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心中馬和牛地位相同,牛肉已被端上餐桌,為啥很少看到馬肉?

2021-01-11 鄉村稀奇事

在市場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等肉類,就連狗肉都不算稀奇,但是我們也發現,我們很少能看到馬肉,而且在養殖戶的口中,肉牛、肉雞、肉狗等詞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但是肉馬這個詞卻少聽說。都說耕牛是農民的命根子,如今也沒有躲過被端上了餐桌的命運,那麼和耕牛同樣地位的馬,為啥吃貨們不吃呢?

從馬肉的營養價值來說,馬肉的脂肪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預防動脈硬化,而且馬肉還有補氣補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由於馬是食草動物,農民餵馬的時候,馬的草料裡基本沒有精飼料和添加劑,更符合人們綠色食品的標準。其實,我們不吃馬肉,是有原因的。

一、肉質原因。

馬經常奔跑,還要幫農民耕地和拉車,高強度的體力工作讓馬的肌肉纖維變得粗,而且脂肪很少,嚴重影響馬肉的口感,吃起來也沒有牛肉香,一般來說,能端上人們餐桌上的馬肉都是不能幹活的老馬,大家根本就咬不動,自然就對馬肉失去了興趣。

二、繁殖原因。

農民常說:「母牛生母牛,三年五個頭」,說的就是牛的繁殖速度很快,馬就不同了,懷孕的母馬需要12個月才能產下小馬,小馬長大到能夠繁殖的程度需要4年的時間,這樣的繁殖速度,明顯不符合產肉的需求,因此,經常能聽說肉牛這個詞,卻不會聽到肉馬。

三、歷史原因。

馬在過去的作用是很大的,農民用馬來耕地,能加快耕田的速度,出行可以用馬來代步,能節省大量的趕路時間,而且馬在古代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歷朝歷代都禁止對馬匹隨意宰殺,這就造成了人們沒有吃馬肉的習慣。

四、感情原因。

由於過去的生活條件有限,很多人養不起寵物,就算要養也會放出去自己找吃的,而馬因為吃草的原因,不會給農民增加負擔,農民很容易對馬產生感情,就像現在人們會把寵物當兒子養,農民對馬的感情也是一樣的。

雖然現在農民種地農用機械已經代替了馬的作用,但在偏遠地區,馬匹仍是農民耕種的主要勞動力,特別是在水稻插秧的時候,農用機械根本就無法進到田裡,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馬的作用了。因此,大家不吃馬肉,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相關焦點

  • 馬和牛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樣的,桌上有牛肉
    在市場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等肉,甚至狗肉也不少見,但我們也發現,我們很少見到馬肉,在農民口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肉牛、肉仔雞肉狗等字眼,但我們很少聽到「肉馬」這個詞。據說牛是農民的命根子,現在牛也沒有逃避被端上餐桌的命運,那麼,與牛地位相同的馬為什麼不吃呢?
  • 美洲野牛和馬肉軟嫩,亞伯丁安格斯牛肉可生吃,神戶牛肉柔滑多汁
    比起其他沒有脂肪紋路的牛肉,美洲野牛肉的顏色更加深紅,沒有一點異味,吃起來就像上好的家牛肉,但是味道更新鮮、濃鬱,也更加豐富。亞伯丁安格斯牛肉:它是蘇格蘭最有名的牛種,起源於19世紀初。這種牛的特別之處在於其強大的基因。它那獨特的黑色毛皮、不長牛角的頭、成長的迅速以及精美的肉質都很容易遺傳下去。這種牛肉具有很強的搭配性,這讓它們成為餐桌牛肉的首選。
  • 馬肉重新走紅法國餐廳(圖)
    本報綜合報導法國媒體24日稱,在英美等國家備受爭議的馬肉,如今在法國廚師的推廣下正重新走進法國人的餐桌,成為肉類製品中的一道美味佳餚。  報導稱,在馬肉銷售市場「沉寂」幾年後,馬肉正重新被法國人認識,馬屠夫的增加以及對馬肉營養價值的重新認識,都使得馬肉重新成為法國人鍾愛的美味佳餚。  在英語為主的國家,吃馬肉還存在很多禁忌,備受動物保護者反對。早在19世紀時,吃馬肉就已經成為法國人美食的一部分。當然,最近幾年馬肉消費也一度出現「夕陽西下」的趨勢。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幾乎沒人吃呢?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無論是豬肉、羊肉還是牛肉,用這種材料烹製的美食種類繁多,幾乎每一種都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吃貨,讓人垂涎三尺。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很少吃呢? 馬在古代是一種交通工具,也是士兵們戰鬥的好幫手,在當時有一匹好馬,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馬和中國人有著十分重要的感情
  •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價格如此高,為啥很少有農民養殖
    不過驢肉的價格並不親民,40多元一斤的價格,比牛肉還要貴上一些,看到這樣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覺得養驢是一條不錯的生財之道,但是現實卻是很少有農民養驢,這是為什麼呢?在過去,農民養驢主要是為了用驢來拉車、拉磨、耕地,從事各種農業勞動,而且驢的個頭小,相對來說食量要小很多,不會對農民造成負擔,農民家裡養一頭驢是非常有必要的。
  • 連昆蟲都端上餐桌的中國人,為何沒勇氣吃這種肉?網友:真不是慫
    例如,廣東和廣西地區的人喜歡吃各種各樣的昆蟲,並認為這些昆蟲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補品。甚至有些人看到商機,專門飼養這些昆蟲供人食用。中國是一個美食家大國,美食家很多。對於肉類來說,我們貴人還是都比較喜歡吃的,因為,肉食也是分為很多種的,他們每一種不同的肉類,製作方式都是不一樣的,而在眾多肉類當中,也是有一些大家比較常吃的肉類。
  • 日本和牛解禁了,但它究竟牛在哪?
    此次解禁,意味著時隔19年,日本和牛終於重回到中國人的餐桌上了,但這號稱600元一斤,被譽為「牛肉中的愛馬仕」的日本和牛,能徵服我們的「中國胃」嗎?一塊「日本和牛」最終走上餐桌,不僅可以經過多次偽裝,還可以先後輾轉了日本、柬埔寨、泰國、寮國才到國內,還能以十倍暴利上餐桌,曾經媒體就曝光過在福建省的機場查獲了近200公斤走私黑毛和牛肉。按照正常的進口途徑來看,我們日常能接觸到的進口牛肉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巴西和烏拉圭等國。目前我們在國內市場上見到的「和牛」,實際上大部分是澳洲和牛肉。
  • 日本人牛肉,馬肉,熊肉都敢吃,為什麼幾乎不吃羊肉?
    日本人是非常喜歡吃肉的,日本每年進口的牛肉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特別是牛肉,雞肉,不過日本不吃豬肉和羊肉。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日本那塊土地上不產羊肉,日本認為其無用 日本宣稱自己的文明是從公元前660年產生的,還編造了第一代天皇—聖武天皇,其實連日本人自己都不信。日本真正的文明是從中國南北朝時期開始的,在此之前日本還是原始社會,從當時出土的古墓文物來看,只有馬、狗等動物,並沒有豬和羊。
  • 為啥牛在被宰殺前會流眼淚?很多人都不懂,以後還是吃豬肉吧!
    為啥牛在被宰殺前會流眼淚?很多人都不懂,以後還是吃豬肉吧!牛肉大家應該都很喜歡吃吧,我們在市場上買回來的牛肉基本上全是緊緻的瘦肉,吃起來非常有口感,比經常吃的豬肉好多了,因此價格也自然高出好幾倍,但是這也擋不住人們的饞嘴。
  • 英法對待馬肉態度大不同 英國人鬧心法國人鍾情
    近日在英國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馬肉醜聞令許多食品公司聞「馬」色變。然而,美國《時代》周刊2月17日文章稱,在與英國一灣海峽之隔的法國,人與馬肉的關係則「和諧」得多。《時代》周刊稱,當英國人得知他們購買的冷凍食品中含有馬肉而難以抑制怒火的時候,法國的食客們仍保持著對馬肉的忠誠,麵包馬腦、煎馬心、馬排都是法國廚房裡的經典菜餚。
  • 法國人每年消費3000噸結核病牛肉
    法國人每年至少消費3000噸來自結核病牛的牛肉,商家並未在牛肉包裝上做特別標明,而這一切都是合法的。食用病牛肉可能導致人類罹患類似疾病。普通人並不了解出售病牛肉合法,也不清楚每年都有人因病牛而感染結核病。法國人每年至少消費3000噸結核病牛的牛肉法國著名政治諷刺媒體《綁鴨報》10月25日報導,法國人可能經常吃到患結核病的牛肉,並且毫不察覺。
  • 澳洲牛肉黑暗內幕,50%以上都假的,驗出豬肉、鴨肉、馬肉...
    前陣子Costco在國內的爆火,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國人對進口商品的龐大需求。(上海Costco開業,消費者瘋搶澳牛)雖然澳洲牛肉在中國的售價要比普通牛肉貴上不少,但許多商家仍然表示「供不應求」。(圖片來源:ABC News)雖然進口量增多了,但價格並未降低——澳洲牛肉在中國仍然屬於肉類中的「奢侈品」。(圖片來源:ABC News)如上面這張照片中所示,這種澳洲和牛三筋牛排的售價高達近500塊錢一斤,對比國產普通牛肉的價格(如下圖牛腱子肉32塊錢一斤),澳牛的售價翻了15倍還不止。
  • 食遍世界,國寶居然也能上菜單……
    其實,和狗肉類似,馬比起其它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同樣更加親密,也更「通人性」。因此,出於情感因素,馬在很多國家和民族的心目中佔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一聽到吃馬肉,難免會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覺得太「殘忍」。此外,馬的飼養成本比較高,人們也更願意把馬匹用作它用,而非取肉食用。 但在日本,馬肉卻是一種傳統美食,食用馬肉的習慣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
  • 日本和牛解禁,我終於不用再吃假貨了
    此次解禁,意味著時隔19年,日本和牛終於重回到中國人的餐桌上了,但這號稱600元一斤,被譽為「牛肉中的愛馬仕」的日本和牛,能徵服我們的「中國胃」嗎? 一塊「日本和牛」最終走上餐桌,不僅可以經過多次偽裝,還可以先後輾轉了日本、柬埔寨、泰國、寮國才到國內,還能以十倍暴利上餐桌,曾經媒體就曝光過在福建省的機場查獲了近200公斤走私黑毛和牛肉。
  • 本草綱目記載馬肉有毒,食用者會口吐白沫,日本人經常吃怎麼沒事
    筆者-小文人類作為地球生物鏈頂端的生物,幾乎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食肉和食草生物都吃了個便,而在偷獵者的迫害下,就連森林之王老虎或是海中霸王鯊魚的肉都被人們品嘗過了。而在所有的草食和雜食動物當中,雞肉、牛肉、羊肉是我們經常食用的,但為什麼卻很少有人會食用馬肉呢?在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食馬肉中毒者,飲蘆菔汁,食杏仁可解」,也就是說,馬肉是有毒的,而在另一則記載當中,「馬肉辛苦冷,有毒,食杏仁或蘆根汁解之。其肝,食之殺人。」
  • 在印度牛被視為聖物不可以吃牛肉,最後牛都是怎麼處理的?
    在印度殺瘤牛或者食用瘤牛都是要坐牢的,在印度殺瘤牛及食用瘤牛與殺人同罪。其實,在以前印度壯年時的瘤牛也是需要幹活的、產奶的,只是當瘤牛年老退休了,它們的待遇才會比其它的牛好。在印度,牛主要是由農民供養的,當農民沒有供養能力時,或者牛老了的時候,農民就會把牛放到街上去吃百家飯,這樣一來印度街上的流浪牛就越來越多了。
  • 馬肉、豬肉加香精製成的假驢肉,為何行銷全國
    為啥毛驢越來越少?過去農村的驢,既是農具,又是交通工具,農民離不開;現在騎驢不如騎車,農業機械化收割,驢的價值越來越低,自然沒人想養。中國大規模進口驢皮後,不少國家開始大規模屠宰毛驢,但驢肉有的被丟棄在路邊,有的冒充牛肉賣,完全沒有在中國的尊貴地位。中國允許進口驢產品,沒能提升驢肉的國際地位,卻讓很多國家的驢面臨生存危機。
  • 一斤牛肉炒到上萬元,王思聰高呼:吃不起!日本和牛憑啥這麼貴?
    要知道,這兩個禁令可都是2001年頒布的,這就意味著:時隔18年之後,日本人最引以為傲的牛肉,終於有望重新回到中國人的餐桌上。要特別指出的是,因為這兩份禁令的存在,在過去的18年裡,國內是不可能有真正產自日本的和牛肉的。所以,你過去如果在國內的超市或日料店裡看到「和牛」的字樣,那實際上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賣的大都是來自澳大利亞或紐西蘭的牛肉。
  • 外國人的疑惑,不論天氣是熱還是冷,中國人為啥都要喝熱水?
    小麥和我們的相差無異,他們也用牛、馬、母鹿耕地,平民百姓喝水,在吃飯時,他們喜歡喝熱水。他們還認為蜂蜜是驅除蛔蟲的靈丹妙藥:其他飲料日本人不喝,但是喝用米蒸餾的酒,這種酒價錢便宜,幾乎和我們的烈性酒一樣,口感辛辣。
  • 世界上最好的牛,太牛X了!
    在漫長的歷史中,牛在人們的生活中一直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牛是六畜之首,在古代的農耕文明中,因勤勞苦幹、腳踏實地得到人們的讚揚。而在現代,牛肉更是因滋味鮮美、營養豐富受到人們的歡迎。今天帶大家看一看全世界都有哪些牛品種。安格斯牛的特徵是黑色無角肉用牛。起源於蘇格蘭東北部的阿佰丁,金卡和安格斯郡,是英國古老的肉用品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