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不是用聽的,要用看的「,因而」不要專門聽他的話「,而要懂得兼顧」看他怎麼說「。——《中國式管理行為》
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言語、表情、手勢等以及看似不經意的行為有較為敏銳細緻的觀察,是掌握對方意圖的先決條件。
特別是從他人臉上各部位動作構成的表情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情緒變化,以面部表情可大致推測和判斷一個人的性格。
無論是眼睛、嘴巴還是手勢等肢體語言,通常都是一個人下意識的人行為,很少具有欺騙性,所以在想了解他人的心理狀況時,肢體行為與動作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對象。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可以從中判斷一二。
常見的瞳孔語言:表示反感和仇恨時,瞳孔會縮小,目光刺人;睜大眼睛則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極大的興趣,還表示贊同和好感。
一個人的目光除了能看出上級與下級、權力與依賴的關係,和上司打交道時,對其眼、手等的觀察,能夠讓我們洞悉其內心。
如果上司說話時,不看著你,這不是一個好跡象,可能表示他不想重視你;
如果上司從上到下看了你一眼,表明為人較為自負、強勢,喜歡支配人;
如果上司久久不眨眼盯著你看,表明他想對你的實際情況更想深入了解;
如果上司友好地、坦率地看著你,甚至偶爾眨眨眼睛,表則他同情你,對你的評價較或想他鼓勵你,甚至準備請求你原諒他的過錯;
如果上司用銳利的眼光目不轉睛地盯著你,表明他想在你面前顯示他的權力和強勢;
如果上司只是偶爾,並且當他的目光與你相遇後即馬上避開,這種情形連續發生多次,表明他不敢面對你,缺乏信心。
嘴巴在閉合之間也會洩露對方的真情。
「哈哈」大笑,表明對方放鬆和大膽;「嘻嘻」嗤笑,表明對方在幸災樂禍;「嘿嘿」笑著,表明對方在譏諷、陰險或者蔑視,這樣笑的人多數為狂妄自大、自視清高。
另外,一個人若是手勢、表情豐富,則可能較容易衝動,是一個特別注重感情的人;一個人若是手勢做得很誇張,則可能對於外界較為敏感,易受他人的影響,為人較為苛求、軟弱。
在日常人際交往中,以上的體態語言都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正確理解與掌握好對方不經意的行為,不僅有利於理解別人的意圖,也能使自己的表達方式更加豐富,表達效果更加直觀明了。
(文章水平有限,敬請諒解)
其他推薦
學會使用模糊語言表態,給自己留下迴旋的餘地
學會適當的變臉,是一種圓融處事的好方法
關心與尊重他人,會得到加倍的回報
真正的聰明是深藏不露,讓別人來猜你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