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康:全球供應鏈再配置 中國要力求從中下遊升級到上遊|中國世界觀...

2020-12-06 瀟湘晨報

《中國世界觀》評論欄目由中國網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球化的本質在於供應鏈和供給能力體系的上下遊分工協作。當前疫情疊加逆全球化,全球供應鏈正處於再配置階段,對於中國來說,挑戰與機遇並存。

資本逐利也必逐安全,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供應鏈條配置現狀(經濟體系的全球化)、共同信仰(價值體系的全球化)以及宜商配套因素(規則體系的全球化)是國際資本投資需要權衡的關鍵。中國必須在供應鏈條、去政治化和宜商環境上下足功夫,不但盡最大可能集聚、延長供應鏈條,還要力求從供應鏈的中下遊升級到上遊。

以供應鏈條集聚的方式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投資

本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復工不能復產」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於上下遊鏈條不能同時「轉起來」。如果上遊產品過不來,就無法開工生產;如果下遊不暢通,生產出來的東西就沒人接,世界實體經濟皆因此受阻。非常時期,空間的阻隔完全可以切斷供應鏈的上下遊鏈條,這種現象亟待我們深入思考供應鏈條的再配置布局問題。既往供應鏈條布局缺乏系統全局眼光,碎片化分布導致運輸距離長、時間久,運輸不便利還會加高倉儲成本,不僅導致鏈條上下遊運行不順暢,而且供應鏈條的鬆散、脆弱還可能導致鏈條發生斷裂的風險。以供應鏈條集聚的方式增加鏈條粘性,將是未來我們進行供應鏈配置布局需要著重思考的關鍵。

眾所周知,資本與全球供應鏈布局互為因果,相輔相成,越在上遊聚集的供應鏈條越能吸引資本投入,而資本投入越多則供應鏈條越聚集、越能佔據上遊鏈條。因此,當前中國境內已經具備產業集群優勢的產業園區將成為吸引國際資本投資的有利因素,未來有產業導向的園區投資建設還可能掀起一股熱潮。UNCTAD 發布的《2019 年世界投資報告》強調,高新產業園區建設已成為轉型經濟體的一項重要投資政策工具,未來可能成為國際資本直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良禽擇木而棲」,國家可以稅收、補貼等政策利好方式積極引導高新產業園區建設,為集聚、延長高端供應鏈做好基礎性服務工作:產業園區選址要兼顧交通樞紐、擁有生產成本的比較優勢、充足的成熟產業工人和工程師、宜商宜居等要素;產業園區建設要有主題,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中心,其他相關零部件企業配套跟進,形成產業集聚和生產的規模效應,盡最大可能擴展供應鏈條。

經濟體系的全球化永遠都是國際資本考量的首要因素,幫助國際資本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必然應成為東道國招商引資的服務核心。產業園區運營要去政治因素,尊重價值體系的全球化,對國際資本而言,無論賺多少錢,如果沒有安全都等於零,要給國際資本吃定心丸。戰狼式地聯繫非經濟原因抵制日資(釣魚島)、韓資(薩德飛彈)、一味放嘴炮、大講缺乏依據的陰謀論等,均會極大地增加國際資本對華投資安全的憂慮,撤資在很大程度上便是不得已而為之。

產業園區管理要與國際接軌,要保障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維護並遵守規則體系的全球化。既往我們一直在關注經濟體系的全球化,致力於供應鏈條的布局,往往對規則體系的全球化以及價值體系的全球化重視不夠。當前一些高端供應鏈環節上的外資,雖然會因搬離中國而帶來一些經濟損失,卻毅然決然地堅持搬離,這裡面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地方。全球製造業諮詢公司Kearney估計,中美貿易摩擦導致2018年中國對美國製造品出口下降900億美元,其中310億美元分流到其他成本更低的亞洲國家。由此數據我們可看到現實既殘酷又嚴峻。

供應鏈再配置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中國今天的供應鏈布局是幾十年改革開放中積累的結果。趁著東南亞那些低成本小國家基礎設施尚未建成、供應鏈上下遊配套亟待補充、產業工人缺乏技術訓練的契機,我們要儘快抓緊建設能夠承載供應鏈集聚的高新產業園區,盡最大可能留住現有的供應鏈外商並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進入中國。一旦形成供應鏈集聚,該地域的成本優勢會更明顯,將進一步集聚更長的供應鏈條和更強供給能力。

高端供應鏈的保中遊追上遊戰略

美國對中興、華為等高科技公司的制裁從表象上看是遏制中國發展數位技術,但其本質是想佔據高端供應鏈上遊以主導國際資本投資,這其實是決定全球供應鏈再配置的最核心要素,沒有之一。

研發突破技術瓶頸。當前嵌入全球高端供應鏈的絕大多數中國企業靠拼價格的方式參與全球產業競爭,處於生產製造低附加值環節,屬於供應鏈的中遊位置。這些企業需加強對供應鏈上遊核心技術的研發突破,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實現自主可控的產業發展格局。對於短期內無法攻克的技術難關需要另闢蹊徑,利用國家建立的全球專利庫數據,按圖索驥查詢該類技術研發和實際掌控的源頭信息,有的放矢地與技術實際掌控方開展合作,努力從供應鏈的中遊升級到上遊。

走出去積極融入。中國企業要放眼世界,密切追蹤供應鏈龍頭的重組趨勢和戰略走向,採取跟隨戰略主動強化與其配套和外包關係,審時度勢把一部分產能轉移過去,特別是對高端供應鏈中上遊原材料、關鍵零部件企業進行追加投資,以重資合作的方式積極投入研發創新,在確保高端供應鏈中遊鏈條地位的同時,以資本為紐帶強化和鞏固全球供應鏈的上下遊關係,力爭在技術上逐步趕超世界一流。

中日韓共榮圈。儘快籤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是鞏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地位的有效辦法。在中日韓供應鏈分工中,目前依然是日韓佔據核心技術產品研發與設計的供應鏈上遊位置,中國則處於附加值較低的生產加工製造裝配的供應鏈中下遊位置。如果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落地,將有效緩解以美國發起的「去中國化」供應鏈全球再配置對中國製造業的衝擊,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落地區域必將形成對國際資本的強勁吸引,中國在高端供應鏈的中下遊鏈條位置也將得到鞏固,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要牢牢把握技術升級的機會,不斷向供應鏈的上遊挺進。

新基建東風。2020年3、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連續提出加快新基建進度,該舉措剛好補齊我國因為技術不足而無法由市場自發引導高端供應鏈配置布局的劣勢。新基建為高端供應鏈產品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市場,不但可以助力我國從高端產業鏈的中遊攀升到上遊,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國際資本跟進投資,延長高端供應鏈的鏈條配置布局。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佔GDP比重達34.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7.9%;在拉動就業方面,2020年將創造約54萬個崗位,2025年,將創造約350萬個崗位,2030年將帶動超過800萬人就業。新基建前景廣闊未來可期。實事求是地說,從高端供應鏈的中下遊升級到上遊是一項艱苦卓絕的系統工程,但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藉助新基建的國家導向,投入重金積極打造、升級我國的數字產業,不能用短視的「經濟帳」去衡量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今天的生聚教訓臥薪嘗膽是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進。當我們佔據高端供應鏈的上遊位置,我們才算成為高端供應鏈的龍頭,才能主導高端供應鏈的全球配置,吸引國際資本跟進投資,並且才能切實解決「六保」的首要任務——保就業。

【來源:中國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簡愛父愛配方奶源再升級 未來將布局上遊供應鏈
    中國網財經7月20日訊 國內高端無添加酸奶品牌簡愛(廣州市樸誠乳業有限公司)近日宣布,旗下簡愛父愛配方奶源再升級,升級後的簡愛父愛配方三大衡量奶源品質的關鍵性指標將達到歐盟標準,其中體細胞及菌落數的指標要求甚至高於歐盟標準。而該決定可能導致簡愛父愛配方因奶源標準過高,在奶源供應緊張時段收不到足夠原奶而出現斷貨情況。
  • 賈康:中國個人所得稅合理性明顯不足
    在華爾街見聞全球投資峰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發表了題為《川普減稅的中國應對之策》的演講,賈康演講要點整理如下: 中國企業所得稅減稅的空間不大。這根線其實無法精確量化,中美都在尋求降稅負,稅收收入至少不能過這個點,但是到了這個點上是不是也可以再繼續降呢?這樣一個要領要達到的是供給側主題的微觀活力更好的發揮。第二個,中美稅制結構和稅改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中美各個有側重。
  • 解碼電子菸全球產業鏈,上中下遊覓良機
    4.解碼全球產業鏈,上中下遊覓良機。國內眾多企業在新型菸草上中下遊均有參與,電子霧化煙和HNB的快速發展有望給上中下遊產業鏈帶來投資機會,我們認為上遊技術壁壘較高的環節中已形成一定優勢的企業有望受益,中遊製造端國內頭部代工企業有望迎來發展良機,下遊銷售渠道生產煙標等產品的企業有望獲益。
  • 賈康:金融和網際網路融合滲透勢在必行
    論壇特邀成員、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表示,中國的金融改革創新有六個方面的勢在必行。第一,要以金融有效支持中國實體經濟升級換代,結構優化的升級版的形成這個方面勢在必行;第二,一定要有金融主體和金融產品多元化的實質性改革;第三,必須正視中國的政策性金融體系的建設和發展;第四,金融創新發展要和現在領導層、管理部門不遺餘力的支持PPP結合,這個結合是勢在必行的;第五,金融和網際網路的融合滲透是勢在必行的;第六,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
  • 中國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全球原料藥供應鏈的變與不變
    總部位於義大利的化學製藥通用協會(CPA)在其出品的有關全球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的2019年產業報告中稱,中國與印度在全世界範圍內供應著全球所需原料藥總量的60%。除此之外,印度作為仿製藥、原料藥出口大國也嚴重依賴著中國為其供應的原料藥上遊產品——醫藥中間體。因為新冠疫情,中國企業推遲復工時間,交通運輸受阻。
  • 京東領銜成立全球供應鏈創新中心,促進行業由鏈式向網狀升級變革
    未來,GSIC將在中國設立總部,在美國、德國、澳大利亞、荷蘭等地設立分部,實現供應鏈資源與服務平臺的全球網絡化布局。就本質而言,此次全球供應鏈創新中心成立,實際是對傳統鏈式供應鏈的升級,將其轉變為網狀供應體系,使之成為一個數位化、智能化、互聯的供應鏈創新與生態型資源配置與服務平臺。
  • 增強供應鏈安全助力打造中國生物醫藥「晶片」
    「增強生物醫藥供應鏈的安全有助於打造中國生物醫藥自己的『晶片』。」11月18日,火石創造CEO楊紅飛說。楊紅飛是在參加當天下午舉行的「智行-BT+IT融合新基建論壇」時作上述表述的。該論壇也是2020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領袖峰會的分論壇之一。
  • 京東物流國際化全面升級:搭建全球智慧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
    ,兩年前我們以物流為載體開始了在東南亞地區的布局,今年通過與谷歌的合作,我們也將繼續開拓歐美和其他市場,將中國模式反向拓展到海外,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國製造通全球、全球商品通中國。」劉強東再次確定了京東未來10年的國際化方向,即以物流打頭陣的供應鏈服務全球化。京東物流過去十年,以自建的方式在中國落地生根,成為中國電商物流的標杆,其倉配一體化模式帶來的極致速度及優質的服務,讓中國消費者及商家的物流體驗領先於全球。未來十年,將是京東物流主攻國際化的十年。
  • 中國化工巨頭加速全球布局圖「破壁」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靠近國內大市場,面向全球石油大通道,這是省內外石化產業之「同」;廣東石化大項目以央企、外企投資為主,上遊技術先進規模大,中下遊仍有巨大空間,山東浙江等地以當地國企、民企為主,基本形成全產業鏈配套,這是兩者之「異」。同異之間,蘊含著怎樣的產業發展規律?廣東石化產業如何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
  • 疫情衝擊下的供應鏈重組 中國有望成為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的先驅者和...
    它的大數據預測了未來幾個月可能出現的三個場景:最糟糕的情況(確定有疫苗或有效治療之前)、中間的情況(與H1N1流感疫情類似,持續3到6個月),以及最好的情況(幾周之內解決)。雖然三種情況下對供應鏈造成的近期和中期影響各有不同,但在所有情況下,由於全球圍堵抗疫措施已啟動,加上中國是世界上所有品類商品的製造國,短期內供應鏈都可能處於「高度中斷」狀態。
  • 針對大宗商品供應鏈優化升級,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從國家層面上,大宗商品供應鏈的控制權影響經濟安全。中國作為全球製造中心,是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買家。但是中國在很多關鍵的品類上嚴重依賴進口,比如鐵礦石、石油和大豆,對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構成潛在風險。從企業層面上,全流程的縱向供應鏈是大宗商品定價權的關鍵,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 港媒:中國升級「亞洲虎」發展模式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1月2日文章,原題:中國升級亞洲發展模式  日本的發展模式曾是世界用來衡量亞洲成功的尺度。到20世紀80年代,兩種「亞洲虎」出現。前日本殖民地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成為製造業超級明星。他們或多或少採用了東京的戰略,通過工業增長來磨鍊競爭力,提高生活水平。
  • 疫情「蝴蝶效應」加劇 中國應加速全球產業鏈角色轉型
    目前,市場上關於中國在未來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疫情暴發初期,有人擔憂疫情將加劇跨國公司重新布局供應鏈的步伐,一些產業將加速移出中國;全球疫情蔓延後,外資人士對中國防控成效認可,被視為產業鏈可能加速流向中國的信號。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出口企業在疫情中盡力履約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展現了中國整體生產活動的韌性,增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保持長期發展的信心。
  • 外貿訂單暴跌 汽車供應鏈二次衝擊部分工廠再停產
    海外疫情衝擊 汽車供應鏈再遭重挫實際上,因國內外疫情,梁衛東的公司業務已接連遭遇重擊。此前受國內疫情影響,該公司一季度訂單驟減,據梁衛東評估,2月國內業務同比下降了80%,而3月可能在60%左右。然而,在公司復工復產正逐步走向正軌時,隨即爆發的國外疫情讓梁衛東的心再度收緊。
  • 中國氣象局:未來10天長江上遊持續強降雨,致災風險高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焦翊丹7月15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2020年汛期專題新聞發布會獲悉,6月以來,南方地區出現了7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64%的縣(市)出現暴雨天氣,全國降雨情況呈現暴雨過程多、持續時間長、雨區重疊度高、累積雨量大、暴雨強度強等特點。
  • 不願再「妥協」,印度執意要修建水電站,中國做法讓世界嘆服!
    ,要修建水電站就要有足夠的水源,不過下遊的水量相對也會有很大的下降,這樣會對我國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我國表示不願意再''妥協'',於是在上遊也修建了一座更大的水電站。,在整體發電量中佔到的比例正在慢慢的降低,反觀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等佔到的比例將是越來越重。
  • 河南中大門國際物流與中國電子商會籤訂合作 網上絲路跨境供應鏈再...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實習生 鬱晴 文/圖)8月24日,河南保稅集團子公司中大門國際物流有限公司(CGL)與中國電子商會在河南保稅集團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電子商會供應鏈與物流專委會執行理事長施金輝與CGL業務副總經理高詠梅代表雙方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河南保稅集團總裁、CGL董事長徐平,CGL常務副總經理張廣傑,深圳市志誠天地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裁馮永勝,中國電子商會供應鏈與物流專委會常務理事杜洪波、陳仲華、徐志林、黃澤偉等出席籤約儀式並見籤。
  • 南網加快構建電力數字供應鏈新生態(數字電網)
    11月25日,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孟振平在該公司首屆供應鏈合作夥伴大會上表示,作為能源電力領域的骨幹央企,將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搶佔全球能源技術制高點,助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記者獲悉,在此次供應鏈合作夥伴大會上,100多家供應商聯合發起倡議,共同打造現代化能源電力產業鏈供應鏈,暢通能源大循環,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 ...在新發展格局要求情況下,為實現供應鏈調整、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順應國際貨幣體系深刻調整,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表示,在新發展格局要求情況下,為實現供應鏈調整、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從金融部門而言,要著眼於支持推動中國企業繼續在全球範圍內配置生產、供應和價值鏈。要積極參與新的全球規則的制定,在經濟、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實現更高標準、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 這一標的是中國第1、全球第3大企業,機構表示產品已有漲價預期
    這一標的是中國第1、全球第3大企業,公司掌握多項核心技術,機構表示產品已有漲價預期長電科技是國內封測龍頭企業,管理持續改善,受益於與國內晶圓代工龍頭的緊密合作、先進封裝技術的領先布局,業績彈性較大。5G時代,先進封裝滲透及價值量均在提升,長電科技SiP/AiP/FOLWP等布局國內領先,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