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同尺寸的全無機滷化銫鉛鈣鈦礦納米晶(PeNCs)由於其獨特的光電特性,包括整個可見光譜區的可調帶隙、接近統一的高光致發光量子產率(PLQYs)和窄發射,最近引起了研究界的興趣。線寬低至10-20nm,使其特別適用於從發光二極體(LED)、太陽能電池到閃爍體等眾多應用領域的有前途的候選材料。儘管在過去的六年裡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PeNCs的實際應用,特別是在CsPbX3(X=Cl,Br和I)類中,仍然受到其不穩定的晶格和暴露於環境空氣條件下時的發光降低的限制。近年來對離子摻雜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已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顯著改善銫鉛滷化物的物理化學性質,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就陽離子摻雜全無機銫鉛滷化物的最新研究進展作一簡要綜述。PeNCs的目標是開發高性能和長期穩定的光電和光電器件,涵蓋了從陽離子摻雜的基本考慮的各個領域,以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和太陽能電池為重點的光電應用的可控合成方法和新的物理化學性質。最後,對這一活躍的研究領域提出了未來可能的努力方向。相關論文以題目為「Cation‐Doping Matters in Caesium Lead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from Physicochemical Fundamentals to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發表在Nano scale期刊上。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9/D0NR02922J
圖1 反應環境示意圖
圖1示意圖顯示了製備(左)藍色發光0-D Cs4PbBr6:Sn-Pens(中間)非發光純0-D Cs4PbR6和(右)綠色發光3-D立方CsPbR3-Pens的獨特反應環境示意圖。注意,在用於合成綠色發光3-D CsPbBr3的常規熱注入反應介質中,用SnBr2(SnBr2/(SnBr2+PbBr2)=80 mol%)取代絕大多數PbBr2前體,從而實現了合成藍色發光0-D Cs4PbBr6:Sn-Pens的獨特反應環境通過在反應環境中部分添加PbBr2前體(綠色發光CsPbBr3-PeNCs的20%)來獲得用於合成純0-D Cs4PbBr6-PeNCs的Pb2+貧反應介質。
圖2.(a)摻有Yb3+離子的CsPbCl3 PeNCs的能量轉移機理和光學性質的示意圖。(b)涉及類似Yb3+引起的缺陷狀態的Yb3+致敏機制,以及(c)摻雜三價陽離子的CsPbCl3 PeNCs引起的擬議的電荷中性空位缺陷結構。(d)在與圖A相同的反應過程中原位收集的PL光譜。使用375 nm激發以〜370 s-1的恆定NC激發速率測量PL光譜。加入TMS-Br後每隔14分鐘記錄一次吸收和PL光譜。
圖3. (a)使用純CsPbBr3和CsPbBr3:Mn(2.6 mol%)和CsPbBr3:Mn(3.8 mol%)作為綠光發射器的典型多層結構PLED器件的示意圖。(b)基於純CsPbBr3和CsPbBr3:Mn(2.6 mol%)和CsPbBr3:Mn(3.8 mol%)PeNCs的三種類型PLED的亮度與驅動電壓特性,以及(c)這些器件作為亮度函數的EQE。(d)基於摻錫CsPbBr3的綠色發光器件的EL光譜。插圖中的照片顯示了12 V下的工作裝置。(e)基於在6.0 V恆定驅動電壓下測試的純和摻雜Sr2+的α相CsPbI3 PeNCs的再發射PeLED器件的穩定性數據。注意,PeLED的亮度已標準化為其初始值。
(文:愛新覺羅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