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致癌」研究究竟是怎麼回事?

2021-01-07 果殼網

近日,一篇題為《科學家稱植物油做飯可致癌:能少吃就少吃》的文章在網絡上流傳,報導中引用了英國研究者的實驗數據,結論看起來十分驚人。這裡提到的研究是怎麼回事?加熱植物油就會產生「致癌物」嗎?

報導中的研究是怎麼回事?

報導中引用了英國德蒙福特大學生物分析化學和化學病理學教授馬丁•格魯特維爾德(Martin Grootveld)的研究數據。這位研究者把不同種類的烹調油分別加熱,並測定了其中「致癌毒物」醛類物質的含量變化。研究的結論是,相比橄欖油、椰子油和黃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在高溫長時間烹調之後會產生更多醛類物質。

油類在不同烹飪時間下產生的醛類物質的量;從上到下分別是椰子油、黃油、橄欖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圖片來源:telegraph.co.uk

在此之前,這位研究者也曾進行過類似的實驗,而這一次報導的似乎是他尚未發表的最新數據。通過每日電訊報的圖表,我們可以看到醛類物質的含量數據,在玉米油和葵花籽油欄中,飆升的數據看起來十分恐怖,但在換掉家裡的食用油之前,我們需要首先搞清楚兩個問題:研究中的數據能代表「做飯」的實際情況嗎? 「醛類物質」是否真像報導所說的那樣「嚴重超標」而且「致癌」?

其實,研究中所用的條件跟普通家庭烹調相差很大。實驗所用的溫度是180℃,大約相當於我們所說的五六成熱,而要讓油在這個溫度下燒上20甚至30分鐘,也只有大量煎炸食物的時候才能達到,平時炒菜時燒油的時間遠沒有這麼長。事實上,研究者所強調的也只是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不適合用於煎炸而已。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高溫長時間加熱油脂確實是件不好的事情,最好不要把油熱到冒煙再炒菜。

 「醛類物質」有多大危害?

至於第二個問題,報導中不斷提到加熱油脂產生會「致癌」的醛類物質,這些物質到底是什麼呢?說到醛類,很多人可能會首先想到福馬林裡的甲醛,不過油脂氧化產生的醛類物質跟甲醛沒有多大關係,它主要由丙二醛、丙烯醛等成分組成。目前,在IARC的致癌物分級中,丙二醛[1]和丙烯醛[2]都被歸為第三類,也就是說,目前尚未證實它們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直接將其稱為「致癌物」是不合適的。

報導中還聲稱,一份植物油烹飪而成的炸魚薯條中,醛類物質的含量「超出了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標準的100~200倍」,但這個說法也同樣不準確。事實上,世界衛生組織並沒有對烹飪油脂設定醛類的限量標準。馬丁•格魯特維爾德曾在論文中引用過WHO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對丙烯醛(Acrolein)的一個評估報告[3],其中提到了一個建議的每日耐受量為7.5微克/千克體重。但是,報告中明確指出,這個數字不代表WHO的官方意見。而且,它只考慮了丙烯醛一種成分,又是人的每日攝入量,和食用油中的醛類含量也無法進行比較。

對於煎炸用油脂,中國標準[4]規定羰基價不得超過50meq/kg(毫克當量/千克),這其中包括了醛類和酮類物質的總量。可以認為,含量不超過這個限量時對健康並沒有明顯的不良影響。而報導中數據的最高值約為5mmol/L,大約相當於2.5 meq/kg,這個數值其實比限量還要低不少,再考慮到家庭烹調很少連續煎炸食物,其實我們還不必太擔心。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上面討論的是食用的情況。油脂在高溫下產生的醛類等小分子物質很大一部分都會隨油煙揮發出來,通過吃菜攝入的量其實不大,吸入才是主要的問題。油煙對呼吸道會產生刺激性,長期吸入對肺部健康也不利,這也提示大家做飯時要避免過高溫度,並配好通風設備。

脂肪氧化並非十惡不赦

在高溫下,脂肪會發生氧化,進而產生包括醛類在內的一系列產物。脂肪氧化產物確實是科學家們關注的影響健康的潛在因素,例如有研究發現,這些產物可增加DNA的氧化損傷。

不過,脂肪氧化其實也沒有那麼恐怖。現在,很多有關脂肪氧化產物的研究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飲食中的氧化脂肪對健康的實際影響如何還需要更多研究數據才能證實。另一方面,在食品製作中,脂肪氧化其實也有正面的作用。比如大家都愛吃的炸雞,它的色澤和香味很大一部分就來自脂肪氧化。在很多肉類食品中,脂肪氧化在肉類的色澤和風味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而且,脂肪的氧化實際上也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即使放棄烹調油,食物中本身的脂肪在烹調中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氧化。我們應該擔心的其實是過度氧化,比如長時間、高溫烹調導致的油脂氧化過度。另外,油脂還可能會出現酸敗,伴隨著「哈喇」味,品質也會下降,這種油也應該丟棄,不要食用。

「用黃油和豬油」是片面的推薦

此次事件,不少報導都建議人們可以用黃油、豬油替代植物油來烹調。相比玉米油等,豬油、黃油確實熱穩定性更好,但只從這個角度來推薦食用油就顯得太片面了。

食用油的脂肪酸分為飽和與不飽和兩種,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兩種。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群來說,不建議選擇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類。

雖然近年來有些研究開始為飽和脂肪酸翻案,認為它的負面影響並不太大,但目前科學界共識依然是飽和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用不飽和脂肪代替飽和脂肪對心血管健康有利。高溫烹調時,選擇豬油、牛油等動物油,或是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棕櫚油的確穩定性好,產生的醛類等有害物質較少。但煎炸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烹調方式,增加飽和脂肪攝入對健康也是不利的。選擇健康的飲食方案,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才行。

合理烹調、平衡膳食最重要

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我們沒必要對這些油脂中的醛類物質感到特別恐慌。只要做到食物多樣化、均衡營養、少吃高溫煎炸的食物,控制油脂用量,就足以減少包括油脂氧化在內的很多健康風險。

在做飯時,可以參考以下用油建議:

儘可能減少用油的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食用油攝入總量每日25~30g,也就是兩三個白瓷勺的量。 儘可能降低烹調溫度、減少烹調時間。不管是用哪一種油,高溫長時間烹調都是不益的,常見的高溫爆炒、煎炸的烹調方式都要少用。 儘量不要重複使用烹調油。

有關植物油選擇的更多內容請看:植物油致癌,改吃動物油?先別忙

(編輯:窗敲雨)

題圖:shutterstock 友情提供

參考資料: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 Summaries & Evaluations. MALONALDEHYDE (MALONDIALDEHYDE)(Group 3)  Concis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Assessment Document 43.ACROLEI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 Summaries & Evaluations. ACROLEIN.(Group 3) GB 7102.1-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過程中的衛生標準 楊紅菊,喬發東,馬長偉,吉•甘德邁. 脂肪氧化和美拉德反應與肉品風味質量的關係. 《肉類研究》2004年 第1期.

相關焦點

  • 植物油炒菜會致癌,植物油還能吃嗎?
    英國專家研究發現「用植物油煎炸食物會釋放與癌症相關致癌物」,增加疾病發展的風險。 英國研究發現植物油致癌 英國科學家稱,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加熱做飯時,會產生大量醛類化合物。
  • 使用植物油做飯可致癌?關鍵是烹飪方式要健康
    流言:一項在丹麥進行的長達12年、涉及近1500人的研究,證明了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真相:這項研究有三項重要結論:第一,與久坐不動的人相比,即使每周只跑步1次,也有非常大的獲益,死亡率明顯下降;第二,每周跑步60分鐘至80分鐘,分成2次或3次跑完,是最佳的跑步方式;第三,每周要是以較快的速度跑步3次以上,時間達到了150分鐘的話,與久坐者相比,沒有取得獲益。但流言中只強調了第三個。完整地看這項研究,跑步只要適度,仍然是很有益健康的。
  • 【驚悚】植物油全部都致癌?
    英國科學家聲稱:「使用植物油做飯可釋放出引發癌症的化學毒素,豬油煎炸食物比較健康。」我滴媽,恁說的是豬大油?!忘了是哪部影視作品——窮的喝風的年代,婆婆給剛生產的兒媳挖了一小塊豬油拿熱水衝開,媳婦兒裹著破棉襖眼角掛著淚咕嘟咕嘟的喝,咽一口吐出一口白氣兒,看的電視機前的我恨不得都能聞見味兒了。可是仔細幻想了下這一碗液體脂肪的味道,不由得胃裡一個後空翻……
  • 經常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營養師:有3種油最好別買
    前段時間有報導說,用植物油炒菜會產生致癌物,這是怎麼回事呢?不是一直提倡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嗎?難道植物油不能再吃了? 其實植物油炒菜致癌的說法並不準確,家裡經常用的植物油有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等,這些食用油因為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的環境下很容易產生醛類物質。 醛類物質不僅會導致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同時還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種病症。那是不是炒菜就不能用植物油了?
  • 究竟是怎麼回事
    那麼,牙齒一塊一塊的掉是怎麼回事?牙齒一塊一塊的掉是怎麼回事這是牙齒礦化的表現,牙齒礦化――是由於牙齒表面釉質,在口腔過酸環境中發生流失而導致的,牙齒礦化會令牙本質直接暴露在口腔酸環境中,容易導致牙齒變脆、出現裂痕之外,伴隨出現的症狀還包括牙表變色、牙體過敏、出現蛀牙等。
  •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時間:2016-07-13 12:25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厄爾尼諾現象是什麼? 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厄爾尼諾在21世紀頻頻光顧地球,給人類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那麼,厄爾尼諾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 冀連梅|「Costco熱銷藥確認致癌」是怎麼回事兒?
    」(如上圖)是怎麼回事兒,於是臨時決定推遲遊記的寫作,先把這個事情給大家查清楚。根據實驗室裡的試驗結果,NDMA被歸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質(FDA公告中的原話:NDMA is classified as a probable human carcinogen based on results from laboratory tests)。
  • 真正致癌的3種食物,你卻經常吃
    核心提示:魚腥草,嚴格來說,算是一味中藥,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很多人日常生活中會涼拌魚腥草吃或者煮水喝,但是這幾年,卻有一個說法是魚腥草不能吃,因為它含有馬兜鈴內醯胺,會致癌。那麼,魚腥草真的會致癌嗎?魚腥草還能吃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有毒多寶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麼,「有毒多寶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多寶魚還能吃嗎?    多寶魚學名大菱鮃,原產於歐洲大西洋海域,屬於比目魚的一種。其身體扁平、略成菱形,褐色中隱約可見黑色和棕色的花紋。多寶魚肉質鮮美,是人們餐飲消費中一道常見美味菜餚。
  • 曼德拉效應是怎麼回事?網友集體記憶偏差,究竟是怎麼回事?
    曼德拉效應是怎麼回事?網友集體記憶偏差,究竟是怎麼回事?在生活當中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對錯,或者回憶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是依靠我們的大腦,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你大腦記憶當中所存在的畫面是真實存在的嗎?大腦有沒有可能會欺騙你呢?曼德拉效應似乎在證明,記憶也會有出現錯亂的情況。
  • 學習植物油燃料應該怎麼選擇廠家?
    近些年來隨著燃料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型燃料,叫做植物油燃料,同時也是無醇燃料。這種燃料問世之後十分受老闆們的喜愛,它能做到節省燃料,可以比甲醇燃料和液化氣燃料節省20%左右,還可以十分具有安全性,甚至於明火無法點燃這種燃料。
  • 七月首次無颱風,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2020年的天氣在七月份是比較涼爽的,而且在今年的七月份竟然沒有形成颱風,後來我國建國以來有記錄的紀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有沒有專家給我們解釋一下?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嗎? 據我了解,今年地球和太陽系正處在宇宙的某一特定位置,是不是地球和太陽系這個整體也是在宇宙中圍繞某一星體旋轉呢?
  • 飯圈媚粉是什麼意思 王一博肖戰媚粉翻車事件究竟怎麼回事
    日前,王一博媚粉翻車引起了不少網友熱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據悉這跟肖戰在線跟粉絲說晚安有關,兩人憑藉這陳情令可謂是大火了一把,但被頻頻被扒出粉絲開撕,肖戰媚粉是什麼意思,肖戰被叫媚粉事件始末曝光,究竟是怎麼回事?
  • 印度鐵路每年撞死1000多頭大象,究竟怎麼回事?
    印度鐵路每年撞死1000多頭大象,究竟怎麼回事?大象在印度擁有很高的地位,但大象意外死亡率最高的地區卻也是在印度,喪命於大象」死亡鐵路「,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動脈粥樣硬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動脈粥樣硬化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健康的動脈具有彈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動脈壁會變硬,這種情況通常稱為動脈硬化。
  • 端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端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端粒酶並不是什麼「染色體的自然脫落物」,3位獲獎科學家的研究當初也不是抱著揭開人類衰老和癌症之謎這麼實際的動機,而是想要解決遺傳學上的一個難題。它涉及細胞中的遺傳信息是怎麼被完整地複製下去的。    每個細胞中都有一整套遺傳信息,它們是用一類叫做核苷酸的化學物質來編寫的。
  • 情侶在海底潛水,發現一隻「水下怪物」,究竟是怎麼回事?
    情侶在海底潛水,發現一隻「水下怪物」,究竟是怎麼回事?自然界中有許多神秘而又讓人嚮往的地方。就拿海底來說,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海底的探索,而海底也總是不斷地給我們帶來未知的驚喜。起初他們以為是一隻破舊的小船,打算遊過去一探究竟。可越是接近兩人就越是害怕。這哪是什麼「小船」:,明明是一隻「水下怪物」。光是尾巴就有2、3米長。眼前的情形嚇壞了這對情侶,他們並不敢輕舉妄動,為避免「怪物」的攻擊,他們也只能靜靜觀察、伺機而動。幾分鐘後,他們發現這個「水下怪物」並不會動,所以就大膽地遊到近處一探究竟。原來這並不是什麼「水下怪物」。
  •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致癌物質分為5類4級(圖)
    製圖:李姿閱  3月31日,《求證》欄目刊登了《網傳「致癌說」是否準確?》一文,請專家分析了各種致癌說法。那麼,致癌因素究竟有哪些?應該怎樣看待?如何有效預防癌症發生?記者繼續採訪了國內外有關專家,進行解疑釋惑。
  • 植物油和動物油被誇大的優點與害處
    因此,劉女士從幾年前就只吃植物油和極少的精瘦肉。可最近,她發現自己比同齡人顯得老很多,還特別容易感冒、發燒。到醫院一檢查,醫生竟然建議她多吃一點紅色肉類,如牛羊肉、豬肉。「很多人都認為,吃了動物脂肪會令人發胖、升高血脂,植物油就沒問題,可以放心吃,但這是一個誤區。」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副教授範志紅指出。
  • 2021植物油燃料發展趨勢無醇植物油廠家合作方式
    2021植物油燃料發展趨勢無醇植物油廠家無醇植物油的發展市場前景新能源廚房燃料行業的技術已經是在不斷的更新升級中,廚房燃料的需求,也成為了長期穩定的,已經進入了鼎盛時期。2021植物油燃料發展趨勢無醇植物油廠家無醇燃料的市場優勢無醇植物油燃料以節能、省料、熱值高、燒的快、無煙、不刺鼻等等優勢,得到了之前很多用醇基燃料的客戶的認可,也得到了做醇基燃料生意老闆的認可。