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作者
藝術家:康學儒
2008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
現工作生活於北京
百科全書繪畫
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它就潛伏在色彩裡、畫布上和構圖中,誘惑你、纏繞你、鼓動你。我所能做的就是順著它的啟示,遵循某種直覺,任由想像四處蔓延,自由瘋長。
如果給我一張足夠大的紙,我就能畫滿整個宇宙。
我的繪畫不是自然的模仿,它們全然來自於藝術史和知識系統。古今中外的美學並置,雨傘和縫紉機在手術臺上相遇,一種真正的審美平等,一種百科全書式繪畫。
對於藝術史圖像及其遺產,盲目崇拜或者徹底的決裂都不可取,復活才是最好的繼承。化用典故,這是中國文學中最重要的修辭和手法。適當引用,恰當用典,將過往圖像從石化的形象中拉扯出來置於新的語境,讓其煥發新的光彩,生成新的意義,這不僅是方法,也是文化職責所在。
沒有知識難免井底之見,而擁有某種專業知識則有可能就會畫地為牢。今天社會的撕裂,階層的固化,偏見的加劇,在藝術界亦然。藝術教會我們的就是穿越各種境域和媒裁,汲取各種思想,而不要讓某種媒介和知識固化自己,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我們要承認自現代主義以來的世界是曖昧的,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唯一的,絕對的真理,而是一大堆互相矛盾的相對真理。所以人所擁有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一種不確定的智慧。
藝術創作就是探索人類存在的這一曖昧性,展現人的具體生活,發現唯有藝術才能發現的東西,才是藝術存在的理由。
集錦系列
就像一個建築師或者鄉村泥瓦匠,如何將現有的石頭、木材、鋼筋、水泥、玻璃等,在遵循建築規律和美學結構的基礎上,擺弄成一個巧妙而美觀的建築。藝術創作亦如此,中國古時有集句和化用的修辭手法。本雅明曾野心勃勃的想寫一本全是引用別人語言而成的小說。如何將那些經典的、流行的、大眾的圖像符號從其固有的說辭和固化的形象當中解放出來,在一種新的語法和結構中,構建成一種恰到好處的圖像關係,這是我所神往的。
編輯系列
繪畫之於我最大的不同在於,繪畫不再是描繪,我將它視為描述。一篇論文、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一場事件,一次旅遊,不是用習慣性文字表述的方式而是用圖像、符號和文字等元素來共同編織,使其成為一幅可見、可讀、可視的文本。讓主題處於無限的繁複、綿延、漫遊之中,形成一種視覺上的多義和豐富,這是令我著迷的地方。
蘋果系列
夏皮羅說塞尚的蘋果是在講故事,他的蘋果象徵愛情、女人體乃至性。這讓我至少明白了光不能將塞尚理解成只按照圓球體畫畫的笨拙老頭。蘋果自古希臘帕利斯以來一直扮演著重要的文化角色。在中國文化中,蘋果又是作何理解呢?難道它在藝術中的出現僅僅只為擺出一個靜物中穩定的三角形構圖嗎?
遊記系列
戈達爾的《卡賓槍手》中,兩個可以幹任何事的槍手,在外徵戰多年,帶回家的戰利品卻是有著紀念碑、百貨商店、自然景觀、藝術作品、哺乳動物等的美術明信片。一個蜻蜓點水的遊客對於異域他鄉的了解莫過於此,除了那些浮光掠影的符號和景觀之外,我們對異域的印象還能怎麼樣呢?
A4系列
前前後後,在A4紙上我差不多畫了三四十張紅黑色作品。A4紙、紅、黑籤字筆,這是當時我做雜誌時必用之物。反過來正是這些貧乏的工具和材料決定了我的繪畫方式。當我帶著對一本當代藝術雜誌的理解和對千篇一律的發刊詞牴觸時,便寫(畫)出了我第一篇發刊詞(畫):《現代主義與社會主義》,並明目張胆的將它發表在了雜誌中。
主編:海 竹
編輯:龐雨靖
圖片提供:康學儒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