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表象迷惑,新零售為什麼會是J型曲線增長?

2020-12-06 聯商網linkshop

攝影/kaga

聯商專欄:什麼是J型曲線,顧名思義就增長走勢像「J」字一樣,前低後面突然直線拉升。

套用到新零售上就是,前期資本投入以及不斷試錯,使得起步階段經營數據不太好看。到後期探路成功,新零售將迎來業績、利潤雙線爆發性增長。

這邊涉及到兩個關鍵點:一個是營收爆發點是否到來,一個是利潤拐點何時出現?

新零售是阿里2016年提出的一個概念,或者叫阿里新零售,這個新零售從誕生起就被認為傳統電商的替代者。馬雲喊話,不再談傳統電商,未來只屬於新零售,新零售將會是顛覆性的產品。為了探路新零售,這兩年阿里連續大手筆砸錢鋪路,三江購物、高鑫零售、餓了麼、石基信息等等鏈條進行併購。並自主研發了盒馬鮮生等物種,準備在新零售上大幹一場。

而新零售並不是簡單的一個環節,更不是單獨的一個環節,要講新零售就必須從阿里整體業務著眼,以免被表象所迷惑。

新零售的提出背景一方面是電商流量瓶頸明顯,一方面是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傳統電商想要更好的獲得增量,做好滲透率,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樣輕鬆撿錢。要提前改變現有的遊戲規則,就要對傳統鏈條進行全方位改造,以符合電商的軌道行進。阿里提出了五新改造方案,並以新零售命名開端。

阿里的交易額雖然高達4.82萬億,但阿里的電商營收計算的是從商戶裡面擼羊毛得來的,主要是廣告費、佣金、服務費等,實際營收只有兩千億,不像看雙十一數據統計來得那麼嗨。不過,兩千多億已經是相當驚人的了,2018財年阿里營收及增速都相當亮眼,創下IPO以來新高。人無近慮,必有遠憂。這個是不可持續性,2018年財報電商板塊收入菜鳥,也把盒馬鮮生從創新業務板塊併入進來,夯實整個電商板塊權重。

電商板塊的真正權重又在國內零售業務,高達1765億。國內零售板塊一旦疲軟,阿里就基本趴下了。這也就是2018財年,阿里急於把盒馬鮮生從創新業務裡面提拔到國內零售業務板塊。根據中國連鎖協會數據,2017年盒馬鮮生業績預估為35億,進入快消連鎖百強行列第51位。

從數據來看,盒馬鮮生體量不大,但未來增量不小。我在《新零售正經歷從看不懂、看不起到來不及》一文中預估盒馬鮮生將在2018年迎來業績大爆發,可以達到百億規模,擠進中國快消連鎖排名TOP30;2019達到200億規模,進入TOP10。在2020年可能衝擊500億大關。盒馬鮮生的門店儲備以及開店速度,為這種爆發性增長提供了基石。

如果再加上銀泰百貨現有100多億的權重,還有其它七七八八的,未來5年內,阿里新零售板塊將全面取代淘寶,真正把電商變為所謂的傳統電商。

馬雲宣布在2019財年後選擇離職,也可以理解為傳統電商站好最後一班車。2019財年仍然會是傳統電商權重佔比最大的一年,馬雲可以帶著電商時代最後的輝煌離場,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而張勇的使命必然是新零售如何快速發揚光大,這將會是貫穿其未來職業生涯的重要標識。如果馬雲把2019財報預留下空間,張勇鬆弛度還比較好控制些。如果發揮到極致,則張勇的2020財報必然重兵押寶新零售,不可能接第一棒就下滑。做多財報最好的方式就是並表,所以估計阿里收購的三江之類的公司,在2019財報不會並表,張勇可能會留到2020後財報,根據需要進行處理(註:美國的財報跟中國的年報不是一個周期)。

新零售的增量是一個不能輸的增量,輸了,馬雲可能又要回來了;輸了,張勇尷尬了。對於新零售增量,應該是沒有懸念的。阿里其它板塊體量偏小,增速預期也不如新零售來得大,影響不了大局。

既然營收問題沒有懸念,那麼盈利問題能否扭轉。其實解決營收問題,盈利問題自然會解決。做大營收代表著行業的話語權,話語權越大,就掌握了商品定價權、獲得市場支配權,獲利就變得很輕鬆。

盒馬鮮生敢在供應商大會進行「胡蘿蔔加大棒」,自然是腰杆硬了。

傳統供應鏈利益分配主要是廠商——國代——省代——市代——縣代——零售商——消費者,中間通過層層拔毛,其實各環節利潤都很薄了,但到消費者手上加價率又太高,導致都在叫苦連天。

新零售供應鏈比較簡單:廠商——新零售商(線上線下分配)——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差價自己賺,再讓利一點給消費者。

中小零售商未來面臨加價率高——消費者不買帳,利潤薄——自己生存困難等困境,一旦新零售打通各環節,則行業集中度會非常明顯。與發達國家同經濟周期為鑑,未來行業集中度會快速提升。阿里又能不能做到打通環節呢?

阿里已經在兩手抓,一方面,2B業務等整合國內和進口兩端上遊廠商;一方面,下遊深度布局控制渠道。阿里的快速蔓延,挾消費者以令廠商,一般廠商是很難對抗的。阿里京東二選一事件,未來傳導到線下實體應該不奇怪。即可以滿足消費者不同個性需求,又可以控制上遊產品,零售行業已經出現寡頭格局趨勢。

新零售其實是巨頭的遊戲,並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參與。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等等概念都意味著燒錢,真正在玩新零售的其實就阿里、亞馬遜、騰訊等幾家巨頭。對於傳統零售,媒體通常用「站隊」一詞來詮釋,暗示都是在跟風玩,只不過跟誰一起玩。

一旦一家企業能夠控制上下遊,基本就拿到了定價權,利潤這東西根本不是問題。所以為什麼是J型曲線,即意味著營收增速達到量變時,會跟利潤一同狂飆。只有同期受到競爭對手狙擊,那麼J型曲線可能會轉為S型曲線。同期有苗頭能夠抗衡的巨頭:亞馬遜新零售還沒有進入大陸的準備;美團最近狙擊得比較兇些,但新零售市場才起步,同時共振不是問題。京東則動作緩慢,表現得過於猶豫。有點像早期國美等線下巨頭對於進軍線上猶豫不決,最後錯失良機。

以京東現在的狀態,線上遭到拼多多等社交電商的逼倉,線下布局又猶猶豫豫,一旦錯過時機,像當年京東取代國美一樣,被其他人取代也不足為奇。當其它競爭對手都醒悟可以全面進攻新零售市場時,那麼J型曲線後期就會自動轉為S型曲線,直到一個新的輪迴。

任何的變革總是思想先行,圍繞「中國零售·下一個五年」,10月12-13日(周五-周六),2018聯商風雲會將在南京·景楓萬豪酒店召開,這將是今年下半年中國零售行業規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行業盛會。

下一個五年中國經濟到底會是怎樣的走向?貿易戰、稅改等外部環境和新政策對零售消費會有怎樣的影響?未來消費是持續升級還是降級?中國零售又將何去何從?新零售的下半場怎麼走?這場大會將給你所有答案。詳情點擊》》

(文/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說好呈S型曲線結果呈線性增長,為什麼新冠感染曲線不按常理來?
    說好呈S型曲線結果呈線性增長,為什麼新冠感染曲線不按常理來?像「社交距離」和「使曲線變平」這樣的短語已經成為常用詞彙的一部分。然而,有些解釋不夠充分:許多國家在第一個高峰後顯示的感染曲線呈線性上升,與流行病學模型預期的S型曲線形成鮮明對比,那麼該如何解釋這種上升?維也納複雜性科學中心(CSH)的科學家們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新論文,對感染曲線的線性增長給出了解釋。
  • 麥肯錫:五大引擎可重塑國內零售銀行增長的二次曲線
    中證網(記者 歐陽劍環)麥肯錫7日發布的《尋找零售銀行增長的二次曲線》(簡稱報告)認為,中國銀行業亟需找到零售業務增長的二次曲線,數位化增長將成為零售銀行未來的主軸。  報告認為,零售銀行業務已經成為推動中國銀行業整體收入池增長的主要動力。
  • 麥肯錫建議中國銀行業五大維度開啟零售銀行增長二次曲線
    來源:證券時報網7月7日,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在京發布《麥肯錫中國銀行業CEO季刊》2020年夏季刊《尋找零售銀行增長的二次曲線》。本刊梳理了國內外零售銀行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五大新趨勢,提出了助力零售銀行增長的五大引擎,分享了領先零售銀行的數位化增長案例,深入剖析了零售銀行數位化增長的不同方案及制勝策略。零售銀行業務已經成為推動中國銀行業整體收入池增長的主要動力。
  • 高考生物難點剖析:《種群數量的變化》之「J」型曲線「s」型曲線
    該節內容包含了許多抽象生物概念,如「J」型曲線和「s」型曲線、種群、增長率、增長速率、K值等。這無疑給廣大考生造成了較大困難。基於此,小編進行了深入剖析,並總結了以下知識要點。希望對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有所助益,令你們真正掌握關於「種群的數量變化」的相關知識。
  • 拿下消金牌照,結盟光大銀行,度小滿跨越「J型曲線」拐點
    科技是互金「J型」發展的第一驅動力「J型曲線」是由美國政治學家布雷默提出的一項經濟學概念,其特徵是組織/行業的發展先慢後快,前期稍平緩(積累期),經歷一個寬幅的拐點區域後,開始快速增長。其發展過程如下圖所示:「J型曲線」也是金融科技公司最理想的增長模型,即先慢後快,前期不追求業務的快速增長與盈利,而是依託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打好風控基礎和徵信體系,當基本功紮實後,業務將會在安全的基礎上迎來指數級增長。
  • 不被表象迷惑,洞穿一切本質的三個星座,善於思考,更不缺少智慧
    都說眼見為實,但實際上,眼睛看到的並不全都是真相,而且從來不會缺少,僅僅是一份表象的可能。當然了,我們人群裡面,也從來不會缺少這樣一類存在。他們完全不會被表象迷惑,憑藉著自己的一雙慧眼,洞穿一切本質。他們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因此也更不會缺少智慧。而接下來,不妨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都有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
  • 搶跑AT拿到消費金融牌照後,度小滿能否走過「J型曲線」拐點?
    厚積當然才有薄發,但是,度小滿是否真的迎來了快速增長的拐點?消費金融牌照後,度小滿的發展顯露出「J型曲線」模式在討論度小滿的過去、現在、將來之前,不妨先看一個有意思的「曲線」。下圖是中國GDP發展走勢,它的形態代表了所有後進國家快速崛起的大致過程:在經濟學界,這種曲線有一個專門的名字:J型曲線,由美國政治學家布雷默在研究很多國家的的發展規律後提出的。其特徵,是組織的發展先慢後快,前期稍平緩(積累期),經歷一個寬幅的拐點區域後,開始快速增長。
  • 「男孩U型曲線,女孩J型曲線」,家長這樣做幫孩子擺脫入園焦慮
    每個人對新環境的適應期都存在個體性的差異,即使是成年人,在進入新的工作環境時仍然會存在一定的不適應和焦慮感。經調查發現,孩子對新環境有兩種適應過程,分別為U型曲線和J型曲線。一般來說,在進入新環境之後,男孩的適應過程一般符合U型曲線的走勢,先是經歷進入新環境的興奮期,隨後逐漸發現預期與自己的想像不相符,心情就會慢慢進入U型曲線的谷底,而後,經歷過一個階段的適應期,在建立起自己的人際關係之後,適應能力就慢慢出現了改善,U型曲線也呈慢慢上升的趨勢。
  • 聚焦兩大增長曲線 山鷹紙業謀定新五年戰略規劃
    據悉,新五年戰略規劃聚焦兩大「增長曲線」:繼續夯實造紙第一增長曲線,力爭五年內完成包裝紙產能建設;同時,大力推進包裝+產業網際網路,採用「輕資產、平臺化」的服務方式,提供一體化產業鏈解決方案,打造成未來增長的第二曲線。
  • 把第二曲線僅理解為增長,沒有抓住本質
    第二曲線,與其說是一種方法,不如說是一個思維方式。看過混沌大學的關於第二曲線課程的99%,都會認為第二曲線,是告訴大家如何能讓企業獲得更好的增長,直到我看完這本書《第二曲線:跨越「S型曲線」的二次增長》》,甚至看到書名,我也認為是這樣的,然而,作者本意,並不是告訴大家如何讓企業增長,基於這個誤解,不少讀者在豆瓣給這本書打了二星,甚至是一星。
  • 疫後思考:支付寶帶動網際網路第二增長曲線?
    1個月內小程序日活躍用戶量增長10倍,日均來自搜索渠道用戶量增長50%。融合線上和線下的新零售正在乘風破浪。 由此看來,單一業態的優點和缺點都非常突出,複合型模式才是更優解。 流量分發模式同樣如此。
  • V型、U型、W型、J型、L型經濟衰退了解一下
    V型經濟衰退:急劇下降,然後急速反彈V型衰退是指增長急劇下降,接著在相同的時間框架內急速復甦。也就是說,若增長連續兩個季度下滑,那麼緊接著的兩個季度增長將出現反彈。當企業和消費者有能力儘快回歸到經濟衰退之前經濟習慣時,通常就會出現V型復甦。對於任何一個從衰退中復甦的經濟體而言,這是最好的情境。
  • To B和To C的混合增長,SaaS增長的第二曲線
    他的年報裡說「從歷史數據上看,我們的業務模式的增長動力來自原生用戶和病毒式增長,尤其是免費用戶轉換為付費用戶,產生了大約80%的個人付費新用戶。「但是」目前我們正在擴大曾受到限制的銷售隊伍規模。「Dropbox和Box大家是否一直會混淆不清?
  • 美團三季報營收354億元 「食雜零售」新業務增長最快
    11月30日,今年以來最高漲幅一度達380%的美團發布了三季報,公司當季營收同比增長28.8%至354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約為21億元,同比增長5.8%。主體業務重回正增長以及包括「食雜零售」在內的新業務發力,成為本季度財報的一大看點。
  • 城府深不可測的星座,老奸巨猾,別被表象所迷惑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遇見一些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就算做了「心機」事,只要在人前稍微裝下無辜,別人也拿他沒辦法。那麼,十二星座中誰的城府最深不可測呢?1、雙子座在許多人印象中,雙子非常不靠譜,吊兒郎當,可越是這樣,就越能彰顯出他城府深。
  • 漫談新零售(8):宏觀經濟對零售有什麼影響?
    新零售企業如何迎合和借力這個大趨勢,是制勝的制高點,而不是那些銷售方式的技巧。2. 根據上面的階段特徵,這一大批城市的零售市場也毫無疑問會出現全新的變化,成為新零售廣闊的舞臺。2. 各線級城市消費風格進化在研究各線級城市消費趨勢的時候,仔細研讀尼爾森、騰訊和唯品會聯合出品的《2018中國家庭消費報告》,下面是一些值得高亮的點和我自己對數據的解讀。
  • 自然增長的指標制定與裂變式增長的極限
    暴力推廣帶來直接增長:直接給用戶真實收入或利益,收入與利益的條件是下載/註冊產品,不關心用戶是否會在很短時間內立即離開產品。本文中,我將前兩類統一歸為自然增長。為什麼我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另:在實際商業案例中,最初的用戶往往不會是我們從1開始,讓他自然增長,我們會準確投放到一群我們認為的目標客戶聚集的地方,即這時其實不符合這個曲線,因此我們的經典產品曲線是這樣的:就好比一條小米新功能的推送,我們朋友圈轉發和到小米論壇發送一樣,到小米論壇發送是不符合自然增長的,但是當功能開始走出小米論壇,它就開始傳播,因此我們實際的曲線往往是從這裡開始的
  • 優衣庫的新零售試驗場
    礪石導言:優衣庫為服裝業探索出一條新零售的路徑,雖然並非適合所有企業,但在新零售的價值鏈重構中,去尋求最高的用戶價值,更完美的用戶體驗,是貫穿始終的終極邏輯。柳井正認為,在某一個區域集中開店,當門店數達到一定數量後,會刺激消費上漲,他把這一經驗總結為「統治優勢」。數據也證實了他的判斷:優衣庫門店開的越多的地方,線上銷售也會越多。因為消費者到了門店,可以親身體驗優衣庫的產品質量與服務,對品牌的認可度會更高。按照優衣庫的邏輯,大服裝品牌擁抱線上的時候,不是應該關店而是應該開店。優衣庫的零售邏輯,其它品牌為什麼行不通?
  • 運動之於房顫及死亡率:呈J型曲線關係
    根據兩項觀察性研究顯示,劇烈體力活動的量效關係呈J型曲線。
  • 數字零售,新零售的新大陸
    按照人們對於新零售的理解,所謂的新零售其實就是傳統的網際網路巨頭藉助業已形成的資源優勢向B端進行賦能的過程,但是,從早期的發展情況來看,新零售玩家所謂的賦能依然沒有擺脫資本和流量的限制,於是,新零售又變成了一個資本和流量的競技場。可以想見的是,在資本和流量紅利依然見頂的大背景下,以資本和流量為終極追求的新零售並不會走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