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維到26維的飛躍——一個無名小卒是如何使弦理論成為可能的?

2020-12-02 老胡說科學

一個你從未聽說過的科學家是如何使弦理論成為可能的。

2012年9月7日,理論物理學家克勞德·洛夫萊斯去世。這位古怪的羅格斯大學教授既沒有家人,也沒有親密的夥伴,他喜歡一邊聽古典音樂,一邊思考統一場論的細微差別。作為一個與同事關係不是特別親密的獨來獨往者,當他將自己全部150萬美元的財富遺贈給同事時,物理和天文系的成員們都感到震驚和欣喜。這些資金被用來幫助在物理學的實際領域中確立自己的位置。他還將自己收藏的4000多張古典音樂CD捐給了羅格斯大學藝術學院,並將自己的遺體捐給了醫學院。

雖然媒體很少提及洛夫萊斯的去世,但可以說,他關於弦理論一致性所需的高維數的一項重要發現,對該領域的歷史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這一驚人的結果使他成為20世紀70年代初最有影響力的理論家之一。弦理論家仍在與它的影響作鬥爭。

讓我們回到1970年,那時弦理論還處於初級階段。雖然這些天我們把弦和「萬物理論」聯繫在一起,但那時候它們被用來(作為弦模型)描述強核力的特性。今天我們知道,把夸克凝聚成質子和中子,而這些質子和中子又轉變成原子核的強相互作用,是由一種叫做膠子的交換粒子來傳遞的。夸克與膠子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一種被稱為「約束」的情況,它能防止核粒子飛離:如果沒有QCD的約束,原子核就會不穩定,我們也就不會在這裡。

然而,在夸克和膠子被發現之前,日本物理學家南部洋一郎等人提出了弦理論,作為一種解釋質子、核子和其他受強子作用的粒子之間的強大化學鍵的方法。(該理論從幾何上呈現了加布裡埃萊·維納齊亞諾較早提出的一種方法,稱為「雙重共振」)研究人員將這種鍵建模為以不同模式振動的高能弦,就像以不同方式撥動的吉他弦,產生不同的和聲。就在那時,洛夫萊斯以一個年輕研究者的身份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希望取得突破。

連接兩個粒子的強子弦洛夫萊斯1934年出生於英國,16歲時就學會了廣義相對論。那時,他和家人已經搬到了南非,並在那裡上了開普敦大學。1958年,他回到英國,在巴基斯坦物理學家阿卜杜斯·薩拉姆的指導下,在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工作。

洛夫萊斯在2003年7月接受我的電子郵件採訪時回憶道,

我是個早熟的孩子。我在16-17歲時讀過愛因斯坦和狄拉克的著作,並做了一些非常業餘的嘗試來構建統一的場論。這可能會讓我以後對他們產生反感。薩拉姆後來因將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結合起來而獲得諾貝爾獎,他是我的論文導師,但我對他更大膽的推測不太感興趣。」

沒有完成他的博士學位,洛夫萊斯去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在那裡他開始探索一個關於強子弦理論的問題。研究人員已經開始使用兩端鬆散的開放弦和閉合弦,以一個循環的方式連接,來模擬兩種類型的相互作用,這兩種相互作用在當時分別被稱為雷格子和波美隆。要構建一個真實的波美子場論,需要一個統一性的性質:一個數學條件,通過這個條件,在轉換過程中矢量的長度得以保留。一元算子使矢量在抽象空間中旋轉,就像針在羅盤上旋轉一樣。當針轉動時,它保持同樣的長度。

類似地,酉算子可能改變矢量的分量,但其大小不變。在量子理論中保持大小通常意味著保持相同的總體概率,從而顯示出相似的物理性質。否則,奇怪的現象就會在沒有物理依據的情況下憑空出現。因此,統一性是理論的基本要求。

理論家們曾試圖設計一個在時空四維空間中是單一的波美隆閉弦理論,但沒有成功。相反,這個理論產生了一種叫做速子的怪物,它無視因果法則。速子是一種粒子或場,它的速度比光還快,並且在時間上向後運動。雖然一些研究人員,如格雷戈裡·本福德已經推測了它們的性質,但它們從未被現實物理理論所接受。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擁有一個具有速子的物理理論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它們與該理論分離,這意味著它們不會影響由該理論產生的可觀察到的現象,如截面和散射振幅。

科學哲學家約翰·諾頓在這張圖中描述了速子的矛盾本質恍然大悟的那一刻,洛芙萊斯突然意識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在眼前。假設人們放鬆了弦存在於四維世界的假設。他把他們周圍環境的維度越調越高,發現恰好在D = 26時,速子問題消失了,統一性恢復了。他幾乎不相信這樣一個奇怪的結果。

他知道,早期的統一自然法則的嘗試有時會利用一個看不見的額外維度。西奧多·卡魯扎和奧斯卡·克萊因的工作獨立地利用第五維度,在廣義相對論的延伸中,努力將引力與電結合起來。甚至愛因斯坦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早期也嘗試過五維統一,但後來他放棄了這一想法,轉而採用其他統一方法。然而,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飛躍,從5維到26維;後者似乎高得離譜。

1970年12月,拉夫萊斯在普林斯頓的一次研討會上做了一次關於他的工作的報告。事情進展並不順利。「我記得它的信號很差,」洛夫萊斯說。「我把這26個維度當成了一個笑話,它確實能帶來笑聲。」

儘管如此,他還是將他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了一篇題為《波美隆形式因素與雙重雷吉削減》的論文中。它出現在1971年的《物理評論快報》上。雖然「認為這很愚蠢」他把D = 26的結果埋在了論文的最後,但弦理論家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都驚呆了。

「洛夫萊斯的論文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當時在普林斯頓的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約翰·施瓦茨在2000年的一次演講中回憶道,「因為在那之前,沒有人考慮過讓時空的維度不為4。」畢竟,我們在做強子物理,4肯定是正確答案。」

施瓦茨成為超弦理論的主要開發者之一。超弦理論是弦理論的一個版本,它不僅用弦來模擬載體,也用粒子來模擬載體。超弦利用了超對稱性——一種將代表力的場轉換成代表粒子的場的假設方法,反之亦然。該理論的一個好處是,它自然地預言了帶有自旋為2的量子性質的力載體的存在。自旋兩個場符合引力子的特徵,引力子是引力相互作用的載體。因為這個原因,超弦被視為一種可能的途徑,來統一所有的自然力:重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

研究人員得出了超弦理論一致的量綱。結果是D = 10。也許,如果洛夫萊斯沒有得出他早期的結論,那麼觀察如此之多的維度的想法就會顯得很荒謬。然而,以26為比較,10似乎更合理。m理論後來又增加了一個維度,將11作為標準。除了4個維度外,其他維度都是捲曲的或無法進入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直接體驗它們。

拉芙萊斯於1971年搬到羅格斯大學,儘管沒有博士學位,她還是獲得了一個教授職位。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他一直呆在那裡,努力研究各種不同版本的弦理論的細微差別,而他的長尾小鸚鵡則用它們自己的一種線來玩。他的CD播放機裡播放著弦樂四重奏的旋律,充滿了他沉思的空間。雖然和愛因斯坦一樣,他從未實現過統一,但他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巨大的樂趣。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老胡說科學

相關焦點

  • 發明26維時空的人
    儘管一些物理學家還詳細研究了快子的性質,但是關於快子的理論是不被學術界看成為一種真正的物理理論的。大部分物理學家認為,一個理論要是具有快子的話,唯一的可行方案是認為快子是很不穩定,產生出的影響也很難觀測到。26維時空的誕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洛夫萊斯突然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 宇宙的終極理論?弦理論以及它的11維時空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我們存在於一個宇宙,應該有一個普遍適用的物理學規則,那麼有沒有一個理論能同時包含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永恆理論呢?弦理論應運而生。玄理論,萬物的終極原理?以及其涉及的11維空間在以前,主流科學認為粒子是點,和弦一點也不搭邊。
  • 從2維空間到26維空間,「維度」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的?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描述空間幾何的探索已經成為理論物理學的一個主要課題,從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開始的專家們都試圖把自然界的所有基本力量解釋為空間本身形狀的副產品。現實生活中,我們被訓練成認為空間是三維的,廣義相對論描繪了一幅四維宇宙的圖畫,弦理論說它有10個維度,或者M理論則為11個維度。最近,純數學家描述一個24個維度的空間,這讓他們興奮不已。
  • 超越時空:從0維到10維-虎嗅網
    但是,當她開始推導星光在空間中是如何傳播的方程時,卻發現用四維的語言來描述最為適合。接著,她開始思考一個更為艱深的問題:能否用一個單一的理論框架來描述引力和光?最終她發現,這樣的一個理論至少需要十個維度。於是,她在筆記本中總結到:「三維、四維、或許更多」。她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讓我們先從最基本的零維開始,開始維度的探索之旅。
  • 人類在4維空間,上帝已被超弦理論證實,宇宙11維是怎樣的存在?
    並沒有一個非常嚴格的定義,基於普遍的認知,我們生活在四維空間,準確地說是四維時空,也就是空間加上時間,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看不懂?那就通俗的說一下。維度,又稱維數,是數學中獨立參數的數目。在物理學和哲學的領域內,指獨立的時空坐標的數目。0維是一個無限小的點,沒有長度。1維是無數點按順序結合成的一條無限長的線,只有長度。
  • 弦理論和M理論解釋的宇宙大戰:不是10維,而是11維!
    然而,令人頭疼的是,弦理論有五個獨立的候選者,每一個看起來都與其他截然不同,哪一個可能是對的呢?五種不同的弦理論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幾個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涉及到字符串;它們還要求宇宙總共有10個維度(通常的3個空間維度,加一個是時間維度)還有6個更微型維度,這些維度很小,在亞微觀尺度上蜷縮在自己身上。
  • 弦理論和M理論:一場解釋的宇宙大戰:不是10維,而是11維!
    然而,令人頭疼的是,弦理論有五個獨立的候選者,每一個看起來都與其他截然不同,哪一個可能是對的呢? 五種不同的弦理論 這五種不同的弦理論有幾個共同點:首先,它們都涉及到字符串;它們還要求宇宙總共有10個維度(通常的3個空間維度,加一個是時間維度)還有6個更微型維度,這些維度很小,在亞微觀尺度上蜷縮在自己身上。
  • M理論:統一了五種超弦理論和11維超引力理論
    M理論是弦理論的延伸,而超弦理論則發展自弦理論。弦理論與傳統的基本粒子論不同之處在於不把一個基本粒子看成一個點粒子,而認為其是一根一維的弦,顯然這種思維完全顛覆了以往所有的宇宙學理論。     弦理論中著名的威尼採亞諾公式可以理解為弦與弦的散射振幅,在此基礎上建立平行宇宙擁有難以想像的開放程度。
  • 硬核宇宙知識:為什麼在「M理論」中,宇宙是11維的?
    弦理論認為,是「弦」的運動產生了構成世界的基本粒子,這種理論能夠統一自然界中的「四種基本作用力」,也就是愛因斯坦終其一生都想證明的「大一統理論」。而在弦理論當中,弦的整體能量,是和「2+(D-1)*(1+2+3+4+5+……)」這串公式成正比例相關的。其中公式裡的字母「D」,就是弦所在的那個維度。
  • String Theory 弦理論
    也許會晚5年或10年,但我認為這些結果還是會出現。不過對於廣義相對論,我就不知道了。廣義相對論實在是一個大飛躍,是重新思考空間、時間和引力的裡程碑。假如沒有愛因斯坦,我還真不知道它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出現。SA:在弦論研究中,你認為是否存在類似的大飛躍?格林:我覺得我們還在等待這樣一種大飛躍的出現。
  • 早期宇宙可能只以2維形式存在:1維空間+1維時間
    美國兩所大學的物理學家從理論上論證了宇宙中存在更低維度的可能性,即在宇宙早期,可能只有2維,也就是一維空間加一維時間,當時的宇宙比現在更小但能量水準和溫度要高得多。他們通過觀察宇宙射線,發現了一些與低維度概念相關的實驗證據,並提出了一種能在實驗中探測低維度的方法。
  • 弦理論和M-弦理論
    在新定律被逐漸發現時,導致了科學決定論的思想:必定存在一整套定律完備集合,只要給定宇宙在某一特殊時刻的狀態,它們就指明宇宙從那個時刻往前往後將如何發展,這種定律必定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都成立。    為此,科學家提出了弦理論,不久經過兩次變革,衍生出了如今的M-理論。    為什麼會誕生弦理論?
  • 弦理論
    另外,「弦理論」這一用詞所指的原本包含26維的玻色弦理論,和加入超對稱性的超弦理論。在近日的物理界,「弦理論」 一般是專指「超弦理論」,為了方便區分,較早的「玻色弦理論」則以全名稱呼。1990年代,受對偶性 (弦論)的啟發,愛德華·維頓猜想存在一11維的M理論,他和其他學者找到強力的證據,顯示五種不同版本的十維超弦理論與十一維超引力論其實應該是M理論的六個不同極限。這些發現帶動了第二次超弦革命。弦理論與大統一理論弦理論會吸引這麼多注意,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它很有可能會成為大統一理論。
  • 揭開弦理論的真面目:弦理論是解釋宇宙所有問題的終極理論嗎?
    將弦理論的26維的時空「調整」為超弦理論的10維時空後,就「解決」了弦理論推導出的超光速的「快子」問題,讓弦理論從一個弦的假說變成一個解釋微觀世界的量子理論。聽起來是不是很簡單? 寫物理科普可以很簡單,只要照本宣科,將一個理論用通俗化的語言表述就可以矇混過關。但是,要把一個理論解釋清楚,就沒那麼簡單了。
  • 弦理論可能被驗證嗎?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對弦理論的批評?
    當今在物理學上主要、且唯一有可能成為萬物至理的物理理論是弦理論,這已成為眾多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物理學家們的公認。但是,反駁的聲音也如影隨形,從沒有停歇過。有反對者曾用諷刺的口吻稱:「要想在頂級大學謀得終身職位,你就必須研究弦理論,如果不這樣,你就會被解僱。」
  • 宇宙終極理論,卻在「引力」上卡殼:破解它就能與高維生命交流
    ,但又有其相似性一個所研究的是宏觀方面,宏大到整個宇宙,一個一個所研究的是微觀方面,微觀到原子還不夠,直到構建原子的基本粒子!這兩種理論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嘗試著去構建「宇宙大一統理論模型」(也被稱為宇宙終極理論)。這兩個理論,雖然目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宇宙中的物理現象!但是它們中可能只有一個是對的,又或者都是錯的。又可能出現一個全新的理論,把兩者容納進入!
  • 弦理論中的「弦」並不是主角?「膜」才是主角?原因何在?
    在今天的物理學界,已經有物理學家認為「弦理論」的名字本身是個錯誤。事實上,著名弦理論物理學家麥可·達夫曾詼諧地說,「弦理論」指的是「以前曾被當作弦的理論」。如今,弦理論已不僅僅是關於只在一個空間方向上延伸的「弦」的理論,還包含了在二維、三維、四維,直至更多維度上延伸的「膜」。
  • 現代版「盲人摸象」:M理論是「大象」,包含5種不同的弦理論
    發展到20年之後的上世紀80年代末,物理學家們發現,弦理論儘管向人們提供了一幅獨特的宇宙圖景,但是還不夠完美,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其一,數學方程作為構建弦理論的骨架,但方程的解卻讓弦理論家們頭疼。比如說,有些方程只有一個唯一的解,如2X=10,那麼X必定等於5,不可能還有其他的解。但假如0乘以X等於0,則X有無窮多個解,因為X可以是任何數。
  • 終於知道為什麼宇宙是11維的了,11竟然是這麼來的……
    超弦理論的前身是弦理論,當科學家們提出弦理論的時候,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弦理論與之前的理論一樣,應該都在各個維度都可以用,於是他們把弦理論用來計算三維空間的物理量的時候,發現了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在求解概率的時候,他們竟然算出了負數,或者大於1的數。我們都知道概率是一個0到1之間的數,0表示不可能發生,1表示絕對發生。
  • 弦理論中的宇宙:一個「越小就越大」的循環世界
    至於為什麼,每個維度最小只能是普朗克長度,這是弦理論的要求(類似公理),而廣相與量子力學的矛盾就在這個尺度之下,如此弦理論也就解決了(或說屏蔽了),廣相與量子力學的矛盾,成為了一個「大統一理論」。顯然,我們無法想像和感知,超過三維的空間,但數學邏輯是超越宏觀感知的,那麼對於現實中無法感知的高維度空間,弦理論認為——它們是捲縮的,即捲縮到了一個我們宏觀無法感知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