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自撰|康學儒:我的百科全書式繪畫

2021-01-16 藝術家自撰

第59期作者

藝術家:康學儒

2008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

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百科全書繪畫

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它就潛伏在色彩裡、畫布上和構圖中,誘惑你、纏繞你、鼓動你。我所能做的就是順著它的啟示,遵循某種直覺,任由想像四處蔓延,自由瘋長。

如果給我一張足夠大的紙,我就能畫滿整個宇宙。

我的繪畫不是自然的模仿,它們全然來自於藝術史和知識系統。古今中外的美學並置,雨傘和縫紉機在手術臺上相遇,一種真正的審美平等,一種百科全書式繪畫。

對於藝術史圖像及其遺產,盲目崇拜或者徹底的決裂都不可取,復活才是最好的繼承。化用典故,這是中國文學中最重要的修辭和手法。適當引用,恰當用典,將過往圖像從石化的形象中拉扯出來置於新的語境,讓其煥發新的光彩,生成新的意義,這不僅是方法,也是文化職責所在。

沒有知識難免井底之見,而擁有某種專業知識則有可能就會畫地為牢。今天社會的撕裂,階層的固化,偏見的加劇,在藝術界亦然。藝術教會我們的就是穿越各種境域和媒裁,汲取各種思想,而不要讓某種媒介和知識固化自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我們要承認自現代主義以來的世界是曖昧的,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唯一的,絕對的真理,而是一大堆互相矛盾的相對真理。所以人所擁有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一種不確定的智慧。

藝術創作就是探索人類存在的這一曖昧性,展現人的具體生活,發現唯有藝術才能發現的東西,才是藝術存在的理由。

集錦系列

就像一個建築師或者鄉村泥瓦匠,如何將現有的石頭、木材、鋼筋、水泥、玻璃等,在遵循建築規律和美學結構的基礎上,擺弄成一個巧妙而美觀的建築。藝術創作亦如此,中國古時有集句和化用的修辭手法。本雅明曾野心勃勃的想寫一本全是引用別人語言而成的小說。如何將那些經典的、流行的、大眾的圖像符號從其固有的說辭和固化的形象當中解放出來,在一種新的語法和結構中,構建成一種恰到好處的圖像關係,這是我所神往的。

《馬列與維奇》2020年 布面丙烯
《八駿圖》2020年 布面丙烯
《貓碟圖》2020年 布面丙烯
《祥瑞圖》2020年 布面丙烯
《貓天使女人花》2019年 布面丙烯
《大白兔》2019年 布面丙烯

編輯系列

繪畫之於我最大的不同在於,繪畫不再是描繪,我將它視為描述。一篇論文、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一場事件,一次旅遊,不是用習慣性文字表述的方式而是用圖像、符號和文字等元素來共同編織,使其成為一幅可見、可讀、可視的文本。讓主題處於無限的繁複、綿延、漫遊之中,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多義和豐富,這是令我著迷的地方。

《一手好牌》2020年 布面丙烯
《革命之後》2015年 綜合材料

蘋果系列

夏皮羅說塞尚的蘋果是在講故事,他的蘋果象徵愛情、女人體乃至性。這讓我至少明白了光不能將塞尚理解成只按照圓球體畫畫的笨拙老頭。蘋果自古希臘帕利斯以來一直扮演著重要的文化角色。在中國文化中,蘋果又是作何理解呢?難道它在藝術中的出現僅僅只為擺出一個靜物中穩定的三角形構圖嗎?

《天真爛漫》2019年 布面丙烯
《大生產》2018年 布面丙烯
《大豐收》2018年 布面丙烯
《日常靜物》2018年 布面丙烯
《自由》2018年 布面丙烯
《有蘋果的靜物》2017年 布面丙烯
《金蘋果》2017年 布面丙烯

遊記系列

戈達爾的《卡賓槍手》中,兩個可以幹任何事的槍手,在外徵戰多年,帶回家的戰利品卻是有著紀念碑、百貨商店、自然景觀、藝術作品、哺乳動物等的美術明信片。一個蜻蜓點水的遊客對於異域他鄉的了解莫過於此,除了那些浮光掠影的符號和景觀之外,我們對異域的印象還能怎麼樣呢?

《印象莫高》2016年 綜合材料
《印象泰國》2016年 綜合材料
《印象北非》2014年 紙上作品

A4系列

前前後後,在A4紙上我差不多畫了三四十張紅黑色作品。A4紙、紅、黑籤字筆,這是當時我做雜誌時必用之物。反過來正是這些貧乏的工具和材料決定了我的繪畫方式。當我帶著對一本當代藝術雜誌的理解和對千篇一律的發刊詞牴觸時,便寫(畫)出了我第一篇發刊詞(畫):《現代主義與社會主義》,並明目張胆的將它發表在了雜誌中。

《工廠男孩》2014年 A4紙
《現代主義與社會主義》2013年 A4紙

主編:海 竹

編輯:龐雨靖

圖片提供:康學儒工作室

相關焦點

  • 徐小虎:草間彌生不能用繪畫藝術家形容,好繪畫是要動你靈魂一寸
    但在真正的藝術家眼裡,繪畫藝術如何得到體現,如何用自己繪畫的一套來形容它,這一個問題其實陳丹青老師和徐小虎老師都有提到過,甚至在媒體平臺上面都曾公開解釋過。下面我們一起來從繪畫的角度聽聽這一些藝術大師是如何講藝術的。
  • 荷蘭眼鏡蛇畫派藝術家卡雷爾·阿佩爾繪畫作品
    這位藝術家從原始藝術和兒童繪畫中獲得了很多靈感,並受到了同時代人的影響,比如布魯特藝術的主要倡導者讓·杜巴菲特(Jean DuBuffet)。雖然阿佩爾主要以將具象和抽象元素結合在一起的繪畫而聞名,但這位藝術家也嘗試了浮雕繪畫、雕塑和設計。
  • 「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Bal 的創意繪畫作品
    【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Bal 的創意繪畫作品【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Bal 的創意繪畫作品【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Bal 的創意繪畫作品【創意設計】影子塗鴉比利時藝術家 Vincent
  • 80後藝術家崔潔研究城市景觀建築與繪畫的關係
    「80後」藝術家崔潔  新作聚焦建築美學「展現一種交錯感」  上海出身成長、杭州學畫讀書、北京活躍發展,這些經歷對崔潔來說,都是創作的養分。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的她,如今是一名活躍的年輕畫家,有獨立思想卻不頑固偏執。
  • 老藝術家畫自己,結果把專家都騙過去了,這樣的繪畫水平真強
    好的藝術繪畫一定是需要帶著感情來創作,像冷軍的油畫,很多人看不懂,原因就是感覺它如照片一樣的存在。但其實不然,如果站在了解關於油畫創作的人角度來欣賞,冷軍的油畫裡面包含了關於藝術的創作,繪畫的技巧,還有就是油畫的超寫實風格等等。
  • 威廉·肯特裡奇:我所有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繪畫
    該展展出了藝術家從1988年至今的全部重要作品,是藝術家在亞洲最大規模的個展。活動之後,肯特裡奇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專訪。儘管在國際藝壇上肯特裡奇的藝術囊括了繪畫、歌劇、動畫等多種領域,但他向記者指出,「我所有的藝術形式都來源於繪畫,繪畫是我藝術的基礎。」該展將展至8月30日。威廉·肯特裡奇
  • 呂佩爾茨:新媒體讓藝術瀕臨死亡,我用繪畫來拯救它
    比如他提到如今藝術圈的熱鬧和喧囂時說「當藝術變成了事件,而我卻只想畫畫」;而被問起彈鋼琴這個愛好時,他回答「音樂對我來說更有幸福感,因為我在這個領域的雄心要小得多」。但呂佩爾茨從不懷疑繪畫的命運,甚至認為對其意義的探討本身都是沒有意義的。他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藝術實踐被史學家們稱為「繪畫之後的繪畫」。
  • 藝術家吉姆·法蘭特:用愛去描繪日常生活,我想讓我的畫更真實
    藝術家 吉姆·法蘭特Jim Farrant。1972年出生在薩默塞特郡-湯頓,吉姆進入樸茨茅斯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旅行了一段時間後,他於2002開始全職繪畫,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吉姆的畫作屬於美國現實主義畫派。
  • 在渺小物體上創作繪畫,藝術家海森表現不俗,堪稱人肉顯微鏡
    作為土耳其的藝術家海森,更善於在小物體上創作繪畫作品,不僅能夠呈現出非常精細的頭像,同樣能夠給大家帶來唯美的享受。看到海森創作的繪畫作品之後,粉絲們不免感嘆,他真是人肉顯微鏡。01在剃鬚刀上創作藍色海洋薄薄的剃鬚刀,是男士的必備選擇,因為它的面積非常狹窄,因而在上面創作繪畫作品,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不過海森卻在上面創作了一幅寬廣的海洋繪畫,不僅有海鷗盤旋在天空,而且在海邊也有高大的建築,穿梭其中的船隻,更給人一種非常繁忙的感覺。
  • 繪畫能否被人工智慧取代
    首先,在探討繪畫能否被人工智慧替代之前,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其一是功能性,其二是藝術性。從功能性的角度上來說,通過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可以大量產出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而且能夠做到非常完美的產品一致性,實際上當前已經出現了不少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繪畫產品,比如應用在海報生成領域等。從藝術性的角度上來看,人工智慧技術所繪製出來的作品,往往很難為其賦予所謂的「靈魂」,這也許是哲學範疇的問題了。
  • 黃鶯《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我在4年前給黃鶯的作品寫過一篇短文,叫「落下,倚隈或漂流——黃鶯的繪畫」,在提筆再次為她的新作撰文時,很自然的要找出那篇舊作看一遍,這不是因為我戀舊,而是要對照一下黃鶯今天的作品和以往有什麼區別?而我那時的評價是否正確,讓我感覺慶幸的是,我從她的作品裡發現的一些概念和關鍵詞,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延續,而是演變成為她作品的風格。
  • 邵大箴:藝術家從本質上講是手藝人
    「繪畫死亡」論在西方1970年代後開始流行。我覺得它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傳統繪畫的死亡,第二種是指所有繪畫,也就是手工繪製的繪畫藝術的死亡。西方從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之後逐漸轉向觀念藝術,其表現方法是行為、是裝置,是用新的科技手段或消費產品來傳達新的思想。它基本是否定傳統藝術形態的。用的手法常常是變異的、荒誕的。
  • 不怕沒有繪畫基礎,畫一幅自己的油畫掛客廳,圓藝術家的夢
    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藝術家的夢,創作一幅自己的作品,讓朋友們欣賞稱讚,那種喜悅之情,是暗爽跟喜形於色相疊加的。但要成為一個畫家,尤其是油畫家,是何其之難。每一幅代表作創作的背後,都是大量素材的收集,人物肖像的採風和小樣的素描,並經過了長時間的繪畫創作才得以完成。憑藉著對油畫藝術的不倦追求,19世紀80年代以後,列賓被公認為是批判現實主義的泰鬥,成為巡迴展覽畫派的旗幟。繪畫零基礎的我們,還能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油畫作品嗎?
  • 良醫|來自B1的「藝術家」
    他們互相之間誇讚著:「他畫得比我好。」除了醫生們進出隨時鎖門的動作,除了玻璃窗加裝的防護欄,除了大家統一的灰色病號服,當幾位「藝術家」在這間兼做餐廳的活動室裡討論著牆上的作品時,一切並沒有什麼特殊。但事實上,這裡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閔行院區B1病房,他們,就是精神科病房裡的「藝術家」。
  • 朝鮮:繪畫作品有什麼特點,如何購買?
    一、繪畫藝術,在朝鮮得到了蓬勃發展在歐洲,這恰恰是早已被遺忘的專有藝術,而在許多亞洲國家,繪畫主要作為一種可以謀取利潤的藝術消費品。是的,繪畫藝術在朝鮮得到了蓬勃發展。今天,朝鮮美術館擁有900多幅繪畫作品,主要以朝鮮傳統繪畫為代表,還有油畫,版畫,雕塑和手工藝品為代表的當代藝術作品。五、朝鮮,傳統的繪畫藝術這幅朝鮮傳統繪畫,創作於1752年,名稱為「回到雨中」。
  • 當代藝術家如何「以蠶為師」
    ,這也是兩位藝術家首次聯...,這也是兩位藝術家首次聯手設展。展覽展出兩位藝術家的「以蠶為題」的裝置藝術、繪畫、聲音、多媒體影像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展覽將持續至9月15日。本次聯展展現出兩位藝術家對於生命與自然的思考。其中,梁紹基的作品主要以實驗裝置進行展示。在作品「時間與永恆」中,蠶絲層層包裹兩個相對倒立的三角錐,在靜止中呈現出時間的流逝感;「蠶室」則以蠶匾為基調,通過蠶沙、蠶絲、蠶繭等生動細節重現蠶的生命軌跡。
  • 郜少華:探索繪畫的五度空間
    郜少華:我是安徽宿州人,自幼年就喜歡藝術。恢復高考時,安徽師大美術系的楚啟恩老師招收我進入大學學習,因成績優秀畢業後留校任教。後來參加安徽省軍史畫創作組,作品《共同的心願》第一次參加了在中國美術館舉行的全國美展。1978年我報考了研究生,導師是著名的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全山石先生,在他的指導下練成了堅實的全面的繪畫基本功。
  • 2018"童年畫語"杯兒童繪畫比賽啟動 讓孩子畫出「我的美麗中國」
    上海熱線訊 4月8日下午,由「童年畫語」杯兒童繪畫比賽組委會主辦、《中國兒童報》指導,東方童畫、上海特殊關愛基金會承辦的2018「童年畫語」杯繪畫比賽啟動儀式在搜狐上海分公司演播廳舉行。職業藝術家、批評家王南溟先生
  • 人物| 忻東旺:我希望自己的繪畫具有人類審美的教養
    眨眼間,時間已經過去了7年,又一次來到了1月11日,這個讓人們思念的日子,我們謹以此篇文字,紀念這位摯愛藝術並為之奉獻一生的藝術家,我們並沒有忘記。「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人文關懷的精神,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民族的氣質,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當代文化的深度,我希望我的繪畫具有人類審美的教養。」——忻東旺
  • 我飄了,居然敢給藝術家安排相親
    ▲ 圖片源自@微博搞笑排行榜 評論 我作為藝術號的小編,在看著上面奇葩相親的對話「鵝鵝鵝」笑了十分鐘之後,不禁在腦袋裡演起了小劇場:如果我們熟悉的藝術家們來參加現在的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