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聲診斷學的教科書上,只要講到超聲檢查的局限性時,都會提到肺。
由於肺是含氣的臟器,入射超聲波遇到氣體會產生全反射,難以對肺內病變進行檢查,因此,長時間以來人們都把肺臟做為我們超聲檢查的禁區。那麼,超聲真的就不能檢查肺嗎?
我們首先來簡單了解一下肺的解剖。
雙肺表面覆蓋有髒層胸膜和壁層胸膜,兩層胸膜之間形成密閉的間隙稱為胸膜腔,正常情況下,胸膜腔內含有少量液體起潤滑作用,但是不含有氣體。
而肺內幾乎所有的病變都是和水、氣的消長有關,也就是說,肺內氣體變少了,水增多了,那就出現問題了,疾病情況下,肺泡或者肺間質內都可出現肺水增多,發生肺水腫、肺實變。
我們超聲對肺實質是難以直接成像的,正常的充滿氣體的雙肺,唯一能被掃查的就是胸膜,超聲上表現為一條高回聲的胸膜線,由於大多數急性肺疾病多累及外周和胸膜,我們可以觀察的所有肺超聲的徵象都起自於胸膜線。
大家可能覺得困惑,肺實質超聲看不到,只看胸膜線就能診斷疾病嗎?
其實,我們肺超聲的核心就是對肺部疾病產生的偽像進行分析。因此,我們很有必要來回顧一下超聲關於偽像的基本知識了。
超聲偽像在聲像圖中非常常見,平時工作中,大家可能會被偽像所幹擾,但我們也可以利用偽像來幫助診斷疾病。
在肺超聲中,我們需要用到以下幾種偽像。
第一種:多重反射,又稱為混響效應(圖1)。
它是由於超聲波在兩個平行的反射界面之間,來回往返多次反射,從而產生等距離的多條回聲,隨距離增加,回聲強度減弱。肺超聲中的A線就是利用這種偽像。
第二種:振鈴效應。
超聲波在氣體包裹的液體之間強烈的來回反射,產生很長的連續回波,好似雷射樣,後方不衰減,常出現在胃腸道(視頻1、圖2)。肺超聲中的B線就是利用這種偽像。
第三種:彗星尾徵。
超聲波遇到水汽泡,小結晶等薄層強反射界面時,超聲在其內部產生多次反射,直到後方衰減,形成內部混響效應,聲像圖上表現為「彗星尾徵」(圖3)。
第四種:鏡面偽像(圖4)。
當從肋緣下向上掃查右肝和橫膈時,超聲波遇到聲阻抗相差很大的膈-肺界面時,產生全反射,從而出現鏡面偽像,即膈下的肝實質回聲,在膈上對稱部位會出現對稱性的圖像,但這是虛像,當出現右側胸腔積液時,鏡面偽像消失。
圖1多重反射:膀胱腔(星號所示)淺面常出現此種偽像(箭頭所示)
視頻1振鈴效應出現在腸道,可見長長的如雷射樣的回聲
圖2振鈴效應出現在腸道,可見長長的如雷射樣的回聲(箭頭所示)
圖3左圖為真實的彗星,右圖為最常見的膽囊壁結晶所產生的彗星尾徵(箭頭)
圖4鏡面偽像,星號示真正的肝臟實像,三角號示肝臟虛像,箭頭示膈肌
總結一下,今天這節課,我們初步認識到超聲不再是肺的禁區,我們可以利用超聲偽像來對肺部疾病進行診斷。
☆ 指導老師:伯樂教授;審稿老師:李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