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的生命也得到了有效延長,面對各種疾病,醫生們也可以藉助於先進的儀器減輕病人的痛苦。
然而,目前醫療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頸,器官移植就是其中的問題之一。由於缺乏充足的供體、病人術後容易出現排異反應等,都給相關方面帶來了不便,因此這也成為醫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最新消息顯示,科學家們利用人類的皮膚細胞,結合最先進的技術,成功培育出了微型肝臟,在未來有望為器官移植提供更好的條件。該消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微型肝臟的主要成分是人體皮膚細胞,所以不會出現異體器官移植的排異反應,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據悉,人工培育微型肝臟是藉助於皮膚細胞的編程。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畢竟編程與計算機技術存在更多的聯繫,但是科學家們卻利用相關技術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了幹細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構成微型肝臟,從而實現肝臟的一些職能。
雖然從整體上看,人們仍然很難將其與肝臟聯繫在一起,但是科學家們表示,這些微型肝臟可以直接使用,並且能夠像正常的肝臟一樣分泌膽汁酸和尿素,目前已經在小鼠身上進行了相關實驗。
或許,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人類可以進行「器官定製」,甚至還有望建立「器官銀行」,必要時從中尋找合適的供體,大大降低了器官移植手術的風險。
不過,科學家們表示,由於相關技術仍然處於嘗試階段,所以短時間內無法將其進行臨床應用。如果在未來有條件的話,有望提供短時間的器官支持,從而為病人爭取更多的時間尋找合適的供體。
器官移植對醫療技術是一種考驗,科學家們也在不斷努力尋找新的方案,面對廣闊的發展前景,人造器官將在未來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