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馬斯克槓上了?進軍太空計劃獲批 貝索斯將打造亞馬遜版「星鏈」

2020-08-14 紅星新聞

早在2015年1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CEO馬斯克就宣布了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這一項目被命名為「星鏈」(Starlink)。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服務。除了這已經獲得批准的近1.2萬顆衛星,該公司還申請發射3萬顆衛星。

美國東部時間8月7日,SpaceX成功發射了第10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這是該公司自2019年以來第10次執行星鏈衛星發射任務,此次發射使得入軌衛星總數達到595顆,如果包括2018年發射的兩顆原型衛星,入軌衛星總數則為597顆。美媒報導稱,從現在起到2020年底,該公司還計劃進行至少5-8次發射任務。

與此同時,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亞馬遜公司計劃斥資100多億美元,向低空軌道發射3236顆衛星,打造一個可以提供天基網際網路連接服務的衛星群。業內人士紛紛猜測:貝索斯這是要跟馬斯克正面開「槓」了?

馬斯克和貝索斯。圖據《商業內幕》

雄心勃勃的「Kuiper」項目:

9年內發射超3200顆衛星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批准亞馬遜建設自己的衛星網際網路系統,即在未來的9年內發射超過3200顆近地軌道衛星。

這個被稱為「Kuiper」項目的衛星網際網路計劃,將斥資100億美元建設一個衛星網際網路網絡,向低空軌道發射3236顆衛星,旨在向全球缺乏網絡服務的人們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

亞馬遜「Kuiper」項目。圖據《今日美國》

據悉,FCC要求亞馬遜在2026年中之前完成其發射計劃的一半,並在2029年中之前完成其餘的發射。亞馬遜尚未就衛星發射給出具體時間表,也沒有宣布計劃使用哪家發射服務提供商將衛星送入軌道。FCC稱,該公司尚未完成衛星的設計。

文件顯示,這些網際網路衛星將使用Ka頻段,有望為居住在北緯56度到南緯56度之間的38億人提供更加可靠的寬帶接入服務,包括目前無法獲得地面寬帶服務的2130萬美國人。除服務農村地區客戶外,亞馬遜還計劃用衛星網絡「為航空器、海上船隻和陸地交通工具」提供移動寬帶連接服務。

有分析指出,「Kuiper」項目其實走的是一條老路——埃隆·馬斯克的SpaceX、曾對標SpaceX的衛星服務商OneWeb,以及其他試圖將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納入主要業務範圍的公司,都是亞馬遜在太空網際網路領域的「前輩」。當然,它們也將是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SpaceX曾多次利用私人市場為其火箭業務和名為「星鏈」(Starlink)的新通信網絡提供資金。就在一周前,這家公司又成功發射了其第10批「星鏈」網際網路衛星。此次發射使得入軌衛星總數達到595顆,如果包括2018年發射的兩顆原型衛星,入軌衛星總數則為597顆。

「星鏈」項目。圖據Nextgov

而眼下,SpaceX和亞馬遜都承諾,未來,自家的技術可以提供更多的網絡服務,價格比現有的衛星運營商更低——儘管亞馬遜到目前為止甚至還沒有發射過一顆衛星。

業內人士「潑冷水」:

亞馬遜新項目面臨技術障礙及成本壓力

亞馬遜告訴美國監管機構,它的衛星可以幫助彌合數字鴻溝,為缺乏競爭性網際網路服務的地區帶來高速網際網路服務。亞馬遜發言人詹姆斯·沃特金斯拒絕透露該公司預期的客戶群,但確認該網絡將向一般家庭和企業提供服務。

亞馬遜在提交給FCC的承諾書中寫道:「利用可觀的工程資源、全球運營能力和成本意識,為客戶提供價格合理、高質量的寬帶體驗。」另一方面,該公司還在其官方博客文章中稱:「一個如此大規模的項目需要大量的努力和資源,而且鑑於這個太空衛星網絡的性質,它不是那種可以從小打小鬧開始的倡議,你必須做出嚴肅承諾。」

事實上,亞馬遜並不是第一家試圖繞過傳統網際網路提供商、向客戶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大型科技公司。谷歌母公司Alphabet、Facebook均已啟動了一些項目,通過光纖電纜、太陽能無人機和比氣球輕的氣球提供網絡連接,小規模試驗的成功率參差不齊。

亞馬遜計劃分五個階段部署「Kuiper」項目的3236顆衛星,並稱一旦有578顆衛星進入軌道,寬帶服務就會開始。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無線通信專業教授加布裡埃爾·雷貝茲表示:「從技術層面講,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最大的問題在於財務支持方面。一旦建成,經濟上可行嗎?」畢竟,如果拿不到足夠的商業訂單來支付高昂的發射測試成本,「Kuiper」項目很可能又步上貝索斯麾下的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的老路——被SpaceX全面壓制。

馬斯克的SpaceX和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圖據CNBC

一些美國工業領域的官員也同樣認為,「Kuiper」項目伴隨著巨大的技術障礙,此外,部署這麼多衛星需要耗費高昂的成本。另外,由於目前新冠病毒大流行,潛在市場急劇下降。

不過,亞馬遜正在向投資者展示其優秀的盈利能力和資金實力。這家總部位於美國西雅圖的公司上季度創造了近900億美元的收入。亞馬遜在上個月的一篇官方文章中表示,計劃在未來幾年向「Kuiper」項目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公司還將為該部門提供數百個就業崗位。

此外,亞馬遜CEO貝索斯的「藍色起源」,也有助於「Kuiper」項目控制發射成本。不過,亞馬遜發言人詹姆斯·沃特金斯說,公司正在考慮可提供發射服務的所有選擇。

那些失敗的先行者們:

迫於資金壓力最終放棄發展中地區

據悉,亞馬遜獲得FCC的批准,是在OneWeb申請破產保護後獲得的。OneWeb一度被視為全球衛星電信網絡的初創公司和領導者之一。

作為一家硬科技、重投入的商業公司,起初,OneWeb主要由日本軟銀集團和歐洲航空業巨頭空客公司出資,當時,它成功地批量生產小型衛星,成本比以往任何一家公司都要便宜。儘管如此,由於項目總成本飆升,廉價地面設備的開發步履蹣跚,最終OneWeb與勁敵SpaceX的差距越拉越大。

2020年3月28日,OneWeb申請破產保護。根據美國破產法的第11章條款,OneWeb計劃出售公司業務,以尋求公司價值的最大化。而在申請破產前的幾個月,OneWeb還是盡力一搏——放棄最初的理念,即在發展中地區追求消費者和小企業,轉而服務於郵輪、航空和其他能夠支付更高服務費的成熟市場。

2020年2月,搭載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的聯盟號火箭,OneWeb實現「一箭 34 星」。圖據美聯社

「這個行業現在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就是融資和太空碎片,」OneWeb創始人懷勒坦承,建造這個天網工程十分昂貴,以至於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有人為他們填補資金缺口。雖然OneWeb一旦投入使用,會帶來非常可觀的收入,但在這之前,大家看到的是一個無止境的黑洞。而且,「在這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誰也無法預料下一秒將要發生的事情」。

資深航天行業顧問羅傑·魯什曾批評低軌道衛星的部署成本極高,而且通常需要在幾年內進行更換。他表示,亞馬遜的項目似乎採取了與早期類似的做法,即承諾在收入開始流動之前進行巨額的前期投資。他補充說:「我還沒有看到它與之前那些其他項目的任何區別。在過去,此類項目的支持者陷入困境,因為他們沒有完全理解他們試圖做什麼的重要性。」

盧森堡衛星運營商SES公司CEO史蒂夫·科勒表示,發射軌道飛行器和製造新的家用接收器會產生「令人眼花繚亂」的成本,這可能限制美國以外近地軌道衛星的盈利能力。科勒在一次採訪中表示:「我確信,傑夫·貝索斯有一個商業計劃。但他也面臨一個很長的建設周期。所以,100億美元的投入才只是個開始。」

科勒此前曾領導另一家衛星公司「O3b」,該公司成立的初衷為全球偏遠地區(主要是非洲和南美等)的30億人口提供高帶寬、低成本、低延遲的衛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然而高昂的成本導致該公司在與SES合併之前,將重點放在了較小的客戶市場上。

「Kuiper」項目展望:

或為軍方服務,最終價格也並不便宜

截至目前,亞馬遜的「Kuiper」項目只獲得了美國政府對其衛星網絡的批准,在向更多國家提供服務之前,還需要得到其他監管機構的批准。該系統的設計將覆蓋除阿拉斯加部分地區以外的美國大部分地區。

一些電信業內人士認為,亞馬遜將利用其衛星連接遙遠的數據中心,並向企業界和政府部門的主要客戶提供龐大的數據管道。雷貝茲教授說,「Kuiper」項目和其他衛星公司正在開展的計劃一樣,可能會向軍方客戶出售大量網絡容量。亞馬遜的雲計算部門已經擁有一個專門為軍事和航空航天客戶提供數據中心資源的部門。

2019年12月,「藍色起源」公司進行商業發射試驗。圖據《華爾街日報》

Viasat公司CEO馬克·丹克伯格說,他的公司利用更高軌道衛星為大約60萬寬帶用戶提供服務,「為需要更多數據容量的消費者提供了最好的模型」,但他同時也承認,亞馬遜的低延遲連接對企業更有吸引力。

丹克伯格在最近舉行的一次網絡投資者會議上說:「亞馬遜可以在這方面提供任何『Kuiper』想要的資金。另一方面,『Kuiper』也傾向於理性,不會浪費資金。因此,我認為他們不會為市場帶來廉價的帶寬服務。」

事實上,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一直在與延遲和高成本作鬥爭。今年2月,SpaceX總裁格溫·肖特維爾提出了在未來幾年剝離「星鏈」項目並進行IPO的想法。她曾表示,「星鏈」項目將花費該公司約100億美元資金。

但不可否認的是,太空網際網路是一個藍海市場。2019年5月,馬斯克向記者描述「星鏈」時曾表示,SpaceX試圖在每年約萬億美元的全球電信業務中佔據1%~3%的份額。他還表示,該項目每年能為SpaceX公司帶來300億至500億美元的收益,大約是發射火箭收益的10倍。

亞馬遜也有望能抓住這一利潤豐厚商機,不過目前看來,與SpaceX相比,亞馬遜仍顯滯後。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羅天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馬斯克與貝索斯:世界上最有錢的兩人展開太空大戰
    論及馬斯克與貝索斯在太空領域取得的成果,space X動作最頻繁也最大,多次完成了重型火箭回收,11月15日還用龍飛船將4名太空人送上了空間站。謝潑德火箭只是來到了太空邊緣的100千米高度,甚至都沒達到低太空軌道;而獵鷹9則有能力發射到200千米高空,真正具備將荷載送入太空的能力。
  • 星鏈將於加拿大展開公測,SpaceX與微軟打造太空協作
    目前為止,星鏈計劃中,已有845個衛星在軌道上運行,而初步目標為2021年底完成1584顆通衛,未來還會在2025年之前,部署1.2萬顆通衛,來確保全球太空通信。而微軟更是打算率先跟馬斯克的SpaceX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以此來將自己的雲服務紮根於太空通信領域。10月20日,微軟對外公布的最新計劃中,就有Azure Space項目,即通信雲服務連結太空衛星,打造整體太空通信接收系統。當然,從全球來說,亞馬遜在太空通信接收方面做得更好,所以有這些企業共同構建太空通信,也直接打消了許多用戶對通信接收方式的顧慮。
  • 地球裝不下馬斯克和貝索斯了,他倆誰會先飛到火星?
    貝索斯論及馬斯克與貝索斯在太空領域取得的成果,space X動作最頻繁也最大,多次完成了重型火箭回收,11月15日還用龍飛船將4名太空人送上了空間站。藍色起源目前呈追趕之勢,雖然最早於2015年11月實現首次火箭回收,但整體發射難度和發射次數還落後SpaceX一大截。
  • 要當太空霸權先鋒,星鏈計劃或將打造太空網際網路?美媒:顛覆5G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一個項目,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計劃在2019年至2024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其中1584顆將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處的近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工作該公司還準備再增加3萬顆,使衛星總量達到約4.2萬顆。】
  • 馬斯克與貝索斯,誰會先飛到火星?
    論及馬斯克與貝索斯在太空領域取得的成果,SpaceX動作最頻繁也最大,多次完成了重型火箭回收,11月15日還用龍飛船將4名太空人送上了空間站。藍色起源目前呈追趕之勢,雖然最早於2015年11月實現首次火箭回收,但整體發射難度和發射次數還落後SpaceX一大截。
  • 國產「星鏈計劃」?成都欲打造「星河工程」,將上萬顆衛星送上天
    雖然「星鏈計劃」是由馬斯克的私營公司來操作的,但該計劃也被專家認為是美國又一領先全球的科技工程,它將像30年前的GPS定位系統一樣,幫助美國實現網際網路連接領域的太空霸權。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所謂的「星鏈計劃」,就是打算在地球周圍布置12000顆衛星,從而打造一個覆蓋全球的網絡系統,為世界上每個人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從19年5月24到現在,一共發行了700多顆衛星。可以說,這不是說說而已,是玩真的。
  • 馬斯克的星鏈計劃,將中美技術之爭從5G引向太空網際網路!
    60顆衛星在太空中依次展開2020年4月22日,馬斯克利用自己公司的可回收火箭,將第7批60顆衛星送上了太空,累計已發射了422顆。在今年內還將發射1000顆衛星並開始實測。銀河航天星座計劃由上千顆5G通信衛星在1200千米的近地軌道組成星座,無縫擴展地面通信網絡,實現對陸地、海洋及天空全覆蓋。銀河航天計劃在3年內發射144顆衛星,使星座帶寬總量達到20TB,打造中國版的「星鏈」系統。
  • 成都星河工程將把上萬顆衛星上天,國內也開始打造「星鏈計劃」
    太空的戰略價值越來越突出,對於太空探索來說絕大部分都是由政府主導,一方面是為了能夠探索更多的太空知識,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地面生活的便利以及軍事用途,對於太空而言,就是一個香餑餑,逐漸成為各個國家的焦點。,我們就不得不說科技狂人馬斯克的在今年5月,將首批60顆衛星發射升空,有條不紊的進行浩浩蕩蕩夢幻無比的星鏈計劃。
  • 國內也開始打造星鏈?星河工程計劃公布,上萬顆衛星將升空
    提到航空航天領域,大家肯定都會想起馬斯克的SpaceX公司,而馬斯克一心想要打造的星鏈計劃也備受全球的關注,因為按照SpaceX的計劃,將會發射上萬顆通訊衛星來對星鏈計劃進行部署,最終形成一個能夠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服務網絡。
  • 星鏈計劃發展至今,技術上已經落後
    ,將是怎樣的?早在5年之前,馬斯克便提出了自己的星鏈計劃,打造一個以太空為基站的通信中繼站。到了2019年,馬斯克已經向太空,發射了大量星鏈衛星,並在2020年下半年迅速開始了測試。據外國媒體報導,馬斯克原先想要發射星鏈衛星數量,大約接近5萬顆,到了2020年已經將計劃數量壓縮到了1.2-1.4萬顆。許多網友,將馬斯克網際網路衛星星座計劃,視為改變非洲用戶無法隨時上網際網路的希望,甚至認為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
  • 搭建自家的「星鏈」,全球首富要來動動馬斯克的「蛋糕」
    星鏈(Starlink)計劃,是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一個項目,旨在通過在太空搭建數萬顆衛星來實現全球範圍內低成本的網際網路連接服務。如今,埃隆·馬斯克將迎來強大對手,世界首富、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要來動動馬斯克的這塊「蛋糕」。
  • 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沒有人希望登月是人類與太空最後的聯結,但太空這個一說起來就覺得浩瀚無邊的領域,要想取得大的突破,燒錢必不可少。因而很長一段時間,與太空有關的計劃都由NASA和美國政府主持發展。  不過,淨資產值極高的企業家們,一旦同時具備想像力和冒險精神,便不會在太空的投入和探索上畏縮不前:微軟合夥創始人保羅·艾倫、輟學的英國億萬富翁安迪·比爾、維珍航空創始人理察·布蘭森,包括現在太空領域動作最大的埃隆·馬斯克和傑夫·貝索斯都是為了太空夢豪擲千金的富豪。
  • 馬斯克和貝索斯顛覆太空探索:誰勝算大?
    貝索斯和新太空競賽》作者、科技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 SpaceX在2月初發射了它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這是太空探索近代史上最好的公關活動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伊隆?馬斯克的公司將一輛特斯拉汽車送上太空。
  • 馬斯克野心不斷暴露,要當太空霸權先鋒,星鏈衛星淪為太空垃圾?
    前不久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將61顆衛星先後送進太空。美國不斷往太空發射衛星是出於什麼目的?爭當太空霸權先鋒的美國,此番又有什麼真的意圖?嘴上說是為了人類的通訊事業做努力,實際上做著只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也只有它才能做出「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事事都要爭當第一,在太空領域也是這樣的「操作」。
  • 揭秘馬斯克「星鏈」計劃的戰略謀劃
    2015年1月,埃隆·馬斯克宣布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計劃。SpaceX計劃將約1.2萬顆通信衛星發射到軌道,並從2020年開始工作。從2018年2月22日,SpaceX發射了其衛星網際網路項目首批測試衛星,開始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太空「星鏈」,預計2025年最終完成部署,為地球上的用戶提供至少1Gb/秒的寬帶服務和最高可達23Gb/秒的超高速寬帶網絡。據馬斯克透露,推出衛星網際網路服務需要投入約100億美元資金。
  • 微軟發布計劃:馬斯克SpaceX星鏈加持,讓雲服務遍布全球
    MDC 主要在地面光纖和低寬帶網絡上運行,也可以完全斷開連接。,支持 NASA 將人類送到月球的 Artemis 計劃。今年六月,亞馬遜成立了專門的業務部門,面向太空相關雲服務的計劃。亞馬遜已將 Maxar 和 Capella Space 視為客戶,這些夥伴可以幫助它管理來自衛星的數據。
  • 藍色起源發射火箭 貝索斯:未來會有1萬億人在太空生活
    目前身家達到1300億美元的貝索斯表示,如果人類不能生活在多個星球上,我們的文明最終將會停滯不前。「我之所以從事這一工作,是因為我認為如果我們不開發太空,我們的文明發展最終將陷入停滯狀態,而這將十分糟糕。我不希望自己的子孫生活在一個停滯的文明中,我們都喜歡一個不斷增長、不斷變化、充滿活力的文明。」貝索斯說道。
  • 星鏈計劃背後
    美國鋼鐵俠原型馬斯克的星鏈通信衛星群頻繁發射,隨著2020年3月18日第六批60顆衛星升空部署完畢。星鏈計劃的首批360顆衛星群部署完畢,也標誌著星鏈計劃的第一步已經完成。此計劃將在2024完成4.2萬顆衛星的部署。
  • 馬斯克和貝索斯要如何顛覆太空探索?
    》作者、科技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讓所有人齊聚一堂的是,一家私人太空探索公司展示其大型火箭帶來的激動人心的前景——以及以極低的成本將超重負載送上太空的潛在希望。美國宇航局似乎已經對獵鷹重型火箭失去一些興趣,這無關緊要;公眾參與進來了。你會覺得,最終宇航局將不得不追隨進來。私人太空競賽已經激戰了好幾年了,地球上最富有的一些人紛紛投入進來,力爭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