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短視頻的藍海裡跌跌撞撞的吃螃蟹者
3月22日,短視頻博主李子柒在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更兩個月之後,終於「上新」。她的一條「藍印花布」視頻,在今日頭條平臺短短幾天之內就達到94萬次的播放量。不少網友留言:「終於更新了!」「等到頭髮都白了兩根!」
李子柒,短視頻創作領域的知名博主,來自四川綿陽。僅在今日頭條,她的粉絲就已達到4135萬。在她之外,近年來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短視頻網站的興起,一大批知名短視頻博主也在四川脫穎而出。他們是「美食作家」王剛、「農村四哥」王榮祺、「山藥哥」李浚菱……他們的身份是辦公室白領、是大學生,也是工人、廚師甚至農民。
短視頻的藍海,讓博主們平凡的人生擁有了另一種可能。
1
搭上短視頻的「頭班車」
2016年,當「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Papi醬一個3分鐘的短視頻估值1億、一條廣告價值2200萬時,李子柒從未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同樣能如此備受追捧。多數博主拍攝短視頻是偶然,懵懵懂懂之間,他們搭上了短視頻的「頭班車」。
「2017年拍第一條視頻的時候,我還只覺得拍視頻的唯一作用就是好耍。」在頭條坐擁1211萬粉絲的「美食作家」王剛回憶。這位來自自貢富順的小夥子,初中輟學後開始幫廚,10多年裡混跡60多家餐館,從雜工做起一路成為一家飯店的廚師長。他可以到東北蹲半個月,「從城裡的飯店吃到鄉下,只為學到自己認可的地道東北菜地三鮮的做法。」因此,當2017年各個短視頻網站開始推送各種美食視頻時,王剛和同事們開起玩笑,「我做得不見得比他們差!」
說幹就幹,他趁中午午休的時間用手機拍起做菜視頻。第一條視頻「盤龍茄子」,明顯可以看到他刀工不錯,「嚓嚓」數刀下去,一條茄子就拉長成了一條「長龍」。但是視頻裡的王剛只顧著秀刀功,很少開口說話,一鏡到底的拍攝也毫無節奏可言。「拍完我就在今日頭條發送了。」
王剛下午忙得沒顧上看手機,沒想到深夜回到家,他驚呆了。那條「盤龍茄子」的小視頻,居然有1萬點擊,還有兩三百條網友評論。他興奮得一晚上沒睡著,「只要有評論就回復。」這樣斷斷續續拍了兩三個月,偶爾收到視頻網站的兩三百元錢補貼就喜出望外。然而5個月之後,王剛突然收到一筆巨款:來自西瓜視頻的3900元流量分成。半年以後,他在今日頭條上的粉絲已有60萬,收入已經開始超過做廚師長,直到此時,他才開始思考:是不是轉行專門做短視頻創作?
相比王剛的「一不小心」走紅,在淘寶開店維持生計的李子柒,最早拍攝短視頻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提高淘寶店的生意。這位秀外慧中的女子前期小視頻主要是美食,但她和一般美食博主不同的是把農村生活搬上網絡。為了把視頻拍得好看,她輾轉聯繫相關的製作達人教自己拍攝和剪輯;為了拍出俯拍效果,她乾脆爬上樹拍。2016年4月,李子柒的《櫻花酒》被一家短視頻平臺CEO看中,推到首頁熱門。此後李子柒漸漸走紅。
那幾年,各大短視頻平臺對內容生產者的補貼堪稱豪爽。火山小視頻2017年補貼小視頻內容的資金為10億元,只要是優質的原創視頻,用戶就可以獲得現金補貼;阿里同一年推動旗下土豆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臺拿出的補貼總額則高達20億元。來自瀘州納溪區「農村四哥」王榮祺正是聽說拍短視頻也能賺錢,選擇了嘗試。
在此之前,這位農村小夥子做過洗車工,到福建、廣東的服裝廠打過工,後來回家開小貨車又差點翻車。王榮祺想換一個稍微安全點的工作,聽說拍短視頻居然也可以賺錢,他猶猶豫豫拿起手機。但是家裡人嫌他不務正業,尤其是老母親抱怨他一天到晚拍拍拍,打擾大家幹農活,逼得他向大家保證:一年之後如果賺不到錢,就繼續出去打工。
2
跌跌撞撞的新出路
要從人人皆可創作的短視頻領域脫穎而出極不容易。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創作者,在摸著石頭過河時有驚喜,也有看不到出路的絕望。
拍什麼才能有人看?困擾著很多短視頻創作者。
王榮祺給自己的定位是「三農」領域,並因此取了一個名字「農村四哥」。但是農村裡什麼是網友關心的?他並不知道。一開始,他拿著手機拍父母種地、做飯,播放量並不盡如人意。直到有一天下雨,閒在家裡的母親做了好吃的菜,讓父親把奶奶接過來。他拍下父親背奶奶的過程,然後剪輯一條視頻:《農村媽媽做了一道家鄉特色菜,爸爸冒雨背90歲奶奶過來品嘗!》——第一條爆款就在毫無思想準備的時候來了。
僅在今日頭條,這條視頻播放量很快接近50萬次,點讚量很高的一條評論說:「人生最美好的事,莫過於盡孝……」這讓王榮祺一下找到創作方向:就拍身在農村的一家人的生活狀態。從那以後,他拍下父親的勤勞和顧家,拍下母親的嘮叨和對祖母的孝順,也拍下鄉村閒適恬淡的景致。不斷有網友在視頻下留言評論:「很羨慕四哥一家的氛圍」「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這些視頻正好一解鄉愁」……
如今全網粉絲突破1000萬的「山藥哥」李浚菱,在起步時更面臨過山窮水盡的無奈。這位大學學習機械的工科男,畢業後在成都上班的月薪只有4000多。農村的父母為了他能在城裡安家,把一輩子的積蓄全部貢獻出來,還到處借錢,才給他拼湊了買房首付。然而他要還房貸、老婆要生娃,每個月的日子都過得緊緊巴巴。看到有朋友拍「三農」視頻還做得不錯,他一咬牙在2017年8月也辭職回到綿陽北川的家鄉。
沒想到李家辛辛苦苦供了一個大學生,最後還是回去了。周圍人大都把他辭職回鄉當作笑話。閒言碎語不可怕,真正打擊李浚菱的是一連好幾個月完全沒流量。他嘗試著拍吃播、做美食、拍搞笑段子,都不行。「每個月差不多隻掙一兩百元,還房貸和養孩子,還是靠辦滿月酒朋友送的禮金才撐了兩三個月。」
不斷試錯。2017年10月,李浚菱遠望北川蒼莽的大山突發奇想:要不再試一下藉助北川的原始風光,來一個武俠版的戶外美食風。他和朋友在菜市場買了雞,爬到深山中人跡罕至之處,用豁口的彎刀砍柴、鐵鍋炸雞。「世外」的風光有了,俠客風就靠李浚菱戴鬥笠、披黑色雨衣完成。沒想到這個視頻一經發出,幾個小時內就有600多萬次的點擊。那一個月,李浚菱和一起創業的小夥伴每人分到1萬多元,讓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3
平凡人生多了不同選擇
有關注就意味著有流量,也就擁有了更多流量變現的方式。曾經為生活發愁的博主們,未來的人生因為短視頻製作而擁有了更多選擇。
「短視頻這個風口,改變了我的人生。」95後妹子「三貓」感嘆。
「三貓」喜歡貓,也養貓,因為大學學的影視動畫,她常常拍一些愛貓的視頻發到網上。2017年初,短視頻暴發,原本就是做短視頻的男友鼓勵她開號拍攝。「一開始想先試著玩」,沒想到播放量還不錯。3年來,「花花與三貓」的號拍攝了100多個視頻,全網粉絲2000多萬人,點擊量達到10億以上。僅是流量收入,就已有上百萬元。
最讓「三貓」欣慰的是,關注她的都是愛寵人士。因為她家的貓活潑可愛,粉絲們主動要求她推出愛寵的文創產品。「我打算開創一個品牌,推出貓咪主題的手機殼、抱枕、寵物服等周邊。」
專業拍攝美食視頻的王剛隨著粉絲數量的暴漲,也在縣城開起工廠,專賣來自原產地的食材。他的淘寶店裡,一款手工火鍋底料,可以月銷 2000多件,就連不鏽鋼鍋鏟,因為鏟柄上刻了王剛名字,也能月銷 500多件。從2018年至今,營業額已超千萬元。廣告代言和各種線下活動也接踵而來。
財務狀況的巨大變化,讓王剛也終於敢去實現他的夢想:開一家中大型酒樓,專賣自貢鹽幫菜。在3年前,這個念頭王剛想都不敢想,而去年年底,他已經在深圳、珠海那邊尋找合適的門面,「現在有上千萬的粉絲支持我,我也想把家鄉的美食推薦出去。」
曾經以為自己一輩子只有打工或者挖泥巴的王榮祺,是西瓜視頻2018年人氣主播第二名,去年則在今日頭條的年度生機大會上,被粉絲推上「三農」領域打榜第一名。不僅去北京參加大會做了演講,還拿了幾萬元獎金。他沒想到自己一條視頻有超過500萬人觀看,「比我們整個瀘州的人口還多。」
「短視頻拍攝也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世界。」王榮祺說,這除了經濟的巨大改觀,更在於讓他發現自己也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的粉絲僅在去年,就從他那裡買走了家鄉的幾十噸冬筍和幾千斤筍乾。而為了回饋社會,來不及裝修農村新房的他把去年獲得的一筆獎金用來給養老院和貧困戶買了一頭豬、棉被、米油等生活物資。
「三貓」也欣慰於萌寵視頻的治癒效果。好幾個有抑鬱症的粉絲告訴她,看了視頻後難過、消極的情緒會緩解很多,「所有優質的短視頻,自有它的價值。」也因此,「三貓」很欣賞李子柒的堅持,「她堅持用短視頻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僅僅這一點就非常了不起。」
如今,年輕人李浚菱也開始準備自己做MCN(一種網紅經濟的運作模式)機構,孵化更多的短視頻博主。在他看來,短視頻為更多普通人提供了平等創作的機會,「說不定就能誕生下一個山藥哥甚至李子柒呢!」(四川日報記者吳曉鈴)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