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一切皆是虛幻而生,牢記好此事,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

2020-12-05 禪說國學

01開篇語

人這一輩子,其實我們的生活原本並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心靈本無累,累的是攫取太甚。所以在人生的歷程中,要學會減少欲壑,減少追逐。

命運的深層次意義,就是要學會放棄和等待,放棄一切喧累浮華,等待靈魂慢慢地安靜。今天便為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願大家能夠靜下心來好好讀一讀,世間一切皆是虛幻而生,牢記好此事,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

02來時空空,走時亦空空

很久以前,有一位男子因一時的氣惱而厭惡塵世中的一切種種,便決定舍家飯依佛門、信奉佛教。可是他的身體雖然已經出家,遁入空門,但是心中仍然眷戀著外面的花花世界,為愛欲所束縛。

這位男子皈依佛門後,還經常用香油擦拭身體,用湯水洗浴,講究身體皮胺的香滑,飲食臥具也很講究。總之,他的一顆心完全被物質所負累著,一刻也不能清閒自在。

這位男子雖然形式上他已經是一個和尚,接受佛門的戒規,然而在行為與思想境界上,他還與一個凡夫俗子無二,依然與未出家之人並無二樣,距離佛法聖道,相差甚遠。

當時,在國內有一位叫清念的禪師,是一位修行深遠、名聲遠揚的尊者。這位新戒的和尚非常仰慕他的修行,也想讓自己解除凡心的束縛,於是便前去參訪。

清念禪師慈悲地問道:「你遠道而來想要做什麼?「和尚馬上回答道:「我慕名而來,是想聽您開示佛法要旨。

清念禪師仔細觀察了他之後,知道他還身受束縛,不能得到解脫,就問他道:「那你是否能夠完全聽我講的話,接受我的教誨,按照我的意思去做呢?」

和尚堅定地回答道:「我一定能夠做到,一切都按照您的吩咐去做。「清念禪師淡淡地說道:」你既然已經生起信心,我就先教你神通,然後再為你說法。」和尚非常高興地說:「真的嗎?先學神通,太好了!」

那一日,清念禪師便帶他入山,先教他學習禪定,並吩咐他要絕對服從。清念禪師運用神通力,幻化出一架天梯,對和尚說道:「你現在就爬到這架天梯上去。」

和尚依照尊者吩咐小心翼翼地爬上了天梯。爬到一半,他無意中往下一望,看見的竟然是一個深溝險壑。然而此時清念禪師卻對他說道:「放開你的雙腳吧。」和尚膽戰心驚地遵照指示放開了兩腳。

接著,清念禪師又讓他放開一隻手,和尚不得已也遵照指示放開了一隻手。但叫他再放開另一隻手時,他誠惶誠恐地對清念禪師說道:「我要是再放開這隻手,就要墜坑而死了!」

清念禪師堅決地說:「你已經和我約定好,一切都會遵照我的教示去做,怎麼現在又反悔了呢?」和尚沒有辦法,只好把心一橫,什麼都不想,放開了另一隻手而墜入了又深又黑的大坑之中。

這時,他早已被嚇得魂飛魄散,一身冷汗。但等到他睜眼一看,天梯和大坑都不見了。清念大師見時機已然成熟,便為他開示道:「我現在問你,當你放開最後一隻手下墜時,你還覺得世間有什麼是值得你為之留戀的東西嗎。「

這位皈依不久的和尚由衷地回答道:「大師,到了生死關頭,一切都沒有什麼可值得留戀了。」話音剛落,他頓時大悟,從此精心進修,細心思考,終修得阿羅漢果。

03結語

無邊的欲望常常帶來很多的煩惱和困擾,就像加了蜜的毒藥,雖然喝起來很甜,卻會慢慢腐蝕人的臟腑,讓人苦不堪言。

人生在世,即使昨天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描述成一段從容的記憶;曾經再累,都要用當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

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而生。當色身幻滅的時候,所有此生鍾愛的一切也都隨之幻滅。如果你能看破無常的色身,那纏縛著你的愛執,也就隨之而解脫了。

相關焦點

  • 一切皆是虛幻,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我是美食老鬼,今天是我開通 百家號的第三天,這也是我的第三篇文字,人生於天地間,就要面對世間種種,或者喜,或者悲,或者真實,或者虛幻,一切種種,都是劫難,都是情緣,都要面對。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更是虛幻大於現實,難分真假,難辨對錯,唉,昨日看見一個女孩子在網絡上被騙了五萬元錢,痛哭流涕,不僅心生感慨,一切皆是虛幻,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好了,言歸正傳,今天為大家做一個油炸花生米,簡單易學,好吃不膩。備料:花生米大約三百克(大約一盤的量),花生油適量,鹽少許,白酒少許。
  • 初六,一切皆為虛幻
    初六,一切皆為虛幻 2020-02-01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雖然我們現在的心是虛幻的 卻包含著圓覺妙心
    在我們知道自己現有的心是虛幻的,自己目前所做的修行也是虛幻的,我們沒有必要為此退卻,也沒有必要為此感到迷茫。因為我們這顆虛幻的心,包含著圓覺的種子和能量。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學習佛法的善男子善女人,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一切眾生的種種幻化之心,都能生出讓萬物如實而來又如實而去的圓覺妙心。我們現在的心是虛幻的,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內心充滿著貪嗔痴,充滿著貪慾、憤恨、緊張、焦慮、憂愁和期盼。數之不盡的虛幻,覆蓋了我們的圓覺之心。使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個覺,都成了虛幻的覺,都成了不圓滿的覺。我們無法以清淨的心,來對待自己周圍的人事物。
  • 卞和曾為不識和氏璧的君王哭,一切皆虛幻唯不生不滅的自性是真我
    為了紀念卞和的忠君之心,楚文王將此玉命名為「和氏璧」,並把它奉為傳世的國寶。《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是美,這樣就有了醜;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是善,也就知道了什麼是不善。天下的事物,都是相互對應而轉化的,美的事物,有時候被認為一文不值,忠誠善良的人,有時候被判為罪惡。
  • 一切皆是虛幻,活著存在,才是王道
    皓月當空,灑下銀白色的清輝,如花似霧,如夢如煙,虛幻難辨,如花似霧,月光把人間裝扮成蓬萊仙境,但沒人去欣賞這佳境,卻去光顧娛樂場所,折耗本已勞碌一天疲憊不堪身體。夜晚的霓虹燈把城市裝飾的更加絢麗多姿,城市像極了人間天堂。我們在天堂裡醉生夢死,風花雪夜。
  • 時光知味,草木皆禪。
    父親濟世救人,不論貧富貴賤,官紳百姓,路程遠近,皆一視同仁。母親菩薩心腸,對過路乞兒,孤寡老者,窮病之家,皆盡其所能給予施捨。自幼受雙親教導,心存善念,悲憫眾生,種下善因。肆一個人,從最好的年華,走到白髮蒼顏,看著自己日日緩慢地老去,需要多少勇氣和決心。雖說滄海不過一瞬,但回首的剎那,誰可以真正地波瀾不驚。
  • 漫漫紅塵,情暖相惜
    許你一世靜好幸福。晴好的天,一抹幽藍,在我的心上綻開出美麗的花朵。輕拂墨染時光,靜聽落葉且吟。似水折年華裡,我的情,你懂,你的心,我知。若可以,請與我一起慢慢變老。紅塵陌路皆過客,一切從時間開始,一切也都皆從時間止。
  •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牢記這2個字,功德更圓滿!
    念誦「阿彌陀佛」名號時,牢記「淨心」兩個字,功德更圓滿!首先,我們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大的佛,他和他的兩位侍者「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與其它諸佛菩薩共同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淨土。
  • 既然世間皆苦,人為何要來呢?佛說出了真相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家講苦,並認為世間一切皆苦,就算是快樂也是苦的,因為無論是快樂還是苦難,都是不斷的處於變化之中,都有生有滅,成為「無常」的存在。因此,世間的一切都是苦的,無一例外,而佛家的修行,其本質就是拔苦,讓眾生離苦得樂。
  •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
    佛說:一切皆空性,放下便是自在!放下,是擁有,是解脫,是頓悟,一念之心,能夠放下,萬事就會得到解脫與自在,這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塵世間,煩由心生,愁從心來,唯有放下,便得從容!人生好事壞事,皆成往事,世間本無物,何處染塵埃,面對過往請你學會接納生活,所有的一切不愉快此刻已經煙消雲散了,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你抱著過去生活一輩子,錯過了太陽不可惜,可惜的是因為你沒有看到太陽也錯過了月亮,生活到每一天都是新的起點,放下過去才可以看到未來,放下苦惱你才可以接納快樂,放不下昨天,今天再美好你也看不見,所有到苦惱都是源於得不到但是又想得到茅盾的心理
  • 佛說的一切皆虛妄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說,一切皆虛幻,一切都只是鏡花水月。所有的愛恨情愁,所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都不過是心底的幻覺。有人不理解,明明我看到,我摸到,我感受到,怎麼能說是虛幻,眼前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且大家都能看到,體驗到。
  •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那我們的「心」該放哪?
    快來了解一下這三種心的具體意義,當我們坐在,禪堂裡的時候,大家不妨可以觀察一下,在燒完一炷香的時間裡,我們的內心會有多少的心理活動,以及我們內心活動的內容又是什麼,想的無非是昨天的事,前一年的事,比如我們曾經歷過的這種事情,當我們坐下來的時候,風花雪月一切好的和壞的境界都會出現在腦海,終究像波濤一樣滾滾不息,是我們的心平靜不下來時,會留戀過去,有時會恐懼過去,詛咒過去,好的就會留戀,壞一點就恐懼。
  • 佛說「出世間」並非另有一個特殊空間,這個普通詞其中有「真義」
    佛說「出世間」並非另有一個特殊空間,這個普通詞其中有「真義」 | 文 青衫文齋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不了解佛法的人,對佛法妄加指責,誤會佛教提倡「出世間」的意義,認為佛教是逃避現實,從紅塵遁入空門。認為修行人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對社會產生危害。
  • 人生,沒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
    佛說:沒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 人說:儘量必然,避免偶然。 世間,人皆有欲,有欲就有求,求而不得才生煩惱,煩惱無以排遣,才有心結,心結不得解,才會陷入迷茫,從而有各種想不明,想不通。
  • 此心一切念,皆當作修持:請問修行的根本意義是什麼?
    雖然經文中對修行的要求有深淺之別,但皆是希冀人們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點一滴做起,發善心、行善事,通過萬千人事來磨練性功,最終可以可以達到慈心下氣、悲憫人天的修行境界。相比起前一所述,此處所指的修行更具有社會普適性。也即是說,只要把修行的理運用得當,每個人都能從此等修行中獲得益處。從常理以及宗教感情上來講,看到有越多的人對修行事感興趣,這本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 為什麼我們的修行也是虛幻的
    佛陀在聽了普賢菩薩,關於圓覺修行的四個問題以後,立即回答普賢菩薩到:禪修者要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所有修行都還是虛幻的。要不斷努力實證,除了要去除自己原有的所有虛幻,還要把所有佛法修行上的虛幻也要去除,直到證悟淨覺隨順的圓覺。
  • 人生聚散,皆是天意,都是註定
    作者:醉紅塵 人生聚散離合,皆是天意的安排,也都是冥冥之中的註定,是我們誰也無法改變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也都是無常。可是,當你在經歷過了之後再去回想,好像這一切似曾經歷過了,現在又被誰重新布置了一樣,自己糊裡糊塗地又走了一遍。窗外,季節如風,總悄然而過,容不得你挽留一些什麼,也來不及告別,十月就已劃下句點,新的一月便已拉開序幕,不管你願不願意,它都如約而至,我們只有面對,世間事莫不是如此。
  • 深深愛著,思念之情能穿越時空
    人海茫茫,得一人心相守與共,是生命裡最暖的陪伴,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得一知巳相伴紅塵,足矣! 愛在心裡,思念能穿越時空走進紅塵深處,那是一場一花一世界的纏綿綣眷,愛著想著,想念是浪漫的時光,心裡想念一個人的時候,愛有多深就會有著多美的憧憬,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情感就如人飲水一樣冷暖自知,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無論是什麼樣的感情,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其味!
  • 佛教之中,所說的「虛幻」,是指不存在嗎?真理解的人不多
    在《金剛經》之中,佛有一首偈語的前兩句如此寫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在這裡,佛所強調的是世間存在的一切,皆是「本心」產生的幻象或「虛幻」。那麼,現實中的一切存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萬事萬物,真的如佛所說的「虛幻」不實嗎?
  • 縱觀紅塵,精彩無數,唯光和愛絕不可辜負
    縱觀紅塵,精彩無數,唯光和愛絕不可辜負 我們來到這個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