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假象,還是真實的?哲學中可怕的「桶中腦」猜想

2020-12-04 獨視角

在電影《黑客帝國》中,尼歐與一伙人接觸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生活的世界只是母體創造出來的幻影︰幾百年前人類與失去控制的機械爆發戰爭,人類企圖製造彌天濃煙遮蔽作為機器活動能源的太陽光,結果卻被機器們反將了一軍。機器捕獲人類並大量養殖,利用人體產生的生化能源補給自己,而為了不使人類因為恐懼和沮喪而失去生產力,他們將電子訊號接上人腦神經,使養殖槽裡的人類擁有如同活在真實世界一般的感官經驗,相信自己依然活在真實的世界。

可怕的「桶中腦」猜想(英語:Brain in a vat,又稱「缸中之腦」brain in a jar)

這樣的想法在哲學家眼裡並不新奇,哲學界一直都有層出不窮的古怪點子,比方說一模一樣的兩個地球(也叫孿生地球)、泥沼和閃電作成的人等等,而桶中腦就是其中一個。我們可以想像,有一個古怪且聰明的博士,他平常的休閒就是到街上把路人弄迷昏帶回實驗室,然後挖出腦子接上管線放進機器桶裡。博士的機器桶是很高級的產品,它不但可以補給人腦活動需要的營養,也可以適當地輸入電流刺激製造感官經驗,使桶子裡的人腦以為自己依然活在真實世界。

指涉的條件

人們會用一些東西來指涉(refer)或表示(represent) 另外一個東西。比方說當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有Y字圖案的板子,我們會說這個Y字圖案畫的是岔路,這個板子是用來表示前面有叉路,而當我們看到黑板上方康德的肖像,我們會說這個肖像畫的是康德,這張圖指涉的是康德這個人等等。在這裡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一個東西會表示著另外一個東西?

看了叉路和康德的例子,或許我們會猜測,一個東西表示另外一個東西的條件就是,前者和後者看起來有所相似。是這樣嗎?當兩個東西互相類似的時候,其中一個一定表示另外一個嗎?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情況1.

小白鹿決定要畫一張小海報來慶祝自己終於寫完五份期末報告,他在桌上鋪平畫紙,調好顏料,決定先出門填飽肚子再回來好好幹這件大事。結果小白鹿後腳關上門,一隻無辜的獨角仙前腳就栽進了顏料裡。獨角仙心想「幹,好臭,我怎麼這麼可憐」,一面掙扎著爬回桌上,然後因為顏料厚重的氣味而喪失了方向感,在畫紙上亂爬。小白鹿回到房間之後,發現桌上的獨角仙和被沾了顏料的獨角仙弄髒的畫紙,令他感到驚訝的是,迷失方向的獨角仙亂爬亂爬而留下的顏料痕跡竟然儼然是一幅康德的肖像!

現在問題來了。當一個畫家替黑格爾畫了速寫,我們會說那張速寫畫的是黑格爾,那麼,在情況1裡,我們是否會說畫紙上畫的是黑格爾?

不,我們似乎不會想這樣說。一般人大概不會認為獨角仙碰巧在畫紙上弄出的圖案是代表了另外一個東西,就算這個圖案和那個東西極端地相似。

情況1說明了,並不是當兩個東西相似的時候我們就會認為其中一個表示另外一個。這蘊含了兩個東西之間的相似並不是這兩個東西之間有表示關係的充分條件。事實上,我們可以很輕易地舉出其他例子來說明兩個東西之間的相似也不是這兩個東西之間有表示關係的必要條件,比方說文字。「黑格爾」這三個字排在一起時表示的是黑格爾這個人,但是這三個字卻跟這個人看起來一點也不相似。

於是我們知道,兩個東西之間是不是相似跟這兩個東西之間是否存在表示關係沒有什麼牽連。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另外兩個例子︰

情況2.

小白鹿把情況1中的獨角仙在畫紙上亂爬而成的圖案裱起來掛在牆上。畢竟一隻獨角仙在紙上隨機亂爬就描出酷似康德的圖案這種事可不是天天都會發生的,值得紀念。

過了幾天,正當小白鹿在觀賞影集「六人行」的時候(自從期末報告寫完之後,小白鹿就天天看六人行),小白鹿那隔天要考哲學史的笨蛋室友抓了一堆筆記紙衝進門來︰「你知道古典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有誰嗎?」每天都被蠢問題荼毒的小白鹿頭也不回,不耐煩地指了指牆上掛著的那張圖。

情況3.

回到情況1中的情節,不過這一次掉進顏料裡的是一隻非常聰明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天分和視覺系統以及樂觀開朗個性的獨角仙。當牠栽進顏料裡時,心裡想的不是任何怨天尤 人的牢騷,而是「哞,算你(指小白鹿)有眼福,我就來畫個康德吧!」。於是他憑藉著幾天前在小白鹿借回家的書上偷瞄到的康德相片的記憶和強大的構圖能力,拖著沾了顏料的身體在畫紙上來回爬行,勾勒出栩栩如生能以假亂真的康德輪廓。

在情況2中,我們會傾向於認為當小白鹿指著牆上的畫時,那幅畫的確是表示著康德,至少我們會說,小白鹿用那幅畫來(向笨蛋室友)表示康德。而在情況3中,我們會傾向於認為那隻聰明的獨角仙畫出來的康德的確是表示了康德。

為什麼會這樣?情況1和情況2、情況3之間有什麼差別以至於我們會認為情況 2、情況3裡的畫有和康德之間有表示關係而情況1裡沒有?雖然目前的學術進展還沒有辦法把這件事情說得很清楚,不過我們可以大略鉤勒出箇中原因︰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

當一幅肖像指涉康德的時候,這幅肖像的產生康德之間一定有因果關係。比方說這幅肖像是來自於某隻聰明的獨角仙的手筆,而這隻獨角仙作畫時是根據記憶中的心靈圖像(mental image),獨角先關於康德的心靈圖像是幾天前在書上看到康德的圖片之後記下來的,而書上康德的圖片是從某張康德生前照的相片拷貝的。也就是說,我們依循著這幅畫誕生的因果路線往回找,可以找到康德。

而如果一幅畫和一個人之間毫無因果關係,比方說,根本不認識康德的獨角仙沾了顏料在桌上亂爬碰巧弄出了跟康德極度相似的圖,就算這幅圖和康德真的超像,我們也不會認為這幅圖畫的是康德。

於是我們知道,如果a和b之間沒有因果關係,他們之間就不會有指涉關係。也就是說,因果關係是指涉關係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一張圖片並不會本質地必然地(essentially and necessarily)具有指涉功能,它必須滿足具有因果關係之類的條件。

從語言到文字和心靈圖像

上面討論了圖片具有指涉功能的條件,事實上,提出桶中腦的Putnam會主張不只是圖片不會本質地必然地具有指涉功能,我們所使用的文字和我們心裡浮現的心靈圖像本身也不會本質地必然地具有指涉功能。

文字不會本質地必然地具有指涉功能這件事情可以相當簡單地說明,比方說我們可以想像獨角仙拖著顏料在畫紙上碰巧弄出的圖案不是康德的肖像,而是歪歪扭扭的圖案,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我們認為這隻獨角仙認識字,否則我們不會認為紙上的圖案是在表達一些意義。

當我們想起某個人的時候,他的容貌會以心靈圖像的形式在我們的心裡浮現,基本上這是一件好事情,除非你剛失戀。而通常當我們的心裡浮現某個人的容貌的心靈圖像時,我們會說這個心靈圖像指涉的是這個人。

基本上,我們要先對外在世界的東西有所認識,才會有相對應的心靈圖像。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要怎麼說明一個心靈圖像並不是本質地必然地指涉某個東西?Putnam提供了一個假想的例子︰

情況4.

一個遙遠的星球(姑且叫它「K星」吧)上住了跟我們在各方面都一樣的K星人,K星本身也和地球非常相似,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K星上沒有任何的植物。而因為K星所在方圓幾十萬光年範圍內的任何星球也都沒有樹,所以K星人基本上從來沒見過樹。

有一天,K星裡某一臺印表機故障了,在碳粉針亂打之下巧合地印出了一張跟這張圖一模一樣的圖:K星人們感到很新奇,他們傳閱這張圖,可是卻沒有人知道那張圖裡的東西是什麼鬼。他們之中有一些人晚上回家之後依然想著那張圖裡的東西,試圖分析它可能的性質和功用。

情況4有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因為K星人和地球人有一樣的身體和腦神經結構,所以當K星人想著那張圖的時候,他們的腦子裡浮現的心靈圖像和我們想到那張圖的時候腦子裡所浮現的心靈圖像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我們會認為我們心裡的心靈圖像指涉樹,而不會認為K星人心裡的心靈圖像指涉樹。

Putnam認為這個思想實驗的結論很簡單︰因為同一個心靈圖像有時候會代表某一個(種)特定的東西,有時候不會,所以顯然有一些額外的條件決定心靈圖像是不是具有指涉能力,所以心靈圖像並不具有本質上必然的指涉能力。

回到桶中腦

現在讓我們來回想一下桶中腦的故事。Putnam的想法很簡單︰當K星人心裡浮現跟我們想到樹時心裡浮現的東西一樣的心靈圖像時,他們的心靈圖像並不指涉樹,而我們也不會說他們在想的東西是樹。那麼,當一個桶中腦藉由電流刺激產生就象是我們面對一顆紅蘋果時會產生的感官經驗時,他的感官經驗中的那個酷似紅蘋果的心靈圖像是否指涉紅蘋果?

Putnam認為,我們甚至可以假想一個更極端的故事︰事實上根本不曾有過桶中腦的感官經驗所描述的外在世界,因為那個機器桶和機器桶裡的大腦是由於一次激烈的行星爆炸而碰巧產生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如同K星上的印表機碰巧印出了酷似大樹的圖一樣,機器桶也是碰巧不斷地輸入會讓桶中腦產生如同面對一顆紅蘋果般的感官經驗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桶中腦想著「哞,我眼前有一顆紅蘋果」的時候,他的「紅蘋果」並不指涉外在世界的紅蘋果(根本不曾有過那種東西),如果要說那句話有意義的話,頂多它指涉的是某一段固定的電流刺激。因為當我們沿著「紅蘋果」的因果連結往回追溯,我們找不到外在世界的紅蘋果,頂多我們只能找到來自於在大爆炸中碰巧形成的機器桶產生的一段固定的電流刺激。

Putnam把那些並不指涉外在世界的東西的桶中腦所說的話稱為「桶中語(vat-English)」,根據Putnam桶中語無法談論那些桶中腦以為它可以談論的事情,因為桶中語裡的名詞無法指涉那些桶中腦以為它可以指涉的東西。一個桶中腦用桶中語談論的可能不只是紅蘋果,隨著輸入的電流刺激的多樣,他還有可能談論其他的東西,比方說六人行、喬治華盛頓、太監。他甚至有可能在經由電流刺激觀賞過黑客任務之後(幸好我們不需要面對「要經由行星爆炸碰巧形成一個內建黑客任務的機器桶需要多大的運氣」之類的問題)開始使用桶中語思考「我是一個桶中腦嗎?」之類的問題。但是因為桶中語裡的名詞沒有桶中腦所以為的指涉功能,所以在桶中語裡「我是一個桶中腦」裡的「桶中腦」指涉的其實不是想這件事或者說這句話的桶中腦本身,而是某一段或者某幾段電流刺激。也就是說,雖然一個桶中腦的確是桶中腦,但是他自己無法用桶中語把這件事情表達出來,他說出來的或是他想到的頂多只能是「我是一個信號某某某(代表電流刺激)」,而這句話顯然是錯的,因為他是一個桶中腦,而不是一段電流刺激。

於是Putnam宣稱說,桶中腦論證的第一個前提是自我推翻的︰當它被某個人想到或是被某個人說出來,就會自動變成假的。我們可以把Putnam的論證理解成下面這樣︰

一個明顯的點是,Putnam的結論來得太快了,因為[並非碰巧產生的桶中腦]是可能的︰的確可能有一些桶中腦,他所使用的桶中語裡的名詞和他的心靈圖像可以經由因果連結追溯到紅蘋果和黑客任務(然後途中會經過一個惡毒的科學家),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沒有理由說這些桶中腦的桶中語沒辦法用來談論他們以為他們在談論的東西。所以「我是桶中腦」並不是總是是自我推翻的。不過有人認為並不覺得像Putnam這麼腦洞大開的哲學家會犯這種簡單錯誤,或許他有在書中說明他的論證只適用於碰巧產生的桶中腦,只不過我們不小心忽略了。

人之所以能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人自身有一套感官系統(眼睛、耳朵、鼻子,皮膚的觸覺),這些聽覺視覺觸覺等器官通過神經把感知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大腦再進行處理,使我們能感受到這個世界。正如文章開頭所講的一旦有外部進行幹涉,使這些器官接受和傳遞出一種和現實世界一模一樣的假的信息呢?人的大腦還能分辨嗎?比如,曾經有人給狗帶上VR眼鏡(虛擬實境技術),狗狗一下子懵逼了,完全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一切究竟是真實的,還是假象。因此,人們所說的「客體」只不過是心智想像出來的幻覺和假象在人腦的投影,所以才有構成主義派的哲學家們認為與其說我們發現現實,不如說我們的感官系統構成現實,這樣聽起來有點哲學中的唯心主義的感覺。按照桶中腦的猜想,人感官經驗甚至能攪亂人對因果的判斷,不禁暗自納悶究竟誰才是這一切認知混亂之源,是那些鏡子中的假象,還是真實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由缸中之腦引發可怕猜想
    夢境的內容大多都和現實有關,但一個人感到壓力大的時候,尤其容易做噩夢,但即使沒有壓力,在一些情況下,人們也會夢到可怕的事情,這也是夢境神秘的地方。曾有人突發奇想,認為夢境是連接著平行世界的入口,在夢中人們看到的人其實是另一個世界另一個自己的真實經歷。
  • 哲學家王東嶽:我們都生活在假象中卻不知客觀世界是什麼
    於是這個學問就只用在純思維的遊戲中去,不管實物是什麼。人類文明締造的原因是我們無知凡是不斷流變的,一定不是真實存在學會假設,是人類文明的起點古希臘哲學的思想精神有三個前提:知識觀念、本體真存和精密邏輯。
  • 世界是虛擬的假象嗎?這不是科學問題,這是哲學本體論的變種
    溫馨的場景顯得那麼地真實。而這樣的場景不僅僅會出現在實際生活中,還會出現在你的夢裡。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有一個階段很自我,總是以為世界圍繞著自己旋轉。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其實這並不是自負的表現,這是心理變化的必經階段。長大之後,我們不自覺的默認世界是客觀的,每個人都是社會的單位,世界離開誰都會照樣存在。
  • 「我思故我在」,你所接觸的世界是真實的嗎,還是你只是缸中之腦
    關於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否是真實存在的,很多人都曽進行過思考,比如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就是在解釋,思考本身是確定的,所以我們確定我們自己存在。類似的劇情在諸多影視作品中也體現過了,提到缸中之腦,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駭客帝國》。小編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起源於《異次元駭客》這部電影。
  • 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不是真實存在的——著名的假設「缸中之腦」
    1981年,來自美國的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提出的科學界最為著名的一個假想--「缸中之腦」。你過往的經歷、你對色彩的認知、你對親人的愛,世界的思,都來自於大腦內部的處理和分析,因此「缸中之腦」是一種完全可能存在的事情,這個問題永遠無解。
  • 缸中之腦,世界真實存在嗎?
    齊東野語x 2020-05-3 17:56:44『 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闡述的假想。也是著名的十大科學悖論之一。一個人如果被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子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這個腦子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比如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 缸中之腦假想,向我們提出了一個疑問,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走進了科學發展的道路,更多的科學家不斷出現,開始思考探索這個世界的秘密。在1981年,美國科學家希拉蕊·普特南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假想-缸中之腦。這個假想的內容是這樣的:假如一個瘋子科學家,通過手術等手段,將一個人的大腦從身體上取下來,然後放在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的營養液中。
  • 缸中之腦:是誰偷走了你的意識?我們所處的世界是真實的嗎?
    著名科學、哲學家希拉蕊·普特南,在1981年提出了一個名為「缸中之腦」的假想:如果將一個大腦泡在一個充滿了某種營養液的缸裡,並通過強大的計算機與其交互各種感官信息,那麼這個大腦就會認為自己是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裡。設想一下:我們是否只是「意識」般存在於「缸」中?
  • 瘋子的猜想「缸中之腦」
    "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Reason、Truth、and History)一書中,闡述的假想。"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
  • 思想實驗,缸中之腦,你看的這世界有可能就是一組電腦信號
    這是一個思想實驗,一般人的看法是看到的世界是絕對真實的,缸中之腦這個思想實驗的設想主要是要反對這麼一種觀念,假設這個實驗是真的,那麼被實驗者感受的這個世界,完全就是虛擬的,只不過是由計算機產生不同的信號刺激大腦而產生的一個我們看上去不同的虛擬世界,所以這種假設成立,那麼人只不過活在一個完全虛假的世界。
  • 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我們是否應懷疑一切?哲學上的缸中腦
    懷疑主義思想在西方哲學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古希臘時期,懷疑主義者就已經對知識的界限、標準等問題加以駁難,例如皮浪主義者主張對一切採取懸而不決、不做判斷的存疑態度。與近代和當代知識論探討不同,古代懷疑論的日的是希望通過終止判斷而獲得靈魂安寧與內心平靜。《懷疑主義歷史》認為,佔代懷疑論本質上是在眾多看似合理的本體論中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的結果。
  • 缸中之腦的你認為世界是真實的麼
    大家都知道我們之所以觀察和感受到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完全是依賴於大腦,正是大腦去處理這些信息反饋給我們,我們才可以去認識這個世界,我們的親人,朋友以及家人!你如何證明現在的一切都是真實存在,包括現在你正看這篇文章!這就是――「缸中之腦」悖論,可當你去質疑它時它是無解的,因為這或許就是設定好的程序來讓你質疑!
  •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假象和錯覺是一回事嗎
    高考政治哲學常識:假象和錯覺是一回事嗎 2012-09-27 17:4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太可怕了,現實生活竟與「缸中之腦」的虛擬世界無異!
    「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他的著作《理性、真理與歷史》中提出的假想:如果把一個人的大腦從身體上取下來,放進充滿營養液的缸中,再將計算機連接到大腦的神經末梢上,用計算機傳輸信息,使大腦保持完全正常的幻覺,那麼這個人就會感覺這個世界依然真實存在
  • 科學家「缸中之腦」設想,用豬腦初步實現,人的世界真實存在嗎?
    小編曾經在網上看過一些腦洞大開的網友有趣的猜想,當自己的生活中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比如說明明沒做過這件事,卻感覺似曾相識,或者是記憶出現了偏差的時候,就說是控制自己的系統出現了bug,就好像是自己的背後有系統在操縱自己的生活一樣,其實有位科學家也提出過類似的大膽設想,名字叫「缸中之腦
  • 「楚門的世界」裡,充滿了現實生活中的「情感假象」
    如果站在事物呈現最客觀,最真實的邏輯上,我們會發現,鑽石和愛情絕沒有必然的關聯,車房也絕對不會成為婚姻的必要基石,而順從更不是對孝順一詞最完美的詮釋,疼愛更不是無限制的放任。而這些就是今天我們要通過電影聊到的話題「情感假象」,在1998年的時候,美國上映了一部極具想像力的電影《楚門的世界》,這部影片由著名的喜劇演員金凱瑞主演,由彼得威爾執導。
  • 「缸中之腦」,你也許根本不存在,整個宇宙都可能是虛擬的世界
    早在1981年美國當代哲學將希拉蕊.普特南就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闡述過缸中之腦這一假想。他設想一個人被邪惡的科學家實施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下來,放進一個可以使腦存活的缸中。正如主角柯布所言,只有當你醒來之後才意識到有什麼不對勁,因此即使在現實中,我們認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都無比真實。也不可忘記,我們曾在睡夢中被同樣想法欺騙,沉浸於夢中的人是無法意識到不真實之處的,從身體的感知、經驗知識到邏輯思維,都有可能被魔鬼欺騙、玩弄。《黑客帝國》中機器人通過編寫程序操控整個世界。
  • 人類是真實存在的嗎?缸中之腦和雙縫實驗,或許說明了一切!
    缸中之腦和雙縫實驗,似乎都說明了,人類或許不是真實存在的!在1981年的時候,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假想缸中之腦。這個猜想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看起來非常的荒唐,但是這個假想還有一個最為基本的問題就是,你是如何確保現在的你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呢?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有和缸中之腦非常相似的記錄,那就是中國古代的莊周夢蝶。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感覺非常的自由,但是忘記了自己是莊周,在驚醒之後才發現自己的身份,這時候的莊周已經實現了物與自我的交合變化。
  • 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專家列出4個證據,根本難以辯駁!
    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專家列出4個證據,根本難以辯駁!自從進入科技時代,人類陷入科技帶來的樂趣中,甚至現實和虛擬都傻傻分不清。1981年,「缸中之腦」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與此同時,又引申出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生存的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呢?
  • 從缸中之腦到雙縫實驗,人類是否真實存在
    腦「缸中之腦」是希拉蕊·普特南(Hilary Putnam)1981年在他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闡述的假想。醒後驚惶地發現自己是莊周,卻又不知是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了莊周?這就是他物與自我的交合變化。這個看似荒謬的故事顯示了莊子不同凡俗的思維方式,以及其超越常人的精神與生命境界的思維。雙縫實驗量子力學是當今世界先進的科學,它使得物理學有了全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