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文殊菩薩的寶劍和經書

2021-01-09 青峰人

文|墨魚

大概在11年前,一位做過管理很多年的朋友對我說,管理就應該像文殊菩薩,右手拿寶劍(智慧劍),左手拿經書(般若經),對於員工能度的度(勸戒、培養),不能度的就殺(懲罰、勸退)。大至的意思是只有嚴格的管理,能下狠心企業才有發展的機會。這樣的管理思維對嗎?

不好說。

中國最優秀的企業都是管理及其嚴格,一切以數據說話,以制度為準繩,不是簡單的優勝劣汰,而是行和不行的兩種選擇。正是因為這種很公正的管理,失敗者毫無怨言,積極的員工終於贏得機會。企業裡的員工人人都有危機感,積極向上會想盡一切辦法完成公司交給的任務。那像我們這樣的公司也能這樣嗎?

大公司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在人力資源上的投入很高,能夠請來很多優秀的人才,至少是10選1。這些大公司的管理者收入很高,但被替代性也非常強,一旦一個崗位缺失會有很多人補位,對於非常優秀的人群來講,優秀和優秀差距並不大。但這種管理方式還要取決於企業有強硬的產品和市場,受人的影響或者對人的依賴是有限的。所以,完不成任務出局,團隊調整出局,不認同企業文化出局,不能以身作責者出局,總之對有過錯而不能改的人,只能拿起文殊菩薩的寶劍,殺。

這樣看起來非常有道理,能者上庸者下,無可厚非。但對於大部分的企業真的合適嗎?我經常聽有些朋友埋怨自己的員工能力差,什麼也做不好。我反問他,即然員工不行你為什麼不辭退他呢?他無言可對。原因很簡單,因為辭退他沒有人能頂替他。這就出現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是員工能力有問題還是自己用人有問題。

其實對我們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來講,手上沒有足夠的好牌。我們要做的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將手上的一堆爛牌打出一手好牌來,換句話說我們要將60分的人用到90分,這就需要文殊菩薩左手上的經書。

培養一個員工很難,成本也很高,但也是你唯一的出路。你要婆口苦心的教他,對他的錯誤一忍再忍,對他的業績低迷一次又一次的給機會。你總希望他有一天能夠明白你的用心,也希望他有一天真的能擔大任。所以有時候你覺自己像一個菩薩,寬容、慈祥、有愛心。當這個員工辜負你所有的好意後,你才發現這個人不得不處理,於是想起來了文殊菩薩右手的寶劍。

管理有規律,管理無定式,沒有任何一個公司的管理模式完全適合我們。我們只能根據自己企業的特點構造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方式,才能讓企業穩步發展。就像公司十個人的時候,企業可以人性化管理,大幾十個人的時候可以制度化管理,對於上千上萬人恐怕就要信息化管理。每一個階段對人的態度也不一樣,小企業包容的多,大一點要求的多,再大一些的原則多。所以,對最高管理者而言,手中的寶劍和經書何時用,用在什麼人身上,這對管理者是智慧的選擇,絕對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非黑即白。

我們雖然明白什麼樣的人能度,卻未必能理解什麼樣的人該殺。原則上來講,所有的員工我們都應該度,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企業有培養之責,我們應該無條件的教會員工所有的技能,我們應該包容員工的一些錯誤,我們應該給員工試錯的機會,我們也應該在員工犯錯誤的時候更應該給他們幫助,這就是文殊菩薩左手的經書。

但…..

對於犯錯屢教不改的、知錯犯錯的、犯錯不願知的、負能量的、業績一直沒有進步的、藉口多的員工、沒有凝聚力的….都應該拿起文殊菩薩的寶劍。雖然說起來有點血腥,從佛教來講是超度。能度的度不能度的超度,就是這個理。

管理者的權利就是如此,左手經書右手寶劍,掌握了員工的生殺大權。但這裡有一個重要的提示,就是手拿寶劍和經書的這個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駕馭這兩件法器。如果正直無私又有包容之心,此兩件法器就是管理者的法寶。如果管理者假公濟私利用這兩件法器來逐利,或者不能保持原則和公正,他頭上的另一把寶劍也會降臨到他的頭上。所以,當你擁有足夠權利的時候,更應該珍惜手中的權利,要保持它,善待它,尊重它。

當我們知道我們頭上都有一把寶劍和一部經書的時候,你應該知道該怎麼辦。你要的是經書不是寶劍,你應該努力學習,或許有一天你也擁有寶劍和經書。但這需要你付出很多,努力、勤奮、學習還愛心。

不要以為我手上有這把寶劍和經書很威風,其實我的頭上也有一把更厲害的寶劍和經書,所以多年來我一直提醒自己,我要的是經書,對寶劍充滿敬畏之心。

(本文並不是探討佛理,對文殊菩薩解釋未必正確,請理解)

相關焦點

  • 慧晤09-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索達吉堪布對話威廉.道格拉斯教授
    慧晤第9期-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索達吉堪布對話威廉.道格拉斯教授-1-上師提問-適合歐洲大學生的法門慧晤第9期-文殊菩薩的智慧寶劍
  • 印度帕拉時期的文殊菩薩像具有哪些風格特點?
    但從美術史的風格演變上來說,從笈多與後笈多時代過渡到帕拉,再經過帕拉時代400多年的發展變化,其間的風格轉變是較為明顯的,羅列8至12世紀的雕塑作品,能夠發現這幾百年中文殊菩薩像不同的傾向和特徵。早期的文殊造像(8~10世紀)圖1 8~9世紀 文殊菩薩 印度博物館藏早期的文殊菩薩像尚有笈多時代的餘韻,如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藏的一件文殊菩薩陶像(圖1),大約製作於8~9世紀,人物面部圓潤飽滿,肢體粗壯柔軟,肌肉感強,人物姿態放鬆自然。文殊菩薩裝飾極其簡素,耳環、臂釧、腕釧、腳環之外幾乎不見裝飾物,一條寬的瑜伽帶束在腰部和弓起的左腿上。
  • 量子糾纏:文殊菩薩為什麼拿著寶劍?
    文殊菩薩拿著寶劍,不是砍別人,是砍自己,通過修自己來修別人。
  • 八大菩薩分別是誰?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觀世音菩薩,西方三聖之一,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  唐寧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羅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
  • 文殊、普賢菩薩沉香作品鑑賞!
    菩薩是古代印度語的譯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發大心願的人。菩薩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普賢菩薩,是一位具足無量行願、普現於一切佛剎土的大乘聖者。
  • 文殊菩薩是如何成佛的?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佛之脅侍,並稱「華嚴三聖」,是佛智慧的象徵。在佛畫像中,文殊菩薩其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青獅,表智能威猛。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或以蓮花為臺座,代表清淨無染;或駕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文殊菩薩是如來佛祖怙恃之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能威猛)。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為什麼學業有成要祈求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法王子」。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一切菩薩之母,身紫金色,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智慧猛利,能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獅子,象徵其威猛。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無上圓滿智慧的象徵,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貴州梵淨山的佛和菩薩,吸收山中靈氣,聽說很靈驗
    梵淨山上面的佛教經典多達14個,比如蘑菇石、翻天印、萬卷經書、九皇洞、萬名洞等,在明朝時期就在梵淨山所屬的縣境內建造有4大皇庵、48座腳庵。萬名洞是去往新金頂的必經之路,此洞洞傳說有兩種說法。一是古代數萬善男信女捐資建造梵淨山佛教道場,刻碑於此,故稱「萬名洞」。二一是來金頂的信眾常常把刻著自己名字的石片投入萬名洞求賜福,得名「萬名洞」。
  • 今日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今天11月16號,農曆十月二十日,是佛教裡文殊菩薩的出家紀念日。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另外三位大菩薩分別是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頂結五髻,代表大日如來的五智,手持的寶劍為斬斷煩惱的智慧之劍,左手持的是金剛般若經寶卷,以智慧斷除愚痴。文殊菩薩的大智慧並不僅指世間那種學富五車的知識和小聰明,更是指通達一切佛法和世間真理,證悟真如自性的無上大智慧。「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覺母智難量;右持利劍煩惱斷,左執青蓮德相彰;孔雀神獅供乘馭,毒龍猛獸伏清涼;童形五髻知權現,本是如來歡喜藏」。
  • 揭秘道士修行必讀的三大經書和入門方法
    這些路和橋都在寫在道教經書裡,所以修真學道要好好的去讀經書。道教祖師說的經書裡已經為修行定位好了方向,後學只要踩著這些路和橋朝著這個方向走,踏踏實實按照祖師說的去做就不會偏離目標。在這一路前行中,順乎自然遇到的人和事,通過經典不斷去感悟,從而明悟經典,紅塵煉心就是在前行的路上動中悟靜。
  •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之間的關係
    本文 945字 圖片 7 幅 閱讀約需 3 分鐘( 後臺回復「書單」獲取一份超大的西藏書單庫 )遇見西藏-菩薩-No.002相對於文殊菩薩的婦孺皆知。同為佛祖肋侍的普賢菩薩可謂是非常的低調了。但作為擁有大成就的尊者,普賢菩薩是在密宗卻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日本真言宗更是將其視為根本佛「金剛薩垛」 的化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同為四大菩薩的「普賢尊者」。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三句話,福報無量!
    正所謂「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自佛教傳入中國,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悲憫精神和美名就深深刻入百姓心中,成為人們心中的敬仰。我們最常見到的觀音菩薩造像往往是菩薩一手持淨瓶,一手持楊枝播灑甘露,象徵播灑清涼於人世間,解救眾生脫離危難。
  • 佛教:釋迦三尊之一的文殊菩薩,最初的地位竟然是世襲婆羅門?
    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建立佛教之後,成就為釋迦摩尼佛,在他身邊有兩大侍者,分別文左脅侍者文殊菩薩以智輔佐,右脅普賢菩薩侍者以行輔助,被稱之為「釋迦三尊」。而在《華嚴經》中的毗盧遮那佛和文殊菩薩,以及普賢菩薩並稱為「華嚴三聖」。釋迦摩尼佛是三世佛中「婆娑世界」(現實世界)的教主,掌管著婆娑世界。
  • 佛教通史 014-法我心果的四大爭論和菩薩的誕生
    對於 「空」和「有」這兩個詞的具體含義和規定,在部派佛教的各派是有很大差異的,不能一概而論。我們談到上座部與大眾部四大分歧的第一點——「法」的分歧已經談完了。第二個分歧,就是「我」的分歧,就是「我」與「無我」之爭。「諸法無我」是印度宗教和佛教的區別——就是在整個印度的教派裡,只有佛教標榜「諸法無我」。
  • 你看菩薩問了啥?
    (蝸牛看西遊第4385期)文/蝸牛烏雞國國王在西遊中就是個在井水裡呆了三年的倒黴老頭子,究其原因還是他將文殊菩薩浸泡在水裡三天三夜,為了結束這場因果文殊菩薩又報復回來,讓國王在井裡浸泡了三年,有人認為這是國王的一時意氣,因為古語有言:天子一怒,血流漂杵,但是卻未曾想過過錯方或許是文殊菩薩
  • 淺談觀世音菩薩(附:三十三觀音聖像)
    後來太上老君又上表玉帝,封妙善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靈感觀世音菩薩」,蓮花寶座,加封妙善父親妙莊王為善勝仙官,母親伯牙氏為勸善菩薩,姐姐妙清為大善廣殊菩薩,坐騎是青獅,二姐妙音為大善普賢菩薩,坐騎是白象。所以在民間傳說中,南海觀音、普賢、廣殊竟然是三兄妹,而且還是道教至尊玉帝冊封,很顯然這沒什麼可考性,大概「僅供娛樂」。
  • 八大守護神之翡翠普賢菩薩,生肖龍跟蛇的人一定要看!
    普賢菩薩也被稱作遍吉菩薩和三曼多跋陀羅,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與行德,示現於一切諸佛剎土。它跟與象徵著智德和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是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普賢菩薩騎象,文殊菩薩騎獅,代表著理智相即,行證相應。另外,普賢菩薩還跟毗盧遮那如來和文殊菩薩一起被尊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是代表一切菩薩行德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