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浙」樣幹|嘉興南湖4萬多農戶裝了一款APP,每天拍拍自家...

2020-12-06 錢江晚報

垃圾分類,牽著民生,連著文明,事關千家萬戶。早在2003年,浙江就啟動了「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將農村垃圾治理納入五大項目之一。十多年來,浙江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從點到面、由表及裡,走在了全國前列,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最靚底色。

今年,浙江將更大力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聯合錢江晚報推出《垃圾分類,「浙」樣幹》欄目,為你講述美麗背後的故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朱麗珍 文/攝

陳琴是嘉興南湖區新豐鎮竹林村人,前幾天,她拿出手機,到村裡的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用積分兌換了一箱洗衣液、一箱抽紙和幾瓶醬油、黃酒。這些積分,都是她每天扔垃圾賺來的,「一年的油鹽醬醋不用愁了。」

竹林村牆上垃圾分類賺積分宣傳畫

扔垃圾還能賺錢?

嘉興南湖區有4個鄉鎮4.2萬農戶,4萬多人都安裝了一款「垃非」APP。這是一款專用於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手機軟體。對於很多像陳琴這樣的村民來說,每天對著自家分類好的垃圾桶拍一拍,就能賺取積分,而積分就是錢,可以去超市兌換商品。

從源頭分類,到中端收運,再到末端處理,南湖區的垃圾,通過這款APP,實現了分類投放、收集、清運、處理、資源化回收等全流程數據化。

每天拍一拍自家垃圾桶,上傳「垃非」後臺能賺取積分

●源頭分類

每家對應一個二維碼,垃圾分類拍照上傳賺積分

行走在竹林村,道路兩旁青杉綠竹,滿目所及皆是江南美景。

竹林村的小道,兩隻豬是廢物利用做的

以前,這裡可是養豬大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豬圈,汙水、垃圾,引來無數蟲蠅。經過幾年整治改造,村裡拆除了豬棚,又把垃圾管了起來,村莊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村」。

轉變,說起來一句話,背後卻是很多細節要落實,尤其是涉及到每家每戶的垃圾。

2018年5月,南湖區推行農村垃圾分類,最初採取的辦法,是讓村民將分類好的垃圾,統一投到投放亭進行處理,但後期需要不少人力來分揀,幹得累,效果也一般。

垃圾投放亭

那時候,嘉興市南湖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副局長陳軍、區農水局農村生活垃圾監管站副站長方超等人到處考察學習,借鑑一些優秀經驗,結合南湖本身的情況,進行升級推廣。

4個月後,「垃非」APP上線,年底在南湖區4個鄉鎮實現全覆蓋。有了這個APP,對於村民來說,就有了參與垃圾分類的平臺,從源頭解決問題。

在竹林村,每戶人家門口都有兩隻垃圾桶,一隻為綠色的易腐垃圾,一隻為灰色的其他垃圾,蓋子上還有一個對應的二維碼。

每家門口的垃圾桶上有個對應的二維碼

每天,村民只要按照規定分類投放,並拍照上傳到系統後臺,就能賺取30分的積分。經後臺審核,符合分類標準的,還能再賺20分。一天50分,相當於5毛錢。

另外,像玻璃瓶、牛奶箱等可回收物攢起來,通過APP預約上門回收,也能轉換成積分。

可回收垃圾由專人上門回收,也可以積分

「算下來,還有各種月獎、季度獎、年獎,一個農戶現在最高一年能拿500多元,每天正常拍照上傳積極參與的,也有兩三百元,這還不包括村裡的活動補貼。」竹林村黨委書記陳雲華說。

如今,南湖區所有村(社區)全部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把農戶垃圾分類與「三治」融合有機結合,豐富鄉村治理。像餘新鎮餘新社區美迪家園小區,結合年度排名,評選垃圾分類示範戶,進行物業費減免獎勵;鳳橋鎮永紅村將家宴中心的使用、老年人生活補助的發放,和垃圾分類排名進行掛鈎。

竹林村積分兌換超市裡的商品,標有積分價格

有了實實在在的獎勵,村民參與度大大提高。南湖區共有4.2萬戶農戶,如今4萬多戶已用上「垃非」APP,並建立了45家農村「垃非」積分兌換商店。

竹林村積分兌換超市門口,擺著很多食用油。農戶喜歡用積分兌換食用油等日用品

竹林村1168戶,每天村民拍照上傳的自查率達到80.8%。而整個南湖區,2019年5月的自查率只有40%左右,一年後,平均自查率也達到了70%以上。

「垃非」後臺可以檢測數據變化

●中端收運

智能收集車+垃圾中轉房,臭氣燻天的味道沒了

村民上傳到「垃非」後臺的照片,會由45名審核員審核。目前,南湖區在7個村試點AI智能識別技術,實時自動審核評分垃圾分類圖片,準確率在95%以上,下一步還將在其他村莊推廣。

源頭管理,只是垃圾分類的第一步。村民投放在門口垃圾桶的垃圾,怎麼中轉也是垃圾分類的關鍵環節之一。

農戶忘記拍照上傳,清運員可以補錄

在南湖區的鄉鎮,農戶家門口的垃圾,都由清運員統一上門收集,統一運往村裡的垃圾中轉房。每次收集垃圾後,清運員都必須對著垃圾掃碼拍照。如果農戶忘記掃碼上傳,清運員也能進行補錄,為的就是確保垃圾每一個環節都在後臺有據可查。

垃圾清運車

竹林村口有一處獨立的仿古建築,就是垃圾中轉房,於2019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竹林村垃圾中轉站

說是垃圾中轉房,看起來白牆黑瓦,倒像是一處景點。雖然天氣炎熱,但幾乎聞不到垃圾臭味,看不到一隻蒼蠅。

走進中轉站,屋裡擺著70多隻半人多高的垃圾桶,整整齊齊,瓷磚地面幾乎能印出人影;門口水泥地上,有大片未乾的水跡。專管員管師傅說,垃圾車剛運走了部分垃圾,他要及時清洗,將照片上傳「垃非」後臺。

竹林村垃圾中轉站垃圾剛運走,專管員就要清掃地面

「我們還特地在中轉房設置了清運員和專管員的休息室。」南湖區農水局農村生活垃圾監管站副站長方超說,垃圾中轉站也是員工們的休息點,「打掃得乾淨,自己休息著也舒服。」

南湖區34個行政村(11個社區除外)都設有這樣的垃圾中轉站。每一個分類桶、中轉房、收集車都有對應的二維碼,實現分類設施身份化,每次垃圾的轉移全部數據化、軌跡化,鎮、村(社區)工作者通過後臺可以輕鬆掌握面上的風險隱患點,南湖區實現了督查、暗訪、整改一「機」搞定。

系統後臺隨意抽查一張垃圾中轉站照片,都很乾淨

●末端處理

吃進去垃圾吐出來清水,變廢為寶不是空話一句

從最初建立數據模型,源頭解決百姓參與難的1.0版「垃非」APP,到把督查員、亭長、審查員、三級工作人員、運維公司等管理內容納入其中,破解管理考核難的2.0版本,再到打通各個環節,實現四類垃圾去向數據實時展現的3.0版本,到如今集網購、科普等個性化內容於一體的4.0版本……「垃非」APP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每個環節都納入了數據化管理。

後臺網格圖

而「垃非」這個名字,即是「垃圾?非也」的縮寫,包含了將垃圾變廢為寶的寓意。

在南湖區,每一樣垃圾,都有指定的去處。

統一收集的其他垃圾,委託嘉興市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焚燒發電。

垃圾焚燒發電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則由2家有資質的回收公司統一回收,進行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統一回收的垃圾

易腐垃圾由新建的區農村生活垃圾(易腐)處理站處理,採取快速微生物發酵技術,並經過下遊公司的處理,製作成有機肥用於花卉苗木種植,目前日處理量在10噸左右,能實現資源最大程度循環利用。

南湖區農村生活垃圾(易腐)處理站

最值得一提的,是南湖區有一種餐廚垃圾處理「神器」,吃進去餐廚垃圾,吐出來是符合排放標準的清水。

在新豐鎮農貿市場,佔地20平米左右的「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有一臺易腐垃圾微生物處理機正在工作。

新豐鎮農貿市場邊的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

「這臺機器每天能處理垃圾0.5噸,耗電8度左右,用水1.5噸,低成本解決餐廚垃圾。像魚類、肉類等快速分解的垃圾,處理只需要2—4個小時,含長纖維的蔬菜、水果皮等,10—20個小時也能分解完畢。」南湖區農水局農村生活垃圾監管站工作人員劉源介紹,新豐鎮農貿市場有52家商戶,沿街店面18個,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只需一臺機器就能解決。

易腐垃圾微生物處理機標明每種餐廚垃圾的分解處理時間

2019年9月試運營以來,這臺神器將餐廚垃圾經過低溫發酵和菌種分解,降解成了無機鹽、二氧化碳和微小的有機物,廢水直接排入汙水管道。「每個月都會對排出的汙水進行檢測,看起來就和清水一樣,檢測指標也都是符合汙水排放標準。」

排放的廢水需要取樣檢測

這樣的垃圾處理神器,在南湖區8個試點投放了13臺,與集中處理廚餘垃圾的區農村生活垃圾(易腐)處理站形成互補,所有數據納入「垃非」APP監管。

竹林村廢物利用做成的小豬

採訪中,工作人員透露,其實「垃非」還有一個寓意:它與英文「Life」諧音。做好垃圾分類,樂享美好生活,大概就是如此。

南湖區

延伸閱讀——

化腐朽為神奇,浙江把垃圾變身資源

201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破解農村易腐垃圾出路難題,啟動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試點工作,把農村廚餘垃圾變成可利用的資源。

經過6年多努力,全省開展1970個省級分類處理項目村,涉及11個市76個縣(市、區),部署建設1078個農村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共投入省補助5.5億元,覆蓋1.44萬個行政村,受益人口數1153.98萬人,平均日處理農村生活垃圾3358.76噸,平均年處理120.45萬噸。

2020年,按照集約化多元化規範化要求,完成536個項目村,139個資源化站點的建設。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乾濕垃圾分類圖片標識
    垃圾分類正在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新時尚」。 新華社發 徐駿 作  生活中幹垃圾和溼垃圾怎麼分類如何區分  生活垃圾乾濕分類  生活垃圾「乾濕分類」是將居民的一般生活垃圾分為溼垃圾(主要為廚餘垃圾、果皮等)和幹垃圾(其它垃圾)。
  • 記憶之塔的重塑—中國嘉興南湖水塔設計大賽
    基地描述 / Site Description  嘉興地處浙江省東北部,東接上海,北鄰蘇州,西連杭州,南瀕杭州灣,陸域面積4223平方公裡,海域面積1523平方公裡,戶籍人口360.4萬,常住人口472.6萬,下轄南湖、秀洲2個區,平湖、海寧、桐鄉3個縣級市和嘉善、海鹽2個縣。
  • 分質收集分類處理!6.4億嘉興市南湖工業汙水處理廠開工
    今天(12月9日)上午,南湖工業汙水處理廠在嘉興科技城正式開工,這標誌著全區汙水處理將進入工業廢水與生活汙水「分質收集、分類處理」的新模式,建成後將助力區域內工業企業實現綠色循環發展,優化南湖區營商環境和生態水環境。
  • 投資6億多元,嘉興開啟汙水處理新模式!
    今天(12月9日)上午,位於嘉興科技城嘉興市工業園東區的南湖工業汙水處理廠舉行開工儀式,這標誌著南湖區汙水處理將進入工業廢水與生活汙水「分質收集、分類處理」的新模式。項目建成投產後,服務範圍將以嘉興工業園為主,兼顧科技城亞太工業園、中華化工廠及餘新、新豐和鳳橋工業園部分工業企業,全面彌補區域內缺少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的短板,進一步為企業紓難解困 ,營造更加清潔、良好的生態環境,全面助力區域工業企業實現綠色循環發展。
  • 破袋神器、自製花肥……這份垃圾分類「三十六計」,快點收藏
    比如黑桃K寫著「我是拖線板」,下面標明「可回收物」,方塊K則寫著「我是包了口香糖的紙巾」,下面標明「幹垃圾」。還有一款垃圾分類真人飛行棋,在「機遇點」分對垃圾可前進,分錯則要後退,很受白領們的歡迎。第十四計分類好壞 一手掌握「不分類,不收運」,是上海實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後對單位、小區、商家等的要求。在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一款手機APP「橙小寶」正在試運行,大型物業每天分類是好是壞都有照為證、一「手」掌握。
  • 浙報關注︱台州建設公益教育機構助推垃圾分類
    日前,仙居縣香格裡拉南苑小區,業主張先生來到智能垃圾箱前,刷卡投放垃圾。機器自動稱重、掃碼識別後,將數據上傳到後臺資料庫。不一會兒,垃圾分類督導員王梟瀚敲開了張先生的家門,原來,他通過數據溯源找到錯誤分類的垃圾的主人,進行入戶宣傳。
  • 幹垃圾不是dry waste?來,是時候學學垃圾分類的英文說法了!
    最近,一種新型恐懼即將成為現實——被垃圾分類支配的恐懼。不少上海的網友吐槽,吃飯十分鐘,分類半小時。每天醒來就要面對來自自己、兒女、監管員靈魂拷問的悲痛,逐漸走上控制垃圾生產的道路。不僅是上海,後續也會在其他城市大力實施垃圾分類,也將是今後學生日常學習考試的一項試題。所以,現在是時候學學垃圾分類的英文說法了!
  • 嘉興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評比每月公布 還分「紅黑榜」呢
    記者從嘉興市分類辦了解到,為確保嘉興市區城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提速、提質、提效,嘉興市區將開展城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評比活動。日前第一批參加評比的9個小區已經完成了現場考察,「主要問題還是集中在分類不準確方面,同時物業和社區工作也需要進一步跟進。」嘉興市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 上海每天兩萬多噸生活垃圾分類了嗎?記者隨機挑一個小區跟蹤,真相...
    ⑫經過5個多小時的水路,「滬環運貨6002號」集運船靠泊在老港固廢處置基地的東碼頭,船上是總重近600噸的幾十隻貨櫃,裡面裝著徐浦轉運碼頭打包好的生活垃圾  因此,《方案》專門提出,要規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多層、高層住宅小區可根據小區實際設置乾濕垃圾桶;住宅小區垃圾箱房或垃圾壓縮站應設四類垃圾桶;農村地區應以家庭為單位,設乾濕垃圾桶;每個自然村應設四類垃圾桶。 從家家戶戶的垃圾桶到小區的垃圾箱房,這是實現全程分類體系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關,做不好,後面都無從談起。
  • 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簡單 上海垃圾分類兒歌童謠押韻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多個有關垃圾分類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  為了簡單了解如何垃圾分類,下面小編分享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還有垃圾分類兒歌童謠。  垃圾分類順口溜小口訣  認清四色垃圾桶,垃圾分類要清楚,  藍色大桶可回收,變廢為寶好顏色,  綠色大桶裝剩菜,變成肥料來灌溉,  紅桶垃圾最有害,電池燈管就是他,  橘色大桶裝其他,尿布舊物來安家。
  • 南京垃圾分類疑問解讀: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分類效果好打A等級,B等級主要是指廚餘垃圾中存在輕微混投,C等級則混投嚴重,我們通常會拒收。」張元元說,他做垃圾收運工作已經五六年,以前主要收運其他垃圾,到現場直接裝桶運走,無需做過多檢查。南京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前,他接受了廚餘垃圾分類、操作運輸車輛的培訓。
  • 嘉興汙水處理廠日處理60萬噸汙水
    那麼,嘉興汙水處理廠的總體情況如何?汙水處理廠是怎樣運行的,出廠水質如何?在嘉興治汙方面,汙水處理廠又起到了哪些作用?近日,記者走進嘉興市聯合汙水處理廠,實地調查採訪了嘉興市汙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我們3天能處理一個南湖的水量」據了解,嘉興市汙水處理工程是國家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和浙江省環境治理的重點項目。
  • 垃圾分類 | 乾電池是什麼垃圾?如何判斷電池分類!
    垃圾分類 | 乾電池是什麼垃圾?如何判斷電池分類!>在人們的日常認知中一提到電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屬於有害垃圾但是現在又聽到有人說>早期的乾電池電解液是酸性的,讓人們擔心乾電池汙染的主要原因是其內部含有諸多化學物質:重金屬汞、鉛、鎘等。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華貿天地內100多家餐飲單位都在實施垃圾分類晚上8時30分,市區下角的黎記大排檔送走最後一撥客人後,夥計們熟練地將餐餘垃圾放進專門的垃圾桶。晚上9時,專門回收廚餘垃圾的垃圾車來到店裡的後廚回收,最終駛向廚餘垃圾處理點,利用綠色養殖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 在惠城區,這樣的場景每天在各地上演。
  • 幹、溼、易腐、廚餘、其他……垃圾分類到底分了幾種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鄭州市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鄭州自2017年下半年啟動垃圾分類工作後,一年多的時間內,正逐步啟動小區垃圾分類,但這個工作很難一蹴而就。根據統計數據,截至5月31日,鄭州市中心城區已完成生活垃圾分類招投標1370個小區,數量不到總數的一半,有些小區暫時還沒有啟動垃圾分類。
  •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所前鎮三泉王村垃圾分類進入2.0時代~
    通過給每戶發放垃圾分類倡議書,編寫朗朗上口的垃圾分類歌,做到「垃圾分類新時尚,飛入尋常百姓家」,提升垃圾分類的準確率。目前三泉王村整體的垃圾分類準確率已高達90%以上。年底村晚活動時對全村垃圾分類總積分排在前十名的農戶進行表彰,授予「最美垃圾分類家庭」稱號,並給予一次性1000分的積分獎勵,提高農戶對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 世界上那些把垃圾分類到極致的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Selina在溫州長大,目前就讀於美高,在Selina說起與國內不同的是,學校老師會花很多時間來教大家哪些垃圾該怎麼扔,還有很多關於垃圾分類的小冊子,市場上也售賣不同顏色的垃圾袋,便於裝分類垃圾等等。剛到美國的時候,Selina也不太適應垃圾分類,不過時間一長,也就習慣了。
  • 把垃圾分類的種子撒在孩子心田
    20日,上海中小學和幼兒園的開學第一課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一主題,將新時尚的種子播撒在青少年學生的心裡,幫助孩子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的良好生活習慣。值日小隊隊員告訴記者,從昨天開始,學校每天產生的菜皮果殼、剩菜剩飯等都放入這個箱子,加工成有機肥料和液體肥料。此外,學校還開展了垃圾分類培訓,讓每個孩子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和常識。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究竟如何分。吃得乾乾淨淨的魚骨頭,即便再幹,也得分類到溼垃圾裡;過期的餅乾雖然是幹的,也得扔到溼垃圾的垃圾桶……一些生活中似是而非的問題,在開學第一課中找到了答案。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重塑收運體系,垃圾也有「公交線路」每天早上7點,南京鼓樓管養集團的收運人員張元元便駕駛廚餘垃圾收運車出發。「我一天要收運42個小區、47個點位的廚餘垃圾,車隊共開設了13條收運路線,我跑第4條,依次去寧海路街道、華僑路街道、湖南路街道。收集完成後運送到幕府西路廚餘垃圾中轉站,像公交線路一樣,每天順著這樣一條線跑,不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