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沉| 最早的「法律」是「打」出來的

2020-12-02 澎湃新聞

商鞅「改法為律」前傳之 ——中華法系源起何方?

(作者:張鴻浩,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市四中院司法服務辦公室法官助理)

法律是文化的一部分,並且是歷史悠久和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它的誕生和演進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有什麼樣的社會歷史條件,就會有什麼樣的法律。

每一國法律的具體形態必然受到當地的地理環境、人文精神、經濟條件、社會風俗的影響。沒有憑空創造的「模範法典」,有的只是此情此景中孕育而生的有血有肉的法律。

當我們在研究當下的法律規範時,當我們在討論法律未來的價值取向之時,也許我們應該回望一下歷史,思考一下我們比較的法律是從哪裡來的,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會給我們今天的比較研究與制度完善提供幫助。

最早的「法律」是「打」出來的

中華法系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而中華文明作為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發源甚早。早在上古時代和中古時代,中華民族的先民就已經學會用結繩記事和描繪陰陽圖案的方法記錄生活,中華法系的濫觴也在此時。我們以出土的文物和文獻為依據,將文字的出現作為考察中華法系的開端。

公元前2206年,中國歷史上的中古時代結束。文化上以文字的出現為標誌,政治上以黃帝部落統一華夏民族為起點,中國歷史進入近古時代。

這個時期的政治格局是部落聯合,即以黃帝部落為首領,其他部落為附屬,大家共同推舉黃帝作為「天下共主」。這時部落間的聯合還不甚緊密,但已初具封建國家之規模。從此開始直到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整個黃河流域的政治生態系統都未發生過根本的結構性改變。

這種「部落聯合,共推一主」的格局又延續了近2000年,所謂「夏禹時上萬,商湯三千,周武王臣八百,」指的就是部落的數量。這一歷程的演變從數量上看是部落數量的減少,從質量上看則是封建國家制度的不斷完善。

那麼推動這一演化歷程的動力是什麼呢?兩個字:爭戰!人類社會的早期是一種崇尚武力的社會,小的部落逐漸發展壯大之後,便會對周圍比其弱小的部落大打出手,因為通過戰爭獲得的資財遠比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來得更快更直接。於是部落間的兼併吸收、弱肉強食也就在所難免,常年的戰爭也就司空見慣了。從黃帝戰蚩尤、夏禹伐共工,到商湯討夏桀、武王滅殷紂,千年以來,兵戈不絕。

戰爭的頻繁推動了法律的發展,早期的法律主要來源於戰爭。有些是作戰前的誓詞或軍令,如《甘誓》、《湯誓》,更多的是規定如何對敵人、戰俘和違反命令的士兵予以刑罰和制裁,如《洪範》、《呂刑》。「墨刑、宮刑、闢刑」等刑罰就是這時的刑法所規定的處罰手段。

戰爭同樣促進了司法機構的產生。因為戰爭結束之後要有人審判和處理違反軍令的士兵以及被徵服的人員。可以說中國古代法律最早起源於戰爭,即「刑起源於兵」,而且當時的法律絕大部分的內容具有刑事性質。故而在那個時代,刑與法基本上是完全等同的概念。這就是中華法律起源的第一個特點,法律最初主要是刑,刑最初主要是藉助爭戰這種特殊形式形成的。

一「家」人怎麼說兩家話

中華法系的法律起源於兵刑,法律多以刑事規範為主。但是一個社會之中不可能僅存在調整犯罪與刑罰的社會規範,法律對於家庭關係、經濟交往等問題的調節,取決於當時特定的社會結構和文化背景。

周武王立國時已形成了一個較穩定的聯盟體系,周王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他將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宗室、參戰的盟友以及殷朝的遺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為基石,以禮樂文化為紐帶,建立起了一個層次清晰、結構穩定的封建國家。

在這個格局之中,周天子既是諸侯共舉的聯邦盟主,又是周朝這個大家庭最大的家長。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按照周朝的宗法制度,周王享有天下,是上天的兒子,是君又是父,諸侯封地之取得僅僅是由於周天子的授權,諸侯、大夫、士、平民都是臣是子。天子的嫡長子繼承法統,萬世延綿,普天之下只有這一個大宗,其他的兒子以及諸侯都是小宗。這樣,整個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家庭,所謂「家國同體、國家不分」即是如此。

既然整個國家是一個家庭,那麼國人之間就是家人關係、親戚關係。封建時代的家庭關係注重的是身份,是等級,是倫理,家戶事不論大小皆由家長決斷,各種問題不靠法律,全賴情理調節。所以作為天下大家長的周天子與其國民之間不會是平等的,更不可能有什麼社會契約,有的只是天子的口含天憲,乾綱獨斷。任何有悖於禮法、有悖於王綱的舉動、言語都將被視為非法,遭受到來自國家的制裁,這種制裁與部落間的徵伐其實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同樣都是對不臣服者的打擊。

於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即使是在統一的封建國家建立之後,國家法律的主幹仍是刑事法律。家國同構的政治格局將所謂的民事領域納入到國家統一的政治倫理秩序之中,民事關係不是平等主體間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的法律關係,而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家庭成員間的倫理關係。民事糾紛、交易往來、家庭關係等一般都是先由禮來調節,如果臣民行為失度,造成犯罪,那麼國家便會動用暴力,以刑罰解決問題。

其實,整個帝制時代中國法律的核心無非就是四個字「王伐不臣」。除此之外,都是枝末。

這樣又會引發另一個後果:政府的公權力對於社會生活幹涉過度。國家法制的主幹由刑法擔當,刑事法律關係是一種典型的公法法律關係。作為刑事法律關係中一方主體的國家,憑藉其強制力保障對犯罪的打擊。那麼刑法調整的社會關係越廣泛,國家參與的法律關係就越多,國家的手伸得就越長。這樣,整個國家的法律文化也就體現出濃鬱的公法化色彩。

「隔壁老王」在幹啥?

西方法律的起源與我們有著很大的差異。當黃河流域的土地上正上演著驚心動魄的戰爭的時候,古希臘的城邦卻在忙於貿易交往和海外殖民。雖然希臘城邦間也有戰爭,但在他們的國度裡,更多的是氏族內部的鬥爭以及貴族與奴隸之間的爭執。

比較東西方法律的起源,我們可以發現:相對於部落戰爭背景下赤裸裸、血淋淋的殺戮與懲罰,歐洲早期的法律少了一份兵戎相見的殘忍與血腥,多了一些相互妥協的理性與冷靜,這使得西方法律在早期就開始擺脫血緣的束縛,走上世俗化與契約化的道路。

與華夏大地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不同,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臘與古羅馬很早就開始了商業經營與海外貿易。商業文明的發展啟蒙了人們的契約意識和權利觀念,更由於商業活動的性質,決定了從事商業活動的主體地位的平等。

從政治上看,城邦的建立打破了舊時氏族部落賴以維繫的倫理秩序和血緣關係,諸如公民大會與陪審團等設施的建立是對公民獨立人格的最好的承認與保護。

反觀東方社會,部落以武力方式統一了國家,血緣關係非但沒有打破反而以家國同體的新生命體得以重生。在東方的政治環境裡,除了天子,都是臣民;在西方的國家結構中,除了奴隸,都是公民。東方的法律主要是天子藉以維護統治的刑律,西方的法律更多是平等主體間權利義務的說明,東西方之間法律文化屬性的公私差異可見一斑。

中西方法律在此分道揚鑣之後,開始了各自不同的發展歷程。中華法系的基本品性與精神此時已初具形態。

大一統的君主集權政治體制的建立,終結了分封制度的生命,但宗法傳統和禮樂文化卻被繼承下來。雖然歷朝歷代體制變更與文化演變各有所異,但無法改變的是中華法系法律刑法化的文化屬性、團體本位的立法精神、倫理化的價值取向和封閉內斂的體系設置。

中華法系的歷史淵源與演進歷程,決定了它的精神特質和價值追求,也最終決定了它未來的發展道路。

今日比較研究的目的在於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和平趨同。承認差異,相互理解,揚長避短,共同進步,在相互的學習與借鑑中為全人類法治文明的進步共同努力。

譬如當下,大陸法系逐漸重視判例的作用,英美法系也開始了對成文法典的編制,中國古代的調解制度在現代西方被廣泛借鑑。

其實近現代以來,從發展趨勢上看,西方兩大法系的分歧正在縮小,相互借鑑與吸納成為大勢所趨。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冷戰結束後,社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對峙的堅冰也開始消融。作為現代世界三大法系之一的社會主義法系也在不斷吸收、學習西方法系的先進文化、制度。因此,和平趨同這一目標其實並不遙遠,這裡的同當然不是指無差別的均一雷同,而是指多樣統一,共同進步。

法律是文化的一部分,法律的發展必然以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為背景。人類社會經過千百萬年的演進,時至今日,和平與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當東西方文化的發展軸線不再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時,世界諸法系間的共同進步與和平趨同也將會如洪波湧起一般,一往無前,無法阻擋。

文章來源:法庭內外雜誌社

北京四中院

長按左邊二維碼

感謝您的關注

原標題:《鉤沉 | 最早的「法律」是「打」出來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史海鉤沉(序篇):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致敬中國綠髮會前輩
    史海鉤沉(序篇):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致敬中國綠髮會前輩 2020-05-25 1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近代醫學歷史鉤沉
    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 ——近代醫學歷史鉤沉 伍連德博士的記憶,展現了近代醫學歷史鉤沉,使我們有幸了解到鼠疫鬥士的傳奇人生。 草根出生的不世之才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廣東臺山,1879年出生在英屬海峽殖民地檳榔嶼。17歲獲女王獎學金赴英國讀書,在劍橋大學意曼紐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遊學歐洲6年,伍連德1903年返回檳榔嶼行醫,1907年應袁世凱之邀回國。
  • 英國是被羅馬帝國打出來的
    一句話:最早的英國是被羅馬帝國打出來的。英國是個島國,是由一堆島嶼組成的,最大的島叫大不列顛島,所以他們又叫大不列顛國。很早以前,這些島和歐洲大陸是相連的,後來海平面上漲,才形成了英倫三島;現在考古證明,二十五萬年前,這些島上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不過那時的人類壽命很短,活得很困頓、艱難,他們是英國的土著居民。
  • 法律與文學:經典文學中的法律隱喻
    潘劍鋒以朱蘇力教授為例指出,通過作者的文學修養及法律與文學的融合可以吸納更為廣泛的讀者,使其法律思想得到更好的傳播。他認為,法律與文學的對話關注文學中的法律意義,既嚴肅,又活潑,可以從中感受到法律與文學相結合而產生的魅力。金娟萍表示,法律圖書宣講會是北京大學出版社與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合作的保留項目,已經成為法律出版業界的標誌性年會。
  • 包小黑如何科學地打標——弱監督系統snorkel在法律場景的應用
    本文首先會簡單介紹一下snorkel系統的原理,接著將應用snorkel到法律場景的要素識別中,最後將討論一下後續的工作方向。二、snorkel 介紹snorkel系統主要用於解決數據標註問題,它不需要用戶去手動標註訓練數據,而是採用編程的方式快速進行批量標註,在實驗測試中相比7小時的純人工打標,速度提升2.8倍,預測性能提升45.5%。
  • 教育學之「最早」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學涉及到了很多「最早」,這些通常是單選題的考點。今天我們就梳理一下教育學中的「最早」。1.在我國,最早出現「教育」一詞:《孟子·盡心上》。2.最早對「教」和「育」進行單字解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3.最早出現「道」和「德」:老子《道德經》。4.最早連用「道德」一詞:荀子《勸學》。
  • 人類最早的成文法典,鐫刻在美索不達米亞數千年前泥土上的奇蹟!
    大家可能對《漢謨拉比法典》有所耳聞,但其實它並不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法典,它只是在考古史上挖掘出來保存得比較好的成文法典。而現今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烏爾第三王朝的創立者烏爾納木頒布的《烏爾納木法典》,它以楔形文字被記載在黏土上,其制定時間可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
  • 文學是可以促進法律的,廣義的文學強化了法律在其中的渲染和表達...
    以「法律與文學:經典文學中的法律隱喻」為主題的北京大學出版社第六屆法律圖書宣講會2020年1月6日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報告廳舉行。   潘劍鋒以朱蘇力教授為例指出,通過作者的文學修養及法律與文學的融合可以吸納更為廣泛的讀者,使其法律思想得到更好的傳播。他認為,法律與文學的對話關注文學中的法律意義,既嚴肅,又活潑,可以從中感受到法律與文學相結合而產生的魅力。   金娟萍表示,法律圖書宣講會是北京大學出版社與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合作的保留項目,已經成為法律出版業界的標誌性年會。
  • 【以案說法】調解後打款至法院帳戶,不必然視為「在生效法律文書...
    【以案說法】調解後打款至法院帳戶,不必然視為「在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 2020-11-26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河流域「法律文明」丨法律制度維護「人權」,促進傳統工藝發展
    兩河流域雖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但兩河流域始終還是處於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人權」是最可貴的,在兩河流域中的中,特別強調了「人權」。人權發展是對兩河流域中的人民最大的尊重,《漢謨拉比法典》中有一條是關於收養制度的,收養制度是為了使那些沒有父母的孩子,可以有一個溫暖的家。
  • 借條應該怎麼打?「打借條」應注意的17個法律要點(附範本)來啦!
    該決定對於《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舊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與調整。結合新的司法解釋,今後我們應該怎樣出具借條才更能受到法律保護呢?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修改的決定》。該決定對於《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舊民間借貸司法解釋」)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與調整。
  • 中國最早的毒品是什麼?
    中國最早的毒品是什麼?這事關中國毒品史的真正開端。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明確毒品的概念。根據我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古柯鹼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這是現代「毒品」的法律概念。
  • 論法律人的思維分裂瞬間「法律文化」
    如何用簡單而有力量的語言將龐雜的法律體系展現給當事人,同時做好萬全的假設,讓當事人不管從哪個角度都覺得我說的話無懈可擊;如何全面分析證據鏈,做好全方面多角度的假設,才能儘量讓開庭變數都盡在掌握之中。這應該是我大部分的工作。如果說醫學是人體的藝術,那麼法律,就是思維的藝術。所以,在我的認知裡,一個律師的能力,都體現在開口說話的本事上。
  • 「法律」的由來——中國古代法律的起源
    「廌」最早是在甲骨文中出現,展現了遠古時期的訴訟場景。通過「廌」這種神獸進行的審判,是一種代表公平正義的神明裁判。現代社會我們依然可以在某些地方法院門口看到這種神獸的石雕。無論是古代的「灋」還是現代的「法」,千年來我國文字形變而神不變,代表平之如水的水字旁至今仍然是「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日語裡這些特殊發音怎麼打出來?
    比如想打「あ」,就打「a」;想打出「あいしてる」,就打「aishiteru」,再按回車鍵選擇需要的漢字就行了。一般來說只要知道了某個單詞的讀音,就能輕鬆用羅馬字把它打出來。但有些特殊的發音卻很難打出來,比如下面幾個單詞,你打個試試:パーティー メーディー  ピッツァ  ヴォーカル  ウォーク上面那些單詞裡都出現了小寫的「アイウエオ」,它們是為了拼寫外來語單詞而使用的特殊拗音。一般來說,這些特殊拗音的羅馬字跟它們的讀音一致,比如「フォ」就是「fo」,「フィ」就是「fi」,但也有幾個例外。
  • 「公知」「法律黨」與臺獨、帶路黨
    這下可不得了,「男廁所扔炸彈——激起公糞(公憤)」,不,激起「公知」,立馬氣急敗壞蹦出來一大堆:「拿軍事恫嚇、軍事機密、軍事戰略當嘴炮,不是馬謖,就是馬季」、「我國軍隊裡居然養著這類人,確實非常噁心」(陳有西);「納稅人養著這幫又紅又蠢的二代貨,給他分房,給他高薪,給他福利,給他榮譽,真是上輩子做了孽!」
  • 解剖學與法律史
    解剖學也有一部法律發達史。  解剖學對法律實踐的意義  解剖的醫學意義與屍體的社會禁忌,構成了身體解剖與民眾觀念的衝突。如果加上法律實踐的參數,解剖學在法律上的關係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法律實踐也是需要醫學解剖的,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是:當受害人在死因不明確的情況下,屍體解剖能夠找到死亡的醫學原因,可以為法官的判決提供參考,以此判定法律上的因果關係。
  • 動蕩時代的戰略:戰略怎麼打出來、跑出來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劉昶  來源|管理思考錄(ID:o-liuchang-o)動蕩時代的戰略:戰略怎麼打出來、跑出來在「網際網路思維」熱議以來,戰略的規劃觀明顯遭遇挑戰,管理者普遍接受了戰略的演化觀,有兩種比較常見的說法,一個是馬化騰說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一個是阿里張勇說的「戰略是打出來的」。
  • 人類最早的高等文明-蘇美爾文明
    4000年前,人類誕生了最早的已知文明-蘇美爾文明一、蘇美爾文明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類文明,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形成,它的發源地位於兩河流域,也就是如今伊拉克這個地方。它的許多技術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四大古國,更是影響到了現代文明。
  • 手機計算器上開根號怎麼打出來
    類似計算器軟體有很多,相應的軟體使用方式大同小異,那麼手機計算器上開根號怎麼打出來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手機計算器上開根號怎麼打出來  1、下面以蘋果手機的計算器為例,其他手機的計算器都是可以進入科學計算器界面之後就可以進行根號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