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曲率驅動是個啥?這可能是人類「越獄」的唯一希望

2021-01-15 科技修仙EScat

太陽系直徑約1.9光年,離我們最近的星系有4.2光年,而我們連上火星都還費勁。我們的飛船太慢了,太陽系就像座監獄,剝奪了人類探索宇宙的自由!

我們都知道,根據相對論,速度越快,質量越大。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物體的加速度等於受到的力除以質量,如果當速度增加,為保證物體持續加速,所施加的力就必須也增大,至此,問題來了,如果物體的速度要達到光速,那麼質量就會是無限大,需要的力也必須無限大,但是我們永遠也無法找到無限大的力,所以物體的速度永遠不可能達到光速。為了能繞過牛頓第二定律與廣義相對論,曲率驅動幾乎成了我們唯一的救命稻草。

三體中的曲率引擎

三體給了一個物理原理類似的實驗可以讓曲率驅動變得通俗易懂。首先,折一隻紙船,並在船尾穿一個孔,塞入一小塊肥皂,再將船放到水中。因為肥皂溶解於水,降低了船尾的水面張力,小船則被前方較大的張力拉過去,小船會自動向前航行。曲率驅動與此相似。

像水面一樣,時空也是凹凸不平的,一艘處於太空中的飛船,如果能夠用某種方式把它後面的一部分空間燙平,減小其曲率,那麼飛船就會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間拉過去。曲率驅動不可能像空間摺疊那樣瞬間到達目的地,但卻有可能使飛船以無限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

你可以理解為飛船前方的時空彎曲得更厲害,後方的時空彎曲的則較少,因此飛船實際上會受到向前的引力,就像是被空間擠到前面去。飛船通過某種方式持續地「燙平」身後的時空,而被燙平的空間無法復原,這就形成了曲率航跡。不過我們還是要注意,小說與現實還是有一定區別。

實際的曲率驅動概念

1994年,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首次提出了現實生活中曲率驅動的概念。提出創造一種波來改變空間的幾何形體的方法,這種波可以讓太空船前面的空間收縮,而太空船後面的空間擴張。前後所連成的軸向即為船想要航行的方向。這艘太空船則可以在一個平坦的空間中乘著波移動,這個空間被稱為「曲速泡」。既然實際上船沒有動,是時空發生了扭曲,由泡泡帶著船走,而空間膨脹速度不受光速限制,所以廣義相對論中對於物體速度不可超過局域光速的限制就派不上用場。由於無論是飛船本身還是上面的乘客都是處於同一個時空當中的,因此它們都會受到同樣的引力,加速的時候自然不會產生過載。

我們知道有質量的物質會扭曲時空,宏觀上表現為引力。因此如果想讓空間帶著飛船走,務必要逆轉這個過程,進而需要一種擁有負質量的「奇異物質」,宏觀表現為「斥力」。

曲率引擎的假想機制暗示了負的能量密度,因此需要奇異物質才能使用。所以如果正確性質的奇異物質並不存在,則曲率引擎就不能被建造出來。好消息是有實驗證明這種物質確實存在。

負能量

負能量是帶有負壓強的,而且被實驗觀測證實。更有意思的是,通過對宇宙的觀測發現,在整個宇宙的尺度內,只有這些負壓強的能量才能產生「萬有斥力」的現象。

1948年,荷蘭物理學家亨利克·卡西米爾通過量子理論預言了一種負能量。想像一下,把兩塊中性金屬片放在真空中,彼此平行,然後慢慢靠近。常識告訴我們,因為是電中性,又沒有氣壓存在,兩塊板之間不會存在什麼相互作用力,但事實上,當它們靠近微米級的距離後,會出現吸引力。

1958年,物理學家斯派納在實驗室率先觀察到了這種力,證實了卡西米爾的預言。1996年物理學家們更測出了其精準數值。在真空中,如果兩塊金屬板的面積為1平方釐米,相距1微米,那它們之間的卡西米爾力約為10^-7N,大約等於一個直徑半毫米的水珠所受重力。在亞微米尺度上,該效應導致的吸引力成為中性導體之間主要作用力。事實上在10納米間隙上(大概是一個原子尺度的100倍),卡西米爾效應能產生1個大氣壓的壓力。

卡西米爾最早對這種力的預言,其實是為了證明「真空不空」。這意味著在微觀世界中,真空是一片沸騰的量子海洋,各種虛粒子對不斷產生又不斷湮滅,不斷產生正負能量,又湮滅歸零。負物質仍在搜索階段,但卡西米爾效應證明負能量的確是存在的。

曲率飛船

阿爾庫貝利設計的最早期的曲率驅動概念包括一個足球形狀的飛船,其周圍是一圈大型的環狀結構。這一環狀結構設想是用某種奇異的物質建造的,它可以讓時空在圍繞飛船的四周發生彎曲。

對此,科學家們很快發現,想實現這種曲率驅動飛行將需要耗費極大的能量。為方便理解,要知道地球的質量所造就的時空扭曲僅提供了9.8m/s2的加速度,你可以想像接近甚至超越光速所需的時空彎曲,會需要耗費怎樣的能量。據估計,其能量需求幾乎相當於將整個木星質量按照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全部轉化之後所得到的能量。這等於是說曲率驅動是人類遙不可及的幻想。

即便如此,研究依舊再繼續。美國科學家哈羅德·懷特開始考慮,將圍繞飛船的那個環狀結構從原先的扁平狀改為甜甜圈那樣的"環形",計算的結果顯示這樣一個裝置的驅動所需能量僅相當於美國宇航局在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飛船那樣的質量按照質能方程轉化得到的能量值。另外,懷特還發現如果空間彎曲的強度可以隨時間起伏變化,那麼實現這一裝置所需的能量將進一步減少。

不過現在還沒有實驗證明曲率驅動的可行性,一切還停留在理論階段。人類被困在光速的囚籠裡,僅僅離開太陽系也要飛近1光年遠,我們永遠也無法依靠牛頓到達系外星系。如果人類真的想升級為星際文明,總要考慮這些看起來不可能的瘋狂的想法。

相關焦點

  • 三體中的曲率驅動是個啥?這可能是人類「越獄」的唯一希望
    為了能繞過牛頓第二定律與廣義相對論,曲率驅動幾乎成了我們唯一的救命稻草。三體中的曲率引擎三體給了一個物理原理類似的實驗可以讓曲率驅動變得通俗易懂。曲率驅動與此相似。像水面一樣,時空也是凹凸不平的,一艘處於太空中的飛船,如果能夠用某種方式把它後面的一部分空間燙平,減小其曲率,那麼飛船就會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間拉過去。曲率驅動不可能像空間摺疊那樣瞬間到達目的地,但卻有可能使飛船以無限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
  • 三體:地球文明最後的技術大爆炸,曲率驅動光速飛船——星環號
    也就是說,在掩體紀元的時代,地球人類的技術發生了一次大爆炸。正如三體文明曾擔心的那樣,在四百年的航行中,地球人類極大可能會發生一次技術大爆炸,導致三體第一艦隊不是遠徵而是赴死。要知道,掩體紀元是三體文明放棄地球,智子不再鎖死基礎物理學以後開始的,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
  • 科幻與現實,曲率驅動下的光速飛船!
    在「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中,雲天明通過三個童話向人類傳遞了大量信息,其中包括了「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飛船」這一重大線索。
  • 科幻與現實之間,曲率驅動下的光速飛船
    在「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中,雲天明通過三個童話向人類傳遞了大量信息,其中包括了「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飛船」這一重大線索。正是基於此,人類研發出了第一艘也是最後一艘光速飛船「星環號」。但最終還是然並卵,因為大劉說了「死神永生」!
  • 三體:維德為什麼遵守程心的約定,放棄了曲率飛船的研究
    就連在航行途中的三體艦隊都匆匆轉向,甚至都放棄補充能源的目的。這個時候,羅輯曾問智子,有沒有宇宙安全聲明。智子說,有。後來,雲天明的童話也暗喻了地球文明的最終出路。從《死神永生》中,我們可以看出曲率引擎驅動飛船才是唯一正解。然而,這個項目唯有星環集團的維德在堅持進行。
  • 《三體》裡面的「曲率飛行」,聽上去很好,但是人類無法負擔!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科幻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三體》裡面的「曲率飛行」,聽上去很好,但是人類「無法負擔」。這種空間「氣泡」是包裹著飛船在空間中實現超光速的運動,其實我們簡單點來講的話,這就像是古代神話裡面的「縮地成寸」,也就是將時空進行壓縮隨後再復原,這也就能夠實現「超光速」的時空躍遷,其實這就像是時空跳躍一樣。那麼《三體》裡面的「曲率飛行」,聽上去很好,但是人類無法負擔,其實在《三體》當中居然有這詳細的描述,那自然在現實社會當中,同樣有科學家提出過這樣的假設。
  • 三體人利用曲率驅動實現光速航行,結果被滅了
    來勢洶洶的三體第二艦隊之所以能夠後發先至,就是因為三體文明出現了技術突變,將曲率驅動技術實用化:地球人:對三體第二艦隊的觀測表明,曲率驅動的宇宙飛行器加速到光速幾乎不需要時間,光速飛船有可能在幾十分鐘的時間裡從地球航行到木星。利用時空特性進行光速乃至超光速飛行,絕非嶄新的概念。
  • 曲率驅動引擎——人類突破光速的新方案?
    在這個宇宙中,物理法則無處不在,它們約束著這個宇宙,按照一定的規則來運行。其中一個法則,是對速度的約束,那就是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約是30萬公裡每秒,這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宇宙中沒有什麼可以加速到光速。
  • 《三體》航天考(三):終極曲率驅動!
    細細推敲起來,《三體》中的曲率驅動與在《星際迷航》裡出現、又經阿庫別瑞闡發的曲速驅動並不完全一樣。大劉寫道:「一艘處於太空中的飛船,如果能夠用某種方式把它後面的一部分空間熨平,減小其曲率,那麼飛船就會被前方曲率更大的空間拉過去,這就是曲率驅動。曲率驅動不可能像空間摺疊那樣瞬間到達目的地,但卻有可能使飛船以無限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
  • 空間曲率驅動:用這種方法使宇宙飛船達到光速!橫行宇宙!
    注意,這句話中是接近光速而不是向光速發展,這是因為愛因斯坦認為:光速是其他物體難以達到甚至不可能達到的。因此才說是接近光速。 在劉慈欣的著作《三體》中卻提到了這麼一個讓宇宙飛船的運動速度達到光速的方法——曲率驅動。 作品中的背景是:人類面對強大的除三體文明的第三個文明的威脅,為了逃出地球,需要建造如三體文明那樣的光速飛船。
  • 《三體》納米網武器,曲率飛船,二向箔降維攻擊,未來能實現嗎?
    劉慈欣在《三體》中描繪了一些充滿科幻色彩的情節,這些既有趣又令人匪夷所思的「技術」在我們今天看來,是否具有科學依據呢?【納米網武器】人類聯軍為了奪取「審判日」號上的三體信息,提出了使用納米網切割「審判日」輪船及船上的敵人,同時不傷及「三體信息」的「古箏計劃」。
  • 如何才能製造一臺《三體》中的曲率引擎?
    在劉慈欣的科幻巨作《三體:死神永生》中,雲天明用童話像人類傳遞信息,試圖拯救人類文明,其中有一種叫做曲率驅動的技術,能使飛船超光速飛行。如何才能實現曲率驅動,製造一臺曲率驅動飛船?據此公式,曲速引擎最大速度能達到199516倍光速——穿越太陽系只需0.2s;6個月便能橫穿銀河系
  • 《三體》程心有啥資格坐曲率飛船,讀完發現,劉慈欣安排實在太牛
    《三體》中,程心是個主要角色,偏偏她的人設極其聖母,從頭到尾似乎沒有真正起到過什麼作用,反而要對人類沒能成功逃離太陽系負起很大責任,  但就是這個程心,最後被安排坐上人類唯一一艘能達到光速的曲率飛船星環號逃離太陽系,免遭二維化的厄運。  說實話,被二維化才是眾望所歸,自己挖的坑自己填才好。
  • 《三體》中的曲率飛船有可能實現嗎?速度達到光速?大劉真是厲害
    曲率驅動一直是第一個讓人們想起星際迷航內部的扭曲宇宙飛船的名字,雖然它們在原理上描述相似,但它們並不相同。《三體》內部的曲率太空飛行器不會超過光速,而《星際迷航》內部的曲速太空飛行器會超過光速。由於彎曲時空的存在曲率太空飛行器將產生相對論效應,這是因為彎曲宇宙飛船內部的《三體》並沒有形成類似《星際迷航》的彎曲宇宙飛船那樣的扭曲氣泡,而這種扭曲宇宙飛船包圍了宇宙飛船的正常時間和空間。因此高速飛行時會產生明顯的相對論效應,使飛行時間變慢,問題就在這裡,時間沒有停止!根據狹義相對論,時間應該以光速停止!
  • 「光速」冷知識,超越光速航行,三體裡的曲率驅動離你多遠?
    從而帶動飛船前進,這就是三體裡的曲率驅動,但不一樣的是,三體的曲率驅動是基本等於光速的,現實的曲率理論,是大於光速的。那我們該怎麼超越光速,讓宇宙空間膨脹,總不能捏個宇宙,再讓它炸一次?冷知識三,空間的扭曲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在行星或者恆星經過的空間中,空間受到引力的影響,是被扭曲的,空間不是平的,我們看不見,但是摸得著。
  • 人類最有破壞力的女性,應該是三體小說裡的程心
    這段歷史沒寫進二十四史,大家不熟,就跟大家先簡單介紹下,就是在我們太陽系三光年外有個三體文明,三體文明要進攻地球。這時候,有個叫羅輯的人,發展了一套黑暗森林理論。在宇宙中,文明就像在黑暗森林中探索,第一要務是隱藏自己。如果被發現,就被一槍幹掉。根據這個理論,他建立了一套黑暗森林威懾系統。
  • 曲率驅動可以「超光速」前進,網友:後果可怕
    超前的曲率驅動如果把宇宙的整體想像成一張薄膜,雖然膜的局部看似平整,但空間曲率還是無處不在。關於宇宙航行的設想,其中之一是空間摺疊:把大範圍空間的曲率無限增大,像一張紙一樣對摺,把「紙面」上相距千萬年的遙遠的兩點貼在一起。
  • 《三體》裡的曲率飛船達到光速,是否違背相對論?
    曲率驅動這個名字總讓人第一時間想到《星際迷航》裡的曲速飛船,它們雖然在原理的描述上很像,但兩者其實不是一個東西,《三體》裡的曲率飛船並沒有超光速,而《星際迷航》裡的曲速飛船是可以超光速的。《星際迷航》的曲速飛船我們就不多做討論了,我們還是來看看《三體》裡的曲率飛船吧。為什麼我說它是偽光速呢?
  • 曲率驅動真的可以達到光速嗎?現在能否做到曲率驅動?
    上圖是這是牛頓第二定律的極限,也是火箭的極限,當然我們現在遠未達到極限,但可以想像在不遠的未來有進步的天花板擋著我們,那是一件多悲哀的事情?因為即使達到光速,人類依然無法在有生之年跨越10萬光年半徑的銀河系!那麼有什麼手段可以越過這個光速屏障嗎?
  • 光速被拋棄,掌握曲率引擎後,人類可在宇宙邊緣自由穿梭
    審核:小文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在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劉慈欣提到了一個叫做「曲率驅動」的概念,根據小說裡的描寫,當時主人公程心疊了一個小紙船,AA看到後,刮下了一小塊肥皂,插在了小紙船的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