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1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CEO馬斯克就宣布了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Starlink)。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服務。除了這已經獲得批准的近1.2萬顆衛星,該公司還申請發射3萬顆衛星。
美國東部時間8月7日,SpaceX成功發射了第10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這是該公司自2019年以來第10次執行星鏈衛星發射任務,此次發射使得入軌衛星總數達到595顆,如果包括2018年發射的兩顆原型衛星,入軌衛星總數則為597顆。美媒報導稱,從現在起到2020年底,該公司還計劃進行至少5-8次發射任務。
與此同時,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亞馬遜公司計劃斥資100多億美元,向低空軌道發射3236顆衛星,打造一個可以提供天基網際網路連接服務的衛星群。業內人士紛紛猜測:貝索斯這是要跟馬斯克正面開「槓」了?
馬斯克和貝索斯。圖據《商業內幕》
雄心勃勃的「Kuiper」項目:
9年內發射超3200顆衛星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批准亞馬遜建設自己的衛星網際網路系統,即在未來的9年內發射超過3200顆近地軌道衛星。
這個被稱為「Kuiper」項目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將斥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個衛星網際網路網絡,向低空軌道發射3236顆衛星,旨在向全球缺乏網絡服務的人們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亞馬遜「Kuiper」項目。圖據《今日美國》
據悉,FCC要求亞馬遜在2026年中之前完成其發射計劃的一半,並在2029年中之前完成其餘的發射。亞馬遜尚未就衛星發射給出具體時間表,也沒有宣布計劃使用哪家發射服務提供商將衛星送入軌道。FCC稱,該公司尚未完成衛星的設計。
文件顯示,這些網際網路衛星將使用Ka頻段,有望為居住在北緯56度到南緯56度之間的38億人提供更加可靠的寬帶接入服務,包括目前無法獲得地面寬帶服務的2130萬美國人。除服務農村地區客戶外,亞馬遜還計劃用衛星網絡「為航空器、海上船隻和陸地交通工具」提供移動寬帶連接服務。
有分析指出,「Kuiper」項目其實走的是一條老路——埃隆·馬斯克的SpaceX、曾對標SpaceX的衛星服務商OneWeb,以及其他試圖將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納入主要業務範圍的公司,都是亞馬遜在太空網際網路領域的「前輩」。當然,它們也將是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SpaceX曾多次利用私人市場為其火箭業務和名為「星鏈」(Starlink)的新通信網絡提供資金。就在一周前,這家公司又成功發射了其第10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此次發射使得入軌衛星總數達到595顆,如果包括2018年發射的兩顆原型衛星,入軌衛星總數則為597顆。
「星鏈」項目。圖據Nextgov
而眼下,SpaceX和亞馬遜都承諾,未來,自家的技術可以提供更多的網絡服務,價格比現有的衛星運營商更低——儘管亞馬遜到目前為止甚至還沒有發射過一顆衛星。
業內人士「潑冷水」:
亞馬遜新項目面臨技術障礙及成本壓力
亞馬遜告訴美國監管機構,它的衛星可以幫助彌合數字鴻溝,為缺乏競爭性網際網路服務的地區帶來高速網際網路服務。亞馬遜發言人詹姆斯·沃特金斯拒絕透露該公司預期的客戶群,但確認該網絡將向一般家庭和企業提供服務。
亞馬遜在提交給FCC的承諾書中寫道:「利用可觀的工程資源、全球運營能力和成本意識,為客戶提供價格合理、高質量的寬帶體驗。」另一方面,該公司還在其官方博客文章中稱:「一個如此大規模的項目需要大量的努力和資源,而且鑑於這個太空衛星網絡的性質,它不是那種可以從小打小鬧開始的倡議,你必須做出嚴肅承諾。」
事實上,亞馬遜並不是第一家試圖繞過傳統網際網路提供商、向客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大型科技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均已啟動了一些項目,通過光纖電纜、太陽能無人機和比氣球輕的氣球提供網絡連接,小規模試驗的成功率參差不齊。
亞馬遜計劃分五個階段部署「Kuiper」項目的3236顆衛星,並稱一旦有578顆衛星進入軌道,寬帶服務就會開始。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無線通信專業教授加布裡埃爾·雷貝茲表示:「從技術層面講,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最大的問題在於財務支持方面。一旦建成,經濟上可行嗎?」畢竟,如果拿不到足夠的商業訂單來支付高昂的發射測試成本,「Kuiper」項目很可能又步上貝索斯麾下的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老路——被SpaceX全面壓制。
馬斯克的SpaceX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圖據CNBC
一些美國工業領域的官員也同樣認為,「Kuiper」項目伴隨著巨大的技術障礙,此外,部署這麼多衛星需要耗費高昂的成本。另外,由於目前新冠病毒大流行,潛在市場急劇下降。
不過,亞馬遜正在向投資者展示其優秀的盈利能力和資金實力。這家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的公司上季度創造了近900億美元的收入。亞馬遜在上個月的一篇官方文章中表示,計劃在未來幾年向「Kuiper」項目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公司還將為該部門提供數百個就業崗位。
此外,亞馬遜CEO貝索斯的「藍色起源」,也有助於「Kuiper」項目控制發射成本。不過,亞馬遜發言人詹姆斯·沃特金斯說,公司正在考慮可提供發射服務的所有選擇。
那些失敗的先行者們:
迫於資金壓力最終放棄發展中地區
據悉,亞馬遜獲得FCC的批准,是在OneWeb申請破產保護後獲得的。OneWeb一度被視為全球衛星電信網絡的初創公司和領導者之一。
作為一家硬科技、重投入的商業公司,起初,OneWeb主要由日本軟銀集團和歐洲航空業巨頭空客公司出資,當時,它成功地批量生產小型衛星,成本比以往任何一家公司都要便宜。儘管如此,由於項目總成本飆升,廉價地面設備的開發步履蹣跚,最終OneWeb與勁敵SpaceX的差距越拉越大。
2020年3月28日,OneWeb申請破產保護。根據美國破產法的第11章條款,OneWeb計劃出售公司業務,以尋求公司價值的最大化。而在申請破產前的幾個月,OneWeb還是盡力一搏——放棄最初的理念,即在發展中地區追求消費者和小企業,轉而服務於郵輪、航空和其他能夠支付更高服務費的成熟市場。
2020年2月,搭載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的聯盟號火箭,OneWeb實現「一箭 34 星」。圖據美聯社
「這個行業現在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就是融資和太空碎片,」OneWeb創始人懷勒坦承,建造這個天網工程十分昂貴,以至於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有人為他們填補資金缺口。雖然OneWeb一旦投入使用,會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但在這之前,大家看到的是一個無止境的黑洞。而且,「在這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誰也無法預料下一秒將要發生的事情」。
資深航天行業顧問羅傑·魯什曾批評低軌道衛星的部署成本極高,而且通常需要在幾年內進行更換。他表示,亞馬遜的項目似乎採取了與早期類似的做法,即承諾在收入開始流動之前進行巨額的前期投資。他補充說:「我還沒有看到它與之前那些其他項目的任何區別。在過去,此類項目的支持者陷入困境,因為他們沒有完全理解他們試圖做什麼的重要性。」
盧森堡衛星運營商SES公司CEO史蒂夫·科勒表示,發射軌道飛行器和製造新的家用接收器會產生「令人眼花繚亂」的成本,這可能限制美國以外近地軌道衛星的盈利能力。科勒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確信,傑夫·貝索斯有一個商業計劃。但他也面臨一個很長的建設周期。所以,100億美元的投入才只是個開始。」
科勒此前曾領導另一家衛星公司「O3b」,該公司成立的初衷為全球偏遠地區(主要是非洲和南美等)的30億人口提供高帶寬、低成本、低延遲的衛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然而高昂的成本導致該公司在與SES合併之前,將重點放在了較小的客戶市場上。
「Kuiper」項目展望:
或為軍方服務,最終價格也並不便宜
截至目前,亞馬遜的「Kuiper」項目只獲得了美國政府對其衛星網絡的批准,在向更多國家提供服務之前,還需要得到其他監管機構的批准。該系統的設計將覆蓋除阿拉斯加部分地區以外的美國大部分地區。
一些電信業內人士認為,亞馬遜將利用其衛星連接遙遠的數據中心,並向企業界和政府部門的主要客戶提供龐大的數據管道。雷貝茲教授說,「Kuiper」項目和其他衛星公司正在開展的計劃一樣,可能會向軍方客戶出售大量網絡容量。亞馬遜的雲計算部門已經擁有一個專門為軍事和航空航天客戶提供數據中心資源的部門。
2019年12月,「藍色起源」公司進行商業發射試驗。圖據《華爾街日報》
Viasat公司CEO馬克·丹克伯格說,他的公司利用更高軌道衛星為大約60萬寬帶用戶提供服務,「為需要更多數據容量的消費者提供了最好的模型」,但他同時也承認,亞馬遜的低延遲連接對企業更有吸引力。
丹克伯格在最近舉行的一次網絡投資者會議上說:「亞馬遜可以在這方面提供任何『Kuiper』想要的資金。另一方面,『Kuiper』也傾向於理性,不會浪費資金。因此,我認為他們不會為市場帶來廉價的帶寬服務。」
事實上,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一直在與延遲和高成本作鬥爭。今年2月,SpaceX總裁格溫·肖特維爾提出了在未來幾年剝離「星鏈」項目並進行IPO的想法。她曾表示,「星鏈」項目將花費該公司約100億美元資金。
但不可否認的是,太空網際網路是一個藍海市場。2019年5月,馬斯克向記者描述「星鏈」時曾表示,SpaceX試圖在每年約萬億美元的全球電信業務中佔據1%~3%的份額。他還表示,該項目每年能為SpaceX公司帶來300億至500億美元的收益,大約是發射火箭收益的10倍。
亞馬遜也有望能抓住這一利潤豐厚商機,不過目前看來,與SpaceX相比,亞馬遜仍顯滯後。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羅天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