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時代,人們被手機佔據的時間越來越多。
2019年我國成年人人均接觸手機時間為100.41分鐘,比2018年同比增長了15.54分鐘。
現實中隨處可見,這樣痴迷於刷屏的行為,這也是時代高速發展所引發的弊端——信息成癮症,伴隨著網絡虛擬社會發展而出現的獲取信息成癮的行為。
每當拿起手機刷新微博、朋友圈、百度、抖音、快手、頭條、小紅書、知乎等手機APP的時候,總是想,我看完這一屏就結束,就去睡覺或者去幹別的。但這個時候總是有一種不受控制的力量促使我們一屏一屏的看下去。
結果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凌晨或幾個小時下去了。
細思極恐,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控制著我們的大腦,不停地刷下去呢?
01新鮮感
大數據時代,手機客戶經常流量的信息會被APP後臺提取,手機客戶再次打開APP的時候,相關類型的內容就會被不斷推送,大大提升了你看到自己感興的內容的可能性。
每個人生活層面都是小層面,在網絡覆蓋時代,可以在大眾的網絡平臺上看到形形色色的各種新鮮事物,大大滿足了人們對不同事物的新鮮感。
被生活所壓迫的人,刷屏的時候可以獲得很大程度上的放鬆感,讓壓抑的神經得到放鬆,神經就會在很大程度上給予獎勵,讓人們獲得刺激的愉悅感。
02方便簡單
手機刷屏,特別是長時間的刷屏,現實層面上並不需要任何的代價,這個行為不費吹灰之力,不用投入太大的成本,沒有門檻,其背後的時間和精力成本是直接被忽略的。
簡單方便的刷屏行為可以帶來獎勵,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舒緩生活的壓抑感,僅僅這樣,刷屏這個行為就可以讓人很容易上癮。
這種行為幾乎是「零成本」地為人們創造了大量的價值,營造了愉悅的心理情緒。
03愉悅感
人們對毒品上癮,是因為使用他們,即刻就能獲得一種愉悅感,這種愉悅感與毒品產生了聯繫,即毒品=愉悅感,為了延續這種愉悅的快感,就要不停的吸食毒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上癮。
手機刷屏同樣的道理,在不斷刷手機的過程中,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作為獎勵,讓人感受到愉悅感與快感,不斷的刷屏就是不斷在加強這種感覺,強化刷屏這個執念。
為了追求到這種快感,大腦就會控制思維不斷的去刷屏,不斷重複這個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不刷屏就感到手足無措,心情感到焦急煩躁的原因。
04心理匱乏感
什麼人會長時間的去刷屏?
感覺無聊、不想做事、工作沒有進展或處於瓶頸、不知道該幹什麼、心情煩躁……
刷屏的初始行為,是人們在無法抗拒當下的自己,試圖逃避現實時出現的行為。屏幕上的內容所帶來的愉悅感與快感,可以讓人短暫地逃離現實中毫無起色的自我。
說到底,信息成癮症是一種病態的逃避方式。
想要遠離信息成癮症,就要做好時間規劃,讓自己忙起來,減少大腦對刷屏快感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