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博會丨智博會「爆款」機器魚來了 遊動姿態竟跟真魚一模一樣

2021-01-15 上遊新聞

當文化遇上科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9月13日,第八屆重慶文博會現場人氣爆棚,尤其是一些先進的文化裝備,更是讓觀展的小夥伴們大開眼界。

「咦,這兩條魚長得好奇怪哦,原來是機器魚啊!」順著市民發出的驚呼聲,記者來到了赫瓦機器人展區。只見展區內擺放著一個較大的水池,兩條「魚」正歡快地擺動著軀體,在池子裡暢遊。但走進定睛一看,才發現這兩條「魚」其實都是「機器魚」。

現場工作人員劉儉峰告訴記者,池子裡的「魚」是一款叫MRO-9的機器魚。「它的身上裝滿了LED燈,自帶酷炫效果,在水中悠遊的時候,幾乎能以假亂真。」劉儉峰說,MIRO-9是一條長達53釐米的大型魚,軀幹部分有兩個關節,分別在頭部和尾部,模仿真魚的遊動姿態,它還同時搭裁障礙物感測器,透過AI學習,不怕一頭撞上其他真魚。除了自動遊泳外,也能透過手機或電腦進行遠端操作。

在8月底舉行的智博會上,MRO-9就曾亮相,吸引了上千人圍觀,「當時來參觀的市民非常多,特別是小朋友,都很感興趣,可以通過參觀學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科學探索創新精神。」

劉儉峰還透露,機器魚的應用場景很豐富,目前國內多家科技館、海洋館、機器人展廳、星級酒店、景區、高校科研院所已經引進了這款機器魚。「在重慶的兩江機器人中心就有這款機器魚,而且跟真魚一樣,機器魚也有很多『品種』,我們現在也在為一家海洋公園製作一款機器鯊魚,長度約有2米。」

上遊新聞記者 任君 王淳

相關焦點

  • 機器魚來了!遊動姿態跟真魚一模一樣
    「咦,這兩條魚長得好奇怪哦,原來是機器魚啊!」順著市民發出的驚呼聲,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了赫瓦機器人展區。只見展區內擺放著一個較大的水池,兩條「魚」正歡快地擺動著軀體,在池子裡暢遊,走近定睛一看,才發現這兩條「魚」其實都是「機器魚」。
  • 魚兒為何成群遊動?原來是為了省力
    然而,科學家們經過幾個世紀的研究都沒能回答一個基本問題:成群遊動是否會幫助魚類節省能量?現在,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MPI-AB)、康斯坦茨大學和中國北京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仿生機器魚解答了這一問題:成群遊動確實能幫助魚類節省能量。
  • 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謝廣明-智能仿生機器魚 | CCF-GAIR 2018
    我們開發完成的樣機有一對獨立驅動的胸鰭和擺動的尾鰭,胸鰭和尾鰭相互配合讓機器魚可以像真魚一樣遊動。我們的仿生魚可以前進、後退、上升、下降,我們接下來要實現前滾翻、後滾翻、側滾,通過胸鰭和尾鰭的相互配合來實現一些複雜的動作。這樣的話,將來到水下執行任務的時候,機器魚就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中靈活的運動。
  • 首條海洋仿生機器魚2843個零件組成
    1.機器人Gymnobot機器人Gymnobot(圖片提供:Nic Delves-Broughton, University of Bath )  看上去,圖片為我們呈現的似乎是一條魚,一條可以在水中遊動的魚。而實際上,它卻是一個機器人。具體地說,是由英國巴斯大學受亞馬遜刀魚啟發研製的機器人Gymnobot。
  • 科學家們推出機器魚,它通過人造血一樣的燃料來遊動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和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員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探討了「能量密集型機器人的電解血管系統」的使用,在這個特殊的例子中,這意味著機器魚需要一種「血液」。
  •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在對該系統的測試中,一個軟體的機器獅子魚能夠逆流遊動,拍動胸鰭。  科學家們對機器人動力和運動之間的關係與平衡進行過深入研究。目前的機器人一般由執行特定任務、相互獨立的系統組成。例如,一種材料可能只具有電池的功能,但這也意味著升級系統需要添加額外的電池組,這不但會增加機器人自重,維持其性能可能還需要進行一番改進。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具有多功能的電池。
  • 仿生智能機器魚成功遊過維港
    「創交會」上演示的仿生機器魚。智能移動住宿品牌「微宿」受到關注。據介紹,本屆創交會聚焦未來科技、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共計展出1200多項海內外科研成果。創交會共設置20多個展覽展示專區、1個特色功能區。「高端人才成果展區」是一大特設展區,分設院士成果專區、九三學社社員成果專區等,共計展出近200個項目。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創交會還特設了「粵港澳大灣區專區」,集聚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展覽項目超500項。
  •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2019-06-2004:54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為軟體機器人供能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在對該系統的測試中,一個軟體的機器獅子魚能夠逆流遊動,拍動胸鰭。科學家們對機器人動力和運動之間的關係與平衡進行過深入研究。目前的機器人一般由執行特定任務、相互獨立的系統組成。例如,一種材料可能只具有電池的功能,但這也意味著升級系統需要添加額外的電池組,這不但會增加機器人自重,維持其性能可能還需要進行一番改進。解決該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具有多功能的電池。
  • 浙大造軟體機器魚 遊出「菲爾普斯速度」
    當天,浙大航空航天學院李鐵風、黃志龍課題組的論文「快速遊動的軟體電動魚」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線。「魚」,正是他們「養」的。 平板身材,「肌肉」發達軟體機器魚外形酷似蝠鱝(鰩魚的一種,人稱「魔鬼魚」),比一枚雞蛋略重。博士生李國瑞將它投到魚缸中,它就如真魚附體,撲扇著「兩翼」划水前進。可是翻遍全身,記者也沒在它身上找到螺旋槳或電機之類的部件,就一塊扁平的矽膠。這讓它怎麼動?「它有肌肉——電子肌肉。」通訊作者李鐵風指著它柔軟的「肚皮」說,這是機器魚的核心部件。
  • 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 機器魚能在水裡浮潛遊動
    為了讓社會大眾對機器人有更直觀、深入的了解,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特意設立了「智慧生活館」,圍繞「科技引領未來」主題,以智能家居為主要硬體設備,配以各類服務機器人,模擬家庭生活環境,讓觀眾體驗不一樣的「家」。
  • 觀察魚群遊動,北大團隊揭示類似大雁飛行的省力原理
    一個大眾熟知的例子是大雁在長途遷徙過程中,會形成特定的編隊構型,例如「人」字或「一」字。通過編隊飛行,可以減小飛行阻力,降低個體能量消耗。魚類集群遊動是是另一類普遍存在的生物集群現象,魚類是否也能夠藉助集群遊動而實現節能呢?自Daniel Weihs在Nature(1973)提出一種可能的節能機理以來,對水下集群遊動節能機理的探究引起了生物學家和機器人學家的長久而廣泛興趣。
  • 北大教授謝廣明:以自然為師,打造智能仿生機器魚
    ,不僅僅長得像魚,還有跟魚相似的功能,而且在集體行動時也湧現出集群現象。 我們開發完成的樣機有一對獨立驅動的胸鰭和擺動的尾鰭,胸鰭和尾鰭相互配合讓機器魚可以像真魚一樣遊動。我們的仿生魚可以前進、後退、上升、下降,我們接下來要實現前滾翻、後滾翻、側滾,通過胸鰭和尾鰭的相互配合來實現一些複雜的動作。這樣的話,將來到水下執行任務的時候,機器魚就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中靈活的運動。
  • 2019創交會廣州開幕 仿生機器魚等吸睛
    在水中遊動的仿生機器魚 沈釗 攝中新網廣州6月21日電 (沈釗)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6月21日-23日在廣州廣交會展館舉行,記者21日在中國科學院地展位看到,一條仿生機器魚在水池裡靈活地遊動,引得往來客商嘖嘖稱奇。
  • 好強大的仿生機器魚!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智能環保又實用!
    仿生機器魚是屬於仿生機器人學的範疇,因此它涉及到機電、材料、流體力學、控制、能源、生物、通訊等學科。對它的研究可以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同時由魚類運動的特點還決定了仿生機器魚在一些特殊的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仿生機器魚啊就是仿照魚鰭的運動原理讓自身動起來,它在水中的表現也是讓人眼前一亮!
  • 文博會青島展區"文化+科技"唱主角 機器魚等亮相
    在本次文博會上,「進入」屏幕與北極熊和海豚互動的孩子們仍然個個樂翻天。  金東展示的VR場景,是一個一百多平方米的房間,放在牆角的一隻水杯,讓人很想走過去伸手端起來,但是當碰到牆壁的時候,體驗者才會想起自己其實是在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展區裡。
  • 南科大研發出遊泳最快的仿生機器魚,破了金氏世界紀錄
    團隊成員手持攝像機全程跟隨VAYU的遊動進行記錄,並且設有始發點、終點、和水下三個固定機位的攝像機進行拍攝。最終,VAYU順利到達50m終點線,用時26.79秒,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在水下研究領域,仿生機器魚不使用傳統的螺旋槳推進,而是採用仿生的擺尾推進方式,噪音低、能耗低,不汙染環境,在水下監測、水下安全和生物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有著重要意義。  在此之前,儘管科學家們在實驗室條件下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實現了機器魚在瞬時可控條件下的高速遊動,但在開放水域的自然條件下,機器魚的遊動速度仍然大幅落後於自然魚類。
  • 新型機器魚速度和能效大幅提高
    仿生學對機器人研發至關重要,機器魚就是將仿生學用於機器人科學的典型例子。雖然目前機器魚在速度、靈活性等方面還無法比擬真正魚類,但差距在逐步縮小。一國際研究團隊在最近的《科學·機器人》雜誌上刊文,介紹了一種遊泳速度和能量效率俱佳的新型機器魚,其速度可達每秒1米,而在此速度下,一個10瓦時電池組可支持其續航4.2公裡。        魚在遊泳時,會產生沿著身體從頭到尾的波浪狀運動,增加這種波動的頻率,就會提高其行進的速度。
  • 機器魚未來玩法大揭秘
    在未知領域的探索中,由MIT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最新推出的一款SoFi機器魚映入我們的視野,它看起來像是一條真魚,可以擺動尾巴並向前遊動。SoFi機器魚能夠不受限制的進行海底探查SoFi機器魚,在設計上,其身體內部放置了攝像頭,可以用來靠近海洋生物,更好地記錄它們的生活習性,幫助人們更深入地了解海底生物。
  • 魚的記憶只有七秒,那機器魚呢?
    通過對真實魚類C形起動過程的細緻觀察,自動化所機器魚研究小組提出基於虛擬C形管道的動態軌跡法來實現仿魚高機動運動。該方法使機器魚在打開身體的過程中,如同滑過一個C形的彎曲管道一般,從頭部到尾部,各個關節逐次打開身體。這不但使機器魚獲得了快速打開身體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向前推進魚體加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實現了快速機動中的精確定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