勃的創業者的考慮之中,回顧亞馬遜的創立,能看到貝索斯的決斷,以及「成大事業,從小事做起」的謀事策略,還有他對細節的慮無不周。遠慮:亞馬遜帝國到太空飛行賣書起家的亞馬遜,早已今非昔比。
  • 搭建自家的「星鏈」,全球首富要來動動馬斯克的「蛋糕」
    星鏈(Starlink)計劃,是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一個項目,旨在通過在太空搭建數萬顆衛星來實現全球範圍內低成本的網際網路連接服務。如今,埃隆·馬斯克將迎來強大對手,世界首富、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要來動動馬斯克的這塊「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