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上汽大通EUNIQ 7、東風e-H2接連通過氫能乘用車碰撞測試

2020-11-24 鐵甲網

重磅!上汽大通EUNIQ 7、東風e-H2接連通過氫能乘用車碰撞測試

2020年11月23日 21:14 氫雲鏈 責編:馬寧 作者:氫雲鏈

隨著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快速發展,35MPa已經逐漸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隨著70MPa三型瓶國標和四型瓶團標的發布,搭載70MPa儲氫罐客車整車的面世,可以預見,70MPa的應用不日將推廣到燃料電池各大領域。於此同時,70MPa方面的材料、裝備、部件和整車的檢測體系卻仍舊缺位,國內需要加快建設相關檢測能力。

圖1 福田歐輝搭載70MPa儲氫罐客車

日前,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襄陽)、襄陽達安汽車檢測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安中心」)在汽車碰撞試驗室圓滿完成70Mpa氫燃料電池汽車碰撞試驗,標誌著達安中心正式建成了70MPa氫燃料電池汽車碰撞檢測能力,這是國內首次採用外部數據採集器獨立檢測氫系統完整性,也是國內檢測機構首次公開氫燃料電池汽車碰撞實驗。另外,通過碰撞試驗所驗證的檢測方法和能力,積累的檢測經驗可有效推動相關企標和國標的制修訂,而且有助於進口燃料電池汽車的檢測。

圖2 70MPa氫燃料電池汽車

圖3 碰撞測試現場

本次碰撞測試共完成了正面偏置碰撞試驗、側面碰撞試驗,對乘員保護、碰撞後電安全都依據相應標準進行了檢測,特別地,完成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儲氫系統溫度檢測、壓力採集、瓶閥開啟閉檢測、密閉空間氣體濃度檢測,氣體洩漏量自動計算,從而全面完成碰撞後氫系統的完整性的檢測。

相對於FCEV、加氫站及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對氫能利用安全技術的系統性研究相對匱乏,落後於產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尚不具備支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能力。一是我國氫能安全技術研究基礎薄弱,氫能安全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氫燃料電池安全、氫行為、涉氫設備的材料相容性等基礎領域,涉氫設備、材料和部件的安全可靠性測試方法和檢測認證手段缺乏,燃料電池安全、整車安全、儲氫罐安全研究不能包括實際應用過程的所有事故場景,加氫站安全技術研究接近空白。二是我國已建立的車用氫能安全法規標準缺少科學性和完整性。

1、從標準、數據採集到安全防護,「氫」碰有何不同?

氫燃料電池汽車以氫氣為燃料,氫氣與生俱來的易燃易爆特性決定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在碰撞安全性方面比傳統汽車有更高要求。

進行本次碰撞試驗的車型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全新自主開發的一款70MPa燃料電池乘用車車型。

圖4 東風氫燃料電池汽車

氫燃料電池汽車碰撞試驗既包含了傳統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的試驗考察內容,即乘員保護和電安全,又具有燃料電池汽車特有的考察內容,即氫燃料電池系統碰撞後的完整性。為了達到試驗相關訴求,應對碰撞過程中的潛在風險,準確記錄各項相關數據,達安中心各相關專業部門在試驗前期在標準研究、結構安全、氫安全以及高壓電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確定氫系統檢測的試驗依據UN R134《關於氫燃料電池車輛安全性能認證的統一規定》。目前,國內尚未推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碰撞標準,也沒有相應的檢測方法,但早在2019年1月,達安中心就開始翻譯GTR 13、SAE J2578-2014、UN R134三項國外標準,並對三項標準中的碰撞試驗部分進行了詳細對比分析。同時著手對國外燃料電池汽車生產企業展開調研,與國內檢測中心進行多次交流,最終確定檢測依據UN R134《關於氫燃料電池車輛安全性能認證的統一規定》。根據該標準要求,氫燃料電池汽車碰撞試驗需要考察車輛能否達成以下要求:燃料洩漏方面,要求碰撞後△t(通常為60min)時間內,儲氫系統氫氣平均洩漏速率不超過 118NL/min;密閉空間濃度限值方面,碰撞後的氫燃料洩漏不應使乘客艙、行李艙內的氫氣濃度超過4%(體積濃度),或氣瓶的主閥門在碰撞後5秒內關閉,並確認儲氫系統無洩漏;氫氣瓶移動方面,試驗後至少有一個連接點保持與車身連接。

圖5 測試數據收集

在前期準備階段,達安中心與東風公司技術中心進行了大量溝通,研究氫燃料電池汽車結構、瓶閥機構以及溫度壓力傳感器特性及其針腳定義,並且對安裝於瓶閥內部的溫度傳感器和安裝於高壓管路上的壓力傳感器進行了標定,獲得了校準證書,並要求廠家將標定後的設備進行裝車。

在試驗氣體方面,採用氦氣替代氫氣進行試驗。考慮到試驗車輛的儲氫系統在碰撞試驗時需加壓至70Mpa左右,而氫氣的爆炸極限僅有4%,即使碰撞後少量氣體洩露,也可能導致起火或者爆炸。基於此,達安中心採用與氫氣質量最接近的惰性氣體氦氣替代氫氣進行試驗。而70MPa氦氣加注需要專業加壓設備才能滿足70Mpa超高壓氣體加注,為此,達安中心專門配備了相應的加壓裝置、氦氣濃度檢測儀等,相關試驗人員也考取了壓力容器操作證書,以保證試驗順利進行。

圖5 安裝測試數據設備

在試驗數據採集方面,除了常規碰撞試驗中的假人和電安全數據採集系統,達安中心還在此次試驗中配備了氫燃料電池系統專用的數據採集系統,以監測氣瓶的壓力、溫度、瓶閥開關信號及乘員艙內不同位置的氦氣濃度等信息。

在安全防護方面,由於氫燃料電池汽車碰撞試驗的風險等級比其他碰撞試驗高,達安中心在試驗前後進行了更為完善的防護工作。一方面,試驗車輛裝備的氣體壓力為70Mpa,如果碰撞中或碰撞後大量洩漏,可能造成人員窒息;另一方面,車輛底部裝有標稱電壓為350V的鋰電池,試驗後可能會引起高壓觸電風險。為了在達到試驗要求的同時保障現場安全,達安中心在試驗區域提前安裝大功率排風扇,用於快速吹散洩露的氣體。碰撞後,試驗人員一一查看瓶閥開閉的電信號確定閥體關閉、通過可攜式濃度檢測儀確定無大量氣體洩漏、通過測量電壓、絕緣電阻等確定車輛電安全狀態、試驗後觀察1h後確認無氣體洩漏後,再進行後續設備的拆卸工作等,保證試驗全程安全。

2、全方位被動安全檢測,不再「談氫色變」

通過本次不同於傳統汽車的碰撞試驗,一方面檢驗了該氫燃料電池車型前期設計開發的成效;另一方面,檢測中心由此積累了包括前期準備、數據採集及安全防護等在內的一系列氫燃料電池汽車碰撞試驗經驗,通過此次碰撞試驗所驗證的檢測方法和能力,積累的檢測經驗可有效推動相關企標和國標的制修訂,也可以作為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的參考。

在當前相關政策推動下,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進入快車道,頭部車企紛紛入局,展開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應用等工作,而碰撞試驗是氫燃料汽車公告、研發中極其重要的環節,是保護消費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3、國內外其他70MPa檢測經驗

達安中心本次檢測並非國內首次氫燃料電池汽車碰撞試驗。在今年9月初,上汽也曾對旗下MAXUS EUNIQ 7進行了一個正面碰撞試驗並公布了實驗結果,詳細請閱讀《氫能安全大於天!國內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首碰」收官》;氫雲鏈了解到,這是國內車企首次公布燃料電池汽車碰撞試驗,顯示了國產燃料電池汽車安全防護方面的能力。

圖6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碰撞試驗

韓國現代的NEXO更是在IIHS的測試中獲最高等級「頂級安全車+ (2019 Top Safety Pick +)」評價,成為第一款獲得IIHS最高等級安全獎項的燃料電池汽車,同時也是IIHS測試的首款氫燃料電池汽車。

奔馳的GLC-FC也曾進行過內部的碰撞測試,結論是「完全可以與傳統燃油汽車媲美」。

通過多款燃料電池汽車的碰撞測試案例可以認識到,燃料電池汽車即使在發生碰撞的情況下與傳統燃油汽車一樣安全。一直以來,「標準檢測體系不完善」被認為是國內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急需彌補的短板,檢測機構進行碰撞試驗,對比車企內部的碰撞試驗更具說服力,有利於加快推進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碰撞相關安全法規標準體系的建立,使燃料電池汽車碰撞安全有據可依。


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際網路,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核實相關內容。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鐵甲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再次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相關焦點

  • 再創「大通速度」 上汽大通MAXUS皮卡家族成就行業增速冠軍
    快速推新滿足用戶需求 接連斬獲行業大單作為中國汽車定製專家,上汽大通MAXUS精準洞悉皮卡市場發展趨勢,不斷拓寬皮卡邊界,基於旗下T60與T70兩款重磅皮卡產品持續定製高品質的皮卡車型,全面滿足愈發細緻的用戶需求,引領皮卡行業向定製化、乘用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幫助更多用戶享受皮卡文化與生活帶來的樂趣。
  • 軟體定義汽車,綠色驅動未來,上汽大通MAXUS新能源藍圖顯規模
    11月20日,上汽大通MAXUS以「新能源汽車全領域定製專家」為主題,攜旗下新能源全系車型重磅亮相第十八屆廣州國際車展。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EUNIQ 6、EUNIQ 5、EV90、EV30、上汽NEW純電動皮卡概念車等明星車型悉數亮相,全面展現其在新能源MPV、SUV及輕客等全領域強大的定製實力!
  • 上汽大通Double E架構技術溝通會專訪
    上汽集團大通技術中心智能駕駛總工程師姜煒   上汽集團大通技術中心電氣化部副總監鄭建洲 上汽集團大通技術中心整車集成部總監陳預慶 上汽集團大通技術中心造型總設計師提問:在接下來乘用車產品所實現的智行技術,能夠讓我們的駕駛更加輕鬆舒適。鄭建洲:各位老師,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針對Double E架構裡面開發一個智能移動魔方的概念。
  • 上汽大通專訪:Double E架構實現智行
    上汽大通專訪:Double E架構實現智行 2018-04-28 10:12 來源: 愛卡汽車 【2018 北京車展 廠商訪談】4月25日,上汽集團大通技術中心主任郝景賢、上汽集團大通技術中心智能駕駛總工程師趙鴻璐
  • 上汽大通V90運傑版內外兼顧,顏值與實力並存
    上汽大通便抓住了機遇,率先出擊,一舉拿下今年5-7月份的輕客市場銷量冠軍。不得不說,上汽大通的商業嗅覺非常靈敏,在其他輕客品牌還沒有涉足主打高端用車體驗的15萬級別輕客時,V90運傑版就已經搶佔先機,早已登頂15萬輕客領域銷量排行榜。
  • 對話上汽大通王瑞:在新能源領域「出位」需強化定製化基因
    以「新能源汽車全領域定製專家」為主題,上汽大通MAXUS旗下EUNIQ 7、EUNIQ 6、EUNIQ 5、EV90、EV30、上汽NEW純電動皮卡概念車等明星車型悉數亮相,全面展現了其在新能源MPV、SUV及輕客等領域的定製實力。  「未來要在新能源領域立於不敗之地,或者脫穎而出,我們肯定要持續不斷地強化我們的定製化基因。
  • 上汽大通MAXUS 2020年銷量實現17.16%增長
    其中,上汽大通MAXUS T60動力出色,空間寬敞,駕乘體驗優秀;而上汽大通MAXUS T70外觀時尚新穎,動力強勁,並擁有豐富安全與智能配置,一車多能,讓用車生活更精彩。值得一提的是,12月7日,上汽大通MAXUS「五車連發」,打造了兼顧生活的T70旅行版、T70越野版,以及能源定製的T70汽油版、T70柴油版、T70電動版,全面滿足不同皮卡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 衝擊科創板的9個氫能「種子」企業
    根據當前市場現狀、公開信息以及通過企業方人員了解到的消息,已在籌劃衝擊科創板的電堆企業主要包括國鴻氫能(據內部消息,已籌劃)、上汽捷氫(公開宣布)、上海重塑(據業內消息,已籌劃)、江蘇清能(據業內消息,已籌劃從新三板轉科創板)、新源動力(據業內消息,正在籌劃)等(以上企業基本都是老牌電堆企業,短期內有著較為穩定的出貨量)。
  • 上汽大通MAXUS C2B智能定製模式再進階
    高階純電輕客上汽大通MAXUS EV90  上汽大通還在2020年的北京車展連發三款重磅MPV定製化車型——搭載「蜘蛛智聯-網中網」系統的2021款G20、最像房車的MPV 旅行家G20、全球首款高端氫燃料電池
  • 引領電動潮流,上汽乘用車新能源版塊再傳捷報
    10月份,上汽乘用車再傳銷量捷報,新能源車型銷量達13646輛,環比大漲96.6%、同比大漲196.3%,一舉超過特斯拉,成為當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三名!尤其是在上海發布更嚴格的限行政策後,上汽榮威、上汽MG在上海地區銷量激增,10月24日到10月28日僅5天的時間就賣出了近1000輛新能源車,平均1天就能賣出超過200輛新車。
  • 宜商宜家,智能領航,未來標杆,上汽大通北京車展重新劃定MPV新疆界
    作為一款基於G20車型而來的新能源車型,EUNIQ 7將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突破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開拓者,此次這款車型也同樣亮相於北京車展的上汽大通展臺。與此同時,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率先實現全球領先的氫系統中置,結合先進的雙迴路冗餘斷電斷氫設計,符合中國及歐盟全方位碰撞安全防護兩大標準,碰撞實驗中氫瓶完好無損、系統無洩漏,全方位守護用戶的出行安全。
  • 上汽乘用車俞經民:星雲助力名爵「碼上」汽車生活
    上汽乘用車俞經民:星雲助力名爵「碼上」汽車生活 2017-07-25 15:23:45來源:北京晨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上汽大通重新定義汽車全業務 向數據+用戶科技公司轉型
    依託於上汽集團「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的新四化戰略,上汽乘用車已經憑藉「你好,斑馬」紅遍網際網路汽車圈。作為上汽集團旗下另一家自主品牌車企,上汽大通自然也承擔起整個集團數位化轉型的重任。C2B大規模個性化智能定製雖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如何將這一模式推廣得更遠?如何在突破技術邊界的同時進一步打通與用戶之間的無縫連接?
  • 上汽MAXUS EUNIQ 7諜照露出,搭載氫燃料電池,NEDC續航550公裡
    由於上汽MAXUS EUNIQ 7是基於上汽MAXUS G20開發的新能源版本,因此在外觀設計方面依然保留了上汽MAXUS G20系列的大部分識別特徵,僅對細節進行了調整。在變化較為明顯的車頭部分,即便透過偽裝,我們依然可以發現,上汽MAXUS EUNIQ 7取消了G20系列的霧燈部分,替換為格柵造型。此外,上汽MAXUS EUNIQ 7的車尾部分後保險槓造型也進行了修改,取消了G20系列的空力造型和保險槓下緣的鍍鉻飾條。雖然目前我們還沒得到官方確認,但量產版本的上汽MAXUS EUNIQ 7將有很大概率延續這一變化。
  •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5,給MPV愛好者多一個選擇
    沒錯,國內MPV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車型已經不少,但簡單梳理後會發現合資和自主車型往往會各自衝著兩個方向發展,中間缺了既能照顧到駕乘體驗又能兼顧性價比的車型。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5的出現,多少彌補了以上缺失。
  • 上海:重點支持上汽集團成為國內領先的燃料電池乘用車製造龍頭企業
    3重點支持上汽集團成為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燃料電池乘用車、商用車製造龍頭企業,發揮整車牽引作用,帶動燃料電池系統及配套產業鏈企業成長。燃料電池商用車、乘用車等多類型產品實現上市銷售,電池系統額定功率大於50kW,商用車燃料電池堆額定功率密度大於3.0kW/L,乘用車燃料電池堆額定功率密度大於3.5kW/L,低溫冷啟動低於-30℃,純氫續駛裡程大於300公裡;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實現批量產業化,供應鏈上下遊安全可控。 ——示範應用規模化。
  • 長城氫能檢測完成某公司首款燃料電池乘用車動力總成第I階段測試
    近日,長城汽車保定氫能檢測分公司(簡稱:長城氫能檢測),順利完成某公司首款燃料電池乘用車動力總成第I階段測試驗證,測試內容涵蓋車輛的上下電、充電、高壓安全、扭矩、加減速、能量管理、氫安全及氫氣消耗量等方面的測試驗證,科學準確的試驗數據、專業的解決方案及高品質的服務水準,成功贏得客戶的認可與信任
  • 昔日銷冠年銷量下跌近25% 上汽大眾揭開上汽集團疲態
    對比來看,上汽集團2020年銷量跑輸大盤,且輸的比較慘。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大眾是上汽集團12月銷量唯一仍為負增長的國內乘用車品牌,且跌幅達32.7%,單月銷售15.75萬輛,至此,上汽大眾2020年連續12個月銷量下跌。全年累計銷售150.55萬輛,較2019年下滑24.79%。
  • 上汽乘用車副總俞經民專訪 談星雲計劃
    在活動後的媒體溝通會上,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上汽乘用車MG名爵品牌營銷部市場總監林嘉瑜針對名爵ZS星雲計劃進行了進一步解讀。1、請簡單介紹一下星雲計劃,有哪些玩法?加入了哪些網際網路元素?這一計劃將如何促進企業和車主互動?
  • 燃料電池乘用車產業發展概況
    目前已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中,燃料電池乘用車僅有上汽榮威950FCV這一款入選,該車型於2016年推出,續駛裡程430km,最高車速160km/h,百公裡加速時間12s,動力系統峰值功率110kW,搭載70MPa氫瓶,可實現零下20度低溫啟動。雖然尚未有進入大批量市場化銷售的國產燃料電池轎車,但國內不少整車企業已在燃料電池轎車領域有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