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群傻傻把它當同類?機器魚未來玩法大揭秘

2020-12-05 萬維家電網

2018年,隨著市場資本的融合以及各種智能技術的迭代,多樣的產品也是層出不窮,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更多的樂趣。

說到智能,相信大家一定對前不久發布的新一代天貓精靈和小米的小愛同學不陌生吧,智能語音,讓大家離便捷的生活也更進一步。

當然,說到智能應用,卻遠不止如此。在未知領域的探索中,由MIT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最新推出的一款SoFi機器魚映入我們的視野,它看起來像是一條真魚,可以擺動尾巴並向前遊動。

SoFi機器魚能夠不受限制的進行海底探查

SoFi機器魚,在設計上,其身體內部放置了攝像頭,可以用來靠近海洋生物,更好地記錄它們的生活習性,幫助人們更深入地了解海底生物。

這款最新推出的SoFi機器魚,其外殼是由矽膠和柔性塑料製成,使得它的身體看起來非常柔軟。其頭部包括外殼都藉助了3D列印成型技術,製作成本低廉且快速,這樣一個製作成本低廉的頭部,卻藏著其所有的電子設備,確實令人驚豔。

不僅如此,SoFi的內部還有一個裝滿了壓縮空氣的浮力罐,使得其能夠在水中自動調節下潛深度和位置,沿著特定的方向前進,並且兩側的「魚鰭」還可以調節高度,直線遊泳、轉彎或下潛都能夠實現。

而且,SoFi要想在海域裡航行,最重要的莫過於其核心推進系統了,強大的液壓制動器可以將水從一對內腔泵入和泵出,實現了以平均每秒一米的速度前進。當然,SoFi還不用連接船隻或螺旋槳驅動,它使用了類似手機電池的鋰聚合物電池作為動力,不受限制更接近海洋生物的設定。

機器魚未來將在海洋領域有大用途

目前來說,大部分機器人是使用無線電波進行操控的,但衛星發射的無線電波是沒有辦法滲透到水下太深的,通常這些機器人在水中行進的距離不會超過幾釐米,距離非常的有限。

而研發出的這款SoFi機器魚,其能夠接收操作人員的聲音信號,傳播更長的距離並且能耗更低。據測試,其可以在50英尺(15.24 米)深的水下持續遊40分鐘,可謂是突破了以往的技術壁壘。

智能時代,技術的發展不僅是為人們帶來更多實用且有趣的產品,其在別的方面也是有大用途的。如人們一直以來想要探究的海洋領域,由於水壓等因素,其探究步伐也是非常的緩慢。

一旦像SoFi這種體積小、無侵入性的機器魚發展成熟後,是完全可以被用來探究海洋領域的,並且還能夠改變人們學習海洋的方式,將在未來發展擁有無限的可能。

科技智能時代,技術改變我們的生活。對於我們未來探索未知領域而言,智能的到來,同樣為其增加了各種可能性,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謝廣明:以自然為師,打造智能仿生機器魚
    我們的目標是研究出機器魚群,所以既要注重單體的研發,也要注重群體技術的研發,我們希望機器魚群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我們一開始以中華錦鯉為仿生對象做機器魚,最初我們也是刻意先追求它運動起來像魚,而不是說外觀像魚。我們挑了一條外觀非常漂亮的錦鯉,把它低溫速凍給凍硬了,趕緊拿三維掃描把它外觀的數據測下來,構成數據模型。之後再用3D列印的技術,把它們整個列印出來,這樣就做了一個仿生的殼體。
  • 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謝廣明-智能仿生機器魚 | CCF-GAIR 2018
    由於仿生機器魚內部負載空間通常很小,且基本被電機佔據的,所以盒子狀的仿箱魨機器魚可以增大內部空間。箱魨魚的外形也很有特點,它內凹的形狀看上去很醜陋,其實面對水流衝擊有很好的自穩效果。箱魨魚主要生活在珊瑚礁中環境較複雜的區域,它可以通過胸鰭和尾鰭組合拍動來靈活的運動,因此我們覺得它是很好的仿生對象。
  • 哈佛大學採用LED燈開發活體機器魚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受到魚群的啟發,創造了一套魚形水下機器魚,它們可以自主導航並找到對方,併合作執行任務。這些仿生機器魚配備了兩個攝像頭和三個藍色LED燈,可以感知環境內其他魚類的方向和距離。這些機器人3D列印成魚的形狀,用鰭代替螺旋槳,用攝像頭代替眼睛,用點亮的LED燈模仿自然界的生物發光,就像一些魚類和昆蟲發出信號的方式。
  • 哈佛大學開發活體機器魚 採用LED燈模仿自然界發光
    原標題:哈佛大學開發活體機器魚,採用LED燈模仿自然界發光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受到魚群的啟發,創造了一套魚形水下機器魚,它們可以自主導航並找到對方,併合作執行任務
  • 美媒炒作中國「機器魚」威脅 渲染中美海底競爭
    中國「機器魚」成系列發展報導主要關注的是中國軍事雜誌《兵工科技》此前報導的北京航天海納科技公司最新研製的「機器魚」——HN-1水下無人柔性航行器。這是一款基於仿生學技術的新型無人潛航器,它長3米、重200公斤,外形看上去就是一條大魚。
  • 科學家們推出機器魚,它通過人造血一樣的燃料來遊動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和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人員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探討了「能量密集型機器人的電解血管系統」的使用,在這個特殊的例子中,這意味著機器魚需要一種「血液」。
  • 首條海洋仿生機器魚2843個零件組成
    而實際上,它卻是一個機器人。具體地說,是由英國巴斯大學受亞馬遜刀魚啟發研製的機器人Gymnobot。  Gymnobot打造者、巴斯大學的威廉·梅吉爾表示:「這是一款類魚機器人,全身都是充當其推進器的肌肉組織。但這種設計尤其不利於安裝電路板。」為了獲得更大空間容納照相機以及其它電子設備,梅吉爾的研究小組從刀魚身上獲得靈感——刀魚能夠讓身體保持「僵硬」狀態以在水中感應電流。
  • 觀察魚群遊動,北大團隊揭示類似大雁飛行的省力原理
    然而,魚群中的個體是否以及如何利用相鄰個體產生的渦流節省能量迄今依然沒有公認的答案。節能機理示意圖謝廣明課題組採用課題組自己研發的高仿生機器魚為物理實驗模型為了驗證真魚魚群是否也採用該規律,謝廣明課題組聯合德國馬普動物行為研究所Iain D. Couzin教授課題組,分析真魚在不同遊速下的隊形和魚體相對擺動關係,驗證了這一簡單規律在真魚中同樣適用。特別地,對真魚的視覺和側線感知分別進行可恢復性的破壞後,發現真魚實現該規律不需要複雜的感知和大腦處理,預示著該規律有可能普遍存在於生物體系統中。
  • 浙大造軟體機器魚 遊出「菲爾普斯速度」
    它全身柔軟無骨,能以每秒6釐米的速度不動聲色地暢遊3個小時,速度達到世界同類軟體機器人最快。當天,浙大航空航天學院李鐵風、黃志龍課題組的論文「快速遊動的軟體電動魚」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線。「魚」,正是他們「養」的。 平板身材,「肌肉」發達
  • 製造機器魚:科學家模擬魚類運動機制
    據國外媒體報導,動物界為機器人研究提供了無窮無盡的靈感,或許未來我們還可以見證機器動物園的誕生,觀賞機器獵豹、機器海豹、機 器黃蜂、機器霸王龍等等。從實用性和美觀的角度,製造一條能遊泳的機器魚是個不錯的主意;而且,它很可能將幫助我們在外星球的海洋中尋找外星生命。
  • 好強大的仿生機器魚!這才是真正的黑科技!智能環保又實用!
    仿生機器魚是屬於仿生機器人學的範疇,因此它涉及到機電、材料、流體力學、控制、能源、生物、通訊等學科。對它的研究可以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同時由魚類運動的特點還決定了仿生機器魚在一些特殊的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仿生機器魚啊就是仿照魚鰭的運動原理讓自身動起來,它在水中的表現也是讓人眼前一亮!
  • 太湖檢測有了機器魚(環保科技)(圖)
    在科研人員的控制下,它將大量的水質數據傳回控制臺,為這個時段太湖的水質診斷提供了檢測數據。  機器魚和魚類和諧共處  機器魚,其實是一個微形的魚形機器人。它有著尖尖的黃色頭部,光溜溜的黑亮身體,背部有魚鰭,甚至還有擺動自如的尾巴。如果不是工作時身後拖著一個船形的浮標,工作中的機器魚儼然就是一條生活在水中的大魚。
  • 仿生智能機器魚成功遊過維港
    「創交會」上演示的仿生機器魚。智能移動住宿品牌「微宿」受到關注。本屆創交會以「雙創新時代共享新未來」為主題,展覽總面積約2萬多平方米,展期三天,將於6月21日~23日舉行。據介紹,本屆創交會聚焦未來科技、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共計展出1200多項海內外科研成果。創交會共設置20多個展覽展示專區、1個特色功能區。「高端人才成果展區」是一大特設展區,分設院士成果專區、九三學社社員成果專區等,共計展出近200個項目。
  •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研究團隊讓含有液體電解質的碘化鋅液流電池互聯,製成了一種人工合成血管系統,並將其嵌入仿獅子魚的機器魚體內。  這種液體會在機器魚的周身循環,通過電化學反應驅動機器魚內部搭載的泵和電子器件。與此同時,液體的泵送還能向魚鰭傳遞機械功,幫助機器魚遊泳。  在測試中,這條機器魚能以每分鐘大於1.5倍體長的速度長時間逆流遊動,其理論最長續航能力為36小時以上。
  • 哈佛科學家研發出魚群機器人Blueswarm
    被稱為「Bluebots」的機器魚能自主地同步遊泳。任何看過海底自然紀錄片的人都會驚嘆於魚群表演的複雜編排,那仿佛是一部由數千名演員組成的飛鏢式同步芭蕾舞。這些本能的運動激發了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Harvard JohnA.
  • 【前沿技術】高遊速仿生機器魚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受美國國防部多學科大學研究計劃資助,維吉尼亞大學與哈佛大學合作,研製出仿黃鰭金槍魚和大西洋鯖魚的機器魚,並研究了其高頻擺尾下的速度和力量。
  •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研究團隊讓含有液體電解質的碘化鋅液流電池互聯,製成了一種人工合成血管系統,並將其嵌入仿獅子魚的機器魚體內。這種液體會在機器魚的周身循環,通過電化學反應驅動機器魚內部搭載的泵和電子器件。與此同時,液體的泵送還能向魚鰭傳遞機械功,幫助機器魚遊泳。在測試中,這條機器魚能以每分鐘大於1.5倍體長的速度長時間逆流遊動,其理論最長續航能力為36小時以上。
  •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2019-06-2004:54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合成血管系統問世,為軟體機器人供能  人造「血」可驅動機器魚遊動
  • 機器魚來了!遊動姿態跟真魚一模一樣
    「咦,這兩條魚長得好奇怪哦,原來是機器魚啊!」順著市民發出的驚呼聲,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了赫瓦機器人展區。只見展區內擺放著一個較大的水池,兩條「魚」正歡快地擺動著軀體,在池子裡暢遊,走近定睛一看,才發現這兩條「魚」其實都是「機器魚」。
  • 2019創交會廣州開幕 仿生機器魚等吸睛
    在水中遊動的仿生機器魚 沈釗 攝中新網廣州6月21日電 (沈釗)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6月21日-23日在廣州廣交會展館舉行,記者21日在中國科學院地展位看到,一條仿生機器魚在水池裡靈活地遊動,引得往來客商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