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力殘疾人康復 失能人群穿上這套「機械衣」就能站起來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下肢殘疾、失能人群穿上外骨骼「機械衣」,就能站起來、走起來。這是記者今天上午在2019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暨中國國際康復博覽會看到的情景。

「這個產品適用於脊髓損傷、腦損傷、神經系統疾病、肌無力等因素導致的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的中期後期康復訓練,還有失能人群的站立行走訓練等。」工作人員介紹,將身體與這套鋼鐵肢體綁在一起,可以鍛鍊患者平衡運動能力及行走肌肉和神經,使患者的行走能力在短時間內獲得大幅度提升,最終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本屆博覽會為期三天,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家企業帶來了康復、輔助領域創新產品和技術成果,一些智能化、輕便化的產品吸引著殘疾人朋友爭相體驗。一款專為失明和視力障礙人士設計的智能眼鏡引人關注。從大興趕來的王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展臺,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體驗。只見他戴上眼鏡,無需網際網路連接,靠手機觸摸或滑動即可激活,伸出手指放在文本區域,就可「讀」出內容。據介紹,該產品還可識別人臉、簡單手勢,以及產品的條形碼、鈔票、顏色等。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任珊 饒強 攝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我們站起來了」 外骨骼機器人讓癱瘓殘疾人重拾信心
    關注國際殘疾人日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丹 文/圖  對於廣大因病或意外造成截癱的殘疾人來說,從床上、從輪椅上重新站起來,是他們的渴望。  12月3日,由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藉助外骨骼機器人,部分截癱殘疾人從輪椅上重新站了起來。
  • 國際殘疾人日|我們站起來了!四川殘疾人體驗外骨骼機器人
    四川在線記者 李丹 韋維 攝影報導12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國際殘疾人日」,旨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促進和維護殘疾人的權利和福祉,並提高人們對殘疾人處境的認識,包括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來臨之際,12月3日,由四川省殘聯指導,四川肢殘協會和電子科技大學人機智能技術與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辦的「科技改變殘疾人生活——外骨骼機器人」展驗活動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來自四川省殘聯、四川大學和成都、眉山的20餘名肢體殘疾人及志願者參加體驗活動。
  • 以首善標準推動殘疾人事業融合發展 首都殘疾人幸福感、獲得感不斷...
    殘疾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7%,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給予全額繳費資助,實現應保盡保。提高重度殘疾老人護理補貼、殘疾人寄宿託養補助標準,對重度殘疾人與失能失智、重度殘疾、高齡父母同時入住機構雙養給予專門保障,實施居家助殘服務補貼、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人看護補貼等政策。制定殘疾人康復、居家環境無障礙改造補貼政策,將非持證殘疾兒童、失能老人納入補貼範圍。
  • 大專科、小綜合 打造康復發展「無錫模式」|殘疾人康復中心|醫院|...
    多年來,無錫市康復醫院不斷提升醫療、教學、科研和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推動醫院整體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再上新臺階,讓更多的康復患者得到及時、精準、優質、高效的康復服務。從無錫市北塘區人民醫院,再到省轄市內首家以康復醫院和殘疾人康復中心冠名的公立醫療機構,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古運河畔的無錫市康復醫院深耕錫城13年載,著力於構建現代臨床康復醫療特色,走出了一條康復發展「無錫模式」。
  • 河北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負責人賈茹來到付學淨家裡,在她的鼓勵與幫助下,付學淨終於「邁」出家門,成為行唐縣雙創園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這裡,付學淨主要從事圖文標註工作,月收入1500元左右,園區免費提供食宿,除了生活用品,也沒有太大的開銷。而且不久後,行唐縣委、縣政府出資幫助她手術治療,依靠輔助工具,她終於站了起來。
  • 壹步網:什麼是殘疾人義肢電商平臺
    輔助器具在我國通常簡稱為輔具,也有人稱為康復輔具。輔具是殘疾人康復的重要工具,涉及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的各個領域,是創傷後全面康復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各類輔助器具涉及起居、洗漱、進食、行動、如廁、家務、交流等生活的各個層面,是發揮功能障礙者潛能、輔助自理生活的重要工具。對於肢體殘疾的人群來說,各種輔具中最必不可少的是義肢。
  • 省康復醫院為玉屏殘疾人朋友免費安裝假肢矯形器
    貴州省康復醫院為玉屏 6名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矯形器 為深入開展「黨建扶貧,康復下鄉」義診活動輔具適配的後續工作,12月19日,貴州省康復醫院假肢輔具中心到玉屏為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
  • 差異化養老:基於我國老年殘疾人異質性特點分析
    研究視角主要涉及教育、就業、扶貧、康復和權益保障等方面,另外,殘疾人群生物學特徵、社會學角度等也是研究的熱點,比如:女性殘疾、兒童殘疾、農村殘疾、老年殘疾等。對於老年殘疾人的研究,主要集中於康復、貧困和權益保障,而殘疾人養老服務方面的關注甚少,尤其是對不同殘疾類型和不同殘疾程度老年人的多樣化養老需求鮮有探討。 老年殘疾人兼具殘障和年老雙重弱勢特徵。
  • 德州:10萬餘殘疾人獲精準康復服務
    記者馬樂攝□本報記者馬樂本報通訊員董志強1月5日,在德州市殘疾人康復中心3樓的德州新語特教培訓學校,孤獨症孩子們正在家長的陪同下,跟隨老師進行康復訓練。5歲的寒寒來自武城縣,去年7月份進入學校。「剛入學時,寒寒無法與人正常溝通,理解和邏輯能力也很差。現在能正常與人交流了,明年就可以到普通小學上一年級。」德州新語特教培訓學校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校區相關負責人王藝然介紹。
  • ...康復專題報告:6大黃金賽道 掘金康復產業千億市場 這些商業模式...
    康復醫學按照疾病領域可以分為骨關節康復、心肺康復、兒童疾病康復、產後康復、聽視力康復、精神康復、失能失智康復以及其他康復等。我們估算,約30%的老年人口需要康復醫療服務,則屆時老年康復人群將新增2800萬,超過7600萬,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將成為康復服務重點人群。
  • 2019康復專題報告:6大黃金賽道 掘金康復產業千億市場 這些商業...
    康復醫學按照疾病領域可以分為骨關節康復、心肺康復、兒童疾病康復、產後康復、聽視力康復、精神康復、失能失智康復以及其他康復等。我們估算,約30%的老年人口需要康復醫療服務,則屆時老年康復人群將新增2800萬,超過7600萬,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將成為康復服務重點人群。
  • 截癱殘疾人穿戴機器人挑戰馬拉松
    在兩支手杖的助力下,邁開雙腿,用和常人一樣的步態開始緩慢行走,一公裡、兩公裡……在這裡,他們用5到6小時完成了4公裡的行走挑戰。和他們一起出發的還有北京的殘疾人朋友,看到邵海朋和李濤能夠在器械的輔助下站起來行走,挑戰不可能,他們都敬佩不已。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今年11月11日,由新疆克州人民政府、北京市殘聯、西安市殘聯等多地部門支持,由北京大艾機器人公司協辦的「大愛一路,行走無疆」科技助殘馬拉松公益活動拉開大幕。至今,兩位挑戰者已經完成了新疆克州、西安兩座城市的挑戰,日前來到北京。
  • 我是一名康復治療師 ,我需要被關愛。
    一名康復治療師,到底有多大價值?康復醫療的社會需求今年初,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等發布了《老年健康藍皮書:中國老年健康研究報告 (2018)》。報告顯示,2000 年至 2018 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26 億人增加到 2.49 億人,佔總人口比重從10.2% 上升到 17.9%。
  • 揭秘失能武器:英艦雷射武器「擊落」阿根廷戰機
    失能武器從殺傷機理上看是「溫柔殺手」,但這個殺手並不溫柔。與其他殺傷性武器相比,它具有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  失能武器大家族「人丁興旺」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加緊開展失能武器的研究工作,失能武器種類繁多,層出不窮。  化學失能劑是失能武器中的「老將」。儘管傳統的化學戰劑已經被列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清單而被打入冷宮,但一些西方強國正在加緊研製不受公約制裁的新型化學失能戰劑。
  • 量子醫學高科技助力中國夢
    原標題:量子醫學高科技助力中國夢   9月24日,為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樂醫狄拉克量子醫學養生康復工程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在山東龍口樂醫養心基地舉行。
  • 輪椅上的硬漢李文軍:"站起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奔湧的河流」,在這條「河流」的尾端,有一名特殊的參賽者——坐在輪椅上靠雙手轉動輪子前進的殘疾人李文軍。出院後,雖然胸部以下再也不能動彈,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康復的希望,堅持鍛鍊身體。12月30日上午,記者在位於東興區西勝路的一家店鋪再次見到了他。他正「站」在桌旁,耳朵上掛著藍牙耳機,打電話聯繫業務。所謂「站」,只是李文軍用兩塊夾板將整條腿夾住,腿上綁上結實的布帶,為防止摔倒,他還用一副支架將自己圍起來。
  • 國際殘疾人日丨關愛殘疾人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
    河北省殘聯:為1.8萬餘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出門、洗澡、如廁……這些對於常人來說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卻是很多殘疾人面臨的現實難題。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殘聯深入基層開展「點對點」調研,到衡水、保定、邯鄲等4個市、10個縣的村(社區)、殘疾人康復託養機構、特教學校、福利企業和殘疾人群眾家中進行實地調研。省殘聯在調研中了解到,家裡有無無障礙設施,直接關係到殘疾人的生活質量,不少貧困殘疾人家庭有強烈的無障礙改造需求。
  • 失能武器揭密:「溫柔殺手」不溫柔
    如今,隨著無需使人流血、無需使裝備大量損壞就可達成作戰目的的失能武器的發展,一種全新的作戰樣式———「失能戰」應運而生。目前,美軍已把失能戰略正式寫入其軍事條令中,指出:「人們常說戰爭是流血的政治,現在要研究不流血的戰爭,要使用現代高科技提供的各項技術,儘可能做到不殺人、不破壞房屋建築,儘量減少裝備損失,也不破壞工事。
  • 科技賦能,公益助殘 讓殘疾人圓「行走」夢
    人民網上海6月23日電 中國目前有超過8500萬的殘疾人,佔總人口的6.3%。滿足殘疾人康復治療需求,輔助器具能最大程度地幫助殘疾人補償以及改善肢體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傅利葉智能CEO顧捷介紹了企業五年來的發展歷程,他表示有信心未來讓幾十萬殘疾人患者走起來,「讓脊髓傷友站起來走路不是一個太遙遠的事情,我們的願景是通過智能化輔具設計生產,讓人人享有康復。康復不是奢望,隨著我們生活的提高,外骨骼機器人等智能康復輔具將走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