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國際首個豬整合組學知識庫

2020-09-16 今日科學

本報訊(記者李晨)近日,《自然》旗下《通訊—生物》在線發布了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趙書紅團隊創建的國際上首個豬整合組學知識庫ISwine。該知識庫創建了一個基於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和多組學信息的候選基因評分推薦系統,打通了從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結果的顯著標記到候選基因推薦的「最後一公裡」。

論文通訊作者趙書紅介紹,單一組學的分析,如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往往止步於標記和表型間的「相關」,難以揭示「因果」。而中心法則強調,遺傳信息從DNA轉錄到RNA,再翻譯生成各種蛋白質,行使特定的生物功能,一個完整的生物過程需要多個組學的參與。

趙書紅說,近年來,豬的多組學信息呈超指數型增長,如何解讀海量異質性的多組學數據,整合來自不同研究的多組學信息以解析遺傳變異與重要經濟性狀間的關係,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為解決上述問題,團隊收集了公共資料庫中近乎所有的豬基因組數據、轉錄組數據以及性狀相關的文獻組數據。通過清洗、分析和結構化等過程,將這些數據以基因組變異資料庫、基因表達資料庫以及QTX資料庫的形式收錄到ISwine中。其中,基因表達資料庫是豬中第一個基於轉錄組數據的表達譜資料庫,基因變異資料庫是豬中最大的變異信息資料庫。ISwine將為豬遺傳育種研究人員提供豐富的基因組變異信息和完備的單倍型信息。

另外,ISwine根據不同組學特點提供了用戶界面友好的瀏覽、檢索、可視化、交互和下載模塊,用戶可以節約大量分析時間和費用,方便快捷地利用海量組學信息。例如,直接輸入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結果或候選基因列表,ISwine會針對目標性狀推薦「高分」候選基因。

據悉,該策略可拓展應用到其他物種,為多組學信息在遺傳和育種中的應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0-01233-4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MetaboAnalyst 代謝組學在線分析
    MetaboAnalyst 這個網絡工具自2009年誕生以來,已在代謝組學數據分析這片領域內牢牢紮根。便更好地應對了日益增加的用戶需求,它可用於代謝組學數據分析、注釋、整合其他組學數據。MetaboAnalyst 已遷至Google雲伺服器上。在2007年,約25%代謝組學研究使用過MetaboAnalyst 。
  • 首個亞洲家豬「超清」基因組圖譜發布
    圖片來源:唐中林供圖近日,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在線發表了中國優良地方豬——陸川豬的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定相(Phased)基因組序列。這不僅填補了亞洲家豬缺少高質量參考基因組的空白,更為基因組組裝提供了新的方向。
  • 中國海洋大學發布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
    本報訊 10月23日,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包振民院士團隊在國際資料庫領域頂級期刊《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MolluscDB:系統整合功能和進化組學資源的軟體動物超大類群基因組資料庫」。
  • 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更精準打擊癌症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
  • 做基因組學做不了的事 蛋白質組學可更精準打擊癌症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 首個亞洲家豬「超清」基因組圖譜發布—新聞—科學網
    唐中林供圖 近日,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在線發表了中國優良地方豬——陸川豬的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定相(Phased)基因組序列。這不僅填補了亞洲家豬缺少高質量參考基因組的空白,更為基因組組裝提供了新的方向。該項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主導完成。
  •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發布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2020-01-22 16:06:062019新型冠狀病毒資源庫。  該庫整合了世界衛生組織(WHO)、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全球流感序列資料庫(GISAID)等機構公開發布的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元信息、學術文獻、新聞動態、科普文章。同時,對不同冠狀病毒株的基因組序列做了變異分析與展示。
  • 第二屆中國生物樣本庫倫理論壇暨第四屆組學與生命倫理學研討會召開
    2017年4月21-23日,由華中科技大學、深圳國家基因庫和華大基因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生物樣本庫倫理論壇暨第四屆組學與生命倫理學研討會
  • 石瓊:立足基因組學科技,助力海洋藍色經濟
    繼華大基因在人類基因組草圖繪製工作中聲名鵲起,並快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後,石瓊加入華大組建海洋平臺,從此開啟了華大在海洋生物基因組學的奠基、成長、發展、推廣到產業應用的光輝旅程,為我國水產基因組學研究與應用迅速步入國際領先行列做出了引領性和示範性突出貢獻。
  • 中國BIGD躋身國際生物組學資料庫
    喃東尼繪&nbsp&nbsp&nbsp&nbsp測序技術的發展將生命科學領域帶入組學時代,海量的數據產出成為常態。組學是將基因、蛋白及代謝物等生物分子以整體為單位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物組學等相應產生。相較於此前以個體為單位的研究,組學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大數據。
  • 國際首個、頂級期刊!海大包振民院士團隊發布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30日訊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包振民院士團隊取得重要成果,在國際資料庫領域頂級期刊《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隨著基因組學數據以史無前例的規模增長,深度挖掘複雜高維度的海量組學資源已成為當前生命科學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構建系統便捷、功能全面的基因組學資料庫在解決這一難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 中國海洋大學科研團隊發布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
    2020年10月23日,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包振民院士團隊在國際資料庫領域頂級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在線發表了國際首個軟體動物綜合基因組資料庫「MolluscDB: an integrated functional and evolutionary genomics database for the hyper-diverse
  • 生物質譜譜圖資料庫支撐蛋白質組學研究
    段會龍說,目前的蛋白質組質譜研究依賴於蛋白質序列資料庫和檢索引擎產生的理論譜圖。蛋白質序列資料庫是由基因組系列數據基於現有理論的衍生;檢索引擎再基於蛋白質序列,以及內切酶、翻譯後修飾產生可能的肽段,衍生出其理論圖譜。 「理論圖譜的應用在對蛋白質組學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也限制了其推廣。」 段會龍說,限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賀福初院士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 我國當前研究進展如何
    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傑出成就獎。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
  • 蛋白質組學:照亮基因組外的星空,解碼生命系統的建構原理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運營在即 將成全球最大生命信息平臺
    目前,世界上有3個公認的成型基因庫,分別是美國的NCBI、日本的DDBJ、歐洲的EBI。這些基因庫的主要功能是承載生物學研究產生出來的數據,特別是跟序列相關的核酸信息數據。 中國國家基因庫與上面三個基因庫有許多不同。。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一圖讀懂國家基因庫是幹什麼的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  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  除了「幹庫」(即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物種遺傳資源庫)之外,國家基因庫還引入了「活庫」,即生物活體庫,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微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
  • 首個高質量人類蛋白質組草圖發布,覆蓋90%預測蛋白質
    自該計劃於2011年發布其首份報告以來,共增加了4,000多種蛋白質。其中,16,924個已通過質譜鑑定,另外950個已通過免疫檢測等非質量標準方法進行了驗證。HPP主席Robert Moritz表示:「隨著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放慢,蛋白質組學領域已從鑑定和分類蛋白質轉移到探索其生物學功能和疾病相關性。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一圖讀懂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除了「幹庫」(即基因、蛋白、分子、影像等多組學生物信息資料庫)、「溼庫」(多樣性生物樣本和物種遺傳資源庫)之外,國家基因庫還引入了「活庫」,即生物活體庫,包括動物資源、植物資源、微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
  • 最新發布!全球冠狀病毒組學數據共享與分析系統
    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支撐,2020年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主持的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發布「全球冠狀病毒組學數據共享與分析系統」(http://nmdc.cn/#/corona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