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合作《JPCL》目前最小帶隙!無鉛三維雙鈣鈦礦納米晶

2020-08-28 材料material

無鉛滷化物雙鈣鈦礦(DPs)由於其穩定性,無毒性和良好的光物理性質而備受關注。


來自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山東大學和鄭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新型的,帶隙為1.66 eV的小帶隙Cs2CuSbCl6DP納米晶體(NC),這是已報導的無鉛三維雙鈣鈦礦納米晶體中最小的帶隙。結合飛秒瞬態吸收(TA)和納秒TA技術研究了Cs2CuSbCl6NCs的光物理性質。此外,Cs2CuSbCl6NCs在空氣中顯示出良好的穩定性。這些結果表明這些NCs具有巨大的潛力,可用作光伏應用的光吸收材料。相關論文以題目為「Lead-Free Small-Band gap Cs2CuSbCl6 Doubl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發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期刊上。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lett.0c01968


滷化鉛鈣鈦礦納米晶(NCs)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和光電探測器等光電應用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然而,鉛元素的毒性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這些NCs的抗溼、光、熱穩定性也很差。近年來,無鉛滷化物雙鈣鈦礦(DP) Cs2B&39;和B分別是+1和+3陽離子;X是滷素陰離子)NCs由於其獨特的三維結構、對環境的破壞較小和空氣穩定性更好而備受關注。無鉛DP-NCs作為一種優良的發光材料,在照明和顯示方面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發展。


然而,報導的無鉛DP-NCs具有相對較大的帶隙,這使得它們無法成為光伏應用中的吸光材料。吸收對於高性能的光伏材料來說,整個紫外可見光區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DP-NCs來說,摻雜或合金化策略可以進一步改善光致發光(PL)性能,但不能有效地降低禁帶。因此,研製具有小禁帶和空氣穩定性的新型無鉛DP-NCs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和意義。理論計算預測DP家族有數百種可能的組合。


其中,Cu基DP被認為是一種具有良好禁帶性能的太陽能電池半導體材料,但塊材晶體尚未報導。據我們所知,雖然塊材DP晶體無法合成,但它們相應的NC晶體已經通過熱注入法成功地製備出來。我們進一步推測,熱注入可以克服這些材料的高形成能和動力學不穩定性的問題,使它們能夠由於反應強烈而迅速在納米尺度上結晶。另一方面,我們發現銻在滷化物鈣鈦礦中,無論是在普通鈣鈦礦或雙鈣鈦礦、大塊晶體或納米晶、摻雜或合金化、不同尺寸(0D、1D、2D或3D)的體系中,銻具有優異的耐受性,並在滷化物鈣鈦礦中起著關鍵作用。考慮到以上因素,作者致力於製備新型的Cu(I)-Sb-DP-NCs,以獲得理想的能帶結構和更好的光吸收。(文:愛新覺羅星)


圖1。(a)Cs2CuSbCl6雙鈣鈦礦的晶體結構。(b)Cs2CuSbCl6NCs和Cs2CuSbCl6NCs的XRD圖(左)和(022)衍射峰的放大圖像(右)。(c)Cs2CuSbCl6NCs的TEM圖像。(d) Cs2CuSbCl6型NCs粒徑分布直方圖。


圖2。(a)Cs2CuSbCl6NCs的穩態吸收光譜。插入:相應的Cs2CuSbCl6膠體NCs的照片。(b)Cs2CuSbCl6對應的Tauc圖。(c)Cs2CuSbCl6的電子能帶結構。(d)Cs2CuSbCl6的PDO。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具有寬譜帶白光發射的非鉛鈣鈦礦膠體納米晶
    近年來,韓克利團隊致力於非鉛鈣鈦礦納米晶載流子動力學研究,於2018年首次實現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由間接帶隙到直接帶隙的轉變(J. Am. Chem. Soc.)。研究結果表明,在間接帶隙納米晶中,光子的吸收與載流子的複合過程伴隨著強烈的電子-聲子耦合效應,自陷態激子主要以非輻射躍遷的方式複合,室溫下幾乎不發射螢光;在直接帶隙鈣鈦礦中,電子-聲子耦合強度相對適中,自陷態激子主要通過輻射躍遷發生複合,因此直接帶隙納米晶表現出明亮的寬譜帶白光發射。
  • 科研人員製備出具有寬譜帶白光發射的非鉛鈣鈦礦膠體納米晶
    不同於自由載流子複合所產生的帶邊發射螢光,自陷態激子發光表現出譜帶寬、斯託克斯位移大的特點。由於晶格較「軟」,低維度鉛基鈣鈦礦材料易於形成自陷態激子,表現出寬譜帶白光發射。但鉛元素具有毒性,且低維鉛基鈣鈦礦的發光效率通常較低。近期,有研究報導了具有自陷態激子發光的非鉛雙鈣鈦礦材料,但具有高效、寬譜帶白光發射的膠體納米晶卻鮮有出現。
  • 《Nano Letters》無鉛鈣鈦礦納米晶,提高穩定性,降低毒性!
    此外,CsEuCl3納米晶對水分、氧氣和輻射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使其更具有實際應用前景。結果表明,CsEuCl3納米晶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替代滷化鉛鈣鈦礦的候選材料。由於鉛的毒性,尋找一種光電性能相當的無鉛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材料具有重要的意義。稀土基滷化物鈣鈦礦是一類很有前途的材料。
  • 福州大學:首次實現一種無鉛雙鈣鈦礦納米晶光存儲器
    導讀:本文首次實現了一種基於二氧化矽包覆的無鉛雙鈣鈦礦Cs2AgBiBr6 NCs的新型非揮發性浮柵型電晶體光存儲器(FGTPM)。浮柵型電晶體光存儲器 (FGTPM)由於其與電晶體電路的兼容性、無損讀出和多級存儲的兼容性而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非易失性光存儲器器件之一。與傳統的電動存儲器相比,光電存儲器更能實現存儲電平間大電流差的多電平數據存儲。
  • 復旦《尖端科學》高效的藍光發射鈣鈦礦納米晶
    導讀:膠體CsPbX3(X=Br、Cl和I)鈣鈦礦納米晶在綠色和紅色區域表現出較高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但是,缺乏高效的藍光鈣鈦礦納米晶。在此,作者製備了釹(III)(Nd3+)摻雜的CsPbBr3納米晶,從綠色到深藍色具有了可調諧光電發射。
  • 大連化物所發表非鉛鈣鈦礦納米晶載流子動力學專論文章---中國科學院
    大連化物所發表非鉛鈣鈦礦納米晶載流子動力學專論文章 2019-11-08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 ACS Energy Lettters:新型無毒鈦基雙鈣鈦礦型光伏材料的預測和驗證
    導讀: 鈣鈦礦是一類具有高度對稱的緊密堆積結構的材料,由於其化學和物理性質的多樣性,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已被廣泛研究。近幾年來,基於無機有機雜化鈣鈦礦的太陽能電池吸引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多晶薄膜鈣鈦礦光伏器件的功率轉換效率已經超過22.1%。
  • 南大譚海仁團隊首次採用溶液法製備高效全鈣鈦礦三結太陽能電池
    目前,鈣鈦礦/鈣鈦礦(全鈣鈦礦)雙結疊層太陽能電池已經達到了24.8%的效率。根據相關理論計算,理想帶隙匹配下,全鈣鈦礦三結太陽能電池可以獲得比雙結疊層電池更高的轉換效率,其可實用化效率可達37%以上。然而,三結電池製備工藝複雜且光電匹配難度較大,領域內一直鮮有突破進展,實驗上已實現的轉換效率遠低於10%。
  • 吉大:無鉛全無機雙金屬IA-IB滷化物的顏色可調自陷發射
    儘管對硫族化物和鈣鈦礦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很少探索這些材料家族。相比之下,本文報導了無鉛和無鎘的雙金屬Cs-Ag-X(X = Cl,Br,I)滷化物,其中較大的離子Ag+有助於摻入所有滷素離子,進而調節從397nm(紫)至820 nm(近紅外)發光。
  • 頂刊綜述:解決鈣鈦礦量子點障礙,或將引發一場革命
    提高穩定性的方法主要集中在外部保護上,可分為四種方法:表面配體鈍化、包覆、帶隙屏蔽和陶瓷玻璃。這些塗層方法已被廣泛研究,可分為以下五類:聚合物、介孔材料、氧化物、無機鹽和ALD殼。高溫固相法是滿足QLCD應用高穩定性要求的最有前途的技術。在高溫(500−800℃)下的改性使LHP量子點具有剛性和緊湊的封裝結構。然而,對反應參數和量子效率的精確控制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微流控法具有重複性好、合成連續性好等優點,是大規模合成LHP量子點的可靠方法。
  • SCMs|CsPbBr3納米晶微觀形貌非依賴的線性吸收截面
    膠體鈣鈦礦納米晶的形貌變化賦予其不同的光學和電子特性,其中,線性吸收截面是決定材料本徵光物理特性及其應用潛力的主要參數。
  • 南京大學鄧正濤團隊鈣鈦礦方面獲進展
    南京大學鄧正濤教授團隊製備發光效率接近100%非鉛滷化物鈣鈦礦材料並應用於高效環保的白光LED光源。
  • 錳摻雜Cs4PbCl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激發態動力學研究
    Cs4PbX6(X = Cl、Br、I)零維鈣鈦礦納米晶因其優異的光學性能,在LED照明顯示、雷射和光電探測器等技術領域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由於其絕緣體的本質,Cs4PbX6零維鈣鈦礦本徵在可見波段不發光,限制了其作為發光材料的應用範圍。
  • 一種膠體合成無鉛雙層鈣鈦礦納米晶體
    來自美國布朗大學、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報導了第一個膠體合成Cs4CuSb2Cl12鈣鈦礦型納米晶(NCs)。所製備的NCs具有層狀鈣鈦礦結構,具有有序空位,直接帶隙為1.79 ev。通過對一系列Cs4CuxAg2-2xSb2Cl12鈣鈦礦型NCs的研究,建立了成分-結構-性能關係。
  • 一種膠體合成無鉛雙層鈣鈦礦納米晶體
    來自美國布朗大學、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報導了第一個膠體合成Cs4CuSb2Cl12鈣鈦礦型納米晶(NCs)。所製備的NCs具有層狀鈣鈦礦結構,具有有序空位,直接帶隙為1.79 ev。通過對一系列Cs4CuxAg2-2xSb2Cl12鈣鈦礦型NCs的研究,建立了成分-結構-性能關係。
  • 高效鈣鈦礦光電材料分子設計與器件物理:從鉛基到無鉛
    主題:高效鈣鈦礦光電材料分子設計與器件物理:從鉛基到無鉛時間:2017年11月23日(星期四)下午14:00地點:吉林大學物理樓333報告廳主講人:王 寧 吉林大學 物理學院 新型電池物理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授摘要:隨著傳統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快速消耗,由此帶來的環境汙染和能源危機日益嚴峻
  • 南京大學Nature Energy:24.8% 全鈣鈦礦串聯電池最高效率
    2.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認證效率高達24.8%,是目前全鈣鈦礦串聯電池的最高效率。3.全鈣鈦礦串聯電池大面積(超過1 cm2)認證效率為22.1%。然而,基於大面積的高效穩定性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仍有待開發。成果簡介有鑑於此,南京大學朱嘉,譚海仁和Chunfeng Zhang團隊報導了一種減少錫中空位的策略混合的Pb–Sn窄帶隙鈣鈦礦,其通過金屬錫通過以下途徑將Sn4+還原為Sn2+相稱反應。將窄帶隙鈣鈦礦中的載流子擴散長度增加到3微米。
  • 無機鈣鈦礦電池性能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前期染料敏化太陽電池研究基礎上,針對目前鈣鈦礦溶液塗布存在的問題,利用固-氣反應方法,通過有機陽離子交換途徑製備高質量的鈣鈦礦薄膜,光伏器件性能得到顯著提高。最近該研究團隊通過固-氣反應實現了一維HAPbI3(HA=N2H4+)到三維非鉛類錫鈣鈦礦MASnI3(MA=CH3NH3+)的轉變。
  • 南大譚海仁團隊: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
    tables》,為目前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世界記錄效率,這也是我國疊層太陽能電池成果首次被《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收錄。光伏發電成本依賴於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或簡稱「效率」),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是實現平價電網目標的最關鍵課題。構築疊層器件是進一步提升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最重要途徑。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在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上獲得新突破,經日本電氣安全和環境技術實驗室(JET)權威認證,穩態光電轉換效率高達24.2%,首次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寫進太陽能效率世界記錄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為目前大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