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商紛紛加入在線音樂市場 盈利模式逐漸明朗

2021-01-12 網易科技
  

  越來越多的服務商加入在線音樂市場;越來越低的價格比拼市場;盈利模式逐漸明朗

  在線音樂越戰越猛

  國際金融報實習生 龔豔 發自上海


  網上下載音樂市場又重新拉開帷幕,而且出演這場戲的主角來頭都不小

  對用戶下載音樂實行收費,是企業最容易操作也最冠冕堂皇的盈利模式

  在線音樂唱片只是其經營的一種形式,真正的目的是利用這些音樂來銷售廣告和硬體,並尋求網民訂閱在線音樂雜誌或者是音樂會入場券

  12月19日,全球最大的連鎖零售商美國沃爾瑪公司宣布推出自己的網上音樂下載商店。儘管目前沃爾瑪提供音樂下載仍處於試運行階段,將於2004年初才正式推出這項服務。但沃爾瑪這一舉動,無疑加重了如今炙手可熱的網上音樂市場那一股濃重的硝煙味。

  成於網上音樂,也敗於網上音樂的音樂下載網站鼻祖Napster,也許不曾想到的是在它被告音樂侵權,被迫宣布破產後還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網上下載音樂市場又重新拉開帷幕,而且出演這場戲的主角來頭都不小。

  2003年4月,蘋果公司率先宣布網上音樂商店開業大吉,緊接著蘋果公司的步伐,戴爾、索尼、亞馬遜、RealNetworks、沃爾瑪紛紛舉起「在線音樂」的大旗,據預測,在未來幾個月內,將至少有包括惠普在內的12家公司準備加入在線音樂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程度可想而知。「網上音樂下載」這塊陣地在「眾星」們的追捧和寵愛下勿庸置疑地成了網絡產品中的一個香餑餑。

  與Napster相比,顯然這次大家都學聰明了。不僅在音樂版權問題上不讓唱片公司鑽空子,試圖都與唱片公司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如蘋果公司就獲得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支持,RealNetworks公司由時代華納公司、Bertelsmann公司、百代唱片集團來作後盾,Pressplay則由環球和索尼音樂娛樂公司所創建,避免了盜版的嫌疑,網上音樂服務便可放開手腳前進了。而且更精明的是,不同於Naspter的專為服務而服務,在線音樂的服務商們在進行服務的同時,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從服務中獲得利潤。

  永恆的價格戰

  在線音樂市場的新入門者都在尋找方法在最初階段獲得利潤。對用戶下載音樂實行收費,是企業最容易操作也最冠冕堂皇的盈利模式。

  這個頭由蘋果公司開起,它以99美分的價格出售每一首歌,後來跟上的大多數網站都跟隨這個模式。99美分,這個其實和一美元只相差0.01美元的價格,卻是讓消費者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個是完全能夠接受的價格。所以網上音樂一推出,便讓音樂服務商們看到這項服務具有的吸引力。蘋果公司開張第一天就賣出20萬首音樂,第一周賣出了100萬首,而且它針對的還只是Macintosh電腦用戶,不包括win鄄dows電腦用戶。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裡,已經賣出音樂達2500萬首。

  有人已經為此算好一筆帳。如音樂服務商每天通過在線商店售出約25萬首歌曲,則一年約合9000萬美元可以入帳。這個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比傳統唱片商店專輯售賣更有賺頭。

  而事實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那麼美好。目前提供音樂下載服務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是,每首歌銷售所獲得的99美分中,四分之三即75美分要付給唱片公司,而信用卡處理器也要收取5美分的交易手續費。剩下的19美分將由在線音樂公司用於市場開發、技術改造和所有其它方面的開支。那麼到底能在這塊蛋糕中嘗到多少甜頭,箇中滋味只有服務商自己最清楚了。

  蘋果公司的紅火經營惹得各家心痒痒,都躍躍欲試。要想在蘋果建立的這塊陣地上分得一杯羹,只有打起價格戰。幾天前剛剛入行的沃爾瑪的新音樂網站以88美分一首單曲銷售,足足比他的前輩降低11美分的價格。此舉確實給其他的服務商們重重的一擊,但本來就已經如此薄利的生意再降低價格,能否會贏利,外人不得而知。在這種情況下若沃爾瑪想盈利,它只有從各大唱片公司獲得更優惠的條件或者它能以低成本提供更上乘的服務,達到薄利多銷,再或就是以沃爾瑪原有的實力作支撐,而它這次舉動的目的不在獲利,在於先搶佔市場。

  價格戰不是容易的事,今年早些時候,Listen.com曾試行過每首歌以49美分出售,但是最終還是熬不過,回到了79美分的價格。

  尋找利潤點

  網上賣音樂可能只是個「幌子」,在線音樂下載公司想要挖掘的是更深層的「黃金」。有專業人士曾指出,在線音樂唱片只是其經營的一種形式,真正的目的是利用這些音樂來銷售廣告和硬體,並尋求網民訂閱在線音樂雜誌或者是音樂會入場券。

  這樣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的。

  對於這些硬體巨商如戴爾、索尼和蘋果公司來說,通過在線銷售音樂唱片可以使其播放器銷售業務獲得更多利潤。2003年7月16日,蘋果公司宣布該公司的播放器在第三財季(截止於今年6月30日)的銷售數量高達30.4萬部,每部售價為299美元,這是大多數市場分析人士當初預期的4倍。蘋果公司也承認,其實商店利潤不是很豐厚,但是通過推銷其受歡迎的音樂播放機,商店的盈利已經提高。

  根據美國IDC(InternetDataCenter)對MP3市場的預測,預計在未來的三年中,隨著在線音樂網站的發展,美國MP3播放機的銷售量將在目前的基礎上增加3倍,而2006年蘋果公司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將有望達到6億美元。而如果僅靠網上出售音樂,即使按每年1億美元的成交量計算,起碼也要6年的時間才能達到6億美元的數值,可見銷售硬體錢就來得容易多了。

  電腦和電子商們已經意識到音樂的背後有一塊更好吃的蛋糕。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轉而通過網絡來尋求音樂資源,它們已經做好了這一領域放手一搏的準備。戴爾公司的目的就非常明確,它在推出它的音樂零售店的同時,也將它售價為199美元的播放器放入市場。它就是要通過銷售音樂來刺激用戶對播放器的需求。

  難怪在線音樂下載服務會一下子竄紅,各大公司都已經敏銳地發現這是個聚寶盆,音樂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財源。


相關焦點

  • 從騰訊音樂看在線音樂平臺的困境與價值
    訂閱付費和廣告是海外音樂流媒體平臺的典型盈利模式,訂閱付費模式下,用戶每月支付一定費用,可以無限制聽音樂,並享受一系列增值服務,這種盈利模式以Spotify為代表;廣告模式下,平臺通過不斷提高廣告轉化率,向B端廣告主收費獲得收入,這種模式以網絡電臺Pandora為代表。
  • 騰訊音樂財報數據亮眼 中國音樂產業前景明朗
    以「首個實現盈利」領跑行業的騰訊音樂,在 3月20日發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經審核的財務業績。「模式創新」+「內容投資」帶動增長作為首個上市的在線音樂娛樂平臺,騰訊音樂娛樂擁有最完整的商業模式,如今它已形成了包括數字專輯、會員訂閱、虛擬禮物、增值會員在內的四大變現方式,前兩者已經成為如今國內數位音樂平臺的標配,而後兩者則在騰訊音樂娛樂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服務生態下,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創造功能,並成為刺激音樂消費的有效手段。
  • 不只是聽歌,在線音樂玩法多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近年來,中國在線音樂平臺在強化音樂版權的同時,也圍繞著扶持原創、在線直播、社交生態等方向持續布局。不斷興起的短視頻,也成為音樂宣發的重要渠道,為音樂人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在線音樂進入正版時代廣西姑娘小楊喜歡聽音樂,已經用酷狗音樂聽了近十年的歌,但她發現「這兩年好多歌曲逐漸都聽不了,要開通會員付費才能聽」。
  • 頭部在線教育玩家瘋狂融資燒錢獲客,市場規模比盈利更重要?
    諸多媒體人及業內人士也由此對在線教育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在線大班課模式能否持續發展持悲觀態度。不過,「子彈財經」認為,大可不必如此悲觀。畢竟,無論是巨頭還是資本都沒有將當前盈利視為第一追求。另外,隨著AI、5G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商用,以及越來越多的中高端人才湧入在線教育行業,在線大班課模式既有的互動性弱、優秀師資稀缺和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有望獲得解決。
  • 阿里退場,但在線音樂市場還未「塵埃落定」
    緣起,中國在線音樂平臺的「海盜時代」當然,中國在線音樂市場也不是一來就被大資本主導的,它也經歷過「百鳥爭鳴」的時代。追溯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的發展史,第一個浮現在人們回憶中的名字大概當屬「酷狗音樂」。在這個盜版橫行的「海盜時代」,通過對盜版資源的分享和傳播,國內在線音樂網站和軟體悄然崛起,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迅速擴大。根據賽迪顧問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03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規模為7.7億元,而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26.6億元,增長約245%。
  • 在線音樂掘金難:蝦米酷狗等網站嘗試收費
    文/孫宏超十幾年前,百度搖晃著手中的魔法棒,通過音樂下載攫取了大量的金礦,並一舉成為中國搜索行業的霸主乃至網際網路行業的三座大山。但在今天,在線音樂只有幾十億的市場,和龐大的聽眾市場簡直不成比例。
  • 快陪練陸文勇:逆勢融資、首家盈利,在線陪練靠什麼贏?|鯨報導
    這場直播後沒多久,2002 年 3 月 23 日,快陪練宣布完成 A 輪融資,並且宣稱已於 2 月份實現了持續盈利,且現金流為正。意即,截至目前,快陪練成為在線音樂教育行業唯一實現正向盈利的公司。為什麼快陪練能成為在線音樂教育行業唯一實現正向盈利的公司?一家自稱「行業前兩名」的「小」公司面對大公司的激烈競爭,又該如何打勝仗?
  • 切入長音頻,在線音樂走出「圍城」?
    當抖音快手成為新的流量池,唱片方不再追求獨家授權,在線音樂的版權壁壘日漸鬆動,一個版權掠奪的蠻荒時代終將結束。據艾媒諮詢數據,2020年在線音頻用戶規模或將達到5.4億人,播客和娛樂類音頻將成為行業重要的增長動力,長音頻賽道正迎來巨頭玩家。騰訊音樂集團CEO彭迦信曾明確表示,「長音頻將是未來TME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話音剛落,各大平臺紛紛發力長音頻。
  • 在線音樂類APP分析——網易雲音樂的進階之路
    盈利模式使用機型:魅族Pro 6s系統環境:Android 6.0一、個人接觸音樂的歷程以及對音樂APP基礎功能的看法本文選取目前用戶數排名前四的四款APP,做詳細的剖析,一方面對比不同APP在方向、盈利模式等方面的不同,一方面作為信息基礎來嘗試對某些方面加入自己的想法予以改進
  • 「蝦米」跌下神壇 在線音樂市場還能怎麼變?
    根據音樂大V@相徵和@果殼放大燈爆料,蝦米音樂的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目前蝦米音樂官方對外表示:不予置評。昔日風光無兩的蝦米為何走到了末路?阿里真的放棄了在線音樂市場嗎?在線音樂市場還有哪些新機會呢?蝦米是如何走到末路的?
  • 「蝦米」跌下神壇,在線音樂市場還能怎麼變?
    根據音樂大V@相徵和@果殼放大燈爆料,蝦米音樂的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人員變動,蝦米音樂將於明年1月關閉。目前蝦米音樂官方對外表示:不予置評。昔日風光無兩的蝦米為何走到了末路?阿里真的放棄了在線音樂市場嗎?在線音樂市場還有哪些新機會呢?蝦米是如何走到末路的?
  • 聚合支付服務商能賺多少錢?
    2018年初,隨著「斷直連」工作的推進,銀聯、網聯兩大清算機構與支付寶、財付通兩大支付巨頭新合作模式問世。收單機構作為兩大支付巨頭的合作方提供聚合服務的合規性也隨之確立。第三方支付加入戰局,此前為第四方提供代理服務的服務商群體也成為了第三方支付需要借力的資源。 讓人好奇的是,作為聚合支付的服務商,究竟能從這個行業賺到多少錢呢?
  • 音樂產業的那些to B生意
    音樂市場這幾年起起落落,隨著正版化的普及,各家音樂平臺上付費內容越來越多,大眾的音樂消費習慣正在逐漸產生變化,C端市場逐漸顯現加速增長的跡象。樂播新瑞逐步從音頻內容製作服務商,向場景定製語音技術服務商轉型,綜合服務不同業態的B端消費場景化的客戶。融資情況:該公司2016年及2018年已先後完成天使輪及PreA輪融資累計1500萬元。業務模式:樂播新瑞為客戶提供共享廣電專業主播資源,以雲平臺呈現任意端靈活調用主播語音。
  • 2019教培行業「兩重天」,跟誰學在線大班模式成亮點
    除此之外,市值大於10億美元的新上市教育公司還有新東方在線、網易有道等機構。整體來看,在線教育公司獲得了二級市場更高的估值。今年夏天,教培行業的營銷大戰在資本寒冬的時節尤為引人注目,在線教育賽道的競爭迎來爆發,不僅新東方在線和學而思網校持續不斷加大在線教育投入,猿輔導、作業幫、網易有道、騰訊企鵝輔導等機構也紛紛加入戰局,在線教育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 洗牌過後,在線音樂市場的「後蝦米」時代
    這種以音樂人為核心的想法備受音樂屆推崇。鼎盛時期,蝦米音樂在各個音樂領域都有非常不錯的作品,成為小眾音樂的聚集地。蝦米音樂發展初期,在找錢這個問題上耗費了非常大的精力。當時的在線音樂市場還沒有高昂的版權費,其資本的尺度變化比較小,資本不會去著眼於這個市場,而好的產品也會因為資金鍊問題而絕跡。songtaste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 蝦米和它的音樂夢|蝦米網|阿里音樂|蝦米音樂|在線音樂|阿里星球|...
    雖然在今日的在線音樂市場中,蝦米的存在感已經微乎其微,但對於長期關注音樂行業的人,以及蝦米的粉絲而言,「關閉」依然是一個極其令人遺憾的消息。這與蝦米過往獨特的音樂社區氛圍、圍繞音樂人的精耕細作有關。自2007年創辦至今,蝦米的命運幾經變換,它本被寄託著攪動國內在線音樂格局的希望,但在一系列失誤之下如今已經淪為行業邊緣角色。回顧過往,一切仍令人惋惜。
  • 助推音樂新消費崛起,騰訊音樂走向價值深海
    不過,淨利潤、調整後淨利潤、在線音樂收入、社交娛樂收入、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等多項核心數據均創單季新高,還是頭一次。 「在線音樂+社交娛樂」,可以說是TME為數位音樂「新消費」市場量身打造的雙輪驅動商業模式。也是與「音樂訂閱+廣告服務一條腿」走路的Spotify 商業模式的本質區別。 「中國付費用戶還在培養之中,不能單純依靠付費會員收入走路。而且中國用戶和國外有很大不同,在互動性、多元化、趣味性等細分場景需求更高。」
  • 2020年中國音樂產業報告:網際網路音樂消費成為主流
    2020年前9個月,依靠流媒體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全球三大音樂公司環球、索尼和華納均完成了增收;國內目前唯一在海外上市的網際網路音樂公司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也實現了持續盈利。網際網路既是音樂產業的庇護所,也是音樂產業的新戰場。
  • 透視骨幹物流信息平臺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與盈利模式
    在平臺發展過程中,「三重」模式即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盈利模式,始終處於核心和主導地位。商業模式決定平臺的發展方向和生態內涵,管理模式主導平臺的效率與公平,盈利模式奠定平臺的生存和抗風險能力。如果把商業模式比作一條戰艦,管理模式是軍艦上的官兵,盈利模式就是燃料的補給線。平臺能否順利經歷生存、獲利、發展三個階段,從根本上取決於「三重」模式的創新與重構。
  • 前瞻在線教育產業全球周報第62期:洪恩教育成功赴美上市,美團教育...
    蕃茄田藝術宣布品牌升級 謀劃美術音樂等多個素質教育領域「11年來,品牌授權校區在全國已達到700多家,遍及全國200多個城市,共有300多位創業合伙人加入。自5月份復工以來,新開校區35家,同時也吸引了近20位新的創業者加入。」近日,蕃茄田藝術發布了最新的「創造力思維系統藝術統整課程」,以及基於線上線下整合的「OMO多端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