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吉姆·法蘭特:用愛去描繪日常生活,我想讓我的畫更真實

2021-01-09 聞是藝術

藝術家 吉姆·法蘭特Jim Farrant。1972年出生在薩默塞特郡-湯頓,吉姆進入樸茨茅斯藝術學院學習美術。

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旅行了一段時間後,他於2002開始全職繪畫,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吉姆的畫作屬於美國現實主義畫派。

他說:「我的繪畫的過程總是始於一張照片 -- 先從大量收集的圖像中,製作一個拼圖。例如,我可以有一些有趣的人物和背景的街景,這些場景是從不同的場景中拍攝的,這讓我可以在畫板上畫出一個明確的構圖,然後繪畫開始。

我喜歡關注當代人的生活和環境,以及身體語言給繪畫帶來的情緒和敘事的方式,但不是太明顯。色彩和色調的品質對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我想讓我的畫是真實的,用愛去描繪日常生活「。

特別欣賞他畫作中的明亮光線和細膩質感,令人難以置信!無論是在畫廊或國家和國際藝術博覽會,吉姆都是最受歡迎的藝術家之一。

相關焦點

  • 博特羅堅持畫胖子畫了幾十年,畫成為蜚聲世界的藝術家
    我沒有 在畫溫柔的題材的時候用一種風格,畫悲慘的題材的時候用另一種風格。這不行,藝術家必須堅持一種風格。真正的藝術家,要挖掘自己內心的信仰,一種對現實闡 述的模式還有自己堅定的藝術語言。當你找到堅定的信仰,認為藝術創作應該以這種或那種形式進行,然後堅持以這種方式來進行觀察。現在有很多新東西,好像因 為這些新事物藝術家需要不斷改變。但如果你一直在變,是因為你沒有自己的風格,沒有自己的堅定的信仰。
  • 我到農村主要去感受,我的作品不一定畫看到的,但卻是我感受到的
    指在藝術創作中對客觀物象進行主觀性藝術處理,強調表現藝術家自身的主觀感受的一種思潮。其反對藝術創作的客觀性與目的性,認為主觀性的創造與感情的抒發是表達真實的唯一手段,不滿足於對客觀事物的摹寫,突出表現事物的內在實質以及畫家內心的的情感,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和人所處的環境的描繪,要求不再停留在對暫時客觀現象和偶然現象的記敘而揭示於人的靈魂和內心世界。
  • 夏俊娜:用畫筆描繪少女夢
    在當今的繪畫藝術陣營裡,女性藝術家已經成了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女性藝術家大多不喜歡去表現太多的哲學思考和社會現象,而是傾向於一種心理描述,描繪心中的感受與切身經驗,故而個性化較強。她畫中的女孩大多有著相似的容顏,環境通常安排在充滿陽光的室內或花園裡。正如畫家自己所言,「我需要一種無序的、感性的、朦朧的、溫暖的、女性化的感覺,鮮花和少女可以滿足我的要求。」她的作品畫面有意無意間似乎傳遞著一種寧靜平和的氣息,遠離喧囂,遠離塵世,仿佛來自於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 王者榮耀:玩家畫漂亮的手繪,看到他們,我想我可以再畫一遍了
    最近,許多最美的皮膚在線,不僅氪金玩家福利,還有很多手工觸摸藝術家福利。畢竟,不僅有我們的玩家在遊戲中什麼都做不了,而且還有那些畫得生動的玩家。(王者榮耀一直提醒我,我是一個失敗者,我不能交付任何東西,但)我看到了很多好看的王用手畫畫,我今天在這裡和你分享它 一:大喬小喬一本正經,小喬穿了青蛇皮後有點翻身,可她之前沒穿上就不會翻身啊,很符合她萌妹子的氣質啊..
  • 畫我所愛 • 我和我的二中院
    畫我所愛 • 我和我的二中院 2020-11-18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術家自撰|康學儒:我的百科全書式繪畫
    第59期作者藝術家:康學儒2008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現工作生活於北京百科全書繪畫繪畫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它就潛伏在色彩裡、畫布上和構圖中,誘惑你、纏繞你、鼓動你。藝術創作就是探索人類存在的這一曖昧性,展現人的具體生活,發現唯有藝術才能發現的東西,才是藝術存在的理由。集錦系列就像一個建築師或者鄉村泥瓦匠,如何將現有的石頭、木材、鋼筋、水泥、玻璃等,在遵循建築規律和美學結構的基礎上,擺弄成一個巧妙而美觀的建築。藝術創作亦如此,中國古時有集句和化用的修辭手法。本雅明曾野心勃勃的想寫一本全是引用別人語言而成的小說。
  • Edward Hopper|他在上個世紀就已畫出疫情隔離期間的日常
    1970年代,在美國畫家Edward Hopper逝世後不久,藝術評論家Don Gray在其文章開頭表示:當這個時代的藝術家不是在追趕最時髦的風尚,就是在預測下一代潮流時,Edward Hopper卻一直堅定地探索著何為現實。可這位上世紀的評論員也許並未料到的是,Hopper比同儕們更精確地預測了未來。
  • 【跟我學】彩鉛畫之小鳥
    作者:寶寶知道 牡蓮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我要上學校,天天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人民立功勞,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今天畫了一對小鳥,本來打算給寶寶畫一張畫的,畫完之後才發現很醜,學不會畫人物,只會畫卡通人物,到了最後想了想還是畫只小鳥好了。感覺自己畫的彩鉛還沒有水筆畫的好看!準備:彩鉛和畫紙就可以了!步驟:1.先用鉛筆畫一對兒鳥兒的輪廓。尾巴,嘴巴和身體!2.再用鉛筆畫鳥兒的眼睛,尾巴,身體的細節部分。
  • 這些年他都畫了些什麼?來自「質感瘋子」的不真實維度
    或許是父親對他的影響至深,自小馬塞洛對畫畫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拿著紙筆,畫著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11歲那年,他因此贏得了一臺電腦。至此,他對生活中的許多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觀察、記錄它們的光影、顏色和形狀。在不斷的嘗試中,他發現了超寫實繪畫的樂趣,並在不斷地創作中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在畫面上詮釋著他所看到的現實世界。
  • 藝術家伊萬諾維奇:作品中描繪的古典音樂
    大自然是音樂的舞臺| 塞爾維亞藝術家米勒娜·伊萬諾維奇(MILENA IVANOVIC)作品中描繪的古典音樂《德彪西-月光》Debussy-Clair de lune, 125 x 92cm這些作品源於聆聽。
  • 藝術家李山:我寂寞了二十年
    李山:我中學時一直喜歡數學和物理,跟同桌的志向都是考理工科大學,每天晚上拼命做題。那時住校,班主任派我每晚去各寢室點名,第二天一早叫起床。因為這,每天至少比同桌少做兩道題,我就想,這一年得少做多少題啊,就跟老師說,我不想做這工作。班主任的名字我還記得,叫王金葵,給我寫了一條品德評語:「李山不關心集體。」
  • 日常生活,我怎麼把英語學的更溜一些?
    如果說在寫什麼,可以用畫面、發音等等來說明這個詞及其定義。 (還沒有想出一種用嗅覺或味道的方法來記憶,LOL!)使閱讀更有效果的一種方法是翻譯。平時能夠買到的資料一般都有譯文,所以閱讀英文部分後,看中文並比較自己的理解,可以加深對語言的認識。
  • 我朋友是行為藝術家,他把楊永信家裡的電給斷了
    我的朋友李翔偉(為了顯得我倆更friend些,我管他叫小李),一個整天不知道瞎折騰些啥的廣美油畫系學生,他經常以實驗藝術當油畫作業交上去,這麼給老師交了幾年後,他不畫油畫了。但瞎搞事挖出來的腦洞深度,一點都沒讓他減分。有時候同樣腦子有坑的院辦,也不得不服他做的那些事情——剛說的楊永信就是其中之一。「楊永信的家這麼好找?」
  • 用畫筆描繪飛天夢想:我的太空美術之路(1)
    日復一日,我們的生活在慣常的軌道上行進,談論虛無縹緲的夢想其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與太空同行,讓夢想綻放。」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太空口號。我們或許都有這樣的體驗,就是有一種遏制不住的衝動,當你看到一群人都在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時,那股磁鐵般的吸引力,會拉著你也去參與其中。我和「太空」的緣分就是這樣開始的。
  • 葉永青:藝術家畫什麼畫,畫個「鳥」!
    縱觀現當代藝術家的「新文人畫」創作,一是受天真無邪、稚嫩想像的兒童畫的啟發,二是挖掘特立獨行的想像力,三是探索畫面中二維、三維空間的無限創造力;這三個方面的條件,造就了其藝術作品的新穎與獨特。葉永青的創作生涯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時代背景中展開的,他的作品散發著浪漫詩人的氣息。
  • 想畫什麼都可以,超萌生活手繪3000例
    想畫什麼都可以,超萌生活手繪3000例 MIA 8 配色實驗室 10 最愛的手繪工具:色鉛筆與丙烯顏料 12 手工咖啡店 14 上菜市場去 18 一起下廚吧 22 我的食譜記錄 28 出發去日本
  • 「菱鏡劇場不止於秀」 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
    真實的人生和虛擬的戲劇在此交匯,人生如戲,劇場是我們生活中的縮影,即使是幕後人員,總有一天生活就需要你登場,去尋找內心深處未被發現的自我,不斷地去探索未來新世界。 當走到劇場中央,360°環繞的巨屏呈現在眼前,聲光色相融合,來自新媒體藝術前沿的的4位全國頂級新媒體藝術家們,用他們的全新藝術作品,在菱鏡劇場大屏內打造一個科技與藝術相融合的沉浸式劇幕,以充滿魔幻感的視覺衝擊去打破「自我的設定」。
  • 來看藝術家是如何描繪的
    這幅畫是1735年時由十八世紀早期著名的德國畫家與建築師Cosmas Damian Asam所繪,畫作呈現的不只是日全食,還有日冕以及美麗的貝利珠景像。專家認為其很可能目賭了1706年或1724年、1733年的日全食後所繪。這幅畫目前懸掛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維爾騰保修道院。那麼這幅畫真的是最早描繪日食的藝術品嗎?
  • 菱鏡劇場不止於秀丨 專訪策展人及藝術家
    真實的人生和虛擬的戲劇在此交匯,人生如戲,劇場是我們生活中的縮影,即使是幕後人員,總有一天生活就需要你登場,去尋找內心深處未被發現的自我,不斷地去探索未來新世界。當走到劇場中央,360°環繞的巨屏呈現在眼前,聲光色相融合,來自新媒體藝術前沿的的4位全國頂級新媒體藝術家們,用他們的全新藝術作品,在菱鏡劇場大屏內打造一個科技與藝術相融合的沉浸式劇幕,以充滿魔幻感的視覺衝擊去打破「自我的設定」。
  • 專訪日本藝術家 MADSAKI:村上隆讓我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
    專訪日本藝術家 MADSAKI:村上隆讓我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到底他是怎樣與村上隆扯上關係?不少人移民到美國,是希望給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與此同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也成為了這個國家的中堅力量。但其實我父親是喜歡藝術的,假如給他一支鋼筆或鉛筆的話,他可以畫得很好,甚至比我畫得更好,例如速寫之類的,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成為一個工薪階層……」「我們經常到世界各地旅遊,每到一個國家,我們都會去博物館,所以我從小就看到了很多不同的藝術品。我高中畢業時,他跟我說:『Masaki,是時候回日本了。』我那時每天都會跟他爭吵,因為我不願意回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