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幾百年的歷史中,有一位「數學之王」。論起對數學的貢獻,如果他要稱第二,可能沒人敢稱第一。
自然常數e,用的是他名字的首字母;圓周率π,是他取的名字;他發現了「世界上最美、最簡單也最複雜的公式」;而他傳奇的一生,更是從剛學會走路就會算數開始,直到死亡前一秒還在討論公式中結束;也許他的全名大家不熟悉,但一定知道以他名字命名的「歐拉公式」。他就是18世紀瑞士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家——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
他的一生和對學術的貢獻,配得上「偉大」二字,被後輩稱為「神」一般的存在。!
13歲上大學、16歲碩士畢業,還哲學、數學都精通!
歐拉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的一個牧師家庭。
家裡面有六個孩子,其中歐拉就是長子,所以他在家裡特別聽話懂事。
在歐拉出生不久後,他們全家就搬到了郊外的裡恩。在裡恩,歐拉度過了他童年時期大部分的時光。
郊外的童年時光愜意也自由,小歐拉會幫父母放羊,順便大量閱讀書籍。其中大部分書都是與數學和科學有關的。
真正讓家人發現歐拉對數學的天賦,是一個放羊的故事。
有一次歐拉的父親需要修建新的羊圈,因為家裡的羊越養越多,羊圈的空間不夠需要擴大。可是都沒有很多的籬笆...
正當全家人都在傷腦筋時,小歐拉用他過人的數學頭腦,重新設計了父親的羊圈:
把羊圈改成了25米邊長的正方形,用簡單的100米長的籬笆就成功擴大了羊圈的範圍,成功幫爸爸省了一大筆錢。
大人們都驚呆了,這麼聰明的方法,小歐拉又沒人教,是怎麼想出來的?
而當時的歐拉還不滿7歲,還是在上幼兒園的年紀!有一種「別人家的孩子」的既視感...
之後不久,歐拉正式開始了學業。為了讓歐拉有一個更好的教育,歐拉的父母決定讓歐拉搬回巴塞爾與他的外祖母一起居住。
但很可惜,當時歐拉所讀的學校,並沒有開設數學科目。
他的父親只能請當時的一些大學生,當歐拉的家教老師,這就是歐拉人生中的第一個「數學老師」。如果當時那位大學生知道這位小同學未來的數學成就,應該要樂開了花吧。
很快歐拉的數學認知水平就超過了他的家教老師。
由於他太過喜歡數學,自學《代數學》。
這本書連當時他的幾位老師也未曾看過,連他的「大學生老師」也看的不是很懂,但是歐拉卻看的津津有味。
遇到不懂得地方,還會做筆記,畫記號,有不懂得地方還會向別人請教。
當時,歐拉還不滿10歲。果然一個有數學天賦的人,表現就是與眾不同。
13歲,歐拉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巴塞爾大學。跟隨父親的職業,選擇了主修哲學與法律。
當時的他不僅是這所大學年齡最小的學生,也是當時整個瑞士年輕最小的學生。
因此這消息一出,在當時轟動了整個數學界,因為當時小歐拉已經展現出了過人的數學天賦。
在巴塞爾大學裡,他認識了當時歐洲最出名的數學家——伯努利。
伯努利家族是當時非常有麼的數學物理世家,他們家的事也很值得看,但這次主角是歐拉,伯努利下次咱們再細說。
16歲,歐拉取得了哲學的碩士學位。其中他的學位論文,主題內容就是笛卡爾哲學與牛頓哲學的比較研究。
碩士畢業以後,歐拉為了遵從了父親的意願進入了神學系,學習神學,希臘語和希伯來語。
但當時歐拉的數學老師伯努利,覺得這樣子太過可惜了,簡直就是浪費一個數學人才。最後成功說服歐拉的父親允許歐拉學習數學,並使他相信歐拉日後肯定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數學家。
歐拉發現世界上最美麗的公式
歐拉名副其實「數學之王」,他從19歲開始發表論文,直到76歲。
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並發現了一些新理論,其中又震驚整個數學圈的「歐拉幾何證明」,還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公式」——歐拉公式。
早在1639年,法國著名數學家笛卡爾就發現了一個規律:「不管由多邊形圍成的凸多面體的外形如何變化,都滿足一個簡單的公式——V-E+F=2。
但在當時這個規律並未廣泛流傳。
由於歐拉之前所寫的碩士畢業論文就有涉及到了笛卡爾的理論,於是他又重新獨立地發現了這個規律,並把他延展開來。
為了把這個理論推廣到空間中若干個多邊形圍成的凸多面體中,歐拉首先選擇了幾個形狀簡單的多面體進行推理。
通過觀察法,把所得的數據進行了歸納總結,他驚奇發現這些多面體的面角和是由多面體的頂點數決定的。
於是從聰明的歐拉又把這個猜想進一步推廣,就得到了V-E+F=2的最終結論。
因此這個公式就被命名為歐拉幾何證明公式。
後來他又發現了最美的數學公式:歐拉恆等式
這個公式被評選為「史上最美的公式」,因為這個公式用加法,乘法,乘方最基礎的運算,把數學中三個最神奇的常數聯繫了在一起,沒有任何雜質,漂亮到令人敬畏的地步。
歐拉將三角函數與復指數函數巧妙地關聯了起來。
其中,e 為自然常數,i 為虛數,x則是以弧度為單位的參數(變量)。
尤其是當參數x等於π的時候,歐拉公式可簡化成為:
上式將5個微妙且看似無關的數學符號e、i、π、0、1緊密地聯繫了起來,其美妙之處讓人稱絕。
高斯也曾經對這個公式嘆為觀止,並說:「一個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而不感到它的魅力,他不可能成為數學家。」
之後歐拉一直從事著學術,包括幾何、代數、物理和天文學的研究,所涉獵的領域範圍是當時科學家圈子裡最廣的之一。
人們之後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紀念他的貢獻。
天公不作美,被命運安排的人生轉折
歐拉年輕時期的工作一直都是順利。
然而,生活卻不會讓他如此順利,命中的厄運卻接二連三向他襲來。讓他完全無法招架。
在他完成彗星軌道計算任務後,由於操勞過度眼睛患上了神經炎症。
而右眼因為發炎而最終失明,他不能再看書了,只能勉強看清大字體的提綱。這對於他而言絕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但是命運的噩耗還是不肯定對他放手,更可怕的事情接踵而來了。
在他59歲時,他的左眼視力也開始惡化,1771年,歐拉雙目完全失明。
可是他仍不想放棄自己的數學研究,因此沒有聽從親友的勸說進行精心調養,而是抓緊完全失明前的最後時刻,在黑板上疾書最新發現的公式和定理。
然後口述內容,由家人和學生做筆錄。
生活實在是太殘忍了。
同年,聖彼得堡的一場特大火災殃及到歐拉的住宅,幸好人們來得及搶救出歐拉本人及其部分手稿,但是很可惜的是,他的全部財產和大量研究成果化為灰燼。
兩年後,與歐拉朝夕相處、相濡以沫40年的妻子又不幸去世。
歐拉連遭生活的沉重打擊,但他仍不屈不撓地奮鬥,絲毫沒有減少過他的科學研究活動。
憑藉他頑強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與他的兒子和助手們一起討論著作出版計劃。還口述了好幾本著作,如《月球運動理論和計算機方法》(1772)。
有時還會簡要地口述研究成果,由別人記錄整理。
據歐拉的一位助手統計,七年內他為歐拉整理的論文高達250篇。
另一位歐拉的助手,也表示自己也整理過70篇的論文。
而且在,歐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不浪費自己生命中的每一秒。
1783年9月18日,歐拉為了慶祝他關於氣球升空的公式得到了證明,因此決定請朋友們吃飯。
飯後,有位天文學家提出剛發現不久的天王星的運行軌跡問題,歐拉馬上就說出了計算的要領。
當意想不到的事情卻發生了。
在歐拉還與孫子逗笑的時候,突然他疾病發作,菸斗從手中落下。最後他說了一句「我要死了」,就「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但是他留下的計算,生命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