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媽媽身患巨大腎上腺腫瘤,醫生冒險手術救治

2020-12-05 齊魯壹點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姜潤德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合併腹腔大出血的巨大腎上腺腫瘤切除手術。該腫瘤為腹膜後嗜鉻細胞瘤,體積14×10釐米。手術團隊克服患者術前腹腔出血,術中大量出血和血壓驟降等極端風險,成功挽救了一位年輕母親的生命。

患者為29歲女性,是兩個幼兒的母親。因反覆腹脹、進食後嘔吐半個月,持續性加劇的腹部疼痛、無法進食3天,由當地醫院轉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經急診CT檢查發現腹腔巨大佔位、腹腔積液。姜潤德查看病人後發現腫瘤位於右上腹,體積巨大,下腔靜脈及左腎靜脈、門靜脈被腫瘤推壓嚴重移位,腹腔內廣泛積液,患者血色素進行性下降,考慮腫瘤破裂合併腹腔出血的可能。儘管手術風險巨大,但手術治療勢在必行。急症入院後經積極術前準備,並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4月15日,姜潤德教授團隊肩負巨大的壓力毅然踏上了手術臺。

入腹後發現,腹腔內大量陳舊性積血,腫瘤位於右上腹,瘤體遍布粗大的供瘤血管,腫瘤與肝臟粘連處供瘤血管撕裂導致持續性出血。下腔靜脈被壓至右側腹壁處,門靜脈及第一肝門被腫瘤推向左上腹,十二指腸被瘤體向前推壓變薄,致使食物通過困難。左腎靜脈被牽拉、緊貼環繞在瘤體上,與粗大的供瘤血管不易區分。術中首先仔細分離、保護重要結構及血管,穩步游離、切除腫瘤。但在處理最後幾支供瘤血管時患者血壓突然急劇下降,低至35/20mmHg,儘管術前患者血壓正常,但術中排除失血因素外立即考慮到嗜鉻細胞瘤的可能。手術團隊沉著應戰,與臺上麻醉醫師葛鈺燕、費劍春教授密切配合,快速擴容並推注腎上腺素,提升血壓,穩定循環。同時,在輸血科馬現軍主任團隊的全力支持下,血液迅速到位,保證了手術的安全進行。

手術完成後,患者需要進一步檢測瞬時動脈血壓和中心靜脈壓,繼續擴容並持續泵入腎上腺素,患者被轉至急診外科病房進行進一步治療監護,至術後第三天停用升壓藥物,生命體徵漸趨穩定。術後第五天開始進食,術後第十天拆線,術後第十一天,即4月26日,該患者痊癒出院。

出院當天,患者及其家屬一同向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相關醫護人員表達了深深的感謝,「我們全家都知道手術要冒巨大的風險,但也知道不做手術更沒有出路,我們選擇相信齊魯醫院的醫生,相信齊魯醫院的醫術和醫德,你們的擔當救了我們全家,也替兩個幼小的孩子感謝你們啊!」術後病理證實腫瘤為腎上腺巨大嗜鉻細胞瘤。該患者手術的順利完成,彰顯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護人員不畏困難、敢於挑戰、團結合作、勇於擔當的齊魯醫學精神,標誌著該院處理疑難危重患者的能力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通訊員 吳玉橋 姜潤德)

相關焦點

  • 24歲小夥患罕見腎上腺腫瘤 5科室主任10小時聯合「拆彈」
    24歲的阿龍是武漢市黃陂區的一個農村小夥,4年來,在他的肚子裡,一顆「不定時炸彈」野蠻生長:從人體最大的靜脈下腔靜脈到肝臟,再到上腔靜脈,直插入右心房,腎上腺腫瘤在他多個重要臟器、血管裡肆掠蔓延,最大直徑達15釐米。 瘋狂飆升的高血壓、多次發生突然昏厥、心力衰竭和肺部嚴重感染……年輕的阿龍長期遊走在死亡的邊緣。
  • 遂平仁安醫院再次成功完成經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手術 - 瀟湘名醫
    駐馬店網訊(記者 周濤 通訊員 孫夢瑤)近日,遂平仁安醫院外科二病區成功為一位腎上腺腫瘤患者實施了經腹腔鏡腎上腺腫瘤切除手術。患者男性,遂平縣陽豐鄉人,1月前體檢時發現左側腎上腺佔位,輾轉多家醫院,最終決定在仁安醫院進行治療。
  • 患上腎上腺腫瘤怎麼治療?
    核心提示:不少人聽說自己的腎上腺長出一個腫瘤的時候心裡非常害怕,於是就去問醫生患上腎上腺腫瘤怎麼治療?目前治療腎上腺腫瘤最徹底的方法就是手術切除,由於大多數都是良性的,所以切除了就沒事了,還有就是藥物保守治療。
  • 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切除一例腎上腺巨大腫瘤
    近日,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成功為一患者切除腎上腺巨大腫瘤,據測量腫瘤直徑約為8.0cm。武功患者李某,左腰部疼痛不適三年,近2個月疼痛加重,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
  • 江陰22歲小伙頭痛欲裂又查不出病因 竟是腎上腺長了腫瘤
    小健的腹部CT,可以看到腫瘤的陰影還是很大的「腎上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嗜鉻細胞瘤會大量釋放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而這一物質會引起血管收縮,發生持續性高血壓和代謝紊亂症候群,多伴有心悸、大汗、血壓飆升等症狀。」江陰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張雪峰介紹,隨著腫瘤的增大,患者肚子裡就像埋了一個不定時炸彈。
  •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紅網時刻衡陽11月17日訊(通訊員 黃忠欣 記者 譚倩)11月16日,一名38歲的男性患者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了由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操作下的右側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完整切除了直徑達6cm的腎上腺腫瘤。據了解,此次手術為區域內泌尿外科首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標誌著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順利邁入了「機器人」時代。
  • 女士7年沒體檢腎上長大腫瘤竟不知
    醫生提醒廣大市民:按時體檢很重要,能降低小病變惡疾的風險。 7年沒體檢 腫瘤比腎大3倍手術切除了腫瘤 左腎及腎上腺沒保住桂林生活網訊(桂林晚報記者秦麗雲 通訊員黃薇)7年沒體檢,腎臟長出大腫瘤渾然不知。拖了一年沒體檢,小腹「懷」上了大包塊。
  • 腎上腺腫瘤吃什麼好的快?
    腎上腺腫瘤的分類可按其性質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按有無內分泌功能(如分泌某種激素引起高血壓)分為非功能性腫瘤和功能性腫瘤;按發生部位分為皮質腫瘤、髓質腫瘤、間質瘤或轉移瘤等。臨床上需要手術幹預的腎上腺腫瘤通常為功能性腫瘤或高度懷疑惡性(或術前無法鑑別良惡性)的腫瘤。
  • 三年前開始反覆低鉀危及生命 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
    圖說: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成功解除「頑疾」 醫院供圖(下同)老何(化名)有多年的高血壓病史,三年前突然出現右手持物不穩的現象,當時查電解質發現血鉀值僅為1.8mmol/L(正常值為3.5-5.5mmol/L),已是危急值水平。
  • 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為反覆低鉀危及生命患者成功...
    記者2日獲悉,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合作下,內分泌科專家確診老何患有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腫瘤介入科行腎上腺靜脈採血(AVS)定位優勢分泌側,泌尿科手術團隊腹腔鏡下精準微創手術,成功幫助這位患有高血壓低血鉀的患者解除了困擾多年的「頑疾」。術後,患者在不服藥的情況下,血鉀值為4mmol/L,達到正常水平。
  • 12歲男孩乳房變大,可能是腎上腺腫瘤
    原標題:12歲男孩乳房變大,可能是腎上腺腫瘤 12歲的江西男孩小丁,胸部居然像女孩兒一樣變大,一直長到了桔子大小。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泌尿外科醫生發現,小丁異常發育是因為腎上腺長了腫瘤。
  • 腎上腺腫瘤是怎麼回事?
    現在有很多以前人們不知道的腫瘤疾病都進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有些人覺得自己都沒有聽說過的的疾病怎麼就會突然長到自己身上呢,這種情況讓很多人都不能接受和理解,腎上腺瘤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講,腎上腺腫瘤是怎麼回事?
  • 垂危病人一句「我相信你」,醫生決定冒險手術,醫患攜手共創奇蹟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於偉很快就要過年了,住在醫院裡的病人們都期盼著快點好起來回家,住在浙江省中醫院八病區外科病房的老沈卻恰恰相反,每每見到醫生護士總是要求留在醫院過年。反常背後究竟有什麼隱情呢?錢江晚報記者找到了老沈及他的主管醫生,聽到的是一個「患者以性命相託,醫生冒險手術,最終聯手戰勝病魔」的感人故事。
  • 蒙古女孩患額葉腫瘤,海軍總醫院用六個小時成功切除
    身患疑難雜症,自掏腰包赴國外就醫的中國人屢見不鮮。
  • 媽媽以為是吃胖了,結果最後查出是個30公分的腫瘤
    在過去的5個月時間裡,小嘉媽媽一直以為,自己13歲的女兒可能只是長胖了。  直到小嘉痛得厲害,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醫生看到她那個如同懷孕五六個月的巨大的肚子,都不禁吸了口冷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初一姑娘腹部日漸隆起,母女倆還以為是「長胖了」小嘉11歲初潮,平時月經也還算規律。
  • 協和醫生口述|一位14歲惡性腫瘤女孩的救治經歷
    【編者按】從近20年登記數據來看,我國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腫瘤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醫生譚先傑在他的新書《致母親:一個協和醫生的故事》中,詳細描寫了兩位腫瘤患者的救治經歷,今天我們刊發一位14歲患惡性腫瘤的女孩醫治過程。
  • 產科醫生火眼金睛發現患者身患「孕婦絕對禁忌症」 超豪華專家團...
    專家團隊正在手術中楚天都市報記者 晏雯 通訊員 楊岑懷孕已經8個月的姚女士,原本滿懷期待來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準備預約分娩。產檢的專家火眼金睛,從她的外表體徵識別蛛絲馬跡,發現她身患艾森曼格症候群這種「懷孕絕對禁忌症」,極有可能釀成母嬰雙亡慘劇。
  • 腦裡巨大陰影,頭痛嘔吐不止,少年身陷腫瘤陰霾!這時,奇蹟發生了……
    真真的媽媽馬上引起了警惕,馬上帶他去到醫院檢查。頭痛和嘔吐是兒科疾病中非常常見的症狀,但其背後的原因不可勝舉,對應的疾病也有重有輕。比較常見的如呼吸道感染或胃腸道疾病;比較嚴重的就是顱內的疾病,如腦炎、顱內出血、顱內佔位等。接診的醫生也很警惕,立即給真真做了頭顱CT檢查。
  • 一個直徑不足 2 cm 的腫瘤,卻令世界上絕大多數醫生恐懼
    時至今日,世界上真正能夠勝任腦幹腫瘤切除術的醫生也並不多。 而腦幹又分為(從上至下)中腦、腦橋和延髓。同樣是腦幹部位的手術,位於中腦、腦橋及延髓的手術比較起來,延髓的手術最危險。 前面提到,腦幹控制人的心跳、血壓、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其實這些功能大部分由延髓控制。
  • 20公分大腫瘤纏住多根大血管,醫生「螞蟻啃骨頭」剝了15小時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實習生 黃士通訊員 潘曼琪 身經百戰、技藝高超的外科醫生看了小符的影像資料無不項背發涼——20公分大的「蜘蛛狀」惡性腫瘤深藏於腹腔,將體內多根重要大血管死死纏住。不手術,隨時有腎衰、下肢壞死風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0個專科的醫生們為了這個年輕的生命決定挑戰極限、冒險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