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的百科全書式敘事:《應物兄》

2021-01-16 中國軍網

《應物兄》(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2月)堪稱近年來中國當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穫。13年來,李洱沒拿出作品,以至於人們幾乎快要忘記他發表《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時的榮光。13年中,他變成了一個周到活躍的文學組織者、深受歡迎的活動嘉賓,甚至是批評家。他依然妙趣橫生,侃侃而談;但是只有在《應物兄》出版之後,我們才會明白這13年裡他有多麼沉默。在他的嘴皮子滔滔不絕地吞吐時,有一個世界始終在他的腦海深處盤旋醞釀。他必須在喧譁與內默之間尋找平衡,尋找彼此溝通的辦法,讓喧譁不至於毀掉內默,相反成為它的滋養。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應物兄》證明李洱做到了這一點,並且證明,恐怕唯有這樣的撕扯、掙扎與平衡,才正適合這部小說,適合他所要表現的題材。

《應物兄》被認為是一部學院小說,講的是知識分子的故事。依照常理,故事似乎應該局限在大學的圍牆之內。但正如李洱創作這部小說時的狀態一樣,圍牆外躲不掉的萬丈紅塵和圍牆內本應有的靜默沉潛之間,構成了劇烈的對話和互通,從而讓情節不斷延展,使細節持續豐富。小說的生活幅面從大學的一間辦公室出發,走向更為遼闊駁雜的時間和空間。尤為出色的是,李洱將諸多空間密切地聯絡起來,把空間的遷移編織進時間的邏輯或非邏輯關係中。因而不同的空間會彼此侵入、交疊、滲透,然後把事與人都變得面目全非。正是依靠這樣精巧而嫻熟的空間操作技術,李洱將一個其實敘事速度相當緩慢的小說講得花團錦簇、懸念迭起。就像《紅樓夢》一樣,《應物兄》所講述的故事的確是在圍牆之內,但是又無遠弗屆,指涉著整個世界。

與空間的廣闊相比,《應物兄》所書寫的時間跨度其實相當狹窄。小說的開頭,積雪尚未化去;小說的結尾,雪花再次飄飛。在85萬字的篇幅裡,小說講述的不過是一年之內的故事。但這絕不意味著《應物兄》因此而缺乏歷史的縱深。在我看來,《應物兄》中的歷史感較之它的空間技術,還要更為出色。不少論者將《應物兄》與《儒林外史》和《圍城》相提並論,但後兩者所書寫的不過是特定時代的知識分子,《應物兄》則至少寫出了三代知識分子。從改革開放初期走過來的應物兄、文德能、芸娘等是一種面貌;應物兄的學生易藝藝、孟昭華、範鬱夫則是全然不同的一代;而應物兄的老師輩,喬木、何為、姚鼐、張子房四位先生以及雙林院士,又是別一種風骨了。如果從姚鼐先生的轉述上溯至他的老師聞一多,我們甚至可以在《應物兄》當中看到整個現代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傳承譜系。而李洱的歷史爬梳還要遠為複雜,他甚至寫出了歷史長河的不同支流。儘管小說以應物兄為敘事主線,但對其他代際的知識分子,也並非蜻蜓點水,聊存輪廓而已。譬如雙林院士,儘管出場不多,神龍見首不見尾,但貫穿全書始終,令人印象深刻、飽含情感。如他這樣的「兩彈一星」元勳始終是我國科學家當中的良心和脊梁。譬如喬木先生,他更是像影子一樣站在應物兄和整部小說的背後,並伴隨情節展開而愈發顯得重要。在雙林院士和何為先生相繼去世的時刻,喬木先生的情感強度甚至支配了整個小說,遠遠超過已然喪失激情的應物兄,讓人疑心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可能根本就是喬木先生。其實早在小說開篇,喬木先生的那句告誡,就已經重塑了應物兄的基本性格。這句告誡攜帶著諸多時間和經驗的重量,將這部小說進一步從知識分子群體推出去,面向整個中國現當代歷史。

能夠在一部全景式書寫當下現實的小說中營造出如此厚重的歷史感,源自於作家審慎認真的態度。和諸多表現知識分子的小說不同,《應物兄》本質而言不是輕浮、戲謔和油滑的,甚至沒有一丁點沾沾自喜;相反,它有一種沉痛的深情。作為一部學院小說,《應物兄》的敘述相當理性,有著不動聲色的客觀,也包容了龐雜淵博的知識,反諷與隱喻更是俯拾皆是。但李洱並未媚俗地矮化知識分子的形象,小說最重要的反思主體應物兄,始終認真地對待世界、歷史和自己。他遊走在這個令人困惑的世界,卻努力尋找著「應無常物,執有常道」的辦法。而正是在有常與無常之間,在人的有限性悲劇之中,抒情產生了。而當我們讀到那些有關1980年代歷史的回憶,又會清楚地看到應物兄的臉龐上分明帶有李洱本人的輪廓。《應物兄》之所以能夠如此認真與深情,正因為李洱從未讓寫作的理性徹底支配,他從未覺得自己超越了寫作的對象。相反,毋寧說李洱是通過這樣漫長的寫作重新理解自己,理解自己那一代人的歷史和命運。為此他必須重新創造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他和他所創造的應物兄,應物兄和他所研究的大儒合而為一了。

《應物兄》為我們提供了太多值得言說的話題。譬如「應物」二字的多重內涵,譬如他以知識為小說敘述方式的精湛技巧,譬如那個第三人稱在哲學與敘事學中的意義……但或許作為一種百科全書式的敘事,更長的篇幅也無法窮盡對它的討論。如同那些已經被拿來與之參照的經典作品一樣,《應物兄》一定會在很多年之後,仍被人們反覆提起,並從中發現新的秘密。

責任編輯:袁帆

相關焦點

  • 也許,應物兄的車禍,是在直接致敬加繆
    正如批評家王鴻生所說,在漢語長篇敘事藝術和知識分子書寫這兩個方面,《應物兄》已挪動了現代中國文學地圖的坐標[1]。一知名大學欲擬引進海外儒學大師,籌建儒學研究院,此事交由該大儒的弟子、著名教授應物兄具體聯絡操辦,主人公遊走於政、商、學、媒諸界乃至市井廟宇,由此展開了一出全球化時代的知識悲喜劇。
  • 《應物兄》:當代知識分子的星象圖
    應物兄!這個似真似假的名字,這個也真誠也虛偽的人物,串連起三十多年來知識分子群體活色生香的生活經歷,勾勒出他們的精神軌跡,並最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2018收穫小說授獎詞如此評價了李洱的長篇小說《應物兄》。這部長達84萬多字的小說,一面世就受到了文學界的高度關注,獲得了讀者的一致好評,並榮膺茅盾文學獎。
  • 小學基礎性文體知識:記敘文(散文、小說、寫人敘事、寫景狀物)
    一、記敘文概念: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他客觀的描述對象是落花生,側重寫人敘事,更主要的是自身的主觀感悟。(2)抒情散文,一般不詳細敘述事件的具體過程,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不具體描寫人物,而是通過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來傳達出作者的心聲,反映完整的精神風貌,體現特定的時代精神。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1.稱號: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教綜易錯1000題】領取注意事項!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亞里斯多德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
  • 培養時代新人的敘事路徑探析
    然而不難看到,相當一部分關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知識,還游離在敘事主體自身的經驗之外,難免造成大學生群體的「表徵危機」和「認同危機」。①因此,對於敘事者來說,應把「回到語言的切身性」確立為敘事精神的生成起點,並在由此而展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宣講中耐心地發掘和表達我們自身的經驗。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原本不是寫男女之情,寫什麼呢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原本不是寫男女之情,寫什麼呢愛情是生活的主題,古往今來,無論是先賢智者,還是販夫走卒金庸的眾多作品中,寫「愛情」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神鵰俠侶》了,其中為情所困的李莫愁常常會吟詠「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兩句詞,令人印象深刻,更是能勾起許多人青春美好的回憶。其實,這兩句詞並非金庸先生所創,原本也不是寫男女之情的。
  • 問世間情為何物,竟讓人「飛蛾撲火」?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原文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出自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這首詞的背景是元好問16歲那年去并州應試,路上碰到個捕雁的獵人說「今早上抓了只大雁殺了,另外一隻雖然掙脫了網,卻只是悲鳴盤旋,不肯離開,最後竟然也撞地自殺了。」
  • 《離岸流》:逐浪而生的敘事
    原創 黃子平 北美文學家園緣起——海與岸——離與合——情與欲——虛與實——結語緣起 那年春季的「當代文學史」課沒上完,後來也沒接著上。當然,在老家,在國際長途電話的那頭,總有一個絮絮叨叨的老媽在絮絮叨叨。離婚,離異。好多篇小說裡的人物就是一個因失婚而失魂的女性。這種體驗痛徹心肺,這種視覺帶來某種特殊的敏感,這種敘述語調冷漠中壓抑著哀怨、自嘲和希冀,這是凌嵐小說中最值得細細品味的(你也可以將有關婚姻、家庭和性別政治的辯證就勢引入)。
  • 曾慶雨:《金瓶梅》敘事藝術的思維特徵
    被命運作弄的無奈,笑笑生有著最質樸的表述:「但凡世上婦女,若自己有些顏色,所稟伶俐,配個好男子便罷了,若是武大這般,雖好殺也未免有幾分憎嫌。自古佳人才子,相湊著的少。買金的偏撞不著賣金的。」和她有過關聯的男性中,武松是她唯一深情嚮往的人,卻情無所依。
  • 個人同一性理論的敘事學向度
    個人同一性危機一方面,嚴格意義上的同一性是指事物在數量與性質上的完全相同,但正如休謨所說,身體與靈魂沒有任何能力始終維持同一不變,那麼如何在這種「特修斯之船」式的流變中識別出相同之物呢?另一方面,按照主流的還原論觀點,自我並非獨立存在的實體,而是可以還原為大腦、記憶或知覺過程等事物。這樣一來,「自我是什麼、在哪裡」的問題,在某些哲學家那裡就愈發可疑了。
  • 重大案件報導「敘事路徑依賴」現象辨析 以張玉環案為例
    宋小女「有情有義」的形象火遍全網。然而,隨著「張玉環哥哥稱宋小女9年未探監」等信息的爆出,又有網民認為其「刻意炒作」。報導老套路挖掘背後故事有何玄機?智融網絡輿情研究院注意到,多年以來,針對此類平反冤假錯案的報導,存在著既定的敘事方式,即聚焦當事人背後的故事,以建構共通的「情感空間」。
  • 電子遊戲的敘事研究
    從《奧德賽》、《指環王》到《星球大戰》,甚至更多現代故事,如《鋼鐵俠》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敘事模型。Thatgamecompany 的首席設計師直接將該敘事模式視為遊戲《旅程》(2012)的主要靈感來源。 上述古典的敘事模式可能只是電子遊戲敘事中的冰山一角,現代遊戲的敘事中向玩家展示了更加多樣的形態。那麼在電子遊戲中,電子遊戲中的敘事究竟有哪些特點?
  • 一文讀懂敘事治療
    比如說,一個離家出走的孩子,一般人會認為這是個有問題的孩子,但敘事治療關心的是這孩子在離家的過程中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再透過照顧自己這個特質去看待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然後將類似的閃光特質串成線(支線故事)。敘事治療最重要的就是發現這些處於生命邊緣的故事,從中找力量。3.敘事治療作為後現代心理治療的中堅力量,還被後結構主義影響著。
  • 藝術家自撰|康學儒:我的百科全書式繪畫
    第59期作者藝術家:康學儒2008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現工作生活於北京百科全書繪畫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它就潛伏在色彩裡、畫布上和構圖中,誘惑你、纏繞你、鼓動你。古今中外的美學並置,雨傘和縫紉機在手術臺上相遇,一種真正的審美平等,一種百科全書式繪畫。對於藝術史圖像及其遺產,盲目崇拜或者徹底的決裂都不可取,復活才是最好的繼承。化用典故,這是中國文學中最重要的修辭和手法。適當引用,恰當用典,將過往圖像從石化的形象中拉扯出來置於新的語境,讓其煥發新的光彩,生成新的意義,這不僅是方法,也是文化職責所在。
  • 兄dei是什麼意思?兄dei怎麼讀的第幾聲是東北方言嗎
    兄dei就是兄弟,老弟的意思,和之前很火的老鐵差不多!dei是什麼意思東北方言中,「逮」讀DEI,一聲或三聲都可以。比如:逮住一隻雞。兄dei怎麼讀xiōng-dei第三聲代表需要的意思,第四聲代表對的意思,比如dei dei dei就是對對對的意思!
  • 鄧曉芒|黑格爾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從思想層面來說,黑格爾可以說是最後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亞里斯多德是百科全書式的,他畢生所有的著作,包括他自己寫的和學生整理的據說有400多部,也有人說有1000多部,當然有的並不是他自己寫的也歸於他名下。
  • 麗水最新原創微電影《清風有情》來了
    還記得去年11月13日  登上「學習強國」的  麗水原創MV《清風有情》嗎?  (點擊上圖可看MV)  最新消息:  同名原創微電影《清風有情》  今日正式發布!  △原創微電影《清風有情》  該微電影由麗水市文明指導中心、麗水市紀委市監委駐市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共同出品。  內容梗概:  微電影《清風有情》描寫了主人公村監會主任餘得水在工程承包問題上講原則、不循私,在生活中卻對低收入村民吳二金熱心相助的正面故事,藉此表達我黨當前從嚴治黨、反腐倡廉、人文關懷從基層做起的決心。
  • 江蘇南京市2014屆高三年級學情調研卷語文試題
    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說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於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於人,願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趙王掃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
  •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敘事手法、非線性敘事結構分析
    同時故事也不再像線性敘事一樣有著單一的角度和結果,非線性敘事手法使得故事的情節和結果變得多樣化,問題的角度變得多元化。一、非線性的敘事結構「非線性電影敘事結構的最大特徵在於單一時間向度被打破和解構,時間成為不連貫的片段且前後顛倒。」諾蘭將倒敘、插敘、並敘等等一系列的敘事手法雜糅在一起,電影的情節時常看起來十分不連貫,影片具有很強的拼接感。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什麼 答對即可獲得小雞飼料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什麼 答對即可獲得小雞飼料時間:2020-12-18 13:27   來源:中國小康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最初寫的是什麼 答對即可獲得小雞飼料 小雞寶寶考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