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本草—蕨菜
01別名:
拳頭菜、貓爪、龍頭菜,如意菜、烏糯、拳菜。
02產地:全國各地山區溼冷山坡上均有分布。
03性味:甘微苦寒。
04入經:肝、胃、脾、大腸
05功效:降氣洩熱,清熱化痰,涼血止血
治腸風熱毒,感冒發燒,發熱不退、溼疹、瘡瘍,黃痘,高血壓,頭昏,病疾,洩瀉,帶下,肺結核咳血,腸風便血,子富出血,風溼痺痛,風溼性關節炎,預防麻疹、流感。補五臟不足,治氣壅經絡筋骨間,毒氣,暴熱,利水道。外敷治療蛇蟲咬傷。
06批語
經雲:性甘質寒,主遏陽益陰,降氣洩熱,味苦質寒,主燥溼洩熱,色青為肝之色,故能引藥入肝經血分,憑苦燥寒洩而強化肝代謝血液垃圾廢棄物,此蕨菜之擅也。
蓋血分溼熱者,肝木升疏有餘,降洩不足也,故而,最宜造成肝吸收營養能力,大於肝降洩血液垃圾廢棄物能力,又肝屬木,脾屬土,脾喜燥惡溼,肝喜溼惡燥,所以,當人體血分溼熱時,必木旺克土,土畏亢木來克,自不敢伸舒,故而大便洩瀉,痢疾,腸風熱毒。溼熱循肝經亢而逆上,故症見頭昏,瘡瘍,黃疸,溼疹,高血壓若木火偏盛,迫血妄行,必症見肺結核咳血,或發熱不退。溼熱下溜,則症見子宮出血,帶下。均得蕨菜之苦燥寒洩血分溼熱,病自退。
風溼有二,一者,風寒溼痺,二者,風溼熱痺。蕨菜功專風溼熱,是其也
07適宜人群:
凡血分溼熱,伴肚腹肥胖,大便洩瀉者,或伴有瘡瘍疥癬,皮膚過敏者,最宜此物。
08不適宜人群
脾胃虛寒,脾腎陽虛者忌食
附方
治腸風熱毒
蕨菜花(葉)焙為末,每服10克,米飲下治洩痢腹痛
蕨粉150~200克,先用冷水少許調勻,加紅糖,開水衝服。
治發熱不退:鮮蕨根50~100克水煎服。
治溼疹
先將患處用水或酒洗淨,將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調敷。
蕨菜可鮮食或曬乾菜,製作時用沸水燙後曬乾即成。吃時用溫水泡發,再烹製各種蕨菜的食用方法
美味菜餚;鮮品在食用前也應先在沸水中浸燙一下後過涼,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質和土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