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精彩
等你關注
對吳練招而言,1月11日,註定是個悲傷難忘的日子,在簡單的告別儀式後,她克服心中的萬般不舍完成丈夫遺願,無償捐獻其器官,為更多有需要的人送去希望。
年僅38歲的楊秀隆是一名貴州籍退役軍人,從事長途貨運工作,長期的高強度工作給他的身體留下了許多隱患。1月4日,楊秀隆駕駛一輛重型半掛車前往藻溪鎮下應村送貨,當行駛到下應橋附近時突感不適,全身提不起力氣,考慮到無人控制的重型半掛車會給過往行人車輛造成巨大危害,楊秀隆用僅存的意識將車駛向路邊停穩,確保沿路群眾的生命安全後,隨即昏迷在了駕駛座上。現場熱心群眾發現後撥打120,將其送往醫院救治。
楊秀隆在送醫之後,被確診為突發性腦出血,當楊秀隆的妻子吳練招接到通知火速趕到醫院時,丈夫已經完全沒有了意識。近一周的搶救,對吳練招而言煎熬萬分,每天她都堅守在病房外希望丈夫的情況能有所好轉,然而,奇蹟並沒有發生。1月9日,經醫生的積極搶救與評估後,因病情難以逆轉,最終家屬同意放棄無效的醫療幹預措施,吳練招也毅然選擇完成丈夫的遺願,將他的腎臟、肝臟以及角膜器官進行無償捐獻,讓愛和希望傳遞給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在縣人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外,吳練招滿是淚痕的臉上掛著掩飾不住的憔悴,認真聽著OPO協調員、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等告知相關的捐獻條例準則,不時地抹去眼角流下的淚水,最終在捐獻承諾書上籤下了名字。
「家裡還有老母親和兩個孩子在等著我們回去團聚,但他卻永遠留在了這裡」,說到丈夫,吳練招禁不住抽泣起來。夫妻倆從貴州來到溫州打工,作為家庭頂梁柱的丈夫為了能賺到更多錢,日常就是在長途路上奔波,經常是「貨運到哪,人就在哪」,每個月僅能匆匆見上幾面,但也正是這樣簡短溫馨的時光成了夫妻二人在異鄉相互堅持下去的精神寄託。「丈夫的離去已經無法挽回,我一定會完成他留下的心願,讓他不留遺憾」。吳練招告訴記者,丈夫楊秀隆是個丈夫是個退伍軍人,非常熱心,平時最喜歡幫助別人,很早以前看到器官捐獻的新聞時就透露過走後捐獻器官的意願。對於楊秀隆的突然離去,吳練招做好了家裡人的心理工作,讓遠在貴州的母親和孩子一起支持楊秀隆的遺願,讓他的善良與熱心換種方式繼續延續下去。
當日,溫州市紅十字會、蒼南縣紅十字會安排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趕往醫院,了解楊秀隆的情況並確認家屬的捐獻意願。泣不成聲的吳練招在器官捐獻協議上顫抖地籤下名字、按下手印。據悉,楊秀隆自小單親家庭長大,八歲時父親離世。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把他們三兄妹帶大。身為長子的他突然離開,讓原本困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此次共捐獻2個腎臟、1個肝臟和一對角膜,可以救治3名重症患者,讓2個人重返光明,讓更多地家庭因此重獲新生。生命的延續通過一場愛心捐獻完成,這名80後退役軍人將以另外一種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
器官捐獻手術結束後,蒼南縣紅十字會黨組副書記、副會長蘇曦為楊秀隆的愛人頒發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榮譽證書」,他哽咽說:「楊秀隆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捐出了自己的器官,延續了他人的生命,這是很有愛心的行為,是一種無私偉大的奉獻,非常值得學習,值得讚揚。楊秀隆雖然離開了,但繼續被這個世界深愛著」。他表示,蒼南縣紅十字會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理解和關心,力所能及地為楊秀隆的家屬提供支持和幫助。希望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也能為這個困難的家庭送去溫暖和關愛。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行列,將愛心傳遞下去,為更多器官衰竭患者點亮希望。
來源:蒼南紅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