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化遇上科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9月13日,第八屆重慶文博會現場人氣爆棚,尤其是一些先進的文化裝備,更是讓觀展的小夥伴們大開眼界。
「咦,這兩條魚長得好奇怪哦,原來是機器魚啊!」順著市民發出的驚呼聲,記者來到了赫瓦機器人展區。只見展區內擺放著一個較大的水池,兩條「魚」正歡快地擺動著軀體,在池子裡暢遊。但走進定睛一看,才發現這兩條「魚」其實都是「機器魚」。
現場工作人員劉儉峰告訴記者,池子裡的「魚」是一款叫MRO-9的機器魚。「它的身上裝滿了LED燈,自帶酷炫效果,在水中悠遊的時候,幾乎能以假亂真。」劉儉峰說,MIRO-9是一條長達53釐米的大型魚,軀幹部分有兩個關節,分別在頭部和尾部,模仿真魚的遊動姿態,它還同時搭裁障礙物感測器,透過AI學習,不怕一頭撞上其他真魚。除了自動遊泳外,也能透過手機或電腦進行遠端操作。
在8月底舉行的智博會上,MRO-9就曾亮相,吸引了上千人圍觀,「當時來參觀的市民非常多,特別是小朋友,都很感興趣,可以通過參觀學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科學探索創新精神。」
劉儉峰還透露,機器魚的應用場景很豐富,目前國內多家科技館、海洋館、機器人展廳、星級酒店、景區、高校科研院所已經引進了這款機器魚。「在重慶的兩江機器人中心就有這款機器魚,而且跟真魚一樣,機器魚也有很多『品種』,我們現在也在為一家海洋公園製作一款機器鯊魚,長度約有2米。」
上遊新聞記者 任君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