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愛父母維繫在「刷屏」的快感中

2020-12-03 中國婦女報

□ 郭立場

中國哪裡孝子最多?答:朋友圈。這雖是網友的一句吐槽,卻反映出網際網路時代,人們向父母表達愛意的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少網友質疑:一條微博或者朋友圈,就能讓或許根本不上微博微信的父母感受到愛?

父愛母愛是亙古不變的話題。記得幾年前看過一部電影《母親》,改編自著名作家石鐘山「激情三部曲」的《母親活著真好》,講述的是一個母親帶著四個孩子的艱難生活,將母親那種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我感動得淚流滿面。可以說,這個「母親」是億萬個母親的縮影,也是億萬個母親的典範。遺憾的是,我們總是對母親的辛勤勞作視為理所當然,很少考慮付出背後的艱辛和血汗。及至成年之後,還有些人甘做「啃老族」,不去履行人子的責任和義務。

身為人子,我們需要沉思,需要感動,更需要以實際行動去孝敬我們含辛茹苦的父母。哪怕,父母壓根就「不稀罕」也不「最期待」孩子的回報。

記得在鳳凰衛視三周年臺慶晚會上,節目主持人楊瀾向觀眾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出生在河南農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識的農民,但媽媽咬緊牙關省吃儉用,在崔琦12歲那年將他送到村外讀書。這一走,竟成了崔琦與父母的永別。楊瀾問崔琦:如果當初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樣?崔琦後悔地流下眼淚:「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

韶華時光已匆匆溜走,留給筆者的是那滿溢的親情。最近一次見到母親,心中不禁悽然:媽媽何以蒼老至此了?我突然想起有一位朋友的QQ籤名:你長那麼大,給你的父母倒過一杯水嗎?那一刻,我莫名地局促不安,倒水是有過的,卻屈指可數。更何況,難道僅僅是倒水就能報答父母的恩情嗎?我們欠父母的實在是太多太多。能有機會反悔,畢竟還是幸福的,還有一些人的母親或許已不在人世,他們又當如何彌補內心的空白,乃至填補追悔莫及的惶惑呢?

事實上,感恩不需要華麗的形式,也不計較財富的多寡與名望的高低,只要有一份真心和熱情,父母便會知足無憾了。趁著父母健在,實在是應該抓緊分秒時間,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孝敬、關愛父母。讓我們用愛傳遞愛,關愛爸媽,用實際行動祝福我們的父母健康快樂。

相關焦點

  • 暖心的母親節表白被刷屏:愛我的時候,別忘了愛自己。
    小男孩在視頻中,羞澀又大膽地對媽媽表白:我做你孩子的時間很短我一下子就長大了。所以,愛我的時候,別忘了愛自己。最後,不忘送上一個大大的比心和親吻。聽著這麼軟萌暖心的話語,老母親的心瞬間被融化。女人一生當中,愛丈夫愛孩子愛家人,卻唯獨忘了愛自己。
  • 信息成癮症:被刷屏控制的大腦
    現實中隨處可見,這樣痴迷於刷屏的行為,這也是時代高速發展所引發的弊端——信息成癮症,伴隨著網絡虛擬社會發展而出現的獲取信息成癮的行為。每當拿起手機刷新微博、朋友圈、百度、抖音、快手、頭條、小紅書、知乎等手機APP的時候,總是想,我看完這一屏就結束,就去睡覺或者去幹別的。但這個時候總是有一種不受控制的力量促使我們一屏一屏的看下去。
  • 九愛手機halove H1發布 2999隻賣給父母
    或許是科技發展太快,也或許是父母已經年邁,我們在享受科技的快感時卻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儘管市面上有不少老年機存在,但多數以廉價的千元機面孔出現,在體驗和品質上均缺乏深度對接。,這款九愛親情協助App支持Android和iOS雙平臺,不管你用什麼手機,只要父母使用halove H1你就可以輕鬆實現遠程協助,幫助父母更便捷的解決使用手機的問題。
  • 維繫婚姻的「黃金法則」,你做到了麼
    維繫婚姻到底靠什麼?我們先從心理學角度看:婚姻中親密關係是有三個基礎:性、情、金錢。男女差異很大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男人第一看中的是性女人第一看情、第二是錢這種差距意味著婚姻關係並不是戀愛狀態的延續也不僅僅只是甜蜜和幸福婚姻是是需要維繫的婚姻的維繫是需要法則的你做到了嗎?
  • 孩子天天愛頂嘴,家長別光會打罵,高層次父母會這樣管教
    文 | 爸媽盒子孩子不聽話,愛頂嘴,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時最煩惱的問題。《放學後》的一期節目中,有個叫趙藝釩的小姑娘,還在練習寫數字。最開始,她寫得比較隨意,爸爸幫她找出了其中的問題,讓她繼續寫,寫到沒問題為止。第二次,她態度開始認真了,一筆一划寫得整整齊齊,很快得到了旁邊的媽媽的誇獎。
  • 睿智燈塔-比愛孩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毫無保留的愛
    父母毫無保留的愛,讓我們有底氣去追逐詩和遠方。父母毫無保留的愛,讓我們有勇氣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父母對孩子毫無保留的愛,是孩子生命中最大的底氣。電影《奇蹟男孩》(同名暢銷書)中的小主人公奧吉,是一個天生臉部畸形的小男孩,在歷經27次手術後終於活下來了,卻不得不面對難以修復的「醜陋」容貌。
  • 外國網友刷屏解讀
    一時間,這個帶著濃厚東方特色的親情故事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刷屏」。在一條獲轉發上萬的推文中,一位從事電影編劇工作的華人網友感嘆說,該片獲獎,就好比曾被西方人誤解的亞洲美食,如今終於得到認可。《包寶寶》獲獎之前,曾有西方網友在社交媒體吐槽,認為其劇情晦澀,看不懂。
  • 男子照顧病妻二十五載不離不棄 自創手語維繫感情
    ○妻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只能是臥床  愛是什麼?對於阮永贊來說,愛就是照顧好身有殘疾的聾啞妻子。  去年年中,62歲的阮永贊因為身體原因辭去了小區清潔工一職,但他依然改變不了原先的生活節奏。他站在自家門前的走道上,試圖將因數日前下雨黏留下的泥土印跡清理乾淨。他的妻子,63歲的程時仙安安靜靜地坐在家門口的板凳上。  「掃乾淨就吃飯,別著急。」阮永贊衝著程時仙搖了搖手裡的掃把,然後做了一個吃飯的動作。為了回應丈夫,程時仙只能眨眨眼。
  • 比「挨打」更可怕的,是父母的那張嘴!別再罵孩子了
    不顧及孩子的臉面、不顧及孩子的心理,似乎能夠通過貶低孩子獲得快感似的。殊不知,這種方式只會毀了孩子。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在對待自己的朋友、親戚、同事的時候,總是那麼謙遜有禮,溫文爾雅。唯獨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他們恨不得用世界上最惡毒的話來攻擊自己。
  • 感情需要時刻聯繫,距離再遠,也別讓愛和關心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文||肆小蟹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龍應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總是很容易就淡漠、疏離,大多原因都只有一個——長時間沒有聯繫。01 與父母要常聯繫09年,是我第一次離家在學校住宿,但那時候每周末還是能回家的,想家的情緒也沒有那麼滿。三年後上了高中,開學那天母親送我去學校,得知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的時候,母親囑咐我照顧好自己就回家了,我看著她的背影哭了好久。隨著成長,離家的日子越來越長,我還是像小時候一樣,戀家,隔幾天就跟父母聯繫。
  • 是什麼維繫了親情?不僅僅是血緣關係。《以家人之名》,治癒你我
    電視劇將圍繞「家庭」展開,在這裡將會重新明確「家人」這一概念,明白家人之間的羈絆不一定是血緣而是愛的故事。三個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
  • 豆瓣高分動畫《鷸》:父母愛孩子,要讓他吃苦
    只有6分鐘的故事,耐人尋味,能讓人聯想到自身的家庭教育問題,到底怎樣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母鷸捨得讓小雛鷸吃苦,更是狠得下心來放手讓小雛鷸學會生存的技能,在經過幾次的磨礪後,終於成長。看了這部動畫片,不禁想起幾年前的那個名為楊鎖的男子餓死在家中的事。這個男子小時候本來也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願意幫父母分擔家務,但是其父母怕累著他,就什麼都不讓他做。
  • 謝娜的雙胞胎寶寶,完全不同的裝扮,這才是聰明的父母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在現實的生活中卻有很多長相幾乎相同的雙胞胎,帶著 他們外出,經常發生很大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無論如何,也分辨不出「誰是老大」,很多父母非常鍾情將兩個孩子打扮成一樣,其實對孩子來說,並不一定是好事。
  • 楊紫20分鐘催淚彈:父母離婚的孩子,為什麼很難學會愛自己?
    那是父親留給她唯一的,也是所有的「愛」。她一分都捨不得花。12年過去了。她始終活在悔恨中,遺憾在父親來見她最後一面時,沒有去抱抱他。它告訴我們,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被動的;她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但作為父母,我們既然選擇了孕育孩子,就要承擔起這份選擇帶來的責任。盡力呵護,別輕易傷害。看片時,有兩段話讓我很受觸動。
  • 如何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是他需要的愛?
    如何去做,並讓你的伴侶感受到你的愛,這是一個學問。愛是相通的,所以前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呢?》,文末的時候我留了一個疑問: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給予的是他們需要的愛呢?當時寫的時候我自己沒有答案,覺得做到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也可以,但是又覺得不夠,這是基礎,今天在和一個朋友討論的時候,我有了答案,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 愛孩子母雞都會,有些父母卻售賣、毒打自己的親生孩子
    高爾基說:「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句話透露出了母愛的天性,也講述了教育孩子的艱難,但有很多父母,卻連嘗試一下教育自己的孩子都不願意。最後法院剝奪了孩子父母的撫養權,將孩子交給老家的社會福利院撫養。父母對孩子難道不應該是愛護有加嗎?這與很多「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的現代寵愛子女的父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今天520,我想對父母說一聲:「爸,媽,我愛你們!」
    在生活中,沒有人會因為你的存在或離去,而損失分毫,這個世界也不會因為缺少你就不會運轉。當我們歷經生活的磨難,嘗盡成敗得失的酸甜苦辣之後,才終於懂得,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才是真正在乎你,願意為你付出全部甚至生命的人。
  • 為什麼孩子總愛咬指甲?這幾個原因父母要留意,不能總怪孩子
    生活中愛咬指甲的小孩子應該還不少,孩子為什麼會愛咬指甲呢?或者說孩子咬指甲的背後是不是在傳遞著什麼信息?當父母的別大意,孩子愛咬指甲很可能是這幾個原因,不能總怪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也愛咬指甲,那父母要先反思,看看你們有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你們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會不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當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之後,很可能他自己就會改掉這個「不良愛好」。不良的行為習慣這個原因很好解釋。
  • 父母和兄弟姐妹,從血緣上看誰跟我們更親?答案跟想像中的有差異
    但是由於Y染色體上的基因只能雄性遺傳給家族的雄性,也是網上常說的「我有一條祖傳的染色體」,因此,兄弟之間的關係可能是最親,這個答案可能跟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雖然兄弟姐妹可能是我們血緣上最親的人,但為什麼我們不用對他們負太大的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