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服務商加入在線音樂市場;越來越低的價格比拼市場;盈利模式逐漸明朗
在線音樂越戰越猛
國際金融報實習生 龔豔 發自上海
網上下載音樂市場又重新拉開帷幕,而且出演這場戲的主角來頭都不小
對用戶下載音樂實行收費,是企業最容易操作也最冠冕堂皇的盈利模式
在線音樂唱片只是其經營的一種形式,真正的目的是利用這些音樂來銷售廣告和硬體,並尋求網民訂閱在線音樂雜誌或者是音樂會入場券
12月19日,全球最大的連鎖零售商美國沃爾瑪公司宣布推出自己的網上音樂下載商店。儘管目前沃爾瑪提供音樂下載仍處於試運行階段,將於2004年初才正式推出這項服務。但沃爾瑪這一舉動,無疑加重了如今炙手可熱的網上音樂市場那一股濃重的硝煙味。
成於網上音樂,也敗於網上音樂的音樂下載網站鼻祖Napster,也許不曾想到的是在它被告音樂侵權,被迫宣布破產後還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網上下載音樂市場又重新拉開帷幕,而且出演這場戲的主角來頭都不小。
2003年4月,蘋果公司率先宣布網上音樂商店開業大吉,緊接著蘋果公司的步伐,戴爾、索尼、亞馬遜、RealNetworks、沃爾瑪紛紛舉起「在線音樂」的大旗,據預測,在未來幾個月內,將至少有包括惠普在內的12家公司準備加入在線音樂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程度可想而知。「網上音樂下載」這塊陣地在「眾星」們的追捧和寵愛下勿庸置疑地成了網絡產品中的一個香餑餑。
與Napster相比,顯然這次大家都學聰明了。不僅在音樂版權問題上不讓唱片公司鑽空子,試圖都與唱片公司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如蘋果公司就獲得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支持,RealNetworks公司由時代華納公司、Bertelsmann公司、百代唱片集團來作後盾,Pressplay則由環球和索尼音樂娛樂公司所創建,避免了盜版的嫌疑,網上音樂服務便可放開手腳前進了。而且更精明的是,不同於Naspter的專為服務而服務,在線音樂的服務商們在進行服務的同時,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從服務中獲得利潤。
永恆的價格戰
在線音樂市場的新入門者都在尋找方法在最初階段獲得利潤。對用戶下載音樂實行收費,是企業最容易操作也最冠冕堂皇的盈利模式。
這個頭由蘋果公司開起,它以99美分的價格出售每一首歌,後來跟上的大多數網站都跟隨這個模式。99美分,這個其實和一美元只相差0.01美元的價格,卻是讓消費者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個是完全能夠接受的價格。所以網上音樂一推出,便讓音樂服務商們看到這項服務具有的吸引力。蘋果公司開張第一天就賣出20萬首音樂,第一周賣出了100萬首,而且它針對的還只是Macintosh電腦用戶,不包括win鄄dows電腦用戶。在不到8個月的時間裡,已經賣出音樂達2500萬首。
有人已經為此算好一筆帳。如音樂服務商每天通過在線商店售出約25萬首歌曲,則一年約合9000萬美元可以入帳。這個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比傳統唱片商店專輯售賣更有賺頭。
而事實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那麼美好。目前提供音樂下載服務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是,每首歌銷售所獲得的99美分中,四分之三即75美分要付給唱片公司,而信用卡處理器也要收取5美分的交易手續費。剩下的19美分將由在線音樂公司用於市場開發、技術改造和所有其它方面的開支。那麼到底能在這塊蛋糕中嘗到多少甜頭,箇中滋味只有服務商自己最清楚了。
蘋果公司的紅火經營惹得各家心痒痒,都躍躍欲試。要想在蘋果建立的這塊陣地上分得一杯羹,只有打起價格戰。幾天前剛剛入行的沃爾瑪的新音樂網站以88美分一首單曲銷售,足足比他的前輩降低11美分的價格。此舉確實給其他的服務商們重重的一擊,但本來就已經如此薄利的生意再降低價格,能否會贏利,外人不得而知。在這種情況下若沃爾瑪想盈利,它只有從各大唱片公司獲得更優惠的條件或者它能以低成本提供更上乘的服務,達到薄利多銷,再或就是以沃爾瑪原有的實力作支撐,而它這次舉動的目的不在獲利,在於先搶佔市場。
價格戰不是容易的事,今年早些時候,Listen.com曾試行過每首歌以49美分出售,但是最終還是熬不過,回到了79美分的價格。
尋找利潤點
網上賣音樂可能只是個「幌子」,在線音樂下載公司想要挖掘的是更深層的「黃金」。有專業人士曾指出,在線音樂唱片只是其經營的一種形式,真正的目的是利用這些音樂來銷售廣告和硬體,並尋求網民訂閱在線音樂雜誌或者是音樂會入場券。
這樣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的。
對於這些硬體巨商如戴爾、索尼和蘋果公司來說,通過在線銷售音樂唱片可以使其播放器銷售業務獲得更多利潤。2003年7月16日,蘋果公司宣布該公司的播放器在第三財季(截止於今年6月30日)的銷售數量高達30.4萬部,每部售價為299美元,這是大多數市場分析人士當初預期的4倍。蘋果公司也承認,其實商店利潤不是很豐厚,但是通過推銷其受歡迎的音樂播放機,商店的盈利已經提高。
根據美國IDC(InternetDataCenter)對MP3市場的預測,預計在未來的三年中,隨著在線音樂網站的發展,美國MP3播放機的銷售量將在目前的基礎上增加3倍,而2006年蘋果公司產品的年銷售收入將有望達到6億美元。而如果僅靠網上出售音樂,即使按每年1億美元的成交量計算,起碼也要6年的時間才能達到6億美元的數值,可見銷售硬體錢就來得容易多了。
電腦和電子商們已經意識到音樂的背後有一塊更好吃的蛋糕。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轉而通過網絡來尋求音樂資源,它們已經做好了這一領域放手一搏的準備。戴爾公司的目的就非常明確,它在推出它的音樂零售店的同時,也將它售價為199美元的播放器放入市場。它就是要通過銷售音樂來刺激用戶對播放器的需求。
難怪在線音樂下載服務會一下子竄紅,各大公司都已經敏銳地發現這是個聚寶盆,音樂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