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草在我的文章《地錦草》中提到過,是一張地錦草、馬齒莧、雞眼草的合影。這三種草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稍加注意就能分清。
從左到右分別是:馬齒莧、地錦草、雞眼草
雞眼草出處是《救荒本草》:「又名搯不齊,以其葉用指甲搯之作劐不齊,故名。生荒野中,搨地生,葉如雞眼大,似三葉酸漿葉而圓,又似小蟲兒臥草葉而大;結子小如粟粒,黒茶褐色,味微苦、氣味與槐相類;性溫。
救飢採子搗取米,其米青色,先用冷水淘淨,卻以滾水湯三五次,去水下鍋或煮粥或作炊飯食之,或磨麵作餅食亦可。」 (註:本段是我加註標點符號,不妥之處諒解!)
雞眼草是豆科植物,開花結果,我的圖片沒有拍到開花結果,收集種子恐怕很難!古人能「食其子」,可見觀察之仔細,食品之缺乏。
我沒有使用過這種草藥,不做任何闡述,僅僅抄錄一些本草書籍內容,供大家參考:
一、別名:《中藥大辭典》:雞眼草
【別名】掐不齊(《救荒本草》),人字草(《本草求原》),斑珠科、公母草(《植物名實圖考》),牛黃黃、炸古基(《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小蓄片(《南京民間藥草》),妹子草、紅花草、地蘭花(《中醫藥實驗研究》),土文花、滿路金雞、細花草(《貴州民間藥物》),白斑鳩窩(《四川中藥志》),鴛鴦草、夜關門、老鴉須、鋪地龍(《湖南藥物志》),螞蟻草(《上海常用中草藥》),蓮子草、花花草、夏閉草、小延邊草、花生草、白萹蓄、小關門、瞎眼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小號蒼蠅翼、紅骨丹(《福建中草藥》)。
二、《全國中草藥彙編》:雞眼草
【來源】本品為豆科雞眼草屬植物雞眼草Kummerowia striata (Thunb.)Schindl.,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切細曬乾。亦可鮮用。
【性味】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利溼止瀉。用於胃腸炎,痢疾,肝炎,夜盲症,泌尿系感染,跌打損傷,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0.3~1兩。
【備註】(1)豎毛雞眼草(長萼雞眼草)Kummerowia stipulacen (Maxim.)Makino全草亦作雞眼草入藥。
(2)配合茵陳、金錢草、田基黃等藥同用,治療溼熱黃疸等症。對於腹瀉、痢疾常配合馬齒莧、車前草、辣蓼等同用。
三、【各家論述】(摘錄《中華本草》)
1.《本草求原》:治跌打撲腫,解毒。
2.《植物名實圖考》:除火毒。中暑搗取汁,(和)涼水飲之。
3.《南京民間藥草》:利小便。
4.《福州草藥》:治蛇咬傷。
5.《中醫藥實驗研究》:治婦人白帶,溼熱黃疸,暑瀉,腸風便血,紅白痢疾。
6.《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治吐血,瀉痢及小兒疳疾。
7.《貴州民間藥物》:止血。治腹痛。
8.《四川中藥志》:解熱、散痧。治腰痛腹瀉,發痧,白痢。
9.《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利溼健脾,解熱止痢。
10.《上海常用中草藥》:治感冒發熱,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腸炎,痢疾。
11.《福建中草藥》:利水消積。治消化不良腹瀉。
12.《陝西中草藥》:收斂,固脫。治子宮脫垂,脫肛。
作者聲明:中醫藥的單驗方雖然有很好的臨床的療效,但是也需要「辨證施治」,需要「望聞問切」(需要見面)。如需要使用中藥,請諮詢中醫醫師,謹遵醫囑。本文章不構成用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